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金石部第八卷 (3)

回本書目錄

金石部第八卷 (3)

1. 金漿

(《拾遺》)

【氣味】同金。

【主治】長生神仙。久服,腸中盡為金色(藏器)。

白話文:

**【氣味】**與金屬相同。

**【主治】**可以讓人生長為神仙。長期服用,腸子裡會完全變成金黃色(儲藏金光於體內)。

【發明】弘景曰:生金辟惡而有毒,不煉,服之殺人。仙經以醯、蜜及豬肪、牡荊、酒輩煉至柔軟,服之成仙,亦以合水銀作丹砂。醫方都無用者,當是慮其有毒耳。損之曰:生者殺人,百鍊者乃堪服,水銀合膏飲即不煉。

白話文:

【解釋】陶弘景說:沒有經過提煉金剛砂,服用後會導致死亡。仙經用醋、蜂蜜、豬油、牡荊和酒等一起煉至柔軟,服用後就可以成仙,也可以加入水銀製成丹砂。而醫方都沒有用過金剛砂,應該也是考慮到它有毒的緣故。損之說:生金剛砂服用會導致死亡,經過百次提煉纔可以服用,加入水銀製成的藥膏服用也可以。

頌曰:金屑,古方不見用者,唯作金箔,入藥甚便。又古方金石凌、紅雪、紫雪輩,皆取金銀煮汁,此通用經煉者,假其氣爾。時珍曰:金乃西方之行,性能制木,故療驚癇風熱肝膽之病,而古方罕用,唯服食家言之。

白話文:

註解:

金屑:金箔,由黃金製成,可以入藥。

金石凌、紅雪、紫雪:都是用金銀煮汁製成的藥物,在古方中很少見。

經煉:指經過煉製的藥物,通常是指用火煅燒過的藥物。

氣:指藥物的氣味和作用。

金:五行中屬西方,具有收斂、肅降的作用。

木:五行中屬東方,具有生髮、升發的作用。

贊語說:金屑,在古代方劑中很少使用,只有用來做金箔,入藥非常方便。還有古方中的金石凌、紅雪、紫雪等藥物,都是取金銀煮汁製成的,這些藥物通常是經過煉製的,借用它們的氣味和作用。李時珍說:金是五行中西方的代表,性質可以制約木,所以可以治療驚癇風熱肝膽等疾病,但是古方中很少使用,只有服食家才談論它。

白話文:

金屑,在古代方劑中很少應用,僅用於製成金箔,入藥十分便利。另外,古方的金石凌、紅雪、紫雪等藥物,均取金銀煮汁而成,此類藥物多經過煉製,借用其氣味與效用。李時珍說:金屬五行屬西方,性質屬金,可制約木,故能治療驚癇風熱、肝膽等疾病,但古方較少使用,只有服食家纔多所論述。

《淮南三十六水法》,亦化為漿服餌。葛洪《抱朴子》言:餌黃金不亞於金液。其法用豕負革肪、苦酒,煉之百遍即柔,或以樗皮治之,或以牡荊酒、磁石消之為水,或以雄黃、雌黃合餌,皆能地仙。又言丹砂化為聖金,服之昇仙。《別錄》、陳藏器亦言久服神仙。其說蓋自秦皇、漢武時方士傳流而來,豈知血肉之軀,水穀為賴,可能堪此金石重墜之物久在腸胃乎?求生而喪生,可謂愚也矣。故《太清法》云:金,稟中宮陰己之氣,性本剛,服之傷損肌肉。

白話文:

《淮南三十六水法》裡也提到將黃金化成液體服用。葛洪在《抱朴子》中說服用黃金不亞於食用「金液」。做法是用豬皮和苦酒提煉,煉製一百遍就會變得柔軟。有的用樗皮來處理,也有用牡荊酒和磁石將它化成水,或是用雄黃和雌黃合起來服用,都能夠成仙。葛洪還說,丹砂可以化成聖金,服用後可以成仙。《別錄》和陳藏器也說,長期服用可以成仙。這種說法大概從秦始皇、漢武帝時代的方士們流傳下來的,難道不知道血肉之軀、五穀雜糧纔是人類生存的依靠,怎麼可能承受金屬礦石這些沉重的東西長時間留在腸胃呢?想要長生不老卻因此失去生命,可說是愚蠢了。因此《太清法》說:金,秉承中宮陰己之氣,性質原本剛強,服用後會損傷肌肉。

