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二卷 (16)
果部第三十二卷 (16)
1. 茗
宗奭曰:苦荼即今茶也。陸羽有《茶經》,丁謂有《北苑茶錄》,毛文錫有《茶譜》,蔡宗顏有《茶對》,皆甚詳。
然古人謂茶為雀舌、麥顆,言其至嫩也。又有新芽一發,便長寸余,其粗如針,最為上品,其根干、水土力皆有餘故也。雀舌、麥顆又在下品,前人未知爾。
時珍曰:茶有野生、種生,種者用子。其子大如指頂,正圓黑色。其仁入口,初甘後苦,最戟人喉,而閩人以榨油食用。二月下種,一坎須百顆乃生一株,蓋空殼者多故也。畏水與日,最宜坡地蔭處。清明前採者上,穀雨前者次之,此後皆老茗爾。採、蒸、揉、焙、修造皆有法,詳見《茶譜》。
茶之稅始於唐德宗,盛於宋、元,及於我朝,乃與西番互市易馬。夫茶一木爾,下為民生日用之資,上為朝廷賦稅之助,其利博哉。昔賢所稱,大約謂唐人尚茶,茶品益眾。有雅州之蒙頂、石花、露芽、穀芽為第一,建寧之北苑龍鳳團為上供。蜀之茶,則有東川之神泉獸目,硤州之碧澗明月,夔州之真香,邛州之火井,思安黔陽之都濡,嘉定之峨眉,瀘州之納溪,玉壘之沙坪。
楚之茶,則有荊州之仙人掌,湖南之白露,長沙之鐵色,蘄州蘄門之團面,壽州霍山之黃芽,廬州之六安英山,武昌之樊山,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漵浦,湖南之寶慶、茶陵。吳越之茶,則有湖州顧渚之紫筍,福州方山之生芽,洪州之白露,雙井之白毛,廬山之雲霧,常州之陽羨,池州之九華,丫山之陽坡,袁州之界橋,睦州之鳩坑,宣州之陽坑,金華之舉岩,會稽之日鑄。皆產茶有名者。
其他猶多,而猥雜更甚。按:陶隱居注苦菜云:酉陽、武昌、廬江、晉陵皆有好茗,飲之宜人。凡所飲物,有茗及木葉、天門冬苗、菝葜葉,皆益人。余物並冷利。又巴東縣有真茶,火焙作卷結,為飲亦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葉及大皂李葉作茶飲,並冷利。南方有瓜蘆木,亦似茗也。
今人採櫧、櫟、山礬、南燭、烏藥諸葉,皆可為飲,以亂茶云。
葉
【氣味】苦、甘,微寒,無毒
藏器曰: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飲之宜熱,冷則聚痰。
胡洽曰:與榧同食,令人身重。
李鵬飛曰:大渴及酒後飲茶,水入腎經,令人腰、腳、膀胱冷痛,兼患水腫、攣痹諸疾。大抵飲茶宜熱、宜少,不飲尤佳,空腹最忌之。
時珍曰:服威靈仙、土茯苓者,忌飲茶。
【主治】瘻瘡,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悅志(《神農食經》)。下氣消食。作飲,加茱萸、蔥、姜良(蘇恭)。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藏器)。
清頭目,治中風昏憒,多睡不醒(好古)。治傷暑。合醋,治泄痢,甚效(陳承)。炒煎飲,治熱毒赤白痢。同芎藭、蔥白煎飲,止頭痛(吳瑞)。濃煎,吐風熱痰涎(時珍)。
白話文:
