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卷 (36)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卷 (36)

1.

【主治】安中益氣,養脾胃(《別錄》)。補益腰腳,止消渴及唾涎(孫思邈)。

【發明】時珍曰:韓𢘅言:牛肉補氣,與黃耆同功。觀丹溪朱氏「倒倉法論」而引申觸類,則牛之補土,可心解矣。今天下日用之物,雖嚴法不能禁,亦因肉甘而補,皮角有用也。朱震亨《倒倉論》曰:腸胃為積穀之室,故謂之倉。倒者,推陳以致新也。胃屬土,受物而不能自運。

七情五味,有傷中宮,停痰積血,互相纏糾。發為癱瘓,為勞瘵,為蠱脹,成形成質,為窠為臼,以生百病而中宮愆和,自非丸散所能去也。此方出自西域異人。其法:用黃肥牡牛肉二十斤,長流水煮成糜,去滓濾取液,再熬成琥珀色收之。每飲一鍾,隨飲至數十鍾,寒月溫飲。

病在上則令吐,在下則令利,在中則令吐而利,在人活變。吐利後渴,即服其小便一二碗,亦可盪滌余垢。睡二日,乃食淡粥。養半月,即精神強健,沉疴悉亡也。須五年忌牛肉。蓋牛,坤土也。黃,土色也。以順德配乾牡之用也。肉者胃之藥也,熟而為液,無形之物也。故能由腸胃而透肌膚,毛竅爪甲,無所不到。

在表者因吐而得汗,在清道者自吐而去,在濁道者自利而除。有如洪水泛漲,陳莝順流而去,盎然渙然,潤澤枯槁,而有精爽之樂也。

王綸云:牛肉本補脾胃之物,非吐下藥也,特飲之既滿而溢爾。借補為瀉,故病去而胃得補,亦奇法也。但病非腸胃者,似難施之。

【附方】新四。

小刀圭:韓飛霞曰:凡一切虛病,皆可服之。用小牛犢兒(未交感者)一隻,臘月初八日或戊己日殺之,去血燖毛洗淨,同臟腑不遺分寸,大銅鍋煮之。每十斤,入黃耆十兩,人參四兩,茯苓六兩,官桂、良薑各五錢,陳皮三兩,甘草、蜀椒各二兩,食鹽二兩,淳酒二斗同煮,水以八分為率,文火煮至如泥,其骨皆捶碎,並濾取稠汁。待冷以甕盛之,埋於土內,露出甕面。

凡飲食中,皆任意食之,或以酒調服更妙。肥犬及鹿,皆可依此法作之。

返本丸:補諸虛百損。用黃犍牛肉(去筋、膜)切片,河水洗數遍,仍浸一夜,次日再洗三遍,水清為度。用無灰好酒同入壇內,重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晝夜,取出(如黃沙為佳,焦黑無用)焙乾為末聽用。山藥(鹽炒過)、蓮肉(去心,鹽炒過,並去鹽)、白茯苓、小茴香(炒)各四兩,為末。

每牛肉半斤,入藥末一斤,以紅棗蒸熟去皮和搗,丸梧桐子大。每空心酒下五十丸,日三服。(《乾坤生意》)

腹中痞積:牛肉四兩切片,以風化石灰一錢擦上,蒸熟食。常食痞積自下。(《經驗秘方》)

腹中癖積:黃牛肉一斤,恆山三錢,同煮熟。食肉飲汁,癖必自消,甚效。(筆峰《雜興》)

白話文:

[牛]

【主要療效】

可以調和脾胃,增進元氣,滋養脾胃(出自《別錄》)。能夠補養腰腿,止住口渴和流口水(孫思邈認為)。

【前人論述】

李時珍說:韓𢘅認為牛肉補氣的效果,和黃耆一樣。觀察朱丹溪提出的「倒倉法論」,並加以推論,就可以明白牛肉補養脾胃的道理。現在天下人們每天都會用到牛肉,就算有嚴格的禁令也無法禁止,這是因為牛肉味甘能夠補益身體,而且牛皮、牛角等也都有用處。

