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五卷 (28)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五卷 (28)

1.

中風失音:炒槐花,三更後仰臥嚼咽。(危氏《得效方》)。

癰疽發背:凡人中熱毒,眼花頭暈,口乾舌苦,心驚背熱,四肢麻木,覺有紅暈在背後者。即取槐花子一大抄,鐵杓炒褐色,以好酒一碗汗之。乘熱飲酒,一汗即愈。如未退,再炒一服,極效。縱成膿者,亦無不愈。彭幸庵云:此方三十年屢效者。(劉松石《保壽堂方》)楊梅毒瘡:乃陽明積熱所生。

槐花四兩略炒,入酒二盞,煎十餘沸,熱服。胃虛寒者勿用。(《集簡方》)

外痔長寸:用槐花煎湯,頻洗,並服之,數日自縮。(《集簡方》)

疔瘡腫毒:一切癰疽發背,不問已成未成,但焮痛者皆治。槐花(微炒)、核桃仁二兩,無灰酒一鍾,煎十餘沸,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見效。(《醫方摘要》)發背散血:槐花、綠豆粉各一升,同炒作象牙色,研末。用細茶一兩,煎一碗,露一夜,調末三錢敷之,留頭。勿犯婦女手。(《攝生眾妙方》)

下血血崩:槐花一兩,棕灰五錢,鹽一錢,水三鍾,煎減半服。(《摘玄方》)

白帶不止:槐花(炒)、牡蠣(煅)等分。為末。每酒服三錢,取效。(同上)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煎湯,治小兒驚癇壯熱,疥癬及疔腫。

皮、莖同用(大明)。邪氣產難絕傷,及癮疹牙齒諸風,採嫩葉食(孟詵)。

【附方】舊二,新一。

霍亂煩悶:槐葉、桑葉各一錢,炙甘草三分,水煎服之。(《聖惠方》)。

腸風痔疾:用槐葉一斤,蒸熟曬乾研末,煎飲代茶。久服明目。(《食醫心鏡》)。

鼻氣窒塞:以水五升煮槐葉,取三升,下蔥、豉調和再煎,飲。(《千金方》)。

【氣味】同葉。

【主治】洗瘡及陰囊下濕癢。八月斷大枝,候生嫩櫱,煮汁釀酒,療大風痿痹甚效(《別錄》)。炮熱,熨蠍毒(恭)。

青枝燒瀝,塗癬。煅黑,揩牙去蟲。煎湯,洗痔核(頌)。燒灰,沐頭長髮(藏器)。治赤目、崩漏(時珍)。

【發明】頌曰:劉禹錫《傳信方》著硤州王及郎中槐湯灸痔法甚詳。以槐枝濃煎湯先洗痔,便以艾灸其上七壯,以知為度。

王及素有痔疾,充西川安撫使判官,乘騾入駱谷,其痔大作,狀如胡瓜,熱氣如火,至驛僵仆。郵吏用此法灸至三、五壯,忽覺熱氣一道入腸中,因大轉瀉,先血後穢,其痛甚楚。瀉後遂失胡瓜所在,登騾而馳矣。

【附方】舊五,新一。

風熱牙痛:槐枝燒熱烙之。(《聖惠方》)。

胎赤風眼:槐木枝如馬鞭大,長二尺,作二段齊頭。麻油一匙,置銅缽中。晨使童子一人,以其木研之,至暝乃止。令仰臥,以塗目,日三度瘥。

九種心痛:當太歲上取新生槐枝一握,去兩頭,用水三大升,煎取一升,頓服。(《千金》)。

白話文:

