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四卷 (9)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四卷 (9)

1.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風濕瘡,生毛髮,安五臟,守中,不飢延年(《別錄》)。細切,以水及面飲服之,或搗屑丸服,可斷谷及治惡疾(弘景)。炙,罯凍瘡風濕瘡,佳(大明)。去風痛腳痹,殺米蟲(時珍)。

【附方】舊六,新三。

服食松葉:松葉細切更研,每日食前以酒調下二錢,亦可煮汁作粥食。初服稍難,久則自便矣。令人不老,身生綠毛,輕身益氣。久服不已,絕谷不飢不渴。(《聖惠方》)

天行溫疫:松葉,細切,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能闢五年瘟。(《傷寒類要》)

中風口喎:青松葉一斤搗汁,清酒一斗,浸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漸至一升,頭面汗出即止。(《千金方》)

三年中風:松葉一斤。細切,以酒一斗,煮取三升。頓服,汗出立瘥。(《千金方》)

歷節風痛:松葉(搗汁)一升。以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三服。(《千金方》)

腳氣風痹:松葉酒:治十二風痹不能行,服更生散數劑,及眾療不得力,服此一劑,便能行遠,不過兩劑。松葉六十斤細銼,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米五斗,釀如常法。別煮松葉汁以漬米並饙飯,泥釀封頭,七日發,澄飲之取醉。得此酒力者甚眾。(《千金方》)

風牙腫痛:松葉一握,鹽一合,酒二升煎漱。(《聖惠方》)

大風惡瘡:豬鬃松葉二斤,麻黃(去節)五兩。銼,以生絹袋盛,清酒二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每溫服一小盞,常令醺醺,以效為度。(《聖惠方》)

陰囊濕癢:松毛煎湯,頻洗。(《簡便方》)

松花

【別名】松黃。

【氣味】甘,溫,無毒。

震亨曰:多食,發上焦熱病。

【主治】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時珍)。

【發明】恭曰:松花即松黃,拂取正似蒲黃,酒服令輕身,療病勝似皮、葉及脂也。

頌曰:花上黃粉,山人及時拂取,作湯點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鮮用寄遠。

時珍曰:今人收黃和白沙糖印為餅膏,充果餅食之,且難久收,恐輕身療病之功,未必勝脂、葉也。

【附方】舊一,新一。

頭旋腦腫:三月收松花並苔(五、六寸如鼠尾者,蒸切)一升,以生絹囊貯,浸三升酒中五日。空心暖飲五合。(《普濟方》)產後壯熱,頭痛頰赤,口乾唇焦,煩渴昏悶:用松花、蒲黃、川芎、當歸、石膏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二合,紅花二捻,同煎七分,細呷。(《本草衍義》)

根白皮

【氣味】苦,溫,無毒。

【主治】辟穀不飢(《別錄》)。補五勞,益氣(大明)。

木皮

【別名】赤龍皮。

【主治】癰疽瘡口不合,生肌止血,治白禿、杖瘡、湯火瘡(時珍)。

【附方】新四。

腸風下血:松木皮,去粗皮,取里白者,切、曬,焙研為末。每服一錢,臘茶湯下。(《楊氏家藏方》)

白話文:

【氣味】味道是苦的,性溫和,沒有毒。

【主治】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瘡,促進毛髮生長,使五臟安穩,保持身體中和,讓人不容易感到飢餓,延年益壽(《別錄》記載)。將松葉切細,用水或麵湯送服,或是搗成粉末製成藥丸服用,可以斷絕食慾並治療惡性疾病(弘景說)。將松葉烤過,敷在凍瘡和風濕引起的瘡上,效果很好(大明說)。可以去除風引起的疼痛和腳麻痺,也能殺死米蟲(時珍說)。