又《東觀秘記》云:

亡人以黃金塞九竅,則屍不朽。此雖近於理,然亦誨盜矣,曷若速化歸虛之為愈也哉。

【附方】新五。

風眼爛弦:金環燒紅,掠上下瞼肉,日數次,甚妙。(《集簡方》)

牙齒風痛:火燒金釵針之,立止。(《集簡方》)

輕粉破口:凡水腫及瘡病,服輕粉後口瘡齦爛。金器煮汁頻頻含漱,能殺粉毒,以愈為度。(《外臺秘要》)

水銀入耳,能蝕人腦:以金枕耳邊,自出也。(張仲景方)

水銀入肉,令人筋攣:唯以金物熨之,水銀當出蝕

金,候金白色是也,頻用取效,此北齊徐王方也。(《本草拾遺》)

白話文:

《東觀祕記》中記載:

死者若以黃金塞住九竅,屍體便不會腐爛。雖然這種說法近乎於道理,但卻會引誘盜墓者,不如早日入土為安好吧。

【附方】新方:

**風眼爛弦:**用金環燒紅,撫過上下眼瞼上的肉,每天數次,效果極佳。(出處:《集簡方》)

**牙齒風痛:**將金釵針燒紅,刺向牙齒,疼痛即可止息。(出處:《集簡方》)

**輕粉破口:**水腫或瘡病患者,服用心輕粉後,口瘡、牙齦會有潰爛情況。用金器煮沸消毒後,再用金器煮出的汁液頻繁含漱,可以殺死輕粉的毒性,待潰爛癒合即可。(出處:《外臺祕要》)

**水銀入耳,能蝕人腦:**用金枕放在耳邊,水銀便會自行流出。(張仲景方)

**水銀入肉,令人筋攣:**只有用金屬物品熨燙,水銀才會因被金屬腐蝕而流出。待金屬呈白色,即可停止使用。此方由北齊徐王所傳。(出處:《本草拾遺》)

2.

(《別錄》中品)

【校正】併入《開寶》生銀。

【釋名】白金(《綱目》)、鋈。

時珍曰:《爾雅》:白金謂之銀,其美者曰鏐。《說文》云:鋈,白金也。梵書謂之阿路巴。

【集解】《別錄》曰:銀屑生永昌,採無時。

弘景曰:銀之所出處,亦與金同,但是生土中也。煉餌法亦似金。永昌屬益州,今屬寧州。

白話文:

**校正:**合併歸入《開寶本草》中生銀類。

**釋名:**白金(《本草綱目》)、鋈。

時珍說:《爾雅》:「白金稱為銀」,上等的銀稱作鏐。《說文解字》:「鋈,白金也」。梵語音譯為阿路巴。

集解:《別錄》記載:銀屑生長在永昌,採收不受時節限制。

弘景說:銀的出產地和金類似,只不過是生長在土中。煉製銀的藥餌方法也與金類似。永昌屬益州,現在屬於寧州。

恭曰:銀與金,生不同處,所在皆有,而以虢州者為勝,此外多鉛穢為劣。高麗作帖者,云非銀礦所出,然色青不如虢州者。

志曰:生銀出饒州樂平諸坑銀礦中,狀如硬錫,紋理粗錯自然者真。

白話文:

恭恭敬敬地說:銀和金,生長的地方不同,但遍佈各地,其中以虢州產的銀為最佳,其他地方產的銀多含鉛,因此品質較劣。高麗人製作銀帖的人說,他們那裡不是銀礦產地,但是銀帖的顏色青色,不如虢州產的銀。

志文說:生銀產於饒州樂平等地的銀礦中,外型像堅硬的白錫,紋理粗糙錯落自然的是真品。

頌曰:銀在礦中與銅相雜,土人採得,以鉛再三煎煉方成,故為熟銀。生銀則生銀礦中,狀如硬錫。其金坑中所得,乃在土石中滲漏成條,若絲髮狀,土人謂之老翁須,極難得。方書用生銀,必得此乃真。

白話文:

