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六卷 (2)
木部第三十六卷 (2)
1. 桑
頌曰:桑白皮作線縫金瘡腸出,更以熱雞血塗之。唐·安金藏剖腹,用此法而愈。
【附方】舊九,新五。
咳嗽吐血,甚者殷鮮: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刮去黃皮,銼細,入糯米四兩,焙乾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經驗方》)。
消渴尿多:入地三尺桑根,剝取白皮,炙黃黑,銼。以水煮濃汁,隨意飲之。亦可入少米,勿用鹽。(《肘後方》)。
產後下血:炙桑白皮,煮水飲之。(《肘後方》)。
血露不絕:鋸截桑根,取屑五指撮,以醇酒服之,日三服。(《肘後方》)。
墜馬拗損:桑根白皮五斤為末,水一升煎膏,敷之便止。已後亦無宿血,終不發動。(《經驗後方》)。
金刃傷瘡:新桑白皮,燒灰,和馬糞塗瘡上,數易之。亦可煮汁服之。(《廣利方》)。
雜物眯眼:新桑根白皮洗淨捶爛,入眼,撥之自出。(《聖惠方》)。
髮鬢墮落:桑白皮(銼)二升。以水淹浸,煮五、六沸,去滓,頻頻洗沐,自不落也。(《千金方》)。
發槁不澤:桑根白皮、柏葉各一斤,煎汁沐之即潤。(《聖惠方》)。
小兒重舌:桑根白皮煮汁,塗乳上飲之。(《子母秘錄》)。
小兒流涎:脾熱也,胸膈有痰。新桑根白皮,搗自然汁塗之,甚效。乾者煎水。(《聖惠方》)
小兒天吊,驚癇客忤:家桑東行根取研汁服。(《聖惠方》)。
小兒火丹:桑根白皮,煮汁浴之。或為末,羊膏和塗之。(《千金方》)。
石癰堅硬不作膿者:蜀桑白皮陰乾為末,烊膠和酒調敷,以軟為度。(《千金方》)。
皮中白汁
【主治】小兒口瘡白漫漫,拭淨塗之便愈。又塗金刃所傷燥痛,須臾血止,仍以白皮裹之,甚良(蘇頌)。塗蛇、蜈蚣、蜘蛛傷,有驗。取枝燒瀝,治大風瘡疥,生眉、發(時珍)。
【附方】舊一,新三。
小兒鵝口:桑白皮汁,和胡粉塗之。(《子母秘錄》)。
小兒唇腫:桑木汁塗之,即愈。(《聖惠方》)。
解百毒氣:桑白汁一合,服之,須臾吐利自出。(《肘後方》)。
破傷中風:桑瀝、好酒,對和溫服,以醉為度。醒服消風散。(《摘玄方》)。
桑椹(一名文武實)
【主治】單食,止消渴(蘇恭)。利五臟關節,通血氣。久服不飢,安魂鎮神,令人聰明,變白不老。多收曝乾為末,蜜丸日服(藏器)。搗汁飲,解中酒毒。釀酒服,利水氣消腫(時珍)。
【發明】宗奭曰:《本經》言桑甚詳,然獨遺烏椹,桑之精英盡在於此。採摘微研,以布濾汁,石器熬成稀膏,量多少入蜜熬稠,貯瓷器中。每抄一、二錢,食後、夜臥,以沸湯點服。治服金石發熱口渴,生精神及小腸熱,其性微涼故也。《仙方》曬乾為末,蜜和為丸,酒服亦良。
白話文:
[桑]
古人說:桑樹的白色內皮可以做為縫合傷口的線,如果腸子跑出來,可以用這種線縫合,然後塗上熱雞血。唐朝的安金藏曾經剖開肚子,就是用這個方法治好的。
【附加藥方】 以前有九個,現在又增加五個。
- **咳嗽吐血,情況嚴重到血色鮮紅:**取一斤桑樹根的白色內皮,用洗米水浸泡三天,刮掉黃色外皮,切細,加入四兩糯米,烘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出自《經驗方》)
