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六卷 (8)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六卷 (8)

1.

【附方】新六。

水氣蠱脹:楮實子丸,以潔淨府。用楮實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茯苓三兩,白丁香一兩半,為末,以膏和,丸梧桐子大。從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脹減為度。後服治中湯養之。忌甘苦峻補及發動之物。(潔古《活法機要》)。

肝熱生翳:楮實子研細,食後蜜湯服一錢,日再服。(《直指方》)

喉痹喉風: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七月七日),採楮桃陰乾。每用一個為末,井華水服之。重者以兩個。(《集簡方》)。

身面石疽,狀如痤癤而皮厚:榖子搗,敷之。(《外臺秘要》)。

金瘡出血:榖子搗,敷之。(《外臺秘要》)。

目昏難視:楮桃、荊芥穗各五百枚。為末,煉蜜丸彈子大。食後嚼一丸,薄荷湯送下,一日三服。(《衛生易簡方》)。

【氣味】甘,涼,無毒。

【主治】小兒身熱,食不生肌。可作浴湯。又主惡瘡生肉(《別錄》)。治刺風身癢(大明)。治鼻衄數升不斷者,搗汁三升,再三服之,良久即止。嫩芽茹之,去四肢風痹,赤白下痢(蘇頌)。炒研搜面作餺飥食之,主水痢(甄權)。利小便,去風濕腫脹,白濁、疝氣、癬瘡(時珍)。

【附方】舊六,新十。

水穀下痢:見果部橡實下。

老少瘴痢,日夜百餘度者:取干楮葉三兩(熬),搗為末。每服方寸匕,烏梅湯下,日再服。取羊肉裹末,納肛中,利出即止。(楊炎《南行方》)。

小兒下痢赤白,作渴,得水又嘔逆者:構葉炙香,以飲漿半升浸至水綠,去葉。以木瓜一個,切,納汁中,煮二、三沸,去木瓜,細細飲之。(《子母秘錄》)。

脫肛不收:五花構葉陰乾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兼塗腸頭。(《聖惠方》)。

小便白濁:構葉為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經驗良方》)。

通身水腫:楮枝葉煎汁如餳。空腹服一匕,日三服。(《聖惠方》)。

虛肥面腫,積年氣上如水病,但腳不腫:用榖楮葉八兩,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米煮粥,常食勿絕。(《外臺秘要》)。

猝風不語:榖枝葉,銼細,酒煮沫出,隨多少,日匕飲之。(《肘後方》)。

人耽睡臥:花榖葉曬,研末。湯服一、二錢,取瘥止。(楊堯輔方)。

吐血鼻血:楮葉搗汁一、二升,旋旋溫飲之。(《聖惠方》)。

一切眼翳:三月收榖木軟葉,曬乾為末,入麝香少許。每以黍米大,注眥內,其翳自落。(《聖惠方》)。

木腎疝氣:楮葉、雄黃等分,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鹽酒下五十丸。(《醫學集成》)。

疝氣入囊:五月五日採榖樹葉,陰乾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溫酒下。(《簡便方》)。

癬瘡濕癢:楮葉,搗敷。(《聖惠方》)。

痔瘻腫痛:楮葉半斤,搗爛封之。(《集簡方》)。

白話文:

[楮實子]

新增的藥方有六個:

  1. 水氣腫脹(腹水):用楮實子丸來清理腸胃。方法是:取楮實子一斗,加水二斗熬成膏狀。再將茯苓三兩、白丁香一兩半磨成粉末,用藥膏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從少量開始服用,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小便清澈順暢、腹脹消退為止。之後服用治中湯來調理身體。忌食甘甜、苦寒、峻補以及容易引發疾病的食物。
  2. 肝熱引起的眼翳:將楮實子磨成細粉,飯後用蜂蜜水服用一錢,每日兩次。
  3. 喉痹、喉風(喉嚨腫痛):在五月初五(或六月初六、七月初七)採集楮樹果實陰乾,每次取一個磨成粉末,用井水沖服。病情嚴重者可服用兩個。
  4. 身體或臉上長出像痤瘡一樣但皮膚較厚的石疽:將楮樹的嫩枝(穀子)搗爛,敷在患處。
  5. 外傷出血:將楮樹的嫩枝(穀子)搗爛,敷在傷口上。
  6. 眼睛昏花,視力模糊:取楮樹果實、荊芥穗各五百枚,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飯後嚼服一丸,用薄荷湯送服,每日三次。

[楮葉]

**藥性:**味甘,性涼,無毒。

主要功效:

  • 治療小兒發熱,食慾不佳,肌肉不生長。可以煎湯沐浴。
  • 也可用於治療惡瘡、促進肉芽生長。
  • 治療風邪引起的皮膚搔癢。
  • 治療鼻出血不止,將新鮮楮葉搗汁三升,分多次服用,不久即可止血。
  • 嫩芽煮食,可以去除四肢風濕麻痹,以及赤白痢疾。
  • 炒熟磨成粉,做成麵食食用,可以治療水瀉。
  • 有利尿、去除風濕腫脹、白濁、疝氣、癬瘡的功效。

舊的藥方有六個,新增加的藥方有十個:

  1. **水穀痢(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請參考果部「橡實」的相關內容。
  2. **老年或年輕人患有瘴痢(一種嚴重的腹瀉),一天腹瀉超過百次:**取乾燥的楮葉三兩(熬煮),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勺(約一指甲蓋大小),用烏梅湯送服,每日兩次。或用羊肉包裹藥末,塞入肛門,待藥效發揮後腹瀉即可停止。
  3. **小兒腹瀉,有赤白痢疾,口渴,喝水後又嘔吐:**將楮葉烤香,用半升開水浸泡至水變綠色,去除葉子。將木瓜一個切塊放入水中,煮沸兩三次,取出木瓜,慢慢飲用藥汁。
  4. **脫肛不縮回:**將五花楮葉陰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同時將藥粉塗抹在脫出的腸頭。
  5. **小便混濁:**將楮葉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6. **全身水腫:**將楮樹的枝葉煎成濃稠的藥汁,像麥芽糖一樣。空腹服用一勺,每日三次。
  7. **身體虛弱肥胖,臉部浮腫,多年來氣喘像水病一樣,但腳不腫:**用楮樹葉八兩,加水一斗,煮至六升,去除藥渣,加入米煮成粥,經常食用。
  8. **突然中風失語:**將楮樹枝葉切碎,用酒煮沸,喝藥酒,用量視情況而定,每日服用一小勺。
  9. **嗜睡:**將楮樹的花和葉曬乾,磨成粉末。用開水沖服一到二錢,病癒即止。
  10. **吐血、鼻血:**將楮葉搗汁一到二升,慢慢溫服。
  11. **各種眼翳:**三月採集楮樹嫩葉,曬乾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每次取小米粒大小的藥粉,放入眼瞼內,眼翳會自行脫落。
  12. **睪丸疝氣(木腎疝):**將楮葉、雄黃等量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鹽酒送服五十丸。
  13. **疝氣入囊:**五月初五採集楮樹葉陰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湯匙,空腹用溫酒送服。
  14. **癬瘡濕癢:**將楮葉搗爛,敷在患處。
  15. **痔瘡腫痛:**將楮葉半斤搗爛,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