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卷 (45)
獸部第五十卷 (45)
1. 馬
(《本經》中品)
【校正】《別錄》上品出馬乳,今併為一。
【釋名】時珍曰:按許慎云:馬,武也。其字象頭、髦、尾、足之形。牡馬曰騭(音質),曰兒;牝馬曰騇,曰騍,曰草。去勢曰騸。一歲曰䭴(音弦),二歲曰駒,三歲曰駣(音桃),八歲曰𩡩。(音八)名色甚多,詳見《爾雅》及《說文》。《梵書》謂馬為阿濕婆。
【集解】《別錄》曰:馬出雲中平澤。
弘景曰:馬色類甚多,入藥以純白者為良。其口、眼、蹄皆白者,俗中時有兩三爾。小小用則不必拘也。
時珍曰:《別錄》以雲中馬為良。雲中,今大同府也。大抵馬以西北方者為勝,東南者劣弱不及。馬應月,故十二月而生。其年以齒別之。在畜屬火,在辰屬午。或云:在卦屬乾,屬金。馬之眼光照人全身者,其齒最少;光愈近,齒愈大。馬食杜衡善走,食稻則足重,食鼠屎則腹脹,食雞糞則生骨眼。
似殭蠶、烏梅拭牙則不食,得桑葉乃解。掛鼠狼皮於槽亦不食。遇海馬骨則不行。以豬槽飼馬,石灰泥馬槽,馬汗著門,並令馬落駒。系獼猴於廄,闢馬病。皆物理當然耳。
肉(以純白牡馬者為良)
【氣味】辛、苦,冷,有毒。
詵曰:有小毒。士良曰:有大毒。思邈曰:無毒。
《日華》曰:只堪煮食,餘食難消。漬以清水,搦洗血盡乃煮。不然則毒不出,患疔腫。或曰以冷水煮之,不可蓋釜。鼎曰:馬生角,馬無夜眼,白馬青蹄,白馬黑頭者,並不可食,令人癲。馬鞍下肉色黑及馬自死者,並不可食,殺人。馬黑脊而斑臂者漏,不可食。
蕭炳曰:患痢、生疥人勿食,必加劇。妊婦食之,令子過月;乳母食之,令子疳瘦。
詵曰:同倉米、蒼耳食,必得惡病,十有九死。同姜食,生氣嗽。同豬肉食,成霍亂。食馬肉毒發心悶者,飲清酒則解,飲濁酒則加。
弘景曰:秦穆公云:食駿馬肉不飲酒,必殺人。
時珍曰:食馬中毒者,飲蘆根汁、食杏仁可解。
【主治】傷中,除熱下氣,長筋骨,強腰脊,壯健,強志輕身,不飢。作脯,治寒熱痿痹(《別錄》)。煮汁,洗頭瘡白禿(時珍。出《聖惠》)。
【附方】舊一。
豌豆瘡毒:馬肉煮清汁,洗之。(《兵部手集》)
鬐膏(鬐,馬項上鬐也。白馬者良)
【氣味】甘,平,有小毒。《鏡源》云:馬脂柔五金。
【主治】生髮(《別錄》)。治面䵟,手足皴粗。入脂澤,用療偏風口喎僻(時珍)。
【發明】時珍曰:按:《靈樞經》云:猝口僻急者,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頰筋有熱,則縱緩不收。以桑鉤鉤之,以生桑灰置坎中坐之,以馬膏熨其急頰,以白酒和桂末塗其緩頰,且飲美酒,啖炙肉,為之三拊而已。《靈樞》無注本,世多不知此方之妙。竊謂口頰喎僻,乃風中血脈也。
白話文:
馬
《本經》將馬列為中品,後世《別錄》又將馬乳列為上品,現今將兩者合為一項記載。
李時珍說:「許慎說:『馬』字,象徵著馬的頭、鬃毛、尾巴和腳的形狀。『馬』字也代表著強壯、勇武。公馬稱作騭(音質)或駒;母馬稱作騇(音昭)、騍(音渠)或草。閹割後的馬稱作騸(音胡)。一歲的馬叫䭴(音弦),兩歲的馬叫駒,三歲的馬叫駣(音桃),八歲的馬叫𩡩(音八)。馬的稱呼有很多,詳細記載可參考《爾雅》和《說文》。《梵書》稱馬為阿濕婆。」
