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四卷 (3)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四卷 (3)

1.

時珍曰: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補,辛而能潤,其氣清香,能透心腎,益脾胃,蓋仙家上品藥也,宜乎滋養之劑用之。《列仙傳》云:赤松子食柏實,齒落更生,行及奔馬。諒非虛語也。

【附方】舊二,新六。

服柏實法:八月連房取實曝收,去殼研末。

每服二錢,溫酒下,一日三服。渴即飲水,令人悅澤。一方:加松子仁等分,以松脂和丸。一方:加菊花等分,蜜丸服。《奇效方》:用柏子仁二斤(為末,酒浸為膏),棗肉三斤,白蜜、白朮末、地黃末各一斤,搗勻,丸彈子大。每嚼一丸,一日三服。百日,百病愈;久服,延年壯神。

老人虛秘:柏子仁、松子仁、大麻仁等分。同研,溶蜜蠟丸梧桐子大。以少黃丹湯,食前調服二、三十丸,日二服。(寇宗奭)腸風下血:柏子十四個。捶碎,囊貯浸好酒三盞,煎八分服,立止。(《普濟方》)小兒躽啼,驚癇腹滿,大便青白色:用柏子仁末,溫水調服一錢。

(《聖惠方》)黃水濕瘡:真柏油二兩,香油二兩。熬稠搽之,如神。(陸氏《積德堂方》)

柏葉

【修治】斅曰:凡用挼去兩畔並心枝丫,用糯泔浸七日,以酒拌蒸一伏時。每一斤,用黃精自然汁十二兩浸焙(又浸又焙),待汁乾用之。

時珍曰:此服食治法也。常用或生或炒,各從本方。

【氣味】苦,微溫,無毒。

權曰:苦、辛,性澀。與酒相宜。

頌曰:性寒。

之才曰:瓜子、牡蠣、桂為之使。畏菊花、羊蹄、諸石及面曲。伏砒、硝。

弘景曰:柏之葉、實,服餌所重。此云惡曲,而人以釀酒無妨。恐酒米相和,異單用也。

【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別錄》)。治冷風歷節疼痛,止尿血(甄權)。

炙,罯凍瘡。燒取汁塗頭,黑潤鬢髮(大明)。敷湯火傷,止痛滅瘢。服之,療蠱痢。作湯常服,殺五臟蟲,益人(蘇頌)。

【發明】震亨曰:柏屬陰與金,善守。故採其葉,隨月建方,取其多得月令之氣。此補陰之要藥,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時珍曰:柏性後凋而耐久,稟堅凝之質,乃多壽之木,所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點湯常飲,元旦以之浸酒辟邪,皆有取於此。麝食之而體香,毛女食之而體輕,亦其證驗矣。毛女者,秦王宮人。關東賊至,驚走入山,飢無所食。有一老公教吃松柏葉,初時苦澀,久乃相宜,遂不復飢,冬不寒,夏不熱。

至漢成帝時,獵者於終南山見一人,無衣服,身生黑毛,跳坑越澗如飛,乃密圍獲之,去秦時二百餘載矣。事出葛洪《抱朴子》書中。

【附方】舊十,新十一。

服松柏法:孫真人《枕中記》云:嘗以三月、四月採新生松葉,長三、四寸許,並花蕊陰乾;又於深山岩谷中,採當年新生柏葉,長二、三寸者,陰乾,為末,白蜜丸如小豆大。常以日未出時,燒香東向,手持八十一丸,以酒下。服一年,延十年命;服二年,延二十年命。欲得長肌肉,加大麻、巨勝;欲心力壯健者,加茯苓、人參。

白話文:

柏子仁

李時珍說:柏子仁性質平和,不寒也不燥,味道甘甜能滋補,辛味能潤澤,氣味清香,能通達心腎,增益脾胃,是修道之人視為珍品的好藥,適合用於滋養身體的藥劑。《列仙傳》記載:赤松子吃了柏樹的果實,牙齒掉了又能長出來,跑起來像奔馬一樣快。這應該不是虛假的說法。

【附方】(原本有兩個舊方,新增六個方子。)

