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水部第五卷 (9)
水部第五卷 (9)
1. 赤龍浴水
(《拾遺》)
【集解】藏器曰:此澤間小泉有赤蛇在中者,人或遇之,經雨取水服。
【氣味】有小毒。
【主治】瘕結氣,諸瘕,惡蟲入腹,及咬人生瘡者(藏器)。
白話文:
**【集解】**藏器典籍記載:潮濕的地方若有小泉,而泉中住有赤蛇,人們如果遇到,在雨後便會取泉水來喝。
**【氣味】**略有毒性。
**【主治】**氣血凝結、各種腹中腫塊、惡蟲進入腹中,以及毒蟲咬傷而引起的瘡口(出自藏器的記載)。
2. 車轍中水
(《綱目》)
【釋名】時珍曰:轍,乃車行跡也。
【主治】癧瘍風,五月五日取洗之,甚良。牛蹄中水亦可(時珍)。
白話文:
【釋名】李時珍說:「轍」這個名稱,是取自車輪的車轍痕跡。
【主治】癤腫的風毒症,在端午節五月初五這天採集車轍水清洗患處,效果非常好。有人也用牛蹄內的水代替車轍水(李時珍所述)。
3. 地漿
(《別錄》下品)
白話文:
《別錄》下品
秦艽 味甘、微寒,無毒。主治小腸疝氣,嘔吐胃酸,積食脹滿,中風偏癱,血痢,月經不調,胎動不安,破傷風。久服益顏色,輕身健步。
旋覆花 味苦、寒,無毒。主治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咳嗽咳痰,胸悶喘急,胃脘冷痛,泄瀉痢疾,小便不通,水腫。久服明目利耳,潤肺化痰。
龍葵 味苦、寒,無毒。主治風疹發癢,濕疹蕁麻疹,皮膚潰瘍,瘡腫疼痛,咽喉腫痛,咳嗽氣喘,腸炎痢疾,遺尿遺精。
鬼臼 味苦、寒,有毒。主治風寒頭痛,眩暈噁心,瘧疾發熱,濕疹皮膚病,白帶過多,淋病帶下,腰膝痠痛,風濕痺痛,月經不調,崩漏出血。久服傷筋骨。
夏枯草 味苦、寒,無毒。主治暑熱頭痛,口渴心煩,心悸胸悶,泄瀉痢疾,尿血尿痛,黃疸肝炎,皮膚瘙癢,目赤腫痛。久服益顏色,強筋健骨。
地骨皮 味苦、寒,無毒。主治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咳痰,咽喉腫痛,口瘡舌痛,胃火熾盛,便祕尿濁。久服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側柏葉 味苦、寒,無毒。主治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咳嗽咳痰,尿頻尿急,遺尿遺精,白帶過多,皮膚瘙癢,痔瘡出血。久服利小便,明目強志。
柏子仁 味苦、寒,無毒。主治心悸失眠,遺精滑精,耳鳴耳聾,腰膝痠痛,便祕尿濁。久服益顏色,健筋強腰。
蓄瞿麥 味苦、寒,有毒。主治解熱清心,止咳化痰,平喘定驚,利尿消腫。久服傷筋骨。
苦蔘 味苦、寒,無毒。主治外感風熱,發燒頭痛,咳嗽咳痰,咽喉腫痛,口臭口苦,腸胃炎痢疾,白帶過多,淋病帶下,陰道瘙癢。久服清熱瀉火,殺蟲消炎。
【釋名】土漿。弘景曰:此掘黃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攪濁,少頃取清用之,故曰地漿,亦曰土漿。
【氣味】甘,寒,無毒。
白話文:
**釋名:**土漿。
**弘景說:**這種藥是用黃土地做的,挖一個三尺深的坑,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倒進去攪拌,稍微等一下,取清澄的部分用,所以叫做地漿或土漿。
**氣味:**甘味,寒涼,無毒。
【主治】解中毒煩悶(《別錄》)。解一切魚肉、果菜、藥物、諸菌毒,療霍亂及中暍卒死者,飲一升妙(時珍)。
【發明】弘景曰:楓上菌,食之令人笑不休,飲此即解。
白話文:
【功效】解決中毒後煩躁不安(《別錄》)的症狀。可以解決食物和藥物中毒,治霍亂、中暑猝死的症狀,喝一升立竿見影。(李時珍)
