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金石部第八卷 (5)

回本書目錄

金石部第八卷 (5)

1. 自然銅

(宋《開寶》)

【釋名】石髓鉛。志曰: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號自然銅

【集解】志曰:自然銅生邕州山岩間出銅處,於坑中及石間採得,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

白話文:

【翻譯】

【別名】石髓鉛。本草綱目記載:它的顏色青黃像銅,不是從礦石中煉出來的,因此稱之為「自然銅」。

【古方解】本草綱目記載:自然銅生長在邕州山岩間出銅的地方,可以在坑中或石間採得,形狀大小不一,它的顏色青黃像銅。

頌曰:今信州、火山軍銅坑中及石間皆有之。信州出一種如亂銅絲狀,云在銅礦中,山氣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銀老翁須之類。入藥最好。火山軍出者,顆塊如銅,而堅重如石,醫家謂之銗石,用之力薄。採無時。今南方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體:一體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綴,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爛如黃金、鍮石,入藥最上。一體成塊,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

白話文:

頌曰:如今信州、火山軍銅礦中和石縫間都有自然銅。信州出產一種像糾結在一起的銅絲一樣的東西,據說在銅礦中,山間氣體蒸騰,自然流出,也像是山鬼鬍鬚一樣。這類自然銅入藥最好。火山軍出產的自然銅,顆粒和塊狀像銅,但堅硬沉重如石頭,醫家稱它為銗石,使用它效力薄弱。採集沒有時間限制。如今南方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種形態:一種形態大如麻黍,或多方交錯,累累相連,最大的有鬥那麼大,顏色鮮豔明亮,如黃金、鍮石,入藥功效最佳。一種形態成塊狀,大小不定,也光亮而赤紅。

一體如姜石、鐵屎之類。又有如不冶而成者,形大小不定,皆出銅坑中,擊之易碎,有黃赤,有青黑,煉之乃成銅也。其說分析頗精,而未嘗見似亂絲者。又云:今市人多以銗石為自然銅,燒之成青焰如硫黃者是也。

白話文:

它的一體好像薑石、鐵屑之類。又有一種好像非經過冶煉製成的,大小形狀不定,都從銅礦坑中挖出來,敲打很容易碎,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青色的,有的是黑色的,經過冶煉就成了銅。他的解釋分析得很精闢,但是沒有見過像是亂絲的東西。又說:現在市面上的人大多用銗石當作天然銅,燒它會冒出青色的火焰,好像硫磺一樣,這種就是銗石。

此亦有二、三種:一種有殼如禹餘糧,擊破其中光明如鑑,色黃類鍮石也;一種青黃而有牆壁,成紋如束針;一種碎理如團砂者,皆光明如銅,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燒之皆成煙焰,頃刻都盡。今醫家多誤以此為自然銅,市中所貨往往是此,而自然銅用須火煅,此乃畏火,不必形色,只此可辨也。獨孤滔曰:自然銅出信州鉛山縣,銀場銅坑中深處有銅礦,多年礦氣結成,似馬屁勃也。

白話文:

這種自然銅也有二、三種:一種有外殼,如同禹餘糧的形狀,敲破之後裡面像鏡子一樣明亮。顏色是黃色的,跟鍮石很像;另一種是青黃色的,上有隔牆,紋理像是束針;還有一種是碎裂的紋理,像團砂一樣的,都像銅一樣閃閃發光。顏色多為青白色,也有少部分是呈紅色的。將它們焚燒,都可以產生煙霧和火焰,頃刻間就會化為烏有。現在的醫家常常將這種銅誤認為是天然銅。市面上所流傳的,也常常是這種銅。而天然銅是一定要經過火煅的。這種銅卻畏懼火,這一點無需外形和顏色就可以分辨出來。獨孤滔說:「天然銅產自信州鉛山縣。在銀場的銅坑深處有銅礦,經過多年的礦氣形成,像馬屁一樣。」

色紫重,食之苦澀者是真。今人以大𥔒石為自然銅,誤矣。

白話文:

顏色紫重,吃起來苦澀的就是正貨。現在的人把紫石英誤認為是天然銅,這是錯誤的。

承曰:今辰州川澤中,出一種自然銅,形圓似蛇含,大者如胡桃,小者如慄,外有皮,黑色光潤,破之與銗石無別,但比銗石不作臭氣耳,入藥用之殊驗。

白話文:

承說:現在辰州的河流和沼澤中,出產一種天然的銅,形狀呈圓形,像蛇含著什麼東西,大的像胡桃,小的像栗子,外面有皮,呈黑色,光澤潤滑,破開它與銗石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與銗石相比沒有臭味,用它入藥有特殊的功效。

斆曰:石髓鉛即自然銅。勿用方金牙,真相似,若誤餌之,吐殺人。石髓鉛似干銀泥,味微甘也。

白話文:

