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二卷 (2)
虫部第四十二卷 (2)
1. 蟾蜍
【發明】時珍曰:蟾蜍,土之精也。上應月魄而性靈異,穴土食蟲,又伏山精,制蜈蚣;故能入陽明經,退虛熱,行濕氣,殺蟲䘌,而為疳病癰疽諸瘡要藥也。《別錄》云「治猘犬傷」,《肘後》亦有方法。按:沈約《宋書》云:張牧為猘犬所傷,人云宜啖蛤蟆膾,食之遂愈。
此亦治癰疽疔腫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耳。古今諸方所用蛤蟆,不甚分別,多是蟾蜍。讀者當審用之,不可因名迷實也。
【附方】舊八,新十七。
腹中冷癖:水穀癊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大蟾蜍一枚,去皮、腸,支解之。芒硝強人一升,中人七合,弱人五合,水七升,煮四升,頓服,得下為度。(《肘後方》)
小兒疳積:治小兒疳積腹大,黃瘦骨立,頭生瘡結如麥穗。用立秋後大蛤蟆去首、足、腸,以清油塗之,陰陽瓦炙熟食之,積穢自下。連服五六枚,一月之後,形容改變,妙不可言。
五疳八痢:面黃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用大幹蟾蜍一枚(燒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錢(燒存性),蛤粉(水飛)三錢,麝香一錢,為末,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二服。名五疳保童丸。(《全嬰方》)。
小兒疳泄下痢:用蛤蟆燒存性研,飲服方寸匕。(《子母秘錄》)。
走馬牙疳,侵蝕口鼻:干蚵蚾(黃泥裹固,煅過)、黃連各二錢半,青黛一錢,為末,入麝香少許和研,敷之。(《鄭氏小兒方》)
疳蝕腮穿:金鞭散:治疳瘡,腮穿牙落。以抱退雞子軟白皮,包活土狗一個,放入大蛤蟆口內,草縛泥固煅過,取出研末,貼之,以愈為度。(《普濟方》)
小兒口瘡:五月五日蛤蟆炙研末,敷之即瘥。(《秘錄》)
一切疳䘌:無問去處,皆能治之。蛤蟆,燒灰,醋和敷,一日三五度。(《梅師方》)
陰蝕欲盡:蛤蟆灰、兔屎等分為末,敷之。(《肘後》)
月蝕耳瘡:五月五日蛤蟆,燒末,豬膏和敷。(《外臺方》)
小兒蓐瘡:五月五日取蟾蜍炙研末,敷之即瘥。(《秘錄》)
小兒臍瘡出汁,久不瘥:蛤蟆,燒末,敷之,日三,甚驗。一加牡蠣等分。(《外臺》)
一切濕瘡:蟾蜍燒灰,豬脂和敷。(《千金方》)
小兒癬瘡:蟾蜍燒灰,豬脂和敷。(《外臺方》)
癩風蟲瘡:干蛤蟆一兩(炙),長肥皂一條(炙,去皮、子,蘸酒再炙)為末,以竹管引入羊腸內,系定,以麩鋪甑內,置藥麩上蒸熟,入麝香半錢,去麩同搗,為丸如梧子大。每溫酒服二十一丸。(《直指》)附骨壞瘡:久不瘥,膿汁不已,或骨從瘡孔中出。用大蛤蟆一個,亂頭髮一雞子大,豬油四兩,煎枯去滓,待凝如膏。
先以桑根皮、烏頭煎湯洗,拭乾,煅龍骨末糝四邊,以前膏貼之。(《錦囊秘覽》)
白話文:
[蟾蜍]
**【論述】**李時珍說:蟾蜍是土地的精華。它在天象上對應月亮的陰柔之氣,因此有特別的靈性。它居住在土穴中以蟲為食,又能制服山中的精怪和蜈蚣;所以能進入陽明經,消除虛熱,疏通行走體內的濕氣,殺滅寄生蟲,是治療疳病、癰疽等各種瘡瘍的重要藥物。《別錄》中記載說它能治療被瘋狗咬傷,《肘後方》也有相關的治療方法。據考證:沈約《宋書》記載,張牧被瘋狗咬傷,有人說應該吃蛤蟆肉,吃後就痊癒了。
這也是它能治療癰疽疔瘡腫痛的道理,大概是因為這種生物有攻毒拔毒的作用。古今許多藥方中使用的蛤蟆,其實沒有仔細區分種類,大部分指的都是蟾蜍。讀者使用時應當仔細辨別,不要因為名稱相同而混淆了實物。
