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七卷 (15)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七卷 (15)

1.

《神仙傳》云:離婁公服竹汁餌桂,得長生。蓋竹汁性寒,以桂濟之,亦與用薑汁佐竹瀝之意相同。淡竹今人呼為水竹,有大小二種,此竹汁多而甘。沈存中言苦竹之外皆為淡竹,誤矣。

【附方】舊十四,新七。

中風口噤:竹瀝、薑汁等分,日日飲之。(《千金方》)

小兒口噤體熱:用竹瀝二合。暖飲,分三、四服。(《兵部手集》)。

產後中風,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張:竹瀝飲一、二升,即蘇。(《梅師方》)。

破傷中風:凡閃脫折骨諸瘡,慎不可當風用扇,中風則發痓,口噤項急,殺人。急飲竹瀝二、三升。忌冷飲食及酒。竹瀝卒難得,可合十許束並燒取之。(《外臺秘要》)。

金瘡中風,口噤欲死:竹瀝半升,微微暖服。(《廣利方》)。

大人喉風:筀竹油,頻飲之。(《集簡方》)。

小兒重舌:竹瀝漬黃柏,時時點之。(《簡便方》)。

小兒傷寒:淡竹瀝、葛根汁各六合。細細與服。(《千金方》)。

小兒狂語,夜後便發:竹瀝夜服二合。(姚和眾《至寶方》)。

婦人胎動:妊娠因夫所動,困絕。以竹瀝飲一升,立愈。(《產寶》)

孕婦子煩:楊氏產乳:竹瀝,頻頻飲之。《梅師方》:茯苓二兩,竹瀝一升,水四升,煎二升,分三服。不瘥,更作之。

時氣煩躁,五、六日不解:青竹瀝半盞,新水半盞,相和令勻,非時服。(《千金方》)。

消渴尿多:竹瀝恣飲,數日愈。(《肘後方》)。

咳嗽肺痿:大人、小兒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膿。用淡竹瀝一合,服之,日三、五次,以愈為度。(李絳《兵部手集》)。

產後虛汗:淡竹瀝三合,暖服,須臾再服。(昝殷《產寶》)。

小兒吻瘡:竹瀝和黃連、黃柏、黃丹敷之。(《全幼心鑑》)。

小兒赤目:淡竹瀝點之。或入人乳。(《古今錄驗》)。

赤目眥痛不得開者,肝經實熱所致,或生障翳:用苦竹瀝五合,黃連二分。綿裹浸一宿,頻點之,令熱淚出。(《梅師方》)。

猝牙齒痛:苦竹燒一頭,其一頭汁出,熱揩之。(姚僧坦《集驗方》)。

丹石毒發:頭眩耳鳴,恐懼不安。淡竹瀝,頻服二、三升。(《古今錄驗》)

竹筍,見菜部。

慈竹籜

【主治】小兒頭身惡瘡,燒散和油塗之。或入輕粉少許(時珍)。

竹實

【主治】通神明,輕身益氣(《本經》)。

【發明】《別錄》曰:竹實出益州。

弘景曰:竹實出藍田。江東乃有花而無實,頃來斑斑有實,狀如小麥,可為飯食。

承曰:舊有竹實,鸞鳳所食。今近道竹間,時見開花小白如棗花,亦結實如小麥子,無氣味而澀。江浙人號為竹米,以為荒年之兆,其竹即死,必非鸞鳳所食者。近有餘幹人言:竹實大如雞子,竹葉層層包裹,味甘勝蜜,食之令人心膈清涼,生深竹林茂盛蒙密處。頃因得之,但日久汁枯乾而味尚存爾。乃知鸞鳳所食,非常物也。

白話文:

[竹]

《神仙傳》記載,離婁公服用竹汁和桂枝,得以長生不老。大概是因為竹汁性寒,用桂枝來調和它的寒性,就像用薑汁來輔助竹瀝的道理一樣。現在人們稱淡竹為水竹,有大小兩種,這種竹子的汁液多且甘甜。沈括說苦竹以外的竹子都是淡竹,這是不對的。

