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卷 (6)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卷 (6)

1.

小兒臍腫:豬頰車髓十八銖,杏仁半兩,研敷。(《千金》)

小兒眉瘡:豬頸骨髓六、七枚,白膠香二錢。同入銅器熬稠,待冷為末,麻油調塗。

小兒瘑瘡:豬牙車骨年久者捶碎,炙令髓出,熱取塗之。(《小品》)

小兒頭瘡:豬筒骨中髓,和膩粉成劑,復納骨中,火中煨香,取出研末。先溫鹽水洗淨,敷之。亦治肥瘡出汁。(《普濟方》)

小兒疳瘡方同上。

,【氣味】咸,平,無毒。思邈曰:澀,平。

時珍曰:服地黃、何首烏諸補藥者忌之,云能損陽也。同黃豆食,滯氣。

【主治】生血:療賁豚暴氣,及海外瘴氣(《日華》)。中風絕傷,頭風眩暈,及淋瀝(蘇恭)。猝下血不止,清酒和炒食之(思邈)。清油炒食,治嘈雜有蟲(時珍)。壓丹石,解諸毒(吳瑞)。

【發明】

時珍曰:按陳自明云:婦人嘈雜,皆血液淚汗變而為痰,或言是血嘈,多以豬血炒食而愈,蓋以血導血歸原之意爾。此固一說,然亦有蛔蟲作嘈雜者,蟲得血腥則飽而伏也。

【附方】新五。

交接陰毒,腹痛欲死:豭豬血乘熱和酒飲之。(《肘後》)

中滿腹脹:旦食不能暮食。用不著鹽水豬血,漉去水,曬乾為末。酒服取泄,甚效。(李樓《奇方》)

杖瘡血出:豬血一升,石灰七升,和劑燒灰,再以水和丸,又燒,凡三次,為末敷之,效。(《外臺》)

中射罔毒:豬血飲之即解。(《肘後》)

蜈蚣入腹:豬血灌之。或飽食,少頃飲桐油,當吐出。

心血

【主治】調硃砂末服,治驚癇癲疾(吳瑞)。治猝惡死,及痘瘡倒靨(時珍)。

【發明】時珍曰:古方治驚風癲癇痘疾,多用豬心血,蓋以心歸心,以血導血之意。用尾血者,取其動而不息也。豬為水畜,其血性寒而能解毒制陽故也。韓飛霞雲:豬心血能引藥入本經,實非其補。沈存中雲:豬血得龍腦直入心經,是矣。

【附方】新三。

心病邪熱:蕊珠丸:用豬心一個取血,靛花末一匙,硃砂末一兩,同研,丸梧桐子大。每酒服二十丸。(《奇效》)

痘瘡黑陷:臘月收豶豬心血,瓶盛掛風處干之。每用一錢,入龍腦少許,研勻,溫酒調服。須臾紅活,神效。無干血,用生血。(沈存中方)

婦人催生:開骨膏:用豬心血和乳香末,丸梧桐子大,硃砂為衣。面東酒吞一丸。未下再服。(《婦人良方》)

尾血

【主治】痘瘡倒靨,用一匙,調龍腦少許,新汲水服。又治猝中惡死(時珍)。

【附方】舊一,新一。

猝中惡死:斷豬尾取血飲,並縛豚枕之,即活。此乃長桑君授扁鵲法也。出《魏夫人傳》。(《肘後方》)

蛇入七孔:割母豬尾血,滴入即出也。(《千金方》)

【氣味】甘、咸,平,無毒。

頌曰:多食,耗心氣。不可合吳茱萸食。

白話文:

[豬]

**小孩肚臍腫脹:**用豬的腮幫子骨髓十八銖,加上杏仁半兩,磨成粉敷在肚臍上。(出自《千金方》)

**小孩眉毛長瘡:**用豬頸椎骨的骨髓六、七枚,加上白膠香二錢,一同放入銅器中熬煮至濃稠,放涼後磨成粉,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小孩皮膚長瘑瘡:**用老舊的豬牙床骨敲碎,烤到骨髓流出來,趁熱塗抹在患處。(出自《小品方》)

