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二卷 (1)
虫部第四十二卷 (1)
1. 虫部第四十二卷
2. 蟲之四
(濕生類二十三種,附錄七種)
白話文:
蟲類之中,受潮濕環境滋生的種類有二十三種,另附錄七種。
3. 蟾蜍
(《別錄》下品)
【釋名】鼀𪓰(音蹙秋)、𪓰𪓿(音施)、䗇鼀(踘蹴)、苦蠪(音籠)、蚵蚾(何皮)、癩蛤蟆。
時珍曰:蟾蜍,《說文》作詹諸。云:其聲詹諸,其皮鼀𦸉,其行𪓿𪓿。《詩》云:得此𪓰戚𪓿。《韓詩》注云:戚施,蟾蜍也。戚音蹴。後世名苦蠪,其聲也。蚵蚾,其皮礧砢也。
【集解】
《別錄》曰:蟾蜍生江湖池澤。五月五日取東行者,陰乾用。
弘景曰: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齧之,口皆腫。五月五日取東行者五枚,反縛著密室中閉之。明旦視自解者,取為術用,能使人縛亦自解。
蕭炳曰:腹下有丹書八字,以足畫地者,真蟾蜍也。
頌曰:今處處有之。《別錄》謂蛤蟆一名蟾蜍,以為一物,非也。按:《爾雅》:鼀𪓰,蟾蠩也。郭璞云:似蛤蟆居陸地。則非一物明矣。蟾蜍多在人家下濕處。形大,背上多痱磊,行極遲緩,不能跳躍,亦不解鳴。蛤蟆多在陂澤間。形小,皮上多黑斑點。能跳接百蟲,舉動極急。
二物雖一類,而功用少別,亦當分而用之。蟾蜍屎,謂之土檳榔,下濕處往往有之,亦能主疾。
宗奭曰:世傳三足者為蟾,人遂為三足枯蟾以罔眾。但以水沃半日,其偽自見,蓋無三足者也。
時珍曰:蟾蜍銳頭皤腹,促眉濁聲,土形,有大如盤者。《自然論》云:蟾蜍吐生,擲糞自其口出也。《抱朴子》云:蟾蜍千歲,頭上有角,腹下丹書,名曰肉芝,能食山精。人得食之可仙。術家取用以起霧祈雨,闢兵解縛。今有技者,聚蟾為戲,能聽指使。物性有靈,於此可推。
許氏《說文》謂三足者為蟾,而寇氏非之,固是。但龜、鱉皆有三足,則蟾之三足非怪也。若謂入藥必用三足,則謬矣。《岣嶁神書》載蟾寶之法:用大蟾一枚,以長尺鐵釘四個,釘腳,四下以炭火自早炙至午,去火,放水一盞於前,當吐物如皂莢子大,有金光。人吞之,可越江湖也。
愚謂縱有此術,誰敢吞之?方技誑說,未足深信。漫記於此,以備祛疑。
【修治】《蜀圖經》曰:五月五日取得,日乾或烘乾用。一法:去皮、爪,酒浸一宿,又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塗酥,炙乾用。
時珍曰:今人皆於端午日捕取,風乾,黃泥固濟,煅存性用之。《永類鈐方》云:蟾目赤,腹無八字者不可用。崔實《四民月令》云:五月五日取蟾蜍,可治惡瘡。即此也。亦有酒浸取肉者。錢仲陽治小兒冷熱疳瀉,如聖丸,用乾者,酒煮成膏丸藥,亦一法也。
【氣味】辛,涼,微毒。
【主治】陰蝕,疽癘惡瘡,猘犬傷瘡,能合玉石(《別錄》)。燒灰敷瘡,立驗。又治溫病發斑困篤者。去腸,生搗食一二枚,無不瘥者(弘景。
藏器曰:搗爛絞汁飲,或燒末服)。殺疳蟲,治鼠漏惡瘡。燒灰,敷一切有蟲惡癢滋胤瘡(《藥性》)。治疳氣,小兒面黃癖氣,破癥結。燒灰油調,敷惡瘡(《日華》)。主小兒勞瘦疳疾,最良(蘇頌)。治一切五疳八痢,腫毒,破傷風病,脫肛(時珍)。