- **口渴尿多:**挖取地下三尺的桑樹根,剝下白色內皮,烤至黃黑色,切碎。用水煮成濃汁,隨時飲用。也可以加入少量米,但不要放鹽。(出自《肘後方》)
- **產後出血:**將桑樹的白色內皮烤過,煮水飲用。(出自《肘後方》)
- **血崩不止:**鋸下桑樹根,取五指能抓取的碎屑,用純酒送服,一天三次。(出自《肘後方》)
- **從馬上摔下來扭傷:**取五斤桑樹根的白色內皮磨成粉,加一升水煎成膏狀,敷在患處,就能止痛。之後也不會留下瘀血,永遠不會復發。(出自《經驗後方》)
- **刀劍造成的傷口:**取新鮮桑樹的白色內皮燒成灰,和馬糞混合塗在傷口上,多次更換。也可以煮汁服用。(出自《廣利方》)
- **雜物跑進眼睛:**將新鮮桑樹根的白色內皮洗淨搗爛,放入眼睛,就能將異物取出。(出自《聖惠方》)
- **頭髮鬢角脫落:**取兩升切碎的桑樹白色內皮,用水浸泡,煮沸五六次,去除殘渣,經常洗頭沐浴,頭髮自然就不會脫落。(出自《千金方》)
- **頭髮枯槁無光澤:**用等量的桑樹根白色內皮和柏樹葉,煎汁洗頭,頭髮就會變得潤澤。(出自《聖惠方》)
- **小兒舌下生瘡:**用桑樹根白色內皮煮汁,塗在母親乳頭上,讓嬰兒吸吮。(出自《子母秘錄》)
- **小兒流口水:**這是脾胃有熱,胸膈有痰引起的。用新鮮桑樹根的白色內皮,搗爛取汁塗抹,非常有效。如果用乾燥的桑白皮,則煎水使用。(出自《聖惠方》)
- **小兒突然抽搐、驚嚇癲癇:**取住家東側的桑樹根,磨汁服用。(出自《聖惠方》)
- **小兒皮膚丹毒:**用桑樹根的白色內皮煮汁洗浴,或者磨成粉,用羊油調和塗抹。(出自《千金方》)
- **堅硬的癰瘡,無法化膿:**用陰乾的蜀桑白色內皮磨成粉,用膠和酒調和敷在患處,直到腫塊軟化。(出自《千金方》)
桑樹皮中白色汁液
**【主治】**小兒口腔生瘡,白白的,擦拭乾淨後塗上白汁,就會痊癒。又可以塗抹刀劍造成的傷口,能止痛止血,然後用白皮包紮,效果很好(蘇頌)。塗抹蛇、蜈蚣、蜘蛛咬傷也有效果。取桑樹枝燒出的汁液,可以治療大風惡瘡、疥癬,並能使眉毛、頭髮重新生長(時珍)。
【附加藥方】 以前有一個,現在增加三個。
- **小兒鵝口瘡:**用桑樹白色內皮汁液,和胡粉調和塗抹。(出自《子母秘錄》)
- **小兒嘴唇腫脹:**用桑樹汁液塗抹,就會痊癒。(出自《聖惠方》)
- **解除各種毒氣:**服用一合桑樹白汁,很快就會嘔吐或腹瀉,將毒排出。(出自《肘後方》)
- **破傷風:**用桑樹汁液和好酒調和,溫服,以喝醉為度。酒醒後服用消風散。(出自《摘玄方》)
桑椹(又名文武實)
**【主治】**單獨食用,可以止渴(蘇恭)。能使五臟順暢,關節靈活,疏通氣血。長期服用不會感到飢餓,安定心神,使人聰明,使白髮變黑,延緩衰老。可以大量採集曬乾磨成粉,用蜂蜜調成丸劑,每天服用(藏器)。搗汁飲用,可以解酒毒。用來釀酒,可以利尿消腫(時珍)。
**【說明】**宗奭說:《本經》關於桑的記載很詳細,但唯獨漏了桑椹,桑樹的精華都在桑椹裡。將採摘的桑椹稍微研磨,用布濾出汁液,放在石器中熬成稀膏,根據需要加入蜂蜜熬稠,儲存在瓷器中。每次取一兩錢,飯後或睡前用開水沖服。可以治療因服用金石藥物而引起的發熱口渴,增強精力,也能治療小腸熱,因為它的性質微涼。《仙方》則將桑椹曬乾磨成粉,用蜜調和製成丸劑,用酒送服,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