**小孩頭上長瘡:**用豬腿骨中的骨髓,和鉛粉調和成藥膏,再塞回骨頭中,用火烤香,取出磨成粉。先用溫鹽水把患處洗乾淨,再敷上藥粉。這個方法也能治療肥瘡流膿水。(出自《普濟方》)

**小孩疳瘡:**用和上面相同的藥方。

豬血

**【氣味】**味道鹹,性平,無毒。孫思邈說:味道澀,性平。

李時珍說:服用地黃、何首烏等補藥的人要忌吃豬血,因為豬血會損傷陽氣。和黃豆一起吃,容易造成脹氣。

**【主治】**補血:治療腹部氣滯,以及外地的瘴氣。(出自《日華子本草》)治療中風導致的肢體損傷、頭痛眩暈,以及小便淋漓不盡。(出自蘇恭的記載)治療突然大量出血不止,可以用清酒調和炒過的豬血食用。(出自孫思邈的記載)用清油炒豬血食用,可以治療胃中嘈雜有蟲。(出自李時珍的記載)可以抑制礦物藥的毒性,解除各種毒素。(出自吳瑞的記載)

【說明】

李時珍說:根據陳自明說法,婦女胃中嘈雜,多半是血液、淚液、汗液變成痰液所致,有人說是血嘈,常會用炒豬血食用來治療,這是用血來引導血回歸原位的意思。這是一種說法,但也有蛔蟲作祟引起胃中嘈雜的情況,蟲子得到血腥味就會吃飽而安靜下來。

【附方】(新增五個藥方)

**交合時陰毒,肚子痛到快死:**用剛殺的熱豬血,調和酒一起喝。(出自《肘後方》)

**腹脹滿:**早上吃不下飯,到晚上也吃不下。用不加鹽的豬血,濾掉水分,曬乾後磨成粉,用酒送服,可以通泄,效果很好。(出自李樓的《奇方》)

**被打傷出血:**用豬血一升,石灰七升,混合燒成灰,再用水調成丸狀,再次燒過,這樣重複三次,磨成粉敷在患處,效果很好。(出自《外臺秘要》)

**中箭毒:**喝豬血就可以解毒。(出自《肘後方》)

**蜈蚣鑽入肚子:**用豬血灌入,或吃飽飯後,過一會喝桐油,就可以吐出蜈蚣。

豬心血

**【主治】**調和硃砂末服用,可以治療驚風、癲癇等疾病。(出自吳瑞的記載)可以治療突然暴死,以及痘瘡倒陷。(出自李時珍的記載)

【說明】

李時珍說:古代治療驚風、癲癇、痘瘡等疾病,多半使用豬心血,這是用「以心補心,以血導血」的原理。用尾部的血,是因為尾巴不停擺動,具有生生不息的意味。豬是水性動物,其血性寒,能夠解毒並抑制陽氣。韓飛霞說:豬心血能引導藥物進入心經,實際上並不是補益作用。沈存中說:豬血加入冰片可以直接進入心經,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附方】(新增三個藥方)

**心臟有邪熱:**用蕊珠丸:用豬心一個取血,加上靛花末一匙,硃砂末一兩,一同磨細,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二十丸。(出自《奇效良方》)

**痘瘡黑陷:**在臘月收集閹割過的豬的心血,裝在瓶中掛在通風處陰乾。每次取用一錢,加入少許冰片,磨勻,用溫酒調服。很快就可以讓痘瘡變紅而活,效果神奇。如果沒有乾的豬心血,就用新鮮的豬心血。(出自沈存中方)

**婦人催生:**用開骨膏:用豬心血和乳香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硃砂裹在外面,面對東方用酒吞服一丸。如果還沒生下來,就再服一丸。(出自《婦人良方》)

豬尾血

**【主治】**治療痘瘡倒陷,用一匙豬尾血,加入少許冰片,用新汲的井水調服。也可以治療突然昏倒。(出自李時珍的記載)

【附方】(舊的一個藥方,新增一個藥方)

**突然昏倒:**切斷豬尾取血喝下,同時把豬綁在枕頭上,就能活過來。這是長桑君傳給扁鵲的治療方法。出自《魏夫人傳》。(出自《肘後方》)

**蛇鑽入七竅:**割開母豬尾巴取血,滴入七竅,蛇就會出來。(出自《千金方》)

豬心

**【氣味】**味道甘、鹹,性平,無毒。

陳承說:吃太多會耗損心氣。不能和吳茱萸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