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卷 (11)
獸部第五十卷 (11)
1. 豕
水瀉不止:用獖豬肚一枚,入蒜煮爛搗膏,丸梧桐子大。每鹽湯或米飲服三十丸。丁必卿雲:予每日五更必水瀉一次,百藥不效。用此方,入平胃散末三兩,丸服,遂安。(《普濟》)
消渴飲水:日夜飲水數斗者。《心鏡》:用雄豬肚一枚,煮取汁,入少豉,渴即飲之,肚亦可食。煮粥亦可。仲景豬肚黃連丸:治消渴。用雄豬肚一枚,入黃連末五兩,栝蔞根、白粱米各四兩,知母三兩,麥門冬二兩,縫定蒸熟,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老人腳氣:豬肚一枚,洗淨切作生,以水洗,布絞乾,和蒜、椒、醬、醋五味,常食。亦治熱勞。(《養老》方)
溫養胎氣:胎至九月消息。用豬肚一枚,如常著蔥五味,煮食至盡。(《千金髓》)
赤白癜風:白煮豬肚一枚,食之頓盡。忌房事。(《外臺》)
疥瘡癢痛:豬肚一枚,同皂莢煮熟,去莢食之。(《救急》)
頭瘡白禿:《普濟》:用新破豬肚勿洗。及熱拓之。須臾蟲出。不盡再作。孫氏方:用豬肚一個,入砒一兩,扎定,以黃泥固濟,煅存性為末,油和敷。以椒湯洗。
蟲牙疼痛:用新殺豬肚尖上涎,絹包咬之。數次蟲盡即愈。唐氏用枳殼末拌之。
腸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虛渴,小便數,補下焦虛竭(孟詵)。止小便(《日華》)。去大小腸風熱,宜食之(蘇頌)。潤腸治燥,調血痢臟毒(時珍)。洞腸:治人洞腸挺出,血多(孫思邈。洞腸,廣腸也)。
【附方】新五。
腸風臟毒:《救急》:用豬大腸一條,入芫荽在內,煮食。《奇效》:用豬臟,入黃連末在內,煮爛,搗丸梧桐子大。每米飲服三十丸。又方:豬臟入槐花末令滿,縛定,以醋煮爛,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
脅熱血痢:方法同上。臟寒泄瀉,體倦食減:用豬大臟一條,去脂膜洗淨,以吳茱萸末填滿,縛定蒸熟,搗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奇效良方》)
脬(亦作胞)
【氣味】甘、咸,寒,無毒。
【主治】夢中遺溺,疝氣墜痛,陰囊濕癢,玉莖生瘡。
【發明】時珍曰:豬胞所主,皆下焦病,亦以類從爾。蘄有一妓,病轉脬,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數月垂死。一醫用豬脬吹脹,以翎管安上,插入廷孔,捻脬氣吹入,即大尿而愈。此法載在羅天益《衛生寶鑑》中,知者頗少,亦機巧妙術也。
【附方】新八。
夢中遺溺:用豬脬洗炙食之。(《千金》)
產後遺尿:豬胞、豬肚各一個,糯米半升,入脬內,更以脬入肚內,同五味煮食。(《醫林集要》)
產後尿床:方法同上。
疝氣墜痛:用豬脬一枚洗,入小茴香、大茴香、破故紙、川楝子等分填滿,入青鹽一塊縛定,酒煮熟食之,酒下。其藥焙搗為丸,服之。
白話文:
[豕 - 豬]
水瀉不止: 用公豬的胃(豬肚)一個,加入蒜頭煮爛,搗成膏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鹽水或米湯服用三十丸。丁必卿說:我每天五更一定會腹瀉一次,吃了很多藥都沒效。用這個方子,加入平胃散藥末三兩,做成藥丸服用,就痊癒了。(出自《普濟方》)
