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四卷 (26)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四卷 (26)

1. 丁香

乾薑、焰硝尚可點眼,草果、阿魏番人以作食料,則丁香之點眼、噙口,又何害哉?雞舌香(《別錄》),

【氣味】辛,微溫,無毒。時珍曰:辛,溫。

【主治】風水毒腫,霍亂心痛,去惡氣(《別錄》)。吹鼻,殺腦疳。入諸香中,令人身香(甄權)。同薑汁,塗拔去白鬚孔中,即生異常黑者,(藏器)。

丁香(《開寶》)

【氣味】辛,溫,無毒。時珍曰:辛,熱。

好古曰:純陽。入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經。

斅曰:方中多用雌者,力大。膏煎中若用雄,須去丁,蓋乳子發人背癰也。不可見火。畏鬱金。

【主治】溫脾胃,止霍亂擁脹,風毒諸腫,齒疳䘌。能發諸香(《開寶》)。風疳䘌骨槽勞臭,殺蟲辟惡去邪,治奶頭花,止五色毒痢、療五痔(李珣)。治口氣、冷氣、冷勞反胃、鬼疰、蠱毒,殺酒毒,消痃癖,療腎氣、奔豚氣、陰痛、腹痛,壯陽,暖腰膝(大明)。療嘔逆,甚驗(保升)。

去胃寒,理元氣。氣血盛者勿服(元素)。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時珍)。

【發明】好古曰:丁香與五味子、廣朮同用,治奔豚之氣。亦能泄肺,能補胃,大能療腎。宗奭曰:《日華子》言丁香治口氣,此正是御史所含之香也。治脾胃冷氣不和甚良。母丁香氣味尤佳。震亨曰:口居上,地氣出焉。脾有鬱火,溢入肺中,失其清和之意,而濁氣上行,發為口氣。

若以丁香治之,是揚湯止沸爾。惟香薷治之甚捷。時珍曰:宋末太醫陳文中,治小兒痘瘡不光澤,不起發,或脹或瀉,或渴或氣促,表裡俱虛之證。並用木香散、異攻散,倍加丁香、官桂。甚者丁香三、五十枚,官桂一、二錢。亦有服之而愈者。此丹溪朱氏所謂立方之時,必運氣在寒水司天之際,又值嚴冬郁遏陽氣,故用大辛熱之劑發之者也。若不分氣血虛實寒熱經絡,一概驟用,其殺人也必矣。

葛洪《抱朴子》云:凡百病在目者,以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注之,皆愈。此得辛散苦降養陰之妙。陳承言不可點眼者,蓋不知此理也。

【附方】舊九,新十七。

暴心氣痛:雞舌香末,

酒服一錢。(《肘後方》)

乾霍亂痛,不吐不下:

丁香十四枚,研末,以沸湯一升和之,頓服。不瘥更作。(思邈《千金方》)

小兒吐瀉:丁香、橘紅等分,煉蜜丸黃豆大。米湯化下。(劉氏《小兒方》)

小兒嘔吐不止:丁香、生半夏各一錢,薑汁浸一夜,曬乾為末,薑汁打麵糊丸黍米大。量大小,用薑湯下。《全幼心鑑》

嬰兒吐乳:小兒百日晬內吐乳,或糞青色。

用年少婦人乳汁一盞,入丁香十枚,陳皮(去白)一錢,石器煎一、二十沸,細細與服。(陳文中《小兒方》)

小兒冷疳,面黃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為末,乳汁和蒸三次,薑湯服之。(《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乾薑和焰硝可以用來點眼睛,草果和阿魏這種東西,外族人都拿來當食物吃,那麼丁香拿來點眼睛、含在嘴裡,又有什麼壞處呢?雞舌香就是《別錄》裡提到的。

【氣味】味道是辛辣的,藥性稍微溫熱,沒有毒性。《時珍》說:味道辛辣,藥性溫熱。

【主治】可以治療風濕水腫、毒瘡腫痛、霍亂引起的心痛,去除穢氣。《別錄》裡說的。可以吹入鼻中,殺死腦部的疳蟲。加入各種香料中,可以使人身體散發香氣(甄權說的)。和薑汁一起塗抹,可以拔掉白髮孔中的白鬚,使之長出異常的黑色頭髮。(藏器說的)。