頌曰:銀在礦石中與銅混合在一起,當地人開採出來,用鉛反覆冶煉三次才成為純銀,所以稱為熟銀。生銀就是生銀礦中,狀如硬錫。在金礦中得到的,是在泥土和石頭中滲漏成一條一條的、像絲髮一樣。當地人稱之為「老翁須」,非常難得到。各種醫書上使用生銀,一定要得到這種生銀纔是真正的生銀。

珣曰:按《南越志》:波斯國有天生藥銀,用為試藥指環。又燒朱粉甕下,多年沉積有銀,號杯鉛銀,光軟甚好,與波斯銀功力相似,只是難得。今時燒煉家,每一斤生鉛,只得一、二銖。《山海經》云:東北樂平郡堂少山出銀甚多。黔中生銀體硬,不堪入藥。

白話文:

珣說:《南越志》記載:波斯國有自然生長的藥銀,可以用來做成測試藥物的指環。另外,在燒製硃砂的坩堝底部,經過多年的沉澱,會產生銀,這種銀叫做「杯鉛銀」,光滑柔軟,質量非常好,與波斯銀的功效相似,只是很難得。現在的煉製工匠,每煉製一斤生鉛,只能得到一、二銖的銀。《山海經》上說:東北方的樂平郡堂少山出產的銀很多。黔中的銀質地堅硬,不適合入藥。

宗奭曰:銀出於礦,須煎煉成,故名熟銀。其生銀即不自礦中出而特然生者,又謂之老翁須,其入用不同。世之術士,以硃砂而成,以鉛汞而成,以焦銅而成者,既無造化之氣,豈可入藥,不可不別。

白話文:

宗奭說:銀出產於礦山,需要經過冶煉才能製成,因此稱之為熟銀。天然產生的銀,也就是沒有經過開採而自然形成的銀,又稱之為老翁須,其用途不同。世上的方士,以硃砂、鉛汞、焦銅等製成的銀,既沒有天然的靈氣,當然不能入藥,必須加以區別。

時珍曰:閩、浙、荊、湖、饒、信、廣、滇、貴州諸處,山中皆產銀,有礦中煉出者,有沙土中煉出者。其生銀,俗稱銀筍、銀牙者也,亦曰出山銀。獨孤滔《丹房鏡源》所謂鉛坑中出褐色石,形如筍,打破即白,名曰自然牙,曰自然鉛,亦曰生鉛,此有變化之道,不堪服食者,是也。《管子》云:上有鉛,下有銀。

白話文:

李時珍說:福建、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廣東、雲南、貴州等地的山區都有銀礦。有些銀礦是從礦石中提煉出來的,有些則是從沙土中提煉出來的。未經冶煉的銀,俗稱「銀筍」或「銀牙」,也叫「出山銀」。獨孤滔在《丹房鏡源》中說,在鉛礦中會出現褐色的石頭,形狀像筍,打破它後就變成白色,叫做「自然牙」、「自然鉛」或「生鉛」。這種銀礦有轉化的特性,不適合服用。 《管子》中說:有鉛的地方,下面就有銀。

《地鏡圖》云:山有蔥,下有銀。銀之氣,入夜正白,流散在地,其精變為白雄雞。《寶藏論》云:銀有十七種,又外有四種。天生牙,生銀坑內石縫中,狀如亂絲,色紅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銜黑石者最奇,生樂平、鄱陽產鉛之山,一名龍牙,一名龍鬚,是正生銀,無毒,為至藥根本也。生銀生石礦中,成片塊、大小不定,狀如硬錫。

白話文:

《地鏡圖》中說:山中有蔥,山下有銀。銀的氣體,在夜間正白,在地面流散,其精華變成了白色的雄雞。《寶藏論》中說:銀有十七種,另外還有四種。天生牙,生長在銀坑內的石縫中,形狀像亂絲,紅色的品質最好,放入火中變成紫白色像草根的次之,銜著黑石頭的奇特,生長在樂平、鄱陽產鉛的山上,一名龍牙,一名龍鬚,是真正生長的銀,無毒,是最好的藥物的根本。生銀生長在石礦中,成片塊、大小不定,形狀如硬錫。

