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六卷 (37)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六卷 (37)

1. 枸杞 地骨皮

世傳蓬萊縣南丘村多枸杞,高者一、二丈,其根盤結甚固。其鄉人多壽考,亦飲食其水土之氣使然。又潤州開元寺大井旁生枸杞,歲久。土人目為枸杞井,云飲其水甚益人也。

斅曰:其根似物形狀者為上。

時珍曰:按:劉禹錫《枸杞井詩》云: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清泉藥有靈。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又《續仙傳》云:朱孺子見溪側二花犬,逐入於枸杞叢下。掘之得根,形如二犬。烹而食之,忽覺身輕。

周密《浩然齋日抄》云:宋徽宗時,順州築城,得枸杞於土中,其形如獒狀,馳獻闕下,乃仙家所謂千歲枸杞,其形如犬者。據前數說,則枸杞之滋益不獨子,而根亦不止於退熱而已。但根、苗、子之氣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無別。蓋其苗乃天精,苦甘而涼,上焦心肺客熱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腎虛熱者宜之。此皆三焦氣分之藥,所謂熱淫於內、瀉以甘寒也。

至於子則甘平而潤,性滋而補,不能退熱,只能補腎潤肺,生精益氣。此乃平補之藥,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則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則一舉兩得。世人但知用黃芩、黃連,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黃柏、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陰火。謂之補陰降火,久服致傷元氣。

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補,使精氣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予嘗以青蒿佐地骨退熱,屢有殊功,人所未喻者。兵部尚書劉松石,諱天和,麻城人。所集《保壽堂方》載地仙丹云:昔有異人赤腳張,傳此方於猗氏縣一老人,服之壽百餘,行走如飛,發白反黑,齒落更生,陽事強健。此藥性平,常服能除邪熱,明目輕身。

春採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採子,名枸杞子;冬採根,名地骨皮。並陰乾,用無灰酒浸一夜,曬露四十九晝夜,取日精月華氣,待乾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早晚各用一丸細嚼,以隔夜百沸湯下。此藥採無刺味甜者,其有刺者服之無益。

【附方】舊十,新二十三。

枸杞煎:治虛勞,退虛熱,輕身益氣,令一切癰疽永不發。用枸杞三十斤(春夏用莖、葉,秋冬用根、實),以水一石,煮取五斗,以滓再煮取五斗,澄清去滓,再煎取二斗,入鍋煎如餳收之。每早酒服一合。(《千金方》)。

金髓煎:枸杞子逐日摘紅熟者,不拘多少,以無灰酒浸之,蠟紙封固,勿令泄氣。兩月足,取入沙盆中擂爛,濾取汁,同浸酒入銀鍋內,慢火熬之不住手攪,恐黏住不勻。候成膏如餳,淨瓶密收。每早溫酒服二大匙,夜臥再服。百日身輕氣壯,積年不輟,可以羽化也。(《經驗方》)。

枸杞酒:《外臺秘要》云:補虛,去勞熱,長肌肉,益顏色,肥健人,治肝虛沖感下淚。用生枸杞子五升,搗破,絹袋盛,浸好酒二斗中,密封勿泄氣,二七日。服之任性,勿醉。《經驗後方》:枸杞酒:變白,耐老輕身。用枸杞子二升(十月壬癸日,面東採之),以好酒二升,瓷瓶內浸三七日。

白話文:

傳說蓬萊縣南丘村有很多枸杞,高可達一、二丈,根部盤結非常牢固。那裡的居民大多長壽,也是因為飲用當地水土的緣故。另外,潤州開元寺的大井旁也長有枸杞,年代很久。當地人稱那口井為「枸杞井」,說喝那裡的水對人非常有益。

有人說,枸杞的根部如果形狀像某種東西,品質最好。

李時珍認為,根據劉禹錫的《枸杞井詩》所寫:「僧房旁邊的藥樹依偎著寒井,井中有清澈的泉水,藥樹也因此有了靈氣。翠綠的葉子覆蓋著井邊的石砌,鮮紅的果實映照著銅瓶。枝繁葉茂的樣子像是仙人的手杖,老根則能長成瑞犬的形狀。上品的枸杞具有甘露般的滋味,只要一小勺就能延年益壽。」《續仙傳》也記載,朱孺子看見溪邊有兩隻像花的狗,追逐牠們進入枸杞叢下,挖開後得到形狀像兩隻狗的枸杞根。煮來吃了之後,就覺得身體輕盈。