消渴飲水: 每天夜裡都喝水好幾斗的人。《心鏡》記載:用公豬的胃一個,煮汁,加入少許豆豉,口渴就喝,豬肚也可以吃。也可以煮粥食用。張仲景的豬肚黃連丸:治療消渴症。用公豬的胃一個,加入黃連藥末五兩,栝蔞根、白粱米各四兩,知母三兩,麥門冬二兩,縫好後蒸熟,搗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老人腳氣: 豬肚一個,洗乾淨後切成塊,用水洗過,用布擰乾,和蒜、胡椒、醬、醋等五味調味,經常吃。也可以治療熱勞病。(出自《養老奉親書》)
溫養胎氣: 懷孕九個月時,可以用豬肚一個,像平常一樣加入蔥等五味調料煮食。(出自《千金食治》)
赤白癜風: 用水煮熟的豬肚一個,一次全部吃完。要忌房事。(出自《外臺秘要》)
疥瘡癢痛: 用豬肚一個,和皂莢一起煮熟,去掉皂莢吃豬肚。(出自《救急方》)
頭瘡白禿: 《普濟方》記載:用剛破開的豬肚,不要洗。趁熱敷在頭瘡上,不久蟲就會爬出來。如果沒完全出來,再做一次。孫思邈的方子:用豬肚一個,放入砒霜一兩,紮緊,用黃泥封固,燒成灰後磨成粉,用油調和敷在患處。用花椒水清洗。
蟲牙疼痛: 用剛殺的豬肚尖上的黏液,用絹布包著咬在牙痛處。幾次後牙蟲就會出來,病就好了。唐氏的方法是用枳殼末拌在黏液上使用。
[腸 - 豬大腸]
[氣味] 味甘,性微寒,無毒。
[主治] 可以治療虛渴、小便頻數,補益下焦虛損(孟詵)。可以止小便(《日華子本草》)。去除大小腸的風熱,適合食用(蘇頌)。可以潤腸治療乾燥,調理血痢和臟毒(李時珍)。可以治療脫肛,也就是直腸脫垂,出血量多的情況(孫思邈,此處的洞腸指的是廣腸,即直腸)。
[附方] 新增五個方子。
腸風臟毒:《救急方》:用豬大腸一條,放入芫荽在裡面,煮食。《奇效良方》:用豬大腸,放入黃連藥末在裡面,煮爛,搗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米湯送服三十丸。另一個方子:用豬大腸,放入槐花藥末填滿,綁緊,用醋煮爛,搗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酒送服五十丸。
脅熱血痢: 方法同上。 臟寒泄瀉,體倦食減: 用豬大腸一條,去除脂肪和薄膜洗乾淨,用吳茱萸藥末填滿,綁緊蒸熟,搗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在飯前用米湯送服五十丸。(出自《奇效良方》)
[脬 - 豬膀胱]
[氣味] 味甘、鹹,性寒,無毒。
[主治] 可以治療夢中遺尿、疝氣墜痛、陰囊濕癢、陰莖生瘡等疾病。
[發明] 李時珍說:豬膀胱所治療的疾病,都是下焦的病症,也是因為其藥性相類似的緣故。以前有個妓女,得了一種叫轉脬的病,小便不通,肚子脹得像鼓一樣,幾個月快要死了。有個醫生用豬膀胱吹脹,把翎管裝在膀胱上,插入尿道,把膀胱裡的氣體吹入,就排出大量尿液,病就好了。這個方法記載在羅天益的《衛生寶鑑》中,知道的人很少,也是一種巧妙的醫術。
[附方] 新增八個方子。
夢中遺尿: 用豬膀胱洗乾淨後烤熟食用。(出自《千金方》)
產後遺尿: 豬膀胱、豬肚各一個,糯米半升,放入膀胱內,再把膀胱放入豬肚內,和五味調料一起煮食。(出自《醫林集要》)
產後尿床: 方法同上。
疝氣墜痛: 用豬膀胱一個洗乾淨,放入小茴香、大茴香、破故紙、川楝子等分量的藥材填滿,再放入一塊青鹽綁緊,用酒煮熟後食用,並用酒送服。藥材可以焙乾後磨成藥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