《別錄》記載:馬產自雲中平澤地區。
陶弘景說:馬的毛色種類繁多,入藥以純白色的馬肉為最佳。口、眼、蹄都呈白色的馬,民間偶爾可見一二。如果用量少,就不必太過苛求了。
李時珍說:《別錄》認為雲中(今大同府)的馬最好。總體來說,西北方向產的馬比東南方向的馬更優良強壯。馬的生育受月亮影響,因此一年十二個月都會有馬出生,馬的年齡則可以通過牙齒來判斷。馬屬火,在辰屬午,也有人說馬在八卦中屬乾,屬金。馬的眼光如果能照亮人的全身,則表示牠的牙齒最少;眼光照射的範圍越近,牙齒就越多。馬吃了杜衡會跑得很快,吃了稻米則腳會變重,吃了老鼠屎則肚子會脹,吃了雞糞則會長骨眼。
馬如果吃了殭蠶或用烏梅擦拭牙齒,就不會吃東西,但只要吃了桑葉就能解毒。在馬槽上掛上鼠狼皮,馬也不吃東西。馬遇到海馬骨則無法行走。用豬槽餵馬,用石灰泥抹馬槽,馬的汗水沾到門上,都會導致馬流產。在馬廄裡繫上猴子,可以防止馬生病。這些都是自然規律。
馬肉(以純白色公馬的馬肉為佳)
馬肉味辛、苦,性寒,有毒。
甄權說:馬肉有小毒。寇宗奭說:馬肉有大毒。巢元方說:馬肉無毒。
《日華子本草》說:馬肉只能煮熟食用,其他烹調方式不易消化。要先用清水浸泡,用力搓洗乾淨血水再煮,否則毒素出不去,容易患疔瘡腫毒。也有人說要用冷水煮,而且不能蓋鍋蓋。鼎雲:長角的馬、沒有夜盲症的馬、白馬青蹄的馬、白白頭的馬都不能吃,會讓人發狂。馬鞍下的肉顏色發黑,以及自然死亡的馬肉都不能吃,會致死。馬背部黑色而手臂有斑點的馬肉有漏洞,也不可食用。
蕭炳說:患痢疾或患疥瘡的人不能吃馬肉,吃了會加重病情。孕婦吃馬肉會導致胎兒過期;哺乳期婦女吃馬肉會導致嬰兒營養不良消瘦。
甄權說:馬肉如果和米、蒼耳一起食用,一定會得惡疾,十有八九會死。如果和薑一起吃,會生咳嗽。如果和豬肉一起吃,會得霍亂。吃了馬肉中毒,心悶氣促,喝清酒可以解毒,喝濁酒則會加重病情。
陶弘景說:秦穆公說:吃駿馬肉不喝酒,一定會致死。
李時珍說:吃了馬肉中毒,喝蘆根汁或吃杏仁可以解毒。
馬肉可以治療內傷,清熱除煩,降氣通便,強筋健骨,壯腰補腎,強身健體,增強意志,減輕體重,不感飢餓。製成肉脯,可以治療寒熱引起的痿痹(《別錄》)。煮汁洗頭,可以治療頭瘡和白禿(李時珍,引自《聖惠方》)。
(附方略)
馬鬐膏(鬐,馬頸項上的鬃毛。以白馬的鬐膏為佳)
馬鬐膏味甘,性平,有小毒。《鏡源》說:馬脂能軟化五金。
馬鬐膏可以生髮(《別錄》),治療面部皺紋,手腳粗糙。加入膏藥中,可以治療半身不遂和口角歪斜(李時珍)。
李時珍說:《靈樞經》說:口角歪斜緊急的病人,頰筋有寒邪,就會急劇地拉扯面部;頰筋有熱邪,就會鬆弛無力。可以用桑樹枝鉤住它,讓病人坐在放有生桑灰的坑中,用馬膏熨燙緊繃的臉頰,用白酒和桂皮粉末塗抹鬆弛的臉頰,並且喝美酒,吃烤肉,反覆按摩三次即可。《靈樞》沒有注釋,世人大多不知曉此方妙處。我私下認為口角歪斜是風邪侵犯血脈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