宗奭說:「苦荼就是現在的茶。陸羽寫了《茶經》,丁謂寫了《北苑茶錄》,毛文錫寫了《茶譜》,蔡宗顏寫了《茶對》,都寫得很詳細。
然而古人說茶像雀舌、麥粒,是說它非常嫩。還有一種新芽剛發出就長到一寸多長,粗細像針一樣,是最好的茶,因為它的根、莖和水土的養分都很充足。雀舌、麥粒這種茶就比較差,這是以前的人不知道的。
李時珍說:「茶有野生的和人工種植的,種植的用茶籽。茶籽像手指頭頂那麼大,是正圓的黑色。裡面的仁吃起來,剛開始是甜的,之後會變苦,非常刺激喉嚨,福建人拿來榨油食用。二月播種,一個坑要種一百顆種子才能長出一株,因為很多是空殼。茶樹怕水和太陽,最適合種在山坡陰涼的地方。清明節前採摘的茶是最好的,穀雨節前採摘的次之,這之後的都算是老茶了。採摘、蒸、揉、烘焙、製作都有方法,詳細的在《茶譜》裡。
茶開始徵稅是從唐德宗開始的,在宋朝、元朝達到高峰,到了我們朝代,就和西邊的少數民族用茶來交換馬匹。茶這種植物,對下層百姓來說是生活必需品,對朝廷來說是稅收的來源,它的好處真是太大了。以前的人說,唐朝人很喜歡喝茶,所以茶的種類越來越多。其中,雅州的蒙頂、石花、露芽、穀芽是最好的,建寧的北苑龍鳳團是進貢給皇帝的。四川的茶有東川的神泉獸目,硤州的碧澗明月,夔州的真香,邛州的火井,思安、黔陽的都濡,嘉定的峨眉,瀘州的納溪,玉壘的沙坪。
楚地的茶有荊州的仙人掌,湖南的白露,長沙的鐵色,蘄州的蘄門團面,壽州霍山的黃芽,廬州的六安英山,武昌的樊山,岳州的巴陵,辰州的漵浦,湖南的寶慶、茶陵。吳越的茶有湖州的顧渚紫筍,福州的方山生芽,洪州的白露,雙井的白毛,廬山的雲霧,常州的陽羨,池州的九華,丫山的陽坡,袁州的界橋,睦州的鳩坑,宣州的陽坑,金華的舉岩,會稽的日鑄。這些都是產茶很有名的地方。
其他還有很多,但是太雜亂了。根據陶隱居對苦菜的註釋,酉陽、武昌、廬江、晉陵都有很好的茶,喝了對人有益。凡是喝的,有茶以及木葉、天門冬苗、菝葜葉,都對人有益。其他的東西都偏寒涼。另外,巴東縣有真茶,烘乾後捲成一團,喝了會讓人睡不著。民間很多人用檀樹葉和大皂李樹葉煮成茶喝,這些都偏寒涼。南方有一種瓜蘆木,也像茶。
現在的人採摘櫧樹、櫟樹、山礬樹、南燭樹、烏藥樹等樹葉,都可以當茶喝,用來冒充茶。
【茶葉】
【味道】苦、甘,稍微寒涼,沒有毒
陳藏器說:茶葉苦寒,長期吃會讓人變瘦,去除油脂,讓人睡不著。喝茶要喝熱的,冷的會產生痰。
胡洽說:和榧子一起吃,會讓人身體沉重。
李鵬飛說:大渴或喝酒後喝茶,會讓水進入腎經,讓人腰、腳、膀胱感到冷痛,還會得水腫、痙攣麻痺等疾病。總的來說,喝茶要喝熱的、少量,不喝最好,空腹最忌諱。
李時珍說:吃威靈仙、土茯苓的人,忌喝茶。
【主治】瘻瘡,利小便,去除痰熱,止渴,讓人少睡,精神好(出自《神農食經》)。下氣消食。做成飲料,加入茱萸、蔥、薑效果更好(出自蘇恭)。能散熱氣,去除瘴氣,利大小腸(出自陳藏器)。
能使頭腦清醒,治療中風昏迷、嗜睡不醒(出自張元素)。治療中暑。和醋一起,治療腹瀉,效果很好(出自陳承)。炒過再煎來喝,治療熱毒引起的紅痢、白痢。和芎藭、蔥白一起煎來喝,止頭痛(出自吳瑞)。濃煎,可以吐出風熱痰涎(出自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