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六卷 (1)
木部第三十六卷 (1)
1. 木部第三十六卷
2. 木之三
(灌木類五十一種)
白話文:
灌木類植物,共計五十一種。
3. 桑
(《本經》中品)
【釋名】子名椹。
時珍曰:徐鍇《說文解字》云:叒,音若,東方自然神木之名,其字象形。桑乃蠶所食,異於東方自然之神木,故加木於叒下而別之。《典術》云:桑乃箕星之精。
【集解】頌曰:方書稱桑之功最神,在人資用尤多。《爾雅》云:桑辨有葚者梔。又云:女桑,桋桑。檿桑,山桑。郭璞云:辨,半也。葚與椹同。一半有椹,一半無椹,名梔。俗間呼桑之小而條長者,皆為女桑。其山桑似桑,材中弓弩;檿桑,絲中琴瑟,皆材之美者也,他木鮮及之。
時珍曰:桑有數種:有白桑,葉大如掌而厚;雞桑,葉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後葉;山桑,葉尖而長。以子種者,不若壓條而分者。桑生黃衣,謂之金桑,其木必將槁矣。《種樹書》云:桑以構接則桑大。桑根下埋龜甲,則茂盛不蛀。
桑根白皮
【修治】《別錄》曰:採無時。出土上者殺人。
弘景曰:東行桑根乃易得,而江邊多出土,不可輕信。
時珍曰:古本草言桑根見地上者名馬領,有毒殺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故吳淑《事類賦》云:伏蛇療疾,馬領殺人。
斅曰:凡使,採十年以上向東畔嫩根,銅刀刮去青黃薄皮一重,取里白皮切,焙乾用。其皮中涎勿去之,藥力俱在其上也。忌鐵及鉛。或云:木之白皮亦可用。煮汁染褐色,久不落。
【氣味】甘,寒,無毒。權曰:平。
大明曰:溫。
元素曰:苦、酸。
杲曰:甘、辛,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
好古曰:甘厚而辛薄,入手太陰經。
之才曰:續斷、桂心、麻子為之使。
【主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絕脈,補虛益氣(《本經》)。去肺中水氣,唾血熱渴,水腫腹滿臚脹,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縫金瘡(《別錄》)。治肺氣喘滿,虛勞客熱頭痛,內補不足(甄權)。煮汁飲,利五臟。入散用,下一切風氣水氣(孟詵)。調中下氣,消痰止渴,開胃下食,殺腹臟蟲,止霍亂吐瀉。
研汁,治小兒天吊驚癇客忤,及敷鵝口瘡,大驗(大明)。瀉肺,利大小腸,降氣散血(時珍)。
【發明】杲曰:桑白皮,甘以固元氣之不足而補虛,辛以瀉肺氣之有餘而止嗽。又云:桑白皮瀉肺,然性不純良,不宜多用。
時珍曰:桑白皮長於利小水,乃實則瀉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氣及肺火有餘者宜之。十劑云: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矣。宋醫錢乙治肺氣熱盛,咳嗽而後喘,面腫身熱,瀉白散:用桑白皮(炒)一兩,地骨皮(焙)一兩,甘草(炒)半兩。每服一、二錢,入粳米百粒,水煎,食後溫服。
桑白皮、地骨皮皆能瀉火從小便去,甘草瀉火而緩中,粳米清肺而養血,此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元醫羅天益言其瀉肺中伏火而補正氣,瀉邪所以補正也。若肺虛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白話文:
桑
桑樹的果實稱為桑葚。據《說文解字》記載,「叒」音若,是東方自然神木的名稱,其字形是象形字。但桑樹是蠶的食物,與東方自然神木不同,因此在「叒」字下加「木」字以示區別。《典術》則稱桑樹是箕星的精華。
古籍記載桑樹的功用非常神奇,對人體的益處很多。《爾雅》記載桑樹有兩種:一種果實一半有桑葚,一半沒有,稱為梔;另一種是果實較小,枝條較長的桑樹,稱為女桑。此外還有山桑和檿桑,山桑的木材適合製作弓弩,檿桑的木材適合製作琴瑟,都是上好的木材。
桑樹有多種,包括葉片大而厚的白桑,葉片小而薄的雞桑,先結果後長葉的子桑,以及葉片尖而長的山桑。用種子播種不如壓條繁殖。桑樹如果生長出黃色的樹皮,稱為金桑,則表示樹木將要枯萎。《種樹書》記載,桑樹用嫁接的方法可以長得更大,在桑樹根部埋入龜甲可以使其生長茂盛且不易蟲蛀。
桑白皮的採集沒有時間限制,但從土中挖出的桑根,如果生長在土地表層,則有毒,會致人死亡。東行桑根容易取得,而江邊多產自土中,不可輕易相信其無毒。古本草記載,長在地面上的桑根稱為馬領,有毒,會致人死亡;而橫向從土中長出的桑根稱為伏蛇,也有毒,但可以治療心痛。
使用桑白皮時,應選擇生長十年以上、向東生長的嫩根,用銅刀刮去青黃色的薄皮一層,取裡面的白色樹皮切片,焙乾使用。皮中的粘液不要去除,藥效就在上面。忌諱使用鐵器和鉛器。有人說,樹木的白色樹皮也可以使用。桑白皮煮出的汁液可以染成褐色,顏色持久不易脫落。
桑白皮味甘,性寒,無毒。也有記載認為其性平、溫、苦、酸、甘辛,可升可降,屬陰中之陽,入入手太陰經。續斷、桂心、麻子是它的輔助藥物。
桑白皮可以治療傷中、五勞七傷、羸瘦、崩中、絕脈、虛損等症,補虛益氣;可以治療肺部水腫、唾血、口渴、水腫腹脹、利尿、治療寸白,以及縫合刀傷;可以治療肺氣喘滿、虛勞、客熱頭痛、內虛不足;煮汁飲用,可以調理五臟;入散劑服用,可以治療一切風氣、水氣;可以調理脾胃、降氣、消痰止渴、開胃助消化、殺滅腸胃寄生蟲、止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研成汁液可以治療小兒驚癇、客忤,以及治療鵝口瘡,效果顯著;可以瀉肺、通利大小腸、降氣散血。
桑白皮味甘可以補益元氣,辛味可以瀉肺氣,止咳。但其瀉肺的功效不純良,不宜多用。桑白皮善於利尿,是實則瀉其子,所以肺中有水氣或肺火旺盛者適合服用。宋代醫家錢乙治療肺氣熱盛、咳嗽、喘息、面腫發熱,使用瀉白散,其中就包含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和粳米,此方是治療肺熱的代表方劑。元代醫家羅天益認為桑白皮可以瀉肺中伏火,同時補益正氣。如果肺虛而小便已經通利者,則不宜使用桑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