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四卷 (22)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四卷 (22)

1. 沉香

(《別錄》上品)

【釋名】沉水香(《綱目》)、蜜香。

時珍曰:木之心節置水則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為棧香,不沉者為黃熟香。《南越志》言:交州人稱為蜜香,謂其氣如蜜脾也。梵書名阿迦嚧香。

【集解】恭曰:沉香、青桂、雞骨、馬蹄、煎香,同是一樹,出天竺諸國。木似櫸柳,樹皮青色。葉似橘葉,經冬不凋。夏生花,白而圓。秋結實似檳榔,大如桑椹,紫而味辛。

藏器曰:沉香,枝、葉並似椿。云似橘者,恐未是也。其枝節不朽,沉水者為沉香;其肌理有黑脈,浮者為煎香。雞骨、馬蹄皆是煎香,並無別功,止可薰衣去臭。

頌曰:沉香、青桂等香,出海南諸國及交、廣、崖州。沈懷遠《南越志》云:交趾蜜香樹,彼人取之,先斷其積年老木根,經年其外皮乾俱朽爛,木心與枝節不壞,堅黑沉水者,即沉香也。半浮半沉與水面平者,為雞骨香。細枝緊實未爛者,為青桂香。其干為棧香。其根為黃熟香。

其根節輕而大者,為馬蹄香。此六物同出一樹,有精粗之異爾,並採無時。劉恂《嶺表錄異》云:廣管羅州多棧香樹,身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其皮堪作紙,名香皮紙,灰白色,有紋如魚子,沾水即爛,不及楮紙,亦無香氣。沉香、雞骨、黃熟、棧香雖是一樹,而根、干、枝、節,各有分別也。

又丁謂《天香傳》云:此香奇品最多。四香凡四名十二狀,出於一本。木體如白楊,葉如冬青而小。海北竇、化、高、雷皆出香之地,比海南者優劣不侔。既所稟不同,復售者多而取者速,其香不待稍成,乃趨利戕賊之深也。非同瓊管黎人,非時不妄剪伐,故木無夭札之患,得必異香焉。

宗奭曰:嶺南諸郡悉有,傍海處尤多。交干連枝,岡嶺相接,千里不絕。葉如冬青,大者數抱,木性虛柔。山民以構茅廬,或為橋梁,為飯甑,為狗槽,有香者百無一、二。蓋木得水方結,多在折枝枯乾中,或為沉,或為煎,或為黃熟。自枯死者,謂之水盤香。南恩、高、竇等州,惟產生結香。

蓋山民入山,以刀斫曲干斜枝成坎,經年得雨水浸漬,遂結成香。乃鋸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結為斑點,名鷓鴣斑,燔之極清烈。香之良者,惟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黃沉,乃枯木得者,宜入藥用。依木皮而結者,謂之青桂,氣尤清。在土中歲久,不待刓剔而成薄片者,謂之龍鱗。

削之自卷,咀之柔韌者,謂之黃蠟沉,尤難得也。承曰:諸品之外,又有龍鱗、麻葉、竹葉之類,不止一、二十品。要之入藥惟取中實沉水者。或沉水而有中心空者,則是雞骨。謂中有朽路,如雞骨中血眼也。時珍曰:沉香品類,諸說頗詳。今考楊億《談苑》、蔡絛《叢談》、范成大《桂海志》、張師正《倦遊錄》、洪駒父《香譜》、葉廷珪《香錄》諸書,撮其未盡者補之云。香之等凡三:曰沉,曰棧,曰黃熟是也。

白話文:

沉香

沉香,古代上品藥材,又稱沉水香、蜜香。因其木質心節投入水中會下沉,故名沉水香。半沉於水的稱為棧香,不沉於水的稱為黃熟香。《南越志》記載,交州人稱之為蜜香,因其氣味如同蜂巢蜜脾。梵文稱之為阿迦嚧香。

沉香、青桂、雞骨、馬蹄、煎香,皆出自同一種樹,產於天竺等國。此樹木質類似櫸樹或柳樹,樹皮青色,葉片像橘葉,四季常青。夏季開花,花朵潔白圓潤;秋季結果,果實形似檳榔,大小如桑葚,呈紫色,味道辛辣。

另有記載稱沉香枝葉如同椿樹。認為其葉似橘葉的說法可能有所出入。沉香的枝節不易腐朽,沉於水中的稱為沉香;木質內部有黑色紋理,浮於水面的稱為煎香。雞骨香、馬蹄香都是煎香的一種,功效與沉香無異,僅可薰衣除臭。

沉香、青桂等香料產自海南等地及交州、廣州、崖州。據《南越志》記載,交趾的蜜香樹,當地人採集時,先砍斷多年生的老樹根,經過多年,外皮和樹幹腐朽,而木心和枝節卻完好如初,堅硬、黑色且沉於水中的,就是沉香。半浮半沉或與水面齊平的,稱為雞骨香;細小的枝條,堅實且未腐爛的,稱為青桂香;樹幹部分則為棧香;樹根部分則為黃熟香;根節輕而大的,稱為馬蹄香。這六種香料皆來自同一棵樹,只是因部位和質地不同而有所區分,採集沒有特定時節。另有記載,廣管羅州盛產棧香樹,樹幹像櫸柳,花朵繁茂潔白,葉片像橘葉。其樹皮可以製作紙張,稱為香皮紙,顏色灰白,紋理如魚子,遇水即爛,質地不如楮紙,也沒有香味。沉香、雞骨香、黃熟香、棧香雖然同出一樹,但根、幹、枝、節各有不同。

另有記載,沉香珍貴品種繁多,四種香各有四個名稱,十二種形態,皆出自同一樹種。樹幹像白楊,葉片像冬青葉但較小。海北的竇、化、高、雷等地也產香,但品質不如海南所產。由於各地環境不同,加上販售者多而採集迅速,香樹尚未成熟就被砍伐,造成資源破壞。不像瓊管黎人,不濫砍濫伐,所以樹木茁壯,產出的香料也格外優良。

嶺南各郡都有沉香,靠近海邊的地方尤其多。樹木枝幹相連,山嶺相接,綿延千里。葉片像冬青葉,大的可以合抱,木質鬆軟。當地人用它來建造茅屋,或做橋樑、飯甑、狗槽,真正有香氣的卻少之又少。沉香的形成需要水分,多在折斷的枝幹或枯木中形成,有的沉於水,有的浮於水,有的成為黃熟香。自然枯死的沉香,稱為水盤香。南恩、高、竇等州,是沉香的主要產地。

山民入山,用刀在樹幹或斜枝上砍出凹槽,經過多年雨水浸泡,就形成了沉香。然後鋸下,刮去白木,香料結成的斑點,稱為鷓鴣斑,燃燒時香味極其清冽。品質最好的沉香,產自瓊州、崖州等地,俗稱角沉、黃沉,是枯木中形成的,適合入藥。依附樹皮形成的,稱為青桂,香味格外清幽。在土中埋藏多年,自然形成薄片的,稱為龍鱗;削下來會自動捲曲,咀嚼起來柔軟韌性的,稱為黃蠟沉,更是難得之物。此外,還有龍鱗、麻葉、竹葉等許多種類,不勝枚舉。但入藥只取沉於水中的實心沉香。如果沉於水但中心空洞的,就是雞骨香,如同雞骨頭中有血絲般。

沉香的種類繁多,各種說法都比較詳細。參考多部典籍後,總結如下:沉香主要分為沉香、棧香、黃熟香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