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七卷 (4)
木部第三十七卷 (4)
1. 茯苓
作掌大塊,空室中陰乾,色赤如棗。飢時食一枚,酒送之,終日不食,名神仙度世之法。又服食法:以茯苓合白菊花(或合桂心,或合術)為散、丸自任。皆可常服,補益殊勝。《儒門事親》方:用茯苓四兩,頭白麵二兩,水調作餅,以黃蠟三兩煎熟。飽食一頓,便絕食辟穀。
至三日覺難受,以後氣力漸生也。《經驗後方》服法:用華山挺子茯苓,削如棗大方塊,安新甕內,好酒浸之,紙封三重,百日乃開,其色當如餳糖。可日食一塊,至百日肌體潤澤,一年可夜視物,久久腸化為筋,延年耐老,面若童顏。《嵩高記》:用茯苓、松脂各二斤,淳酒浸之,和以白蜜。
日三服之,久久通靈。又法:白茯苓去皮,酒浸十五日,漉出為散。每服三錢,水調下,日三服。孫真人《枕中記》云:茯苓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晝夜不眠,二年役使鬼神,四年後玉女來侍。葛洪《抱朴子》云: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玉女從之,能隱能彰,不食谷,灸瘢滅,面體玉澤。又黃初起服茯苓五萬日,能坐在立亡,日中無影。
交感丸:方見草部莎根下。吳仙丹:方見果部吳茱萸下。胸脅氣逆脹滿:茯苓一兩,人參半兩。每服三錢,水煎服,日三。(《聖濟總錄》)
養心安神:朱雀丸:治心神不定,恍惚健忘不樂,火不下降,水不上升,時復振跳。常服,消陰養火,全心氣。茯神二兩(去皮),沉香半兩,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人參湯下。(《百一選方》)。
血虛心汗:別處無汗,獨心孔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宜養心血。以艾湯調茯苓末,日服一錢。(《證治要訣》)。
心虛夢泄或白濁:白茯苓末二錢,米湯調下,日二服。蘇東坡方也。(《直指方》)。
虛滑遺精:白茯苓二兩,縮砂仁一兩,為末,入鹽二錢。精羊肉批片,摻藥炙食,以酒送下。(《普濟方》)。
漏精白濁:方見菜部薯蕷下。濁遺帶下:威喜丸: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小便下濁,餘瀝常流,夢寐多驚,頻頻遺泄,婦人白淫白帶並治之。白茯苓(去皮)四兩作匱,以豬苓四錢半,入內煮二十餘沸,取出曬乾,擇去豬苓,為末,化黃蠟搜和,丸彈子大。每嚼一丸,空心津下,以小便清為度。
忌米醋。李時珍曰:《抱朴子》言:茯苓千萬歲,其上生小木,狀似蓮花,名曰木威喜芝。夜視有光,燒之不焦,帶之闢兵,服之長生。《和劑局方》
威喜丸之名,蓋取諸此。小便頻多:白茯苓(去皮)、乾山藥(去皮,以白礬水瀹過,焙)等分,為末。每米飲服二錢。(《儒門事親》方)。
小便不禁:茯苓丸: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不禁。用白茯苓、赤茯苓等分,為末。以新汲水挼洗去筋,控干,以酒煮地黃汁搗膏搜和,丸彈子大。每嚼一丸,空心鹽酒下。(《三因方》)。
白話文:
茯苓的樣子像手掌大的塊狀,放在空房間中陰乾,顏色會像紅棗一樣。肚子餓的時候吃一塊,用酒送服,可以一整天都不覺得餓,這被稱為神仙度世的方法。另外,還有其他服用方法:將茯苓和白菊花(或桂心,或白朮)磨成粉或製成藥丸,可自行決定服用量。這些方法都可以長期服用,有很好的滋補效果。《儒門事親》裡有個方子:用茯苓四兩,加上麵粉二兩,用水調和做成餅,用黃蠟三兩煎熟。吃飽一頓後,就可以開始斷食辟穀。
到了第三天可能會感到不舒服,之後體力會逐漸恢復。《經驗後方》記載的服用方法:用華山的茯苓,削成紅棗大小的方塊,放在新的甕中,用好酒浸泡,用三層紙密封,一百天後打開,顏色應該像麥芽糖。每天可以吃一塊,到一百天時,皮膚會變得潤澤,一年後可以在夜晚看清東西,長期服用腸子會變得像筋一樣堅韌,延年益壽,容顏像小孩一樣。《嵩高記》記載:用茯苓和松脂各二斤,用純酒浸泡,再加入白蜜調和。
每天服用三次,長期服用可以達到通靈的效果。另外一個方法:將白茯苓去皮,用酒浸泡十五天,撈出後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調服,每天服用三次。孫思邈在《枕中記》中說:長期服用茯苓,一百天可以去除疾病,二百天可以晝夜不眠,二年可以役使鬼神,四年後會有玉女來侍奉。葛洪在《抱朴子》中說:任子季服用茯苓十八年,有玉女來跟隨他,可以隱身和顯形,不用吃飯,身上的灸疤也會消失,皮膚像玉一樣光滑。又說黃初開始服用茯苓五萬天,能坐在原地立刻消失,在太陽底下沒有影子。
交感丸:配方在草部莎根的下方。吳仙丹:配方在果部吳茱萸的下方。胸脅氣逆脹滿:用茯苓一兩,人參半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服,每天三次。(出自《聖濟總錄》)
養心安神:朱雀丸:治療心神不定,精神恍惚健忘,心情不愉快,心火不能下降,腎水不能上升,時常感到心跳。長期服用可以滋陰養火,使心氣恢復正常。用茯神二兩(去皮),沉香半兩,磨成粉,用煉過的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人參湯送服。(出自《百一選方》)。
血虛心汗:身體其他地方沒有汗,只有心口有汗,思慮過多汗就更多,應該滋養心血。用艾草湯調和茯苓粉,每天服用一錢。(出自《證治要訣》)。
心虛夢遺或白濁:用白茯苓粉二錢,用米湯調服,每天服用兩次。這是蘇東坡的方子。(出自《直指方》)。
虛滑遺精:用白茯苓二兩,縮砂仁一兩,磨成粉,加入鹽二錢。將羊肉切片,塗上藥粉烤熟食用,用酒送服。(出自《普濟方》)。
漏精白濁:配方在菜部薯蕷的下方。濁遺帶下:威喜丸:治療男子元陽虛弱,精氣不固,小便混濁,總是滴滴答答流不乾淨,睡覺時容易驚醒,頻繁遺精,也治療婦女的白帶。用白茯苓(去皮)四兩做成容器,放入豬苓四錢半,煮二十多遍後,取出曬乾,去掉豬苓,磨成粉,用融化的黃蠟調和,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嚼服一丸,空腹時用唾液送服,以小便清澈為有效。
忌食米醋。李時珍說:《抱朴子》記載:茯苓長到上千萬年,上面會長出像蓮花的小木頭,稱為木威喜芝。夜晚會發光,燒也燒不著,帶著可以避開兵禍,服用可以長生。《和劑局方》
威喜丸的名稱,大概就取自這裡。小便頻繁:用白茯苓(去皮)和乾山藥(去皮,用白礬水浸泡過,再烘乾)等量,磨成粉。每次用米湯送服二錢。(出自《儒門事親》方)。
小便失禁:茯苓丸:治療心腎兩虛,神志不清,小便失禁。用白茯苓和赤茯苓等量,磨成粉。用新打上來的水搓洗去筋,控乾水分,用酒煮地黃汁搗成膏狀調和,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嚼服一丸,空腹用鹽酒送服。(出自《三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