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五卷 (59)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五卷 (59)

1. 巴豆

導氣消積,去臟腑停寒,治生冷硬物所傷(元素)。治瀉痢驚癇,心腹痛疝氣,風喎,耳聾,喉痹牙痛,通利關竅(時珍)。

【發明】元素曰:巴豆乃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

震亨曰:巴豆去胃中寒積。無寒積者勿用。

元素曰:世以巴豆熱藥治酒病膈氣,以其辛熱能開腸胃鬱結也。但鬱結雖開,而亡血液,損其真陰。

從正曰:傷寒風濕,小兒瘡痘,婦人產後,用之下膈,不死亦危。奈何庸人畏大黃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熱而劑小耳。豈知以蠟匱之,猶能下後使人津液枯竭,胸熱口燥,耗卻天真,留毒不去,他病轉生。故下藥宜以為禁。

藏器曰:巴豆主症癖痃氣,痞滿積聚,冷氣血塊,宿食不消,痰飲吐水。取青黑大者,每日空腹服一枚,去殼勿令白膜破,乃作兩片(並四邊不得有損缺)吞之,以飲壓令下。少頃腹內熱如火,利出惡物。雖利而不虛,若久服亦不利。白膜破者不用。

好古曰:若急治,為水穀道路之劑,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緩治為消堅磨積之劑,炒去煙令紫黑用,可以通腸,可以止瀉,世所不知也。張仲景治百病客忤備急丸用之。

時珍曰:巴豆峻用則有戡亂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撫緩調中之妙。譬之蕭、曹、絳、灌,乃勇猛武夫,而用之為相,亦能輔治太平。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腸,可以止瀉,此發千古之秘也。一老婦年六十餘,病溏泄已五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之即作痛。服調脾、升提、止澀諸藥,入腹則泄反甚。

延余診之,脈沉而滑,此乃脾胃久傷,冷積凝滯所致。王太僕所謂大寒凝內,久利溏泄,愈而復發,綿歷歲年者。法當以熱下之,則寒去利止。遂用蠟匱巴豆丸藥五十丸與服,二日大便不通亦不利,其泄遂愈。自是每用治泄痢積滯諸病,皆不瀉而病愈者近百人。妙在配合得宜,藥病相對耳。

苟用所不當用,則犯輕用損陰之戒矣。

【正誤】弘景曰:道家亦有煉餌法,服之云可神仙。人吞一枚便死,而鼠食之三年重三十斤,物性乃有相耐如此。

時珍曰:漢時方士言巴豆煉餌,令人色好神仙,《名醫別錄》採入本草。張華《博物志》言鼠食巴豆重三十斤。一謬一誣,陶氏信為實語,誤矣。又言人吞一枚即死,亦近過情,今並正之。

【附方】舊十三,新二十六。

一切積滯:巴豆一兩,蛤粉二兩,黃柏三兩,為末,水丸綠豆大。每水下五丸。(《醫學切問》)

寒澼宿食久飲不消,大便閉塞: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熟,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二丸。(《千金方》)。

水蠱大腹,動搖水聲,皮膚色黑:巴豆九十枚(去心、皮,熬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熬黃),搗丸小豆大。水下一丸,以利為度。勿飲酒。(張文仲《備急方》)。

白話文:

巴豆

功效:

  • 能疏通氣機、消除積滯,去除臟腑內的寒氣停滯。
  • 可用於治療因生冷硬物造成的損傷(如消化不良)。
  • 也能治療腹瀉、驚癇、心腹疼痛、疝氣、中風口歪、耳聾、喉嚨痛、牙痛等症狀,並能疏通身體的關竅。

古代醫家觀點:

  • 張元素 認為巴豆如同勇猛的將軍,不應輕易使用。
  • 朱震亨 認為巴豆能去除胃中的寒積,沒有寒積的人不應使用。
  • 張元素 指出,有些人用巴豆的辛熱來治療因喝酒或氣滯引起的腸胃不適,雖然能打開腸胃的鬱結,但會耗損血液、傷害真陰。
  • 戴從正 認為,傷寒、風濕、小孩出疹痘、產後婦女,若用巴豆下泄,即使不死也會很危險。他批評庸醫害怕大黃卻不害怕巴豆,只是因為巴豆性熱用量小。但即使經過處理,巴豆仍會耗竭人體津液,導致胸熱口乾、耗損元氣,留下毒素,導致其他疾病。因此,下藥時應當禁用巴豆。
  • 陳藏器 認為巴豆主要治療症瘕積聚、痞滿、冷氣血塊、宿食不消化、痰飲吐水。使用時,選用青黑色的大顆巴豆,每天空腹服用一枚,去掉外殼但不要弄破白膜,將其分為兩片(四周不能有破損),吞服後用飲品送服。服用後不久,腹內會感到發熱,並排出穢物。雖然會腹瀉但不會虛弱,若長期服用則不利。若白膜破損則不宜使用。
  • 許好古 認為,若要急救,可將巴豆去皮、心、膜、油後生用,作為疏通水穀道路的藥物;若要緩慢治療,則炒至紫黑色後使用,能消堅磨積。巴豆可通腸也能止瀉,這是世人所不知道的。張仲景的百病客忤備急丸中就使用了巴豆。
  • 李時珍 認為,巴豆峻猛使用,有如平定叛亂、驅除疾病的功效;輕微使用,也有安撫調和的妙用。好比古代名相蕭何、曹參、絳侯、灌嬰,雖然是勇猛的武將,但也能輔佐治理天下。王海藏說巴豆能通腸也能止瀉,揭示了千古的秘密。曾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婦人,腹瀉五年,吃肉食、油膩、生冷食物就會腹痛,服用調脾、升提、止澀的藥物反而更嚴重。經診斷,她的脈象沉滑,是脾胃久傷、冷積凝滯所致。於是使用蠟丸包裹的巴豆丸,服用了五十丸,兩天沒有排便也沒有腹瀉,腹瀉就痊癒了。此後,李時珍用此法治療腹瀉、積滯等病,很多人在不腹瀉的情況下就治好了,關鍵在於藥物配合得當、藥症相符。若用錯藥,就會犯下輕用巴豆損害陰氣的禁忌。

辯誤:

  • 陶弘景 說道家有煉製巴豆的方法,服用後可以成仙。又說人吞食一枚就會死亡,但老鼠吃三年會長重三十斤,說明不同生物對巴豆的耐受性不同。
  • 李時珍 指出,漢代方士說煉製巴豆可以使人容貌美好、成仙,但這已被《名醫別錄》收錄,張華《博物志》說老鼠吃巴豆會長重三十斤,這些都是錯誤和虛假的說法。陶弘景認為人吞食一枚巴豆就會死亡也過於誇大,李時珍都一一予以糾正。

附方:

  • **一切積滯:**巴豆一兩、蛤粉二兩、黃柏三兩,研成末,用水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水吞服五丸。
  • **寒積宿食、久飲不消、大便閉塞:**巴豆仁一升,用清酒五升煮三天三夜,研成糊狀,加入酒,用微火煎煮至濃稠,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一丸,用水送服。如果想吐,就服兩丸。
  • **水蠱大腹、腹中能聽到水聲、皮膚發黑:**巴豆九十枚(去掉心、皮,炒黃)、杏仁六十枚(去掉皮、尖,炒黃),搗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一丸,用水送服,以腹瀉為度。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