藥物發明:弘景說:楓樹上的菌類,食用後會讓人不停發笑,飲用此藥立即可解。
時珍曰:按羅天益《衛生寶鑑》云:中暑霍亂,乃暑熱內傷,七神迷亂所致。陰氣靜則神臟,躁則消亡,非至陰之氣不愈。坤為地,地屬陰,土平曰靜順。地漿作於牆陰坎中,為陰中之陰,能瀉陽中之陽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
根據羅天益的《衛生寶鑑》記載:中暑霍亂,是暑熱內傷,七神迷亂所引起的。陰氣靜則神臟,躁則消亡,不是至陰之氣不愈。坤為地,地屬陰,土平曰靜順。地漿作於牆陰坎中,為陰中之陰,能瀉陽中之陽。
【附方】舊一,新六。
熱渴煩悶:地漿一盞,飲之。(《聖惠方》)
乾霍亂病:不吐不利,脹痛欲死。地漿三、五盞服即愈。大忌米湯。(《千金方》)
服藥過劑悶亂者:地漿飲之。(《肘後方》)
閉口椒毒吐白沫:身冷欲死者。地漿飲之。(張仲景《金匱方》)
中野芋毒:土漿飲之。(《集簡方》)
黃鱨魚毒:食此魚,犯荊芥,能害人。服地漿解之。(《集簡方》)
中砒霜毒:地漿調鉛粉服之,立解。(《集玄方》)
白話文:
【附加處方】古有一則,新添六則。
-
治療熱渴煩悶: 取用地漿一杯飲用即可。(出處:《聖惠方》)
-
針對乾霍亂病症:症狀為不嘔吐也不腹瀉,腹部脹痛難忍,宛如絶望。飲用地漿三至五杯,可迅速痊癒。切記,期間嚴禁飲用米湯。(出處:《千金方》)
-
因服用藥物過量導致的胸悶混亂: 飲用地漿以緩解。(出處:《肘後方》)
-
對於閉口、椒毒引起的吐白沫症狀,且身體發冷接近休克狀態者,飲用地漿作為治療。(出處:張仲景《金匱要略》)
-
中了野芋中毒: 可飲用土漿來解毒。(出處:《集簡方》)
-
黃鱨魚中毒: 食用黃鱨魚後,若再接觸荊芥,可能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此情況下,應服用地漿進行解毒。(出處:《集簡方》)
-
中砒霜毒: 若不慎中毒,可將地漿與鉛粉調和後飲用,能迅速解毒。(出處:《集玄方》)
4. 熱湯
(宋《嘉祐》)
白話文:
(宋《嘉祐》)
【釋名】百沸湯(《綱目》)、麻沸湯(仲景)、太和湯。
白話文:
【釋名】百沸湯(《本草綱目》)、麻沸湯(張仲景)、太和湯。
【氣味】甘,平,無毒。時珍曰:按汪穎云:熱湯須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飲之反傷元氣,作脹。或云:熱湯漱口損齒。病目人勿以熱湯洗浴。凍僵人勿以熱湯灌之,能脫指甲。銅瓶煎湯服,損人之聲。
【主治】助陽氣,行經絡(宗奭)。熨霍亂轉筋入腹及客忤死(《嘉祐》)。
白話文:
【氣味】甘甜、平和,無毒。李時珍說:根據汪穎的說法:水煮開後必須沸騰一百次以上纔好。若只是煮滾一半,飲用反而會損傷元氣,造成脹氣。有人說:熱水漱口會損壞牙齒。眼睛有疾病的人不要用熱水洗澡。凍僵的人不要用熱水灌,會造成指甲脫落。用銅器煮水喝,會損害人的聲音。
【主治】幫助陽氣,運行經絡(宗奭)。熨燙霍亂、轉筋、腸絞痛,以及客忤致死(《嘉祐》)。
【發明】宗奭曰:熱湯能通經絡,患風冷氣痹人,以湯渫腳至膝上,厚覆取汗周身,然別有藥,亦假湯氣而行爾。四時暴泄痢,四肢冷,臍腹疼,深湯中坐,浸至腹上,頻頻作之,生陽佐藥,無速於此。虛寒人始坐湯中必顫。仍常令人伺守之。
白話文:
宗奭說:熱水可以疏通經絡,患有風寒、氣血痹阻的人,用熱水浸泡雙腳至膝蓋以上,蓋好棉被使全身出汗。另外還有藥物,也需要藉助熱水氣才能發揮作用。四時暴發的泄痢,四肢寒冷,臍腹疼痛,可坐在深水熱水中,水浸至腹部,反覆多次進行,溫陽調理,沒有比這更快的了。體虛怕冷的人,剛開始坐進熱水中一定會發抖。一定要有人在一旁照看。
