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四卷 (14)
木部第三十四卷 (14)
1. 桂
【氣味】甘、辛,大熱,有小毒。權曰:桂心:苦、辛,無毒。
元素曰:肉桂:氣熱,味大辛,純陽也。杲曰:桂,辛,熱,有毒。陽中之陽,浮也。氣之薄者,桂枝也;氣之厚者,桂肉也。氣薄則發泄,桂枝上行而發表;氣厚則發熱,桂肉下行而補腎。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也。好古曰:桂枝入足太陽經,桂心入手少陰經血分,桂肉入足少陰、太陰經血分。
細薄者為枝為嫩,厚脂者為肉為老。去其皮與里,當其中者為桂心。《別錄》言:有小毒,又云:久服神仙不老。雖有小毒,亦從類化。與黃芩、黃連為使,小毒何施?與烏頭、附子為使,全取其熱性而已。與巴豆、硇砂、乾漆、穿山甲、水蛭等同用,則小毒化為大毒。與人參、麥門冬、甘草同用,則調中益氣,便可久服也。
之才曰:桂得人參、甘草、麥門冬、大黃、黃芩,調中益氣。得柴胡、紫石英、乾地黃,療吐逆。忌生蔥、石脂。
【主治】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齆,墮胎,溫中,堅筋骨,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久服,神仙不老(《別錄》)。補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滲泄止渴,去營衛中風寒,表虛自汗。春夏為禁藥,秋冬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元素)。
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好古)。治寒痹風喑,陰盛失血,瀉痢驚癇(時珍)。桂心(《藥性論》),斅曰:用紫色厚者,去上粗皮並內薄皮,取心中味辛者用。中土只有桂草,以煮丹陽木皮,偽充桂心也。時珍曰:按:《酉陽雜俎》云:丹陽山中有山桂,葉如麻,開細黃花。
此即雷氏所謂丹陽木皮也。
【氣味】苦、辛,無毒。詳前桂下。
【主治】九種心痛,腹內冷氣痛不可忍,咳逆結氣壅痹,腳痹不仁,止下痢,殺三蟲,治鼻中息肉,破血,通利月閉,胞衣不下(甄權)。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益精明目,暖腰膝,治風痹骨節攣縮,續筋骨,生肌肉,消瘀血,破痃癖癥瘕,殺草木毒(大明)。治風僻失音喉痹,陽虛失血,內托癰疽痘瘡,能引血化汗、化膿,解蛇蝮毒(時珍)。
牡桂(《本經》),時珍曰:此即木桂也。薄而味淡,去粗皮用。其最薄者為桂枝,枝之嫩小者為柳桂。
【氣味】辛,溫,無毒。權曰:甘、辛。
元素曰:桂枝味辛、甘,氣微熱,氣味俱薄,體輕而上行,浮而升,陽也。余見前單桂下。
【主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本經》)。
心痛脅痛脅風,溫筋通脈,止煩出汗(《別錄》)。去冷風疼痛(甄權)。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發汗,去皮膚風濕(元素)。泄奔豚,散下焦㗜血,利肺氣(成無己)。橫行手臂,治痛風(震亨)。
白話文:
桂
氣味:味甘、味辛,藥性大熱,帶有小毒。權說:桂心,味苦、味辛,沒有毒性。
元素說:肉桂,藥性燥熱,味道大辛,純屬陽性藥材。杲說:桂,味辛,藥性熱,有毒。是陽性中的陽性,藥性向上浮散。藥性較薄的,是桂枝;藥性較厚的,是桂肉。藥性薄的能發散,桂枝藥性向上走,能發散體表;藥性厚的能發熱,桂肉藥性向下走,能補腎。這是天地間藥性向上或向下作用的道理。好古說:桂枝進入足太陽經,桂心進入手少陰經的血分,桂肉進入足少陰經和太陰經的血分。
細薄的叫做枝,是嫩的;厚而有油脂的叫做肉,是老的。去掉外皮和內層,中間的部分叫做桂心。《別錄》說:有小毒,又說:長期服用能使人長生不老。雖然有小毒,但也能通過配伍來轉化。與黃芩、黃連一起使用時,其小毒就沒有作用;與烏頭、附子一起使用時,完全取其熱性。如果與巴豆、硇砂、乾漆、穿山甲、水蛭等一同使用,那麼小毒就會轉化為大毒。如果與人參、麥門冬、甘草一同使用,則能調和中氣、補益氣血,就可以長期服用。
之才說:桂與人參、甘草、麥門冬、大黃、黃芩一起使用,能調和中氣、補益氣血。與柴胡、紫石英、乾地黃一起使用,能治療嘔吐。忌與生蔥、石脂同用。
主治:能疏利肝肺之氣,治療心腹寒熱冷痛的疾病、霍亂導致的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吐、咳嗽鼻塞、墮胎、溫補中焦、強健筋骨、疏通血脈、調理虛弱、引導各種藥物的藥性,沒有什麼禁忌。長期服用,能使人長生不老(出自《別錄》)。能補下焦的不足,治療沉寒痼冷的疾病,滲濕止渴,去除營衛中的風寒之邪,治療表虛自汗。春夏為禁用藥,秋冬季節出現下腹部疼痛,非此藥不能止痛(出自元素)。
能補命門不足,助陽氣,消除陰寒(出自好古)。能治療寒痹、風喑、陰盛失血、泄瀉痢疾、驚癇(出自時珍)。桂心(出自《藥性論》),斅說:要用紫色的厚桂心,去掉表面的粗皮和內層的薄皮,取中間味道辛辣的部分使用。中原地區只有桂草,用它煮丹陽木的皮,冒充桂心。時珍說:根據《酉陽雜俎》記載,丹陽山中有山桂,葉子像麻,開細小的黃花。這就是雷氏所說的丹陽木皮。
桂心
氣味:味苦、味辛,沒有毒性。詳細內容見前面桂的內容。
主治:治療九種心痛,腹內寒氣疼痛難忍,咳逆氣結,肢體麻木不仁,止痢疾,殺三蟲,治療鼻中息肉,破瘀血,疏通閉經,幫助胞衣排出(出自甄權)。治療一切風邪引起的疾病,補五勞七傷,疏通九竅,疏利關節,益精明目,溫暖腰膝,治療風痹導致的骨節攣縮,接續筋骨,生長肌肉,消除瘀血,破除痃癖癥瘕,殺草木毒(出自大明)。治療風邪導致的口僻失音、喉痹,陽虛失血,托起內癰腫瘡,能夠引導血液化為汗液、膿液,解蛇毒(出自時珍)。
牡桂(出自《本經》),時珍說:這就是木桂。皮薄而味道淡,去掉粗皮使用。其中最薄的叫做桂枝,桂枝中更嫩更小的叫做柳桂。
桂枝
氣味:味辛,藥性溫,沒有毒性。權說:味甘、味辛。
元素說:桂枝味辛、味甘,藥性微熱,氣味都比較薄,藥體輕而向上行走,藥性浮散上升,屬陽性。其他內容見前面單桂的內容。
主治:治療氣逆咳嗽、氣結,喉痹,能疏利關節,補中益氣。長期服用能通神,使身體輕盈,長生不老(出自《本經》)。
治療心痛、脅痛、脅部風邪,溫通經脈,止煩躁出汗(出自《別錄》)。能去除寒風引起的疼痛(出自甄權)。能去除傷風頭痛,開毛孔,解表發汗,去除皮膚風濕(出自元素)。能疏泄奔豚之氣,消散下焦瘀血,疏利肺氣(出自成無己)。能使藥性在手臂行走,治療痛風(出自震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