服用柏子仁的方法:在農曆八月,連同果房一起採收果實,曬乾後去除外殼,研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用溫酒送服,一天三次。口渴就喝水,能使人容光煥發。另一種配方:加入等量的松子仁,用松脂調和製成藥丸。還有一種配方:加入等量的菊花,用蜂蜜製成藥丸服用。《奇效方》記載:用二斤柏子仁(磨成粉,用酒浸泡製成膏狀),三斤棗肉,各一斤白蜜、白朮末、地黃末,搗勻後搓成彈丸大小。每次嚼服一丸,一天三次。服用一百天,各種疾病都能痊癒;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使精神強健。

治療老人便秘:用等量的柏子仁、松子仁、大麻仁,一起研磨成粉,用熔化的蜂蠟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少許黃丹湯,在飯前服用二三十丸,一天兩次。(寇宗奭的方子)治療腸風下血:用十四個柏子仁,搗碎後,裝入布袋浸泡在三盞好酒中,煎煮到剩八分時服用,立刻能止血。(《普濟方》記載)治療嬰兒啼哭不止、驚厥、腹脹、大便青白色:用柏子仁粉末,用溫水調服一錢(約3克)。(《聖惠方》記載)治療黃水濕瘡:用純柏油二兩,香油二兩。熬煮濃稠後塗抹,效果非常好。(陸氏《積德堂方》記載)

柏葉

【炮製】陳斅說:凡是用柏葉,要去除兩邊的葉片和中心枝丫,用糯米淘米水浸泡七天,再用酒拌勻蒸一個時辰。每一斤柏葉,用黃精的自然汁液十二兩浸泡後烘乾(又浸泡又烘乾),等汁液乾了再用。

李時珍說:這是服食用的炮製方法。一般使用,有的生用,有的炒過用,都要按照原來的藥方。

【氣味】味道苦,性微溫,無毒。

甄權說:味道苦、辛,性質澀。與酒相宜。

蘇頌說:性質寒涼。

徐之才說:瓜子、牡蠣、桂是它的使藥。畏懼菊花、羊蹄、各種礦物藥和麵粉發酵物。忌伏砒霜、硝石。

陶弘景說:柏樹的葉和果實,是服食養生非常重視的。這裡說它怕麵粉發酵物,但人們用它釀酒卻沒問題。可能是因為酒是米發酵的,和單獨用發酵物不一樣吧。

【主治】治療吐血、流鼻血,痢疾出血、婦女崩漏、赤白帶下,能使身體輕盈、增強氣力,使人能耐寒暑,去除濕痹,止飢。(《別錄》記載)治療冷風引起的關節疼痛,止尿血。(甄權的記載)

烤過後,可以敷在凍瘡上。燒取汁液塗抹頭部,能使頭髮烏黑潤澤。(大明說的)可以敷在燙傷、燒傷處,止痛並消除疤痕。服用可以治療蠱毒引起的痢疾。用它煮湯常服,能殺死五臟的寄生蟲,對人有益。(蘇頌說的)

【發明】朱震亨說:柏樹屬於陰性,五行屬金,善於收斂。所以採摘它的葉子,要按照當月的方位,取其多得月令之氣。這是滋補陰氣的重要藥物,它的性質多燥,長期服用能大大增益脾土,從而滋養肺。

李時珍說:柏樹的特性是晚凋謝且耐久,稟賦堅固凝結的物質,是長壽的樹木,所以可以作為服食之用。道家經常點湯喝,元旦用它泡酒來避邪,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麝吃它身體會香,毛女吃它身體會輕盈,這也是它的功效的證明。毛女,是秦王宮的宮女。關東的賊兵來了,她驚慌逃入山中,飢餓沒東西吃。有個老人教她吃松柏葉,開始時苦澀,久了就覺得相宜,就不再感到飢餓,冬天不冷,夏天不熱。

到了漢成帝時,有獵人在終南山看見一個人,沒穿衣服,身上長著黑毛,跳坑越澗像飛一樣,於是秘密圍捕抓住了她,距離秦朝時已經有二百多年了。這件事出自葛洪的《抱朴子》書中。

【附方】(原本有十個舊方,新增十一個方子。)

服用松柏的方法:孫思邈《枕中記》說:在農曆三月、四月採摘新生松葉,長約三四寸,連同花蕊一起陰乾;又在深山岩谷中,採摘當年新生柏葉,長約二三寸的,陰乾,磨成粉末,用白蜜調和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經常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燒香朝東,手持八十一丸,用酒送服。服用一年,可以延長十年壽命;服用二年,可以延長二十年壽命。想要增長肌肉,可以加入大麻、巨勝;想要心力強健,可以加入茯苓、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