  • **中風失聲:**將槐花炒過,在半夜三更後仰躺著,慢慢咀嚼吞嚥。
  • **癰疽發背:**如果身體中了熱毒,出現眼花頭暈、口乾舌燥、心悸背熱、四肢麻木,感覺背後有紅暈,就取一大把槐花子,用鐵杓炒至褐色,再用一碗好酒沖泡,趁熱喝下。喝完後會發汗,發汗後病就好。如果沒好,再炒一服,效果很好。即使已經化膿,也會痊癒。據彭幸庵說,這個方子用了三十年,屢試屢效。
  • **楊梅瘡:**是因陽明經積熱所致。用四兩槐花略炒,加入兩盞酒,煎煮十幾滾,趁熱服用。但脾胃虛寒的人不宜使用。
  • **外痔長大:**用槐花煎湯,頻繁清洗患處,並同時服用,幾天後痔瘡就會自行縮小。
  • **疔瘡腫毒:**各種癰疽發背,不論是否已成膿,只要有紅腫疼痛都可以治療。將槐花(略炒)和核桃仁各二兩,用一鍾無灰酒煎煮十幾滾,趁熱服用。如果還沒化膿,服用二三服即可見效;如果已經化膿,服用一兩服就會見效。
  • **發背散瘀血:**將槐花和綠豆粉各一升,一起炒到象牙色,研磨成粉末。用一兩細茶煎成一碗,放置一夜,然後用三錢粉末調和敷在患處,頭部要露出來,不要讓婦女碰到。
  • **下血血崩:**用槐花一兩,棕櫚灰五錢,鹽一錢,加三碗水煎煮至剩一半,服用。
  • **白帶不止:**用炒過的槐花和煅燒過的牡蠣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三錢,效果顯著。

槐葉

  • **氣味:**味苦,性平,無毒。
  • **主治:**煎湯可以治療小兒驚厥發熱、疥癬和疔瘡腫痛。槐樹皮和莖可以一起使用。還可以治療邪氣、難產、跌打損傷、以及皮膚紅疹、牙齒各種風疾,可以採摘嫩葉食用。
  • 附方:
  • **霍亂煩悶:**用槐葉、桑葉各一錢,炙甘草三分,用水煎服。
  • **腸風痔疾:**用槐葉一斤,蒸熟曬乾研磨成粉末,煎煮飲用當茶喝。長期服用可以明目。
  • **鼻塞不通:**用五升水煮槐葉,取三升,加入蔥、豆豉調和再煎煮後飲用。

槐枝

  • **氣味:**與槐葉相同。
  • **主治:**可以用來清洗瘡瘍和陰囊濕癢。在八月砍下粗大的槐枝,等它長出嫩芽,用汁液來釀酒,可以治療大風、痿痹等病症,效果很好。將槐枝烤熱,可以用來熨敷蠍子咬傷的部位。將青色的槐枝燒成汁液,可以塗抹治療癬。將槐枝燒成炭黑色,可以擦牙去除牙蟲。煎湯可以洗痔核。燒成灰可以沐浴用來長頭髮。可以治療眼睛發紅和婦女崩漏。
  • **發明:**劉禹錫《傳信方》詳細記載了硤州王及郎中用槐湯灸痔的方法。先用濃煎的槐枝湯清洗痔瘡,然後在上面艾灸七壯,以感到有效果為止。王及曾患痔瘡,在擔任西川安撫使判官時,騎騾進入駱谷,痔瘡突然發作,大如胡瓜,熱如火燒,以致昏倒在驛站。郵吏用這個方法艾灸了三五壯後,忽然覺得一股熱氣進入腸道,接著就大量腹瀉,先是血後是污物,非常疼痛。瀉完後,腫大的痔瘡就消失了,他便能騎騾趕路。
  • 附方:
  • **風熱牙痛:**用燒熱的槐枝烙在患處。
  • **胎兒赤眼:**取如同馬鞭粗細、長二尺的槐木枝,切成兩段,在銅缽中放入一匙麻油。清晨讓兒童研磨,到傍晚停止。讓病人仰臥,用研磨的油塗抹眼睛,每天三次,可治癒。
  • **九種心痛:**在太歲方位採集一握新生的槐枝,去掉兩頭,用水三大升煎煮至一升,一次性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