母砂銀,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紅光。黑鉛銀,得子母之氣。此四種為真銀。有水銀銀、草砂銀、曾青銀、石綠銀、雄黃銀、雌黃銀、硫黃銀、膽礬銀、靈草銀,皆是以藥製成者;丹陽銀、銅銀、鐵銀、白錫銀,皆以藥點化者,十三種皆假銀也。外有四種:新羅銀、波斯銀、林邑銀、雲南銀,並精好。

銀屑

白話文:

母砂銀,產於五溪丹砂穴中,呈紅光澤。黑鉛銀,具有子母之氣。這四種是真正的銀。有水銀銀、草砂銀、曾青銀、石綠銀、雄黃銀、雌黃銀、硫磺銀、膽礬銀和靈草銀,都是用藥物製成的;丹陽銀、銅銀、鐵銀和白錫銀,都是用藥物點化而成的,這 13 種都是假銀。另外有四種:新羅銀、波斯銀、林邑銀和雲南銀,都很好。

御藥院方

銀屑

症狀:

全身或局部皮膚生鱗屑狀斑塊,發紅、發癢,有滲液。

病因:

由血熱風燥所致。

治療:

內服:

  • 清熱涼血方:生地黃、麥冬、山梔、丹皮、紫草、玄參
  • 涼血潤燥方:生地黃、丹參、當歸、枸杞子、熟地黃、黃柏

外用:

  • 洗劑:黃柏、苦參、地膚子、大青葉
  • 軟膏:地膚子油、柏子油、苦參浸膏

注意事項:

  • 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
  •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 避免過度搔抓。

【修治】弘景曰:醫方鎮心丸用之,不可正服。為屑,當以水銀研,令消也。

白話文:

【修治】陶弘景說:古代醫方中鎮心丸的用法,不能正服。要把它搗碎成屑,再用水銀研磨,直到它溶化。

恭曰:方家用銀屑,取見成銀箔,以水銀消之為泥,合硝石及鹽研為粉,燒出水銀,淘去鹽石,為粉極細,用之乃佳,不得只磨取屑耳。

白話文:

恭敬地說:方中所用的銀屑,是取加工成銀箔的銀屑,用水銀將它消融成泥,再加入硝石和鹽研磨成粉末,燒製出水銀,淘洗掉鹽石,把粉末研磨得非常細膩,這樣使用效果纔好,不能只是簡單地磨取銀屑而已。

時珍曰:入藥只用銀箔易細,若用水銀鹽硝制者,反有毒矣。

《龍木論》謂之銀液。又有錫箔可偽,宜辨之。

【氣味】辛,平。有毒。

珣曰:大寒,無毒。詳生銀下。

白話文:

李時珍說:入藥只用純淨的銀箔,如果用含有水銀和硝石的物質製造,反而會有毒。

《龍木論》把銀箔稱為「銀液」。還有人用錫箔冒充,需要仔細辨別。

**【氣味】**辛辣,平性。有毒。

【註:】珣說:銀箔性大寒,無毒。詳情請參閱「生銀」的記載。

【主治】安五臟,定心神,止驚悸,除邪氣,久服輕身長年(《別錄》)。定志,去驚癇,小兒癲疾狂走(甄權)。破冷除風(青霞子)。銀箔:堅骨,鎮心明目,去風熱癲癇。入丸散用(李珣)。

生銀

【氣味】辛,寒,無毒。獨孤滔云:鉛內銀:有毒。

白話文:

【主治】

  1. 安定五臟,定住神魂,止住驚慌悸動,排除邪氣,長時間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別錄》)

  2. 定住心神,去除驚嚇抽搐,治療小兒癲癇,狂亂奔跑。(甄權)

  3. 祛除寒氣和風濕。(青霞子)

  4. 銀箔:堅固骨骼,鎮定心神,明目清肝,去除風熱癲癇。可以混合丸散服用。(李珣)

氣味: 辛辣,寒涼,無毒。獨孤滔說:鉛中的銀纔有毒。

保升曰:畏黃連、甘草、飛廉、石亭脂、砒石,惡羊血、馬目毒公。

大明曰:冷,微毒。畏磁石,惡錫,忌生血。

白話文:

保升說:害怕黃連、甘草、飛廉、石亭脂、砒石,討厭羊血、馬目毒功。

大明:性屬寒涼,微有毒性。 忌諱接觸磁石,厭惡錫,忌服生血湯藥。

時珍曰:荷葉、蕈灰能粉銀。羚羊角、烏賊魚骨、鼠尾、龜殼、生薑、地黃、磁石,俱能瘦銀。羊脂、紫蘇子,皆能柔銀。

【主治】熱狂驚悸,發癇恍惚,夜臥不安譫語,邪氣鬼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荷葉、蕈灰能夠使白銀成粉。羚羊角、烏賊魚骨、老鼠尾、烏龜殼、生薑、地黃、磁石,都能使白銀變瘦。羊脂、紫蘇子,都能使白銀柔軟。

**主治:**發高燒神智不清、心悸不安、癲癇發作、恍惚迷糊、夜不能眠、胡言亂語,以及邪氣鬼祟作祟。

服之明目鎮心,安神定志。小兒諸熱丹毒,並以水磨服之,功勝紫雪(《開寶》)。小兒中惡,熱毒煩悶,水磨服之(大明)。煮水,入蔥白、粳米作粥食,治胎動不安,漏血(時珍)。

白話文:

吃它可以明目鎮心,安神定志。小兒各種熱病發炎,用它磨成粉後用水服下,效果比紫雪還好(《開寶》)。小兒中惡,發熱中毒煩悶,用它磨成粉後用水服下(《大明》)。將它煮成湯,加入蔥白、粳米熬成粥食用,可以治療胎動不安、漏血(李時珍)。

【發明】好古曰:白銀屬肺。

頌曰:銀屑,葛洪《肘後方》治癰腫五石湯中用之。

白話文:

發明 古人說:白銀屬於肺。

頌曰 銀屑,葛洪的《肘後方》中用於治療癰腫的五石湯中。

宗奭曰:本草言銀屑有毒,生銀無毒,釋者略漏不言。蓋生銀已發於外,無蘊郁之氣,故無毒;礦銀蘊於石中,鬱結之氣全未敷暢,故有毒也。

白話文:

宋代名醫宗奭說:《本草綱目》上說金屑(銀的細屑)有毒,未煅燒的銀無毒,解釋的人忽略了沒有提到。這是因為未煅燒的銀已經發於外部,沒有蘊藏的毒氣,所以無毒;礦洞中的銀蘊藏在石頭中,鬱結之氣完全沒有舒展,所以有毒。

時珍曰:此說非矣。生銀初煎出如縵理,乃其天真,故無毒。熔者投以少銅,則成絲紋金花,銅多則反敗銀,去銅則復還銀。而初入少銅終不能出,作偽者又制以藥石鉛錫。且古法用水銀煎消,制銀箔成泥入藥,所以銀屑有毒。銀本無毒,其毒則諸物之毒也。今人用銀器飲食,遇毒則變黑;中毒死者,亦以銀物探試之,則銀之無毒可徵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生銀初次煎煮時,產生的條紋狀是其本性,因此沒有毒。熔化後加入少量銅,會變成絲狀紋路的金花,銅多了反而會使銀變質變差,去除銅之後就能恢復成銀。而一開始加入的少量銅,最終無法去除,造假的人又用藥石、鉛、錫等摻假。另外,古代的做法是用水銀煎煮、消融,將銀箔製成泥狀後入藥,因此銀屑纔有毒。銀本身無毒,銀的毒性是來自於其他物質的毒性。如今人們使用銀器盛裝食物,遇到毒物就會變黑;中毒死亡的人,也用銀器進行探測,這就可以證明銀無毒。

其入藥,亦是平肝鎮怯之義。故《太清服煉書》言:銀稟西方辛陰之神,結精為質,性剛戾,服之能傷肝,是也。《抱朴子》言銀化水服,可成地仙者,亦方士謬言也,不足信。

白話文:

銀入藥,也有平肝鎮靜的作用。因此,《太清服煉書》說:銀秉承西方辛陰之氣,凝聚精華而成,性情剛烈,服用它會損傷肝臟,這是有道理的。《抱朴子》說服用銀化成的水可以成仙,這也是方士的謬論,不足以採信。

斅曰:凡使金銀銅鐵,只可渾安在藥中,借氣生藥力而已,勿入藥服,能消人脂。

【附方】舊二,新四。

妊娠腰痛如折者:銀一兩,水三升,煎二升,服之。(《子母秘錄》)