白話文:
蟾蜍
蟾蜍,古稱鼀𪓰、施、䗇鼀、苦蠪、蚵蚾、癩蛤蟆。《說文解字》記載其叫聲如“詹諸”,皮膚粗糙,行動緩慢。《詩經》中也有記載。後世稱其為苦蠪,因其叫聲;蚵蚾則指其粗糙的皮膚。
蟾蜍生活在江湖池澤等水邊。最佳採集時間是五月初五,選擇向東爬行的蟾蜍,陰乾後入藥。 藥用蟾蜍腹部膨大,皮膚上有許多疙瘩。蟾蜍的皮汁有毒,狗咬到後嘴巴會腫起來。五月初五取向東爬行的五隻蟾蜍,反綁起來關在密室裡,第二天早上能自行解開的才能入藥,據說能讓人解開束縛。 腹部有八字形紅色斑紋,用腳在地上畫圈的蟾蜍才是真正的蟾蜍。
如今各地都有蟾蜍。蟾蜍和蛤蟆雖然外形相似,但並非同一種生物。《爾雅》記載鼀𪓰是蟾蜍,郭璞注釋說蟾蜍像蛤蟆但生活在陸地。蟾蜍體型較大,背上疙瘩很多,行動遲緩,不會跳躍,也不會鳴叫;而蛤蟆體型較小,皮膚上有黑色斑點,會跳躍捕食昆蟲,行動敏捷。兩者雖然同類,但功效略有不同,應區分使用。蟾蜍的糞便稱為土檳榔,潮濕的地方常能見到,也能入藥。
民間傳說三條腿的蟾蜍是真正的蟾蜍,有人因此製作假的三足蟾蜍欺騙世人。但只要用水泡半天,就能辨別真偽,其實根本沒有三足蟾蜍。
蟾蜍頭尖腹大,眉頭緊鎖,聲音低沉渾濁,形似泥土,大的像盤子一樣大。《自然論》說蟾蜍是吐出來的,糞便從嘴裡排出。《抱朴子》記載千年蟾蜍頭上長角,腹部有紅色文字,稱為肉芝,能吃山精,人吃了可以成仙。術士用它來祈雨、驅敵、解縛。如今有人訓練蟾蜍玩耍,能聽從指揮,可見生物皆有靈性。
許慎《說文解字》說三足的才是蟾蜍,但寇宗奭不同意,這確實是事實。但龜鱉也有三足,所以蟾蜍三足並非奇怪的事。但說入藥一定要用三足蟾蜍就是錯誤的了。《岣嶁神書》記載用大蟾蜍,用鐵釘釘住四隻腳,用炭火炙烤,直到中午,然後放一盞水在前面,它會吐出像皂莢子一樣大小,帶金光的東西,人吃了就能渡過江河湖海。
但我認為即使有這種方法,誰敢吞下去呢?方技的誇張之說不足為信,在此僅作記錄,以消除疑惑。
蟾蜍的炮製方法:五月初五捕捉,曬乾或烘乾。另一種方法是去掉皮爪,用酒浸泡一夜,再用黃精汁浸泡一夜,塗上酥油,炙乾。
現在人們都在端午節捕捉蟾蜍,風乾後用黃泥封固,煅燒至存性備用。《永類鈐方》記載,蟾蜍眼睛發紅,腹部沒有八字形紋路的不能使用。崔實《四民月令》記載,五月初五捕捉的蟾蜍可以治療惡瘡。也有用酒浸泡取肉的方法。錢仲陽用乾蟾蜍酒煮成膏,做成丸藥治療小兒冷熱疳瀉。
蟾蜍味辛,性涼,微毒。
蟾蜍可以治療陰蝕、疽癘惡瘡、狂犬咬傷,能使玉石結合。燒成灰敷在瘡瘍上,療效很快。還能治療溫病發斑、神志不清。去除內臟,搗碎服用一到兩枚,就能痊癒。 蟾蜍也可以搗爛取汁服用,或燒成灰服用。能殺死疳蟲,治療鼠漏惡瘡。燒成灰敷在一切有蟲、瘙癢的瘡瘍上。能治療疳氣、小兒面黃、腹部脹滿,能破除癥結。燒成灰用油調和,敷在惡瘡上。治療小兒消瘦、疳疾效果最好,能治療各種疳積、腹瀉、腫毒、破傷風、脫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