石髓鉛就是天然銅。不要使用方金牙,因為兩者外觀相似,如果誤食,會毒死人。石髓鉛看起來像幹銀泥,味道微甘。

時珍曰:按《寶藏論》云:自然銅生曾青、石綠穴中,狀如寒林草根,色紅膩,亦有牆壁。又一類似丹砂,光明堅硬有稜,中含銅脈,尤佳。又一種似木根,不紅膩,隨手碎為粉,至為精明,近銅之山則有之。今俗中所用自然銅,皆非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寶藏論》記載,自然銅生長在曾青、石綠的礦穴中,形狀像寒冬的草根,顏色紅潤細膩,也有像牆壁的。還有一種類似丹砂,光亮堅硬有稜角,裡面含有銅脈,尤為上品。另外還有一種像樹根,不紅潤細膩,隨手一捏就碎成粉末,非常精細,在靠近銅礦的山上有。現在市面上常用的自然銅,都不是。

【修治】斆曰:採得石髓鉛捶碎,同甘草湯煮一伏時,至明漉出,攤令乾,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盒子,盛二升,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幹用蓋蓋了,火煅兩伏時,去土研如粉用。凡修事五兩,以醋兩鎰為度。

白話文:

修製方法:斆曰:採集石髓,用鉛錘敲碎,和甘草湯一起煮一個伏時,到天亮時用布過濾,攤開讓它曬乾,放入臼中搗碎,再過篩一次,用醋浸泡一夜,到天亮時用六一泥塗抹的瓷盒子盛裝二升。用文武火燒制三日三夜,才能用蓋子蓋上,繼續用火煅燒兩個伏時,取出研磨成粉即可使用。凡是修補器物,五兩藥粉,要用二鎰醋作為比例。

時珍曰:今人只以火煅醋淬七次,研細水飛過用。

【氣味】辛,平,無毒。大明曰:涼。

白話文:

李時珍說:現在的人只用火煅燒醋淬煉七次後,研磨成細粉再用淨水過濾。

【氣味】辛辣,性平,無毒。大明藥典記載:有涼性。

【主治】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開寶》)。消瘀血,排膿,續筋骨,治產後血邪,安心,止驚悸,以酒磨服(大明)。

白話文:

【功效】治療骨折、瘀血、疼痛,化解積聚(《開寶本草》)。化解淤血,排膿,續接筋骨,治療產後血邪,安神,止驚悸,用酒研磨後服用(明朝)。

【發明】宗奭曰:有人以自然銅飼折翅胡雁,後遂飛去。今人打撲損,研細水飛過,同當歸沒藥各半錢,以酒調服,仍手摩病處。

白話文:

【說明】宗奭說,有人用天然銅粉餵養折斷翅膀的胡雁,之後竟然能飛走了。現在人們不小心摔打而造成擦傷,可以將銅粉研磨過後與當歸、沒藥各半錢,用酒調服,並用手輕撫患處。

震亨曰:自然銅,世以為接骨之藥,然此等方盡多,大抵宜補氣、補血、補胃。俗工唯在速效,迎合病人之意,而銅非煅不可用,若新出火者,其火毒、金毒相扇,挾香藥熱毒,雖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禍,甚於刀劍,戒之。

白話文:

張景嶽說:自然銅,世人認為它是接骨的良藥,但這種方子有很多,大多數都是以補氣、補血、補胃為主。一般的工匠只在乎藥效快,迎合病人的心理,但銅如果不經過煅燒就不能使用。如果剛出爐的銅,它的火毒和金毒相互煽動,結合香藥的熱毒,雖然有接骨的功效,但因燥散之禍,比刀劍的傷害還大,一定要注意。

時珍曰:自然銅接骨之功,與銅屑同,不可誣也。但接骨之後,不可常服,即便理氣活血可爾。

【附方】新三。

白話文:

李時珍說:「自然銅用來接骨的功效,與銅屑相同,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接骨後,不可經常服用,即使能理氣活血,也只是如此而已。」

【附方】只有三味藥。

心氣刺痛:自然銅,火煅醋淬九次,研末,醋調一字服,即止。(《衛生易簡方》)項下氣癭:自然銅貯水甕中,逐日飲食,皆用此水,其癭自消。或火燒煙氣,久久吸之,亦可。(楊仁齋《直指方》)

白話文:

心氣刺痛:將天然銅放在火中鍛燒,再用醋淬火九次,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一字形的藥丸服用,即能止痛。(《衛生易簡方》)

頸部氣癭:將天然銅儲存在水甕中,每天飲用此水,氣癭就會自然消退。或者將銅放在火上燒,吸入煙霧,時間久了,氣癭也能消退。(楊仁齋《直指方》)

暑濕癱瘓,四肢不能動:自然銅(燒紅,酒浸一夜)、川烏頭(炮)、五靈脂蒼朮(酒浸)各一兩,當歸二錢(酒浸)。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覺四肢麻木即止。(陸氏《積德堂方》)

白話文:

暑濕癱瘓,四肢不能動彈:

  1. 自然銅(燒紅至白熾,浸泡在酒中一夜):一兩

  2. 川烏頭(炮製過的烏頭):一兩

  3. 五靈脂:一兩

  4. 蒼朮(浸泡在酒中):一兩

  5. 當歸(浸泡在酒中):二錢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丸,用酒送服,當感覺四肢麻木時,立即停止服用。

(出自《陸氏積德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