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卷 (13)
獸部第五十卷 (13)
1. 豕
疔瘡惡腫:十二月豬膽風乾,和生蔥搗敷。(《普濟方》)
目翳目盲:豬膽一枚,文火煎稠,丸黍米大。每納一粒目中,良。(《外臺》)
目赤腫痛:豬膽汁一枚,和鹽綠五分,點之。(《普濟方》)
火眼赤痛:豬膽一個,銅錢三文,同置盞內蒸乾,取膽丸粟米大,安眼中。(《聖惠方》)
拔白換黑:豬膽塗孔中,即生黑者。(《聖惠方》)
小兒初生:豬膽入湯浴之,不生瘡疥。(姚和眾)
產婦風瘡因出風早:用豬膽一枚,柏子油一兩,和敷。(《杏林摘要》)
湯火傷瘡:豬膽調黃柏末,塗之。(《外臺》)
瘭疽出汁:生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剝淨,以豬膽塗之。(《千金》)
喉風閉塞:臘月初一日,取豬膽(不拘大小)五、六枚,用黃連、青黛、薄荷、殭蠶、白礬、朴硝各五錢,裝入膽內,青紙包了。將地掘一孔,方深各一尺。以竹橫懸此膽在內,以物蓋定。候至立春日取出,待風吹,去膽皮、青紙,研末密收。每吹少許神驗,乃萬金不傳之方。(邵真人《經驗方》)
膽皮
【主治】目翳如重者,取皮曝乾,作兩股繩如箸大,燒灰出火毒,點之,不過三五度瘥。(時珍。出《外臺秘要》)
膚,
汪機曰:豬膚,王好古以為豬皮,吳綬以為燖豬時刮下黑膚,二說不同。今考《禮運疏》云:革,膚內厚皮也;膚,革外厚皮也。則吳說為是淺膚之義。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少陰下痢,咽痛(時珍)。
【發明】張仲景曰: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用豬膚一斤,水一斗,煮五升,取汁,入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分六服。
成無己曰:豬,水畜也。其氣先入腎,解少陰客熱。加白蜜以潤燥除煩,白粉以益氣斷利也。
耳垢
【主治】蛇傷狗咬,塗之(《別錄》)。
鼻唇
【氣味】甘、咸,微寒,無毒。多食動風。
【主治】上唇:治凍瘡痛癢(思邈)。煎湯,調蜀椒目末半錢,夜服治盜汗(宗奭)。鼻:治目中風翳,燒灰水服方寸匕,日二服(時珍。出《千金》)。
舌
【主治】健脾補不足,令人能食,和五味煮汁食(孟詵)。
靨(音掩)
俗名咽舌是矣。又名豬氣子。王璽曰:在豬喉系下,肉團一枚,大如棗,微扁色紅。
【主治】項下癭氣,瓦焙研末,每夜酒服一錢(時珍)。
【發明】見羊靨下。
【附方】新二。
癭氣
《杏林摘要》:用豬靨七枚,酒熬三錢,入水瓶中露一夜,取出炙食。二服效。《醫林集要》:開結散:豬靨(焙)四十九枚,沉香二錢,真珠(砂罐煅)四十九粒,沉香二錢,橘紅四錢,為末。臨臥冷酒徐徐服二錢。五服見效,重者一料愈。以除日合之。忌酸、咸、油膩、澀氣之物。齒
白話文:
[豕]
**疔瘡惡腫:**取十二月的豬膽風乾,與生蔥一同搗爛敷在患處。
**眼睛有翳(視力模糊)或失明:**取豬膽一個,用小火熬煮至濃稠,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放入眼睛一粒,效果很好。
**眼睛紅腫疼痛:**取豬膽汁一個,與少量鹽綠(約五分)混合,點在眼睛上。
**火眼紅痛:**取豬膽一個,與三文銅錢一同放在小杯子裡蒸乾,取出豬膽製成粟米大小的藥丸,放入眼中。
**使白髮變黑:**將豬膽塗抹在毛孔中,就會長出黑髮。
**新生兒:**將豬膽放入洗澡水中沐浴,就不會生瘡疥。
**產婦因吹到風而引起的風瘡:**用豬膽一個,與柏子油一兩混合敷在患處。
**燙火燒傷:**將豬膽汁調和黃柏粉末,塗在傷處。
**瘭疽流膿水:**生在手足肩背,像紅豆般累累成串。把瘭疽表皮剝乾淨,用豬膽汁塗在患處。
**喉嚨腫痛閉塞:**在臘月初一,取豬膽五、六個(大小不拘),將黃連、青黛、薄荷、殭蠶、白礬、朴硝各五錢放入豬膽中,用青紙包好。在地上挖一個一尺見方、一尺深的坑。將裝好藥材的豬膽用竹子橫掛在坑中,蓋好。等到立春日取出,讓風吹乾,去掉膽皮和青紙,將裡面的藥材研成末,密封保存。每次吹入喉嚨少許,效果非常顯著,這是價值萬金不外傳的秘方。
膽皮
**【主治】**眼睛有翳(視力模糊)嚴重的人,取豬膽皮曬乾,搓成像筷子粗的繩子,燒成灰去除火毒,點在眼睛上,三五次就好。
膚
汪機說:豬膚,王好古認為是豬皮,吳綬認為是燙豬時刮下的黑色表皮,兩種說法不同。現在考證《禮運疏》說:革,是皮膚內層較厚的皮;膚,是革外層較薄的皮。那麼吳綬的說法是正確的,是指淺層的皮膚。
**【氣味】**味甘、性寒,無毒。
**【主治】**治療少陰病引起的下痢和咽喉疼痛。
**【發明】**張仲景說:少陰病出現下痢、咽痛、胸悶心煩,可以用豬膚湯治療。用豬膚一斤,加水一斗煮至五升,取汁,加入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分六次服用。
成無己說:豬,是水生的動物。它的氣味先入腎,可以解少陰的客熱。加入白蜜是為了潤燥除煩,白粉是為了益氣止瀉。
耳垢
**【主治】**蛇咬傷和狗咬傷,塗在患處。
鼻唇
**【氣味】**味甘、咸,性微寒,無毒。多吃會引起風疾。
**【主治】**上唇:治療凍瘡引起的疼痛和搔癢。煎湯後加入蜀椒末半錢,晚上服用可治盜汗。鼻:治療眼睛裡的翳,將鼻燒成灰後用水調服一匙(方寸匕),每天兩次。
舌
**【主治】**健脾補虛,使人食慾增加,將豬舌與五味調料一起煮湯食用。
靨(音掩)
俗稱咽舌。又名豬氣子。王璽說:在豬的喉頭下方,有一個像棗子般大小,微扁、紅色的肉團。
**【主治】**治療頸項下的癭瘤,將靨用瓦片焙乾後研成末,每晚用酒送服一錢。
**【發明】**請參考羊靨。
**【附方】**有兩個新方子。
癭氣
《杏林摘要》:用豬靨七個,用酒熬煮三錢,放入盛水的瓶子中,露天放置一夜,取出烤熟食用,服用兩次有效。《醫林集要》:開結散:豬靨(焙乾)四十九枚,沉香二錢,真珠(砂罐煅)四十九粒,沉香二錢,橘紅四錢,研成末。睡前用冷酒慢慢服用二錢。服用五次可見效,嚴重者一劑藥可痊癒。宜在除夕配製。忌食酸、鹹、油膩、及有澀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