【附方】

舊有十四個方子,新增七個。

  • **中風口噤:**用竹瀝和薑汁等量混合,每天飲用。(出自《千金方》)
  • **小兒口噤發熱:**用竹瀝二合,溫熱飲用,分三四次服用。(出自《兵部手集》)
  • **產後中風,口噤,身體僵直,臉色發青,手腳反張:**飲用竹瀝一到二升,就能恢復正常。(出自《梅師方》)
  • **破傷風:**凡是跌打損傷,骨頭脫臼等瘡,要小心不要吹到風,如果中風就會發抽搐,口噤脖子僵硬,會危及生命。要趕快飲用竹瀝二到三升。忌吃冷食和飲酒。如果竹瀝一時難以取得,可以把十幾束竹子一起燒,來取得竹瀝。(出自《外臺秘要》)
  • **金瘡中風,口噤快要死亡:**用竹瀝半升,微微加熱後服用。(出自《廣利方》)
  • **大人喉嚨腫痛:**用筀竹油,頻繁飲用。(出自《集簡方》)
  • **小兒重舌(舌下腫脹):**用竹瀝浸泡黃柏,時常塗抹患處。(出自《簡便方》)
  • **小兒傷寒:**用淡竹瀝和葛根汁各六合,慢慢地餵服。(出自《千金方》)
  • **小兒胡言亂語,夜晚發作:**夜間服用竹瀝二合。(出自姚和眾《至寶方》)
  • **婦人胎動不安:**懷孕時因丈夫的動作導致不適,暈厥。飲用竹瀝一升,立刻好轉。(出自《產寶》)
  • **孕婦子煩(懷孕時心煩意亂):**楊氏產乳方:頻繁飲用竹瀝。《梅師方》:用茯苓二兩,竹瀝一升,水四升,煎煮成二升,分三次服用。如果沒有好轉,就再煮一次服用。
  • **時氣病煩躁,五六天不好:**用半杯青竹瀝,加半杯新水,混合均勻,在非吃飯時間服用。(出自《千金方》)
  • **消渴(糖尿病)尿多:**隨意飲用竹瀝,幾天就好。(出自《肘後方》)
  • **咳嗽肺痿(慢性肺病):**大人或小孩咳嗽,呼吸短促,胸中發出咻咻的聲音,咳出鼻涕痰液,或咳出帶臭味的膿。用淡竹瀝一合,服用,每天三到五次,直到痊癒為止。(出自李絳《兵部手集》)
  • **產後虛汗:**用淡竹瀝三合,溫熱服用,過一會再服一次。(出自昝殷《產寶》)
  • **小兒嘴唇生瘡:**用竹瀝混合黃連、黃柏、黃丹塗抹患處。(出自《全幼心鑑》)
  • **小兒眼睛紅腫:**用淡竹瀝點眼睛。或者加入人乳一起使用。(出自《古今錄驗》)
  • **眼角紅腫疼痛,眼睛睜不開,這是肝經實熱引起的,或者會長出翳膜:**用苦竹瀝五合,黃連二分。用棉花包裹浸泡一個晚上,頻繁點眼睛,讓眼淚流出來。(出自《梅師方》)
  • **突然牙痛:**將苦竹的一端燒熱,讓汁液流出,用熱汁擦拭牙痛處。(出自姚僧坦《集驗方》)
  • **丹石中毒:**出現頭暈耳鳴,恐懼不安的症狀。頻繁服用淡竹瀝,二到三升。(出自《古今錄驗》)

竹筍,相關內容見「菜部」。

慈竹筍殼

【主治】治療小兒頭部和身體的惡瘡,燒成灰,混合油塗抹。或者加入少量輕粉一起使用(出自時珍)。

竹實

【主治】能使人精神清明,身體輕盈,增加氣力(出自《本經》)。

【發明】《別錄》記載:竹實產於益州。

陶弘景說:竹實產於藍田。江東一帶的竹子只開花不結果,最近出現了零星的竹實,形狀像小麥,可以煮飯食用。

陳承說:以前有竹實,是鸞鳳吃的。現在在道路附近的竹林中,偶爾會看到開小白花,像棗花一樣,也會結出像小麥一樣的果實,沒有氣味且澀。江浙一帶的人稱它為竹米,認為這是荒年的預兆,這種竹子就會枯死,肯定不是鸞鳳吃的。最近有餘幹人說:竹實像雞蛋一樣大,竹葉層層包裹,味道甘甜勝過蜂蜜,吃了會讓人心胸清涼,生長在竹林茂盛的地方。最近有人得到過,但是放久了汁液會乾枯,但味道還在。由此可知,鸞鳳吃的竹實,不是一般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