**【附方】**舊有的八種,新增的十七種。
-
**腹中冷積痞塊:**因為飲食停滯,導致腹中積滯結塊,心下有痰,兩脅脹滿,按壓時有腸鳴聲,影響進食。用一個大的蟾蜍,去除皮和內臟,分解肢體。加入芒硝,體格強壯的人用一升,中等體格的人用七合,體質虛弱的人用五合,用水七升煮成四升,一次性頓服,以腹瀉為度。(出自《肘後方》)
-
**小兒疳積:**治療小兒因疳積導致腹部腫大、身體黃瘦、骨瘦如柴、頭上長瘡結痂像麥穗。用立秋後的大蛤蟆,去除頭、足和內臟,用清油塗抹,用瓦片在陰陽面烤熟後食用,積滯的污穢之物會從下排出。連續服用五六個,一個月後,體態容貌會發生明顯變化,效果非常好。
-
**五疳八痢:**面色發黃,肌肉消瘦,喜歡吃泥土,不願意吃母乳。用一個大蟾蜍乾品(燒成炭狀),皂角(去除皮和筋)一錢(燒成炭狀),蛤粉(用水研磨的)三錢,麝香一錢,一起研成細末,用米糊做成粟米大小的藥丸。每天早晨空腹用米湯送服三四十丸,每天服用兩次。稱為五疳保童丸。(出自《全嬰方》)
-
**小兒疳疾腹瀉:**用蛤蟆燒成炭狀研磨成粉,用開水沖服一小匙。(出自《子母秘錄》)
-
**走馬牙疳,侵蝕口鼻:**用乾蚵蚾(用黃泥包裹後煅燒)、黃連各二錢半,青黛一錢,研成細末,加入少量麝香混合均勻,敷在患處。(出自《鄭氏小兒方》)
-
**疳瘡侵蝕腮部:**金鞭散:治療疳瘡,導致腮部潰爛,牙齒脫落。用剛孵出的小雞的軟白皮,包裹一個活土狗,放入大蛤蟆口中,用草和泥巴封固後煅燒,取出後研成細末,敷在患處,以痊癒為度。(出自《普濟方》)
-
**小兒口瘡:**在五月五日這天,將蛤蟆烤乾後研成末,敷在患處即可痊癒。(出自《秘錄》)
-
**各種疳瘡:**無論在什麼部位,都可以治療。將蛤蟆燒成灰,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每天三到五次。(出自《梅師方》)
-
**陰部潰爛快要爛盡:**將蛤蟆灰和兔屎研成末,等比例混合後敷在患處。(出自《肘後方》)
-
**耳朵潰爛如月蝕:**在五月五日這天,將蛤蟆燒成末,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出自《外臺方》)
-
**小兒褥瘡:**在五月五日這天,取蟾蜍烤乾後研成末,敷在患處即可痊癒。(出自《秘錄》)
-
**小兒臍瘡流膿,久治不愈:**將蛤蟆燒成末,敷在患處,每天三次,效果很好。可以加入等量的牡蠣。(出自《外臺》)
-
**各種濕疹瘡:**將蟾蜍燒成灰,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出自《千金方》)
-
**小兒癬瘡:**將蟾蜍燒成灰,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出自《外臺方》)
-
**癩風引起的蟲瘡:**用乾蛤蟆一兩(烤乾),長皂莢一條(烤乾,去除皮和種子,蘸酒再次烤乾)研成細末,用竹管將藥粉引入羊腸內,系緊,將麩皮鋪在蒸鍋內,把藥放在麩皮上蒸熟,加入麝香半錢,一起搗爛,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酒送服二十一丸。(出自《直指》)
-
**附骨壞疽:**久治不愈,膿液不斷流出,或者骨頭從瘡口中露出。用一個大的蛤蟆,一把亂頭髮(約雞蛋大小),豬油四兩,一起煎煮至枯,去除殘渣,待凝固後如膏狀。先用桑樹根皮、烏頭煎煮的藥湯清洗患處,擦乾後,在四周撒上煅燒的龍骨粉,再塗抹之前製作的膏藥。(出自《錦囊秘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