朱震亨的《倒倉論》說:腸胃是儲藏食物的地方,所以稱為「倉」。所謂「倒」的意思,是把舊的排出,讓新的進來。胃屬於土,接受食物但不能自己運化。

人有七情和五味,如果傷到中焦脾胃,就會導致痰和瘀血停滯,互相糾結。進而引發癱瘓、虛勞、腫脹等疾病,這些疾病會形成實質性的病灶,像巢穴或臼坑一樣,產生各種病症,導致脾胃不和。這些病不是靠一般的丸散藥就可以去除的。這個方子出自西域的奇人。

方法是:用黃色的肥壯牛肉二十斤,用流動的河水煮成粥狀,去除雜質,濾取汁液,再熬成琥珀色後收起來。每次服用一小杯,可以連續服用幾十杯,天氣冷時溫熱飲用。

如果病在上方,就會讓人嘔吐;如果病在下方,就會讓人腹瀉;如果病在中焦,就會讓人又吐又瀉,這些都是根據個人情況而變化的。吐瀉後口渴,可以喝自己的一兩碗小便,也可以清除殘留的污垢。休息兩天後,再吃清淡的粥。調養半個月,就會精神強健,各種舊病都會消失。但要忌吃牛肉五年。因為牛屬土,黃色也屬土,用它們可以配合乾卦陽剛之性。肉是脾胃的藥,煮熟變成液體,是無形之物,所以能夠從腸胃滲透到肌肉、皮膚、毛孔、指甲,無處不到。

病邪在表,會因為嘔吐而發汗排出;病邪在清道(上焦),會因為嘔吐而去除;病邪在濁道(下焦),會因為腹瀉而清除。就像洪水暴漲,陳腐的垃圾順流而下,身體因此變得滋潤,恢復生機,產生精神煥發的喜悅。

王綸說:牛肉本來是補養脾胃的食物,不是催吐或瀉下的藥,只是因為喝多了而溢出來。藉助補益的作用來達到瀉下的效果,所以病好了,而脾胃也得到了補養,這真是奇妙的方法。但是如果病不是出在腸胃,可能就不適用了。

【附錄藥方】(以下共四個藥方)

  • **小刀圭:**韓飛霞說:各種虛弱的病症,都可以服用此方。用一隻小牛犢(未交配的),在臘月初八或戊己日宰殺,去掉血,燙去毛洗淨,連同內臟不遺漏,放在大銅鍋中煮。每十斤牛肉,加入黃耆十兩、人參四兩、茯苓六兩、官桂、良薑各五錢、陳皮三兩、甘草、蜀椒各二兩、食鹽二兩、醇酒兩斗一同煮,用水量為八分,用文火煮到像泥一樣,將骨頭都搗碎,然後濾取濃稠的汁液。等冷卻後用甕裝起來,埋在土裡,露出甕口。

平常吃飯時,可以隨意食用,或者用酒調服效果更好。肥犬和鹿也可以按照這個方法製作。

  • **返本丸:**可以補養各種虛弱和損傷。用黃色的健壯牛肉(去掉筋膜)切片,用河水洗數遍,再浸泡一夜,第二天再洗三遍,直到水清澈為止。和無灰的好酒一同放入壇中,用厚泥封固,用桑木柴文火、武火交替煮一整天,取出(像黃沙一樣的最好,焦黑的就沒用了),烘乾後研成末備用。山藥(鹽炒過)、蓮子(去心,鹽炒過,並去掉鹽)、白茯苓、小茴香(炒過)各四兩,研成末。

每半斤牛肉末,加入一斤藥末,用紅棗蒸熟去皮後搗爛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五十丸,每天服用三次。(出自《乾坤生意》)

  • **腹中痞積:**牛肉四兩切片,用風化石灰一錢擦在上面,蒸熟後食用。經常食用,腹中的痞積就會自行消退。(出自《經驗秘方》)

  • **腹中癖積:**黃牛肉一斤,恆山三錢,一同煮熟。吃肉喝湯,腹中的癖積必定會消除,效果很好。(出自筆峰的《雜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