周密在《浩然齋日抄》中提到,宋徽宗時,順州建城,從土中挖出形狀像獒犬的枸杞,進獻給朝廷,被認為是仙家所說的「千年枸杞」。根據以上的說法,枸杞的滋補功效不僅在於果實,根部的作用也不僅限於退熱。只是根、苗、果實的氣味略有不同,所主治的疾病也可能不同。枸杞苗屬天之精華,味苦甘而性涼,適合治療上焦(心肺)有熱的人;枸杞根屬地之骨髓,味甘淡而性寒,適合治療下焦(肝腎)虛熱的人。這些都是屬於治療三焦氣分的藥,可以用甘寒之藥來瀉內熱。

至於枸杞子,味甘性平而滋潤,性質滋養補益,不能退熱,只能補腎潤肺,產生精氣。這是屬於平補的藥,可以補充精氣不足。分開使用,各有所主;合在一起使用,則可以同時達到多種功效。世人只知道用黃芩、黃連等苦寒的藥來治療上焦的火,用黃柏、知母等苦寒的藥來治療下焦的陰火。雖然能達到補陰降火的效果,但長期服用容易損傷元氣。

其實,枸杞和地骨皮具有甘寒平補的功效,能使精氣充足,邪火自然消退。可惜的是,很多人不了解這一點。我曾經用青蒿搭配地骨皮來退熱,效果顯著,只是很多人不理解。兵部尚書劉松石(字天和),麻城人,他所整理的《保壽堂方》中記載「地仙丹」,說以前有位異人,赤腳張,將此方傳給猗氏縣一位老人,服用了之後活到一百多歲,走路像飛一樣,白髮變黑,牙齒脫落又重新長出,性功能也十分強健。此藥藥性平和,經常服用能去除邪熱,使人耳聰目明,身體輕盈。

春天採摘枸杞葉,稱為「天精草」;夏天採摘枸杞花,稱為「長生草」;秋天採摘枸杞子,稱為「枸杞子」;冬天採摘枸杞根,稱為「地骨皮」。這些都需陰乾,用無灰酒浸泡一夜,然後曝曬在露天下四十九個晝夜,吸收日月精華,乾燥後磨成粉,再用蜂蜜煉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早晚各服一顆,細嚼慢嚥,用隔夜煮沸過的開水送服。此藥要選用無刺、味道甘甜的枸杞,有刺的則沒有益處。

(以下為附方)

枸杞煎:治療虛勞,退虛熱,使身體輕盈,增強精力,使一切癰疽永遠不發作。使用枸杞三十斤(春夏用莖葉,秋冬用根和果實),用水一石煮成五斗,再用藥渣加水煮成五斗,澄清去渣,再煎成二斗,放入鍋中熬成膏狀。每天早上用酒送服一合。(出自《千金方》)

金髓煎:每天摘取紅熟的枸杞子,不拘數量,用無灰酒浸泡,用蠟紙封好,不要洩氣。浸泡兩個月後,取出在沙盆中搗爛,濾取汁液,和浸泡過的酒一起放入銀鍋中,用小火慢慢熬煮,不停攪拌,以免粘鍋。等熬成膏狀,如同麥芽糖時,用乾淨的瓶子密封保存。每天早上用溫酒送服兩大匙,晚上睡前再服一次。持續服用一百天,會感覺身體輕盈,精力充沛,長期服用,可以修煉成仙。(出自《經驗方》)

枸杞酒:《外臺秘要》中提到:可以補虛,去除勞熱,生長肌肉,使容顏變好,使人強壯健康,治療肝虛導致的迎風流淚。使用新鮮枸杞子五升,搗碎,用絹布袋裝好,浸泡在兩斗好酒中,密封不要洩氣,浸泡十四天。服用時隨意,不要喝醉。《經驗後方》中說:枸杞酒可以使頭髮變黑,延年益壽,使身體輕盈。使用枸杞子二升(在十月壬癸日,面向東方採摘),用好酒二升,放入瓷瓶中浸泡二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