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九卷 (5)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九卷 (5)

1. 銀硃

(《綱目》)

白話文:

《本草綱目》

【釋名】猩紅、紫粉霜。時珍曰:昔人謂水銀出於丹砂,熔化還復為朱者,即此也。名亦由此。

白話文:

【解釋】硃砂、紫色的粉霜。李時珍說:古人說水銀是從硃砂中提煉出來的,熔化後又變回硃砂的,就是這個。

*丹砂:硃砂。

*紫粉霜:一種紫色的粉末,用來化妝或治療皮膚病。

【集解】時珍曰:胡演《丹藥秘訣》云:升煉銀硃,用石亭脂二斤,新鍋內熔化,次下水銀一斤,炒作青砂頭,炒不見星。研末罐盛,石板蓋住,鐵線縛定,鹽泥固濟,大火煅之。待冷取出,貼罐者為銀硃,貼口者為丹砂。今人多以黃丹及礬紅雜之,其色黃黯,宜辨之。真者謂之水華朱。每水銀一斤,燒朱一十四兩八分,次朱三兩五錢。

【氣味】辛,溫,有毒。

【主治】破積滯,劫痰涎,散結胸,療疥癬惡瘡,殺蟲及蝨,功同粉霜(時珍)。

白話文:

李時珍說:胡演在《丹藥祕訣》中說:煉製銀硃的方法是用二斤石亭脂(硃砂的一種)在新的鍋子裡熔化,然後倒入一斤水銀,炒成青砂頭(水銀和硃砂的混合物),炒到水銀完全消失。

把青砂頭研成細末,放入罐子裡,用石板蓋住,用鐵線紮緊,再用鹽泥密封固實,用大火煅燒。等冷卻後取出,貼在罐子上的就是銀硃,貼在口子上的就是丹砂。

現在很多人在銀硃中摻雜黃丹和礬紅,這樣做出來的銀硃顏色暗黃,需要加以辨別。真正的銀硃也被稱爲水華朱。每使用一斤水銀,需要十四兩八分燒朱(製成銀硃的硃砂)和三兩五錢次朱(質量稍差的硃砂)。

氣味辛辣、溫熱,有毒。

主治化解積滯、祛除痰涎、散結胸悶、治療疥癬、惡瘡、殺蟲除蝨,功效與「粉霜」類似(李時珍《本草綱目》)。

【發明】時珍曰:銀硃乃硫黃同汞升煉而成,其性燥烈,亦能爛齦攣筋,其功過與輕粉同也。今廚人往往以之染色供饌,宜去之。

【附方】新二十。

白話文:

李時珍說:銀硃是硫磺和水銀一起加熱升煉而成的,它的性情燥烈,也具有腐蝕牙齦和肌肉抽搐的毒性,它的功用與副作用與輕粉相同。現在廚師們經常把它用來給食物染色,這是不適當的,應該禁止。

【附方】新生二十

小兒內釣多啼:銀硃半錢,乳香、煨蒜各一錢,為末,研丸黍米大。半歲五丸,薄荷湯下。(《心鑑》)

白話文:

小兒患有內吊症,常啼哭:用銀硃(硃砂)半錢,乳香和煨蒜各一錢,研磨成粉,做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劑。半歲以下的兒童每次服五丸,用薄荷湯送服。(出自《心鑑》)

男女陰毒:銀硃、輕粉各一錢。用五日獨蒜一枚,搗和作餅。貼手心,男左女右,兩手合定,放陰下,頃間氣回、汗出即愈。但口中微有氣,即活。(唐瑤《經驗方》)

白話文:

男女由陰性毒素引發的疾病:

  • 銀硃
  • 輕粉 各一錢。

另用獨蒜一枚,搗成泥,混合以上兩味中藥做成藥餅。

貼在手心,男性貼左手,女性貼右手,然後將兩手合在一起,放在下陰處,一會兒氣血迴流、汗出後,即可治癒。

但如果口中還有微弱的氣息,表示人還活著。

(唐瑤《經驗方》)

痰氣結胸:鶴頂丹:不問陰陽虛實,炒過陷胸、瀉心等藥。用銀硃半兩,明礬一兩,同碾。以熨斗盛火,瓦盞盛藥,熔化,急刮搓丸。每服一錢,真茶入薑汁少許服之。心上隱隱有聲,結胸自散。不動臟腑,不傷真氣,明礬化痰,銀硃破積,故也。(曾世榮《活幼全書》)

白話文:

痰氣結胸:鶴頂丹:不論陰陽虛實,炒過陷胸、瀉心等藥。用硃砂半兩、明礬一兩,一起研磨。用熨斗盛火,瓦盞盛藥,熔化後,急速刮削成球。每次服用一錢,用真正的茶水加入少許薑汁送服。心上隱隱約約有聲音,結胸症狀會自行消失。不傷及臟腑,不損害真氣,明礬化痰,硃砂破積,因此有效。(曾世榮《活幼全書》)