胎動欲墮,痛不可忍:銀五兩,苧根二兩。清酒一盞,水一大盞,煎一盞,溫服。(《婦人良方》)

白話文:

「談說:凡使用金銀銅鐵等材料,只能與藥物混和,用以引發藥力,並不能作為藥物服用,會消耗人的體脂。

【附錄方法】舊有二種,新添四種。

懷孕時腰痛如同折斷者:取銀一兩,用水三升,煮至二升,飲用之。(出自《子母祕錄》)

胎兒活動頻繁,即將墮胎,疼痛難以忍受:取銀五兩,加上薴草根二兩。用清酒一盞,加水一大盞,煮至一盞,溫熱後飲用。(出自《婦人良方》)」

胎熱橫悶:生銀五兩,蔥白三寸,阿膠(炒)半兩。水一盞,煎服。亦可入糯米,作粥食。(《聖惠方》)

白話文:

胎熱橫悶:用五兩生銀,三寸蔥白,半兩炒阿膠。加水一盞,煎煮後服用。也可以加入糯米中,製成粥食用。(出自《聖惠方》)

風牙疼痛:文銀一兩,燒紅淬燒酒一盞,熱漱飲之,立止。(《集簡方》)口鼻疳蝕,穿唇透頰:銀屑一兩,水三升,銅器煎一升,日洗三、四次。(《聖濟錄》)

白話文:

風牙疼痛:

  • 取文銀一兩,燒紅後,淬入燒酒一盞中,趁熱漱口並喝下,疼痛立止。

口鼻疳蝕,穿脣透頰:

  • 取銀屑一兩,加水三升,用銅器煎熬至一升,每日清洗患處三、四次。

身面赤疵:常以銀揩,令熱,久久自消。(《千金翼》)

【附錄】黃銀(《拾遺》)

恭曰:黃銀,本草不載,俗云為器辟惡,乃為瑞物。

藏器曰:黃銀載在《瑞物圖經》,既堪為器,明非瑞物。

白話文:

面部出現紅色斑點:經常使用銀製品摩擦,使其發熱,長久之後就會自動消退。(《千金翼方》)

附註:

黃銀(《拾遺》)

恭曰:黃銀,本草沒有記載,民間傳說用它製作器皿可以辟邪,因此把它當作祥瑞之物。

藏器曰:黃銀載於《瑞物圖經》,既可以製作器皿,說明它並非祥瑞之物。

時珍曰:按《方勺泊宅編》云:黃銀出蜀中,色與金無異,但上石則白色。《熊太古冀越集》云:黃銀絕少,道家言鬼神畏之。《六帖》載唐太宗賜房玄齡帶云:世傳黃銀鬼神畏之。《春秋運鬥樞》云:人君秉金德而生,則黃銀見世。人以鍮石為黃銀,非也。鍮石,即藥成黃銅也。

烏銀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方勺泊宅編》記載:黃銀產自四川,它的顏色和金子沒有區別,但是用試金石測試就會變成白色。《熊太古冀越集》記載:黃銀非常稀少,道家說鬼神都害怕它。《六帖》記載唐太宗賜給房玄齡的腰帶說:世間傳說黃銀是鬼神所畏懼的。《春秋運鬥樞》說:君主生來就具有金德,就會出現黃銀。人們把鍮石當成黃銀,這是不對的。鍮石,就是用藥物配製而成的黃銅。

烏銀

烏銀,鐵之別名。

鐵生於石,石色黑如烏。故稱鐵為烏銀。

烏銀味辛,性寒,有毒。

功效

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

  • 熱病高熱
  • 出血不止
  • 月經過多

用法

  • 內服:研末,每次 0.5~1 克,沖服。
  • 外用:研末,敷患處。

注意事項

  • 脾胃虛寒者忌服。
  • 孕婦忌服。

藏器曰:今人用硫黃熏銀,再宿瀉之,則色黑矣。工人用為器。養生者以器煮藥,兼於庭中高一、二丈處,夜承露醴飲之,長年辟惡。

白話文:

藏器說:現在的人用硫磺來燻銀器,然後放在倉庫裡放置一晚,銀器就會變成黑色了。工匠用來做器皿。養生的人用這種器皿來煮藥,同時在庭院中高一、二丈的地方,用它來承接露水並飲用,可以延年益壽,趨避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