【附方】以前有六個方子,現在新增三個方子。

服用松葉:將松葉切細再研磨成粉,每天飯前用酒送服二錢,也可以煮汁做成粥食用。剛開始服用可能不太習慣,時間久了就會適應。可以使人保持年輕,長出綠色的毛髮,身體輕盈,增強體力。長期服用,可以達到不吃不喝也不會感到飢餓口渴的狀態。(《聖惠方》記載)

治療流行性溫疫:將松葉切細,用酒送服一小撮,每天三次。可以預防五年瘟疫。(《傷寒類要》記載)

治療中風導致口歪:將一斤青松葉搗爛取汁,加入一斗清酒,浸泡兩天,再靠近火邊一天。開始服用半升,逐漸增加到一升,頭面出汗後就可以停止服用。(《千金方》記載)

治療三年中風:將一斤松葉切細,用一斗酒煮成三升。一次服用,出汗後就會立刻痊癒。(《千金方》記載)

治療關節風痛:將一升松葉搗爛取汁,加入三升酒浸泡七天。每天服用一合,一天三次。(《千金方》記載)

治療腳氣風痺:用松葉酒治療十二種風痺導致無法行走,服用其他藥物效果不佳時,服用這個藥方,一劑就能夠走遠路,最多兩劑就能痊癒。將六十斤松葉切細,加入四石水煮成四斗九升,再用五斗米按照一般釀酒的方法釀酒。另外煮松葉汁浸泡米和蒸米飯,用泥封住酒壇,七天後取出,取澄清的酒飲用,喝醉為度。很多人都靠這個酒恢復健康。(《千金方》記載)

治療風引起的牙腫痛:用一把松葉,一合鹽,加入兩升酒煎煮後漱口。(《聖惠方》記載)

治療麻風惡瘡:用二斤豬鬃松葉,五兩麻黃(去除節),切碎後用生絹袋裝好,浸泡在兩斗清酒中,春夏浸泡五天,秋冬浸泡七天。每次溫服一小杯,保持微微醉意,以效果為度。(《聖惠方》記載)

治療陰囊濕癢:用松毛煮水,經常清洗。(《簡便方》記載)

松花

【別名】松黃。

【氣味】味道是甘甜的,性溫和,沒有毒。

朱震亨說:多吃松花容易引起上焦的熱病。

【主治】可以滋潤心肺,補益氣,去除風邪,止血。也可以用來釀酒(時珍說)。

【發明】恭說:松花就是松黃,用手拂取後像蒲黃,用酒送服可以使身體輕盈,療效比松樹皮、松葉和松脂更好。

頌說:松花上的黃色粉末,山裡人會及時採摘,用來煮湯或點綴食物,效果很好。但是不適合長時間保存,所以很少用來寄送到遠方。

時珍說:現在的人會把松黃和白砂糖混合製成餅糕,當作點心食用,而且也很難保存,恐怕它輕身療病的功效,未必比得上松脂和松葉。

【附方】以前有一個方子,現在新增一個方子。

治療頭暈腦脹:三月採集松花和苔蘚(五、六寸長像老鼠尾巴的),將一升混合物用生絹袋裝好,浸泡在三升酒中五天。每天早上空腹溫飲五合。(《普濟方》記載)

治療產後高熱,頭痛臉紅,口乾唇燥,煩躁口渴,昏迷:用松花、蒲黃、川芎、當歸、石膏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二合,加入少許紅花,一起煎煮至七分,慢慢服用。(《本草衍義》記載)

根白皮

【氣味】味道是苦的,性溫和,沒有毒。

【主治】可以斷絕食慾而不感到飢餓(《別錄》記載)。可以補五勞,增強體力(大明說)。

木皮

【別名】赤龍皮。

【主治】可以治療癰疽瘡口不癒合,促進肌肉生長,止血,治療白禿、跌打損傷、燙傷(時珍說)。

【附方】現在新增四個方子。

治療腸風下血:取松木皮,去除粗糙的外皮,取內層白色的部分,切碎曬乾,焙烤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臘茶湯送服。(《楊氏家藏方》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