張從正曰:凡傷寒、傷風、傷食、傷酒,初起無藥,便飲太和湯碗許,或酸齏汁亦可,以手揉肚,覺恍惚,再飲再揉,至無所容,探吐,汗出則已。
白話文:
張從正說:無論是傷寒、傷風、傷食還是傷酒,剛開始沒有藥可吃,就喝一碗太和湯,或者酸齏汁也可以,用手揉肚子,感覺恍惚了,再喝再揉,直到喝不下去了,探吐,出汗就好了。
時珍曰:張仲景治心下痞,按之濡,關上脈浮,大黃黃連瀉心湯,用麻沸湯煎之,取其氣薄而泄虛熱也。《朱真人靈驗篇》云:有人患風疾數年,掘坑令坐坑內,解衣,以熱湯淋之,良久,以簟蓋之,汗出而愈,此亦通經絡之法也。時珍常推此意,治寒濕,加艾煎湯;治風虛,加五枝或五加煎湯淋洗,覺效更速也。
【附方】舊四,新九。
傷寒初起:取熱湯飲之,候吐則止。(陳藏器《本草》)
白話文:
李時珍說:張仲景治療心下痞悶,按壓時有腫脹感,關上脈浮,用大黃、黃連瀉心湯,用麻沸湯煎煮,其目的是利用湯劑的氣味來宣散虛熱。《朱真人靈驗篇》中說:有個人患有風疾數年,他在坑中挖了一個坑,讓病人坐在坑裡,脫掉衣服,用熱湯淋洗,很久以後,用竹蓆蓋住,病人出汗後痊癒,這也是疏通經絡的方法。李時珍常常推廣這種方法,治療寒濕,在湯中加入艾草煎煮;治療風虛,在湯中加入五枝或五加煎煮後淋洗,效果更快。
【處方】古時有四種,近代有九種。
傷寒初期:喝熱湯,等到嘔吐後就停止。(陳藏器《本草》)
初感風寒,頭痛憎寒者。用水七碗,燒鍋令赤,投水於內,取起再燒再投,如此七次,名沸湯,乘熱飲一碗,以衣被覆頭取汗,神效。(《傷寒蘊要》)
白話文:
初次感到風寒、頭痛怕冷的人。用七碗水,燒鍋燒到鐵鍋通紅,將水倒入鍋中,取出再燒再倒入,這樣重複七次,稱為沸湯,趁熱喝一碗,用衣物、被子矇住頭部發汗,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傷寒蘊要》)
忤惡卒死:銅器或瓦器盛熱湯,隔衣熨其腹上,冷即易,立愈。(陳藏器《本草》)
霍亂轉筋:以器盛湯熨之,仍令蹋器,使足底熱徹,冷則易。(《嘉祐本草》)
暑月暍死:以熱湯徐徐灌之,小舉其頭,令湯入腹,即蘇。(《千金方》)
白話文:
忤惡卒死:
用銅器或瓦器盛裝熱湯,隔著衣服熨燙肚腹,冷了就換,立即痊癒。(陳藏器《本草》)
霍亂轉筋:
用容器盛裝熱湯熨燙,同時讓病人踩踏容器,讓足底感到溫熱,冷了就換。(《嘉祐本草》)
暑月暍死:
用熱湯緩慢灌入病人口中,稍微抬起頭,讓湯液進入腹部,就能甦醒。(《千金方》)
火眼赤爛緊閉目:以熱湯沃之,湯冷即止,頻沃取安,妙在閉目。或加薄荷、防風、荊芥煎湯沃之,亦妙。(趙原陽《濟急方》)
白話文:
火眼通紅的疼痛,緊閉雙眼:用熱水沖洗眼睛,熱水冷卻後疼痛就停止了,重複沖洗以獲得舒適,妙處在於閉上眼睛。或加入薄荷、防風、荊芥煎煮的湯汁沖洗眼睛,也很有效。(趙原陽《濟急方》)
金瘡血出不止:以故布蘸熱湯盦之。(《延壽書》)
代指腫痛:麻沸湯漬之,即安。(《千金方》)
癰腫初起:以熱湯頻沃之,即散也。(《集簡方》)
凍瘡不瘥:熱湯洗之。(陳藏器)
馬汗入瘡,腫痛欲死。沸湯溫洗,即瘥。(《千金方》)
蠍蠆螫傷:溫湯漬之,數易,至旦愈。(華佗治彭城夫人方)
蛇繞不解:熱湯淋之,即脫。(《千金方》)
白話文:
**金瘡血出不止:**因此用布沾熱水燙它。(《延壽書》)
**代指腫痛:**用麻沸湯浸泡,立刻就會安穩。(《千金方》)
**癰腫初起:**用熱水頻繁地澆它,馬上就能消散。(《集簡方》)
**凍瘡不癒:**用熱水洗它。(陳藏器)
**馬汗入瘡,腫痛欲死:**用沸騰的熱水溫熱地清洗,馬上就會痊癒。(《千金方》)
**蠍蠆螫傷:**用溫熱的水浸泡,多次更換,到天亮時就會好。(華佗治療彭城夫人時的方劑)
**蛇繞不解:**用熱水淋它,馬上就會脫落。(《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