正水腫病,大便利者:銀硃半兩,硫黃(煅)四兩。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飲下三十丸。(《普濟方》)

咽喉疼痛:銀硃、海螵蛸末等分。吹之取涎。(《急救方》)

火焰丹毒:銀硃調雞子清塗之。(李樓《怪症方》)

湯火灼傷:銀硃研細,菜油調敷,二次愈。(《多能鄙事》)

白話文:

正水腫病,大便利者: 銀硃半兩,硫黃(煅)四兩。磨成細粉,用麵糊製作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喝水時服用三十丸。(《普濟方》)

咽喉疼痛: 銀硃、海螵蛸末各取等分。吹入喉嚨,讓藥粉與唾液混合。(《急救方》)

火焰丹毒: 銀硃調和雞子清,塗抹患處。(李樓《怪症方》)

湯火灼傷: 將銀硃研磨成細粉,用菜油調和後敷於患處,連續敷兩次即可痊癒。(《多能鄙事》)

疽瘡發背:銀硃、白礬等分,煎湯溫洗,卻用桑柴火遠遠炙之,日三次,甚效。(《救急方》)

白話文:

疽瘡發背:銀硃、白礬等分,煎煮成湯藥,溫熱後清洗患處,然後用桑樹柴火遠遠地炙烤患處,每天三次,效果顯著。(《救急方》)

魚臍疔瘡,四面赤,中央黑:銀硃,水和丸。每服一丸,溫酒下,名走馬丹。(《普濟方》)

白話文:

身上長出像魚臍瘡的瘡,四面發紅,中間發黑:用銀硃和水製成丸劑服用。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酒送服,才叫做走馬丹。(《普濟方》)

楊梅毒瘡:銀硃、官香等分。為末,以紙卷作捻,點燈置桶中。以鼻吸菸,一日一作,七日愈。又方:銀硃二錢,孩兒茶一錢,龍掛香一錢,皂角子一錢,為末。如上法用。又方:銀硃、輕粉各一錢,黃蠟、清油各一兩,化開和收。以油紙攤貼,瘡痂自脫也。

白話文:

楊梅毒瘡:

  • 配方:銀朱、官香等分。

  • 作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紙捲成捻子,點燃放在桶子中。用鼻子吸煙,一天一次,七天後痊癒。

  • 另一個配方:銀朱二錢、孩兒茶一錢、龍掛香一錢、皁角子一錢,研磨成粉末。依照上述方法使用。

  • 另一個配方:銀朱、輕粉各一錢、黃蠟、清油各一兩。將黃蠟和清油融化,加入銀朱和輕粉。攪拌均勻後,用油紙攤貼在患處。等瘡痂自行脫落即可。

筋骨疼痛:猩紅三錢,枯礬四錢。為末,作三紙捻。每旦以一捻蘸油點火熏臍,被覆臥之,取汗。(《纂要奇方》)

白話文:

筋骨疼痛的治療方法:

材料:猩紅三錢,枯礬四錢。

製備方法:將猩紅和枯礬研成細末,做成三根紙捻。

使用方法:每天早上的時候,燃點一根紙捻,蘸取油脂後燻臍,並用被子蓋好,使身體出汗即可。

日久頑瘡不收者:銀硃一錢,千年地下石灰五分,松香五錢,香油一兩。為末。化攤紙上貼之。(《應急良方》)

白話文:

長年累月不癒合的老頑固瘡:銀硃一錢、千年底下石灰五分、松香五錢、香油一兩。研磨成粉末,塗抹於化攤紙上,再將藥紙貼在患處。(《應急良方》)

臁瘡不斂:方同上。

血風臁瘡生腳股上,乃濕毒成風也。黃蠟一兩溶化,入銀硃一兩,攪攤紙上,刺孔貼之。(《簡便方》)

黃水濕瘡:銀硃、鹽梅和搗敷之。(《集玄方》)

癬瘡有蟲:銀硃、牛骨髓,桐油調搽。(《醫方摘要》)

白話文:

**臁瘡不收斂:**方劑同上。

血風臁瘡長在腳股上,是濕毒化風所致。取黃蠟一兩溶化,加入銀硃一兩,攪勻塗在宣紙上,刺孔貼敷。(出自《簡便方》)

黃水濕瘡:銀硃、鹽梅搗碎敷用。(出自《集玄方》)

癬瘡生蟲:銀硃、牛骨髓,桐油調和塗抹。(出自《醫方摘要》)

頭上生蝨:銀硃浸醋,日日梳頭。包銀硃紙,以碗覆燒之,茶清洗下煙子揉之。包頭一夜,至旦蝨盡死。(《積德堂方》)

白話文:

頭上生蝨:用銀硃浸泡在醋中,每天用來梳頭。用紙包住銀硃,用碗蓋住它並燒成灰,再用茶將灰燼清洗乾淨,然後揉在頭髮上。包著頭巾過一夜,到天亮蝨子都死光了。(出自《積德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