丁香(《開寶》記載)

【氣味】味道辛辣,藥性溫熱,沒有毒性。《時珍》說:味道辛辣,藥性熱。

好古認為:丁香的藥性是純陽的。它歸入手的太陰肺經、足的少陰腎經、陽明胃經。

斅說:藥方中多用雌丁香,藥力比較強。用來煎膏藥,如果用雄丁香,必須去掉它的釘狀部分,因為它會導致哺乳的婦女背上長癰瘡。丁香不可以接觸火焰,畏懼鬱金。

【主治】可以溫暖脾胃,止住霍亂引起的腹脹,治療風毒引起的各種腫痛,牙齦上的疳瘡。能激發其他香料的香味(《開寶》說的)。可以治療風疳瘡引起的牙槽骨潰爛、惡臭,殺蟲、辟除邪惡之氣,治療乳頭皸裂,止住五色痢疾、治療五痔(李珣說的)。可以治療口臭、冷氣引起的病症、冷虛勞損引起的反胃、鬼疰、蠱毒,消除酒毒、消散痃癖,治療腎氣、奔豚氣、陰部疼痛、腹痛,壯陽,溫暖腰膝(《大明》說的)。治療嘔吐,效果很好(保升說的)。

可以去除胃寒,調理元氣。氣血旺盛的人不要服用(元素說的)。治療虛弱引起的呃逆,小兒的嘔吐腹瀉,痘瘡發病時胃虛,顏色灰白難以發出(時珍說的)。

【發明】好古認為:丁香和五味子、廣朮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奔豚之氣。它也能夠宣洩肺氣,補益胃氣,最能治療腎虛。宗奭說:《日華子》裡說丁香能治療口臭,這正是古代御史口含的香料。治療脾胃虛寒,效果很好。雌丁香的氣味尤其好。震亨說:口在上方,地氣從這裡散發出來。脾胃有鬱積的火氣,溢入肺中,失去了清和的狀態,濁氣上行,就形成了口臭。

如果用丁香來治療,就像用湯來止沸一樣,效果不大。只有香薷治療口臭才最快見效。時珍說:宋朝末年的太醫陳文中,治療小兒痘瘡不光澤、發不出來,或者出現脹氣、腹瀉,或口渴或氣促,這些表裡都虛弱的病症。他會使用木香散、異功散,並加倍使用丁香、官桂。情況嚴重的,甚至會用到三、五十枚丁香和一、二錢的官桂。也有人服用後痊癒的。這正是丹溪朱氏所說的,開方子時,一定要考慮到氣候處於寒冷水氣當令的時候,又值嚴冬陽氣被鬱積的時候,所以才使用大辛大熱的藥劑來發散陽氣。如果不分氣血的虛實寒熱、經絡,就一概使用這種猛藥,那就一定會害死人。

葛洪的《抱朴子》裡說:各種眼部疾病,都可以用雞舌香、黃連、乳汁煎後滴入,都能治好。這其中包含了辛散、苦降、滋養陰液的道理。陳承說不能用來點眼睛,是因為他不了解這個道理。

【附方】舊方九個,新方十七個。

突然發生的心氣疼痛:用雞舌香末,用酒送服一錢。(《肘後方》)

乾霍亂疼痛,不能吐也不能瀉:用十四枚丁香,研成末,用一升沸水沖泡,一次服下。如果沒有效果,再服一次。(思邈《千金方》)

小兒嘔吐腹瀉:用丁香、橘紅等分,用煉製的蜂蜜做成黃豆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劉氏《小兒方》)

小兒嘔吐不止:用丁香、生半夏各一錢,用薑汁浸泡一夜,曬乾研成末,再用薑汁和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根據孩子的大小,用薑湯送服。《全幼心鑑》

嬰兒吐奶:小兒出生百日內吐奶,或者大便呈青色。用年輕婦人的乳汁一盞,放入丁香十枚、陳皮(去白)一錢,在陶器中煎煮一、二十次,慢慢餵服。(陳文中《小兒方》)

小兒虛寒疳積,面黃腹大,吃東西就吐:用雌丁香七枚,研成末,用乳汁調和蒸三次,用薑湯送服。(《衛生易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