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水部第五卷 (5)

回本書目錄

水部第五卷 (5)

1. 屋漏水

(《拾遺》)

【氣味】辛、苦,有毒。李廷飛曰:水滴脯肉,食之,成癥瘕,生惡瘡。又檐下雨滴菜,亦有毒,不可食之。

【主治】洗犬咬瘡,更以水澆屋檐,取滴下土敷之,效(藏器)。塗疣目,敷丹毒(時珍)。

白話文:

氣味 辛、苦,有毒。李廷飛說:雨水滴落在乾肉上,吃了會形成腫瘤,長出惡瘡。又從屋簷流下的雨水,也有毒,不可食用。

主治 洗淨狗咬傷口,再用水澆灑屋簷,取滴下的泥土敷在傷口上,有療效(出自《藏器》)。塗抹在疣上,敷在丹毒上(出自《本草綱目》)。

2. 水之二

地水類三十種

白話文:

地水類三十種

甲州藤子

  • 地鱉蟲:夏收,炙黃。
  • 土蠶:夏收,炒香。

石類

  • 石決明:研末,入豆豉湯。
  • 石菖蒲:夏末秋初收,曬乾。
  • 石斛:春末收,曬乾。

沙類

  • 沙參:夏收,曬乾。
  • 鹿茸:夏至前後收,曬乾。

土類

  • 山藥:秋收,洗淨、曬乾。
  • 山茱萸:八月收,曬乾或蒸製。
  • 遠志:春收,曬乾。
  • 酸棗仁:九月收,炒香。
  • 熟地黃:夏至後收,蒸製。
  • 茯苓:春末夏初收,曬乾。
  • 蓯蓉:秋收,洗淨、曬乾。

水類

  • 天花粉:夏收,去皮曬乾。
  • 天門冬:春末夏初收,曬乾。
  • 黃精:夏至後收,曬乾或蒸製。
  • 龜板膠:夏收,熬膠。
  • 甲魚板膠:夏收,熬膠。
  • 鱉甲膠:夏收,熬膠。
  • 海馬:春夏收,曬乾。
  • 珍珠:夏秋收。
  • 珊瑚:春夏收,曬乾。
  • 龍骨:春夏收,曬乾。
  • 虎骨:春夏收,曬乾。
  • 犀角:夏秋收,曬乾。

3. 流水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湯液諸方不同者,宜丁寧相察。初病可治,久病不可治。故病在皮間者,治之輒瘥;病在深處者,治之不效。故宜念之。凡病發熱者,切不可服發熱藥;發寒者,不可服發寒藥。病有外感者,不可服補藥;病有內傷者,不可服攻藥。凡病初起,不可頓服猛劑。凡病已成,不可頓服峻劑。凡藥發散宜緩,補藥宜速。凡病發汗者,不可發散;發熱者,不可發汗。凡病動風者,不可發汗;動血者,不可發散。凡病久,不可發散;虛弱,不可發汗。凡病有濕者,不可發散;有熱者,不可服補藥。凡病初起,不可攻下;已成,不可峻劑。凡病發寒,不可發散;發熱,不可攻下。病有傳變者,宜順治之。病有伏匿者,宜從治之。病有微者,宜明治之。病有急者,宜速治之。凡病攻下者,不可發散;攻補者,不可發汗。凡病在裡者,宜攻之;在表者,宜散之。凡藥兼治百病者,不可專用。凡方用藥,不可短少。凡病未明,不可與藥。凡病未效,不可換藥。凡病輕者,不可與峻劑;重者,不可與緩劑。凡藥緩者,宜補之;急者,宜攻之。凡方用藥,不可乖錯。凡藥服後,不可飽食。凡病發熱,不可飲冷。凡病發寒,不可飲熱。凡病發汗者,不可飲水。凡病攻下,不可食乾。凡病初起,不可頓服峻藥。凡病已成,不可頓服猛劑。凡病將瘥,不可換藥。凡病將死,不可與藥。凡藥服畢,不可頓食。凡病初起,不可服峻藥。凡病已成,不可服猛劑。凡病將瘥,不可換藥。凡病將死,不可與藥。凡藥服畢,不可頓食。

【集解】時珍曰:流水者,大而江河,小而溪澗,皆流水也。其外動而性靜,其質柔而氣剛,與湖澤陂塘之止水不同。然江河之水濁,而溪澗之水清,復有不同焉。觀濁水流水之魚,與清水止水之魚,性色迥別;淬劍染帛,各色不同;煮粥烹茶,味亦有異。則其入藥,豈可無辨乎。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流水,有大如江河、小如溪澗的各種水,都是流水。流水的表面流動,但本質靜止;質地柔軟,但氣勢剛強,與湖泊、池塘中的死水不同。但是,江河的水混濁,溪澗的水清澈,它們又有不同。看混濁流水中的魚,和清水死水中的魚,性情、顏色都完全不同;用這些水淬劍、染布,顏色也不同;用這些水煮粥、烹茶,味道也有不同。那麼,這些水入藥,難道可以不加區分嗎?

千里水,東流水,甘瀾水(一名勞水)【氣味】甘,平,無毒。【主治】病後虛弱,揚之萬遍,煮藥禁神最驗(藏器)。主五勞七傷,腎虛脾弱,陽盛陰虛,目不能瞑,及霍亂吐利,傷寒後欲作奔豚(時珍)。

逆流水【主治】中風、卒厥、頭風、瘧疾、咽喉諸病,宣吐痰飲(時珍)。

白話文:

千里水,往東流去,有甘甜的水流(一種叫做勞水)。

【氣味】甘甜,平性,沒有毒。

【主治】疾病後虛弱,用它揚起一萬次,用它煎煮藥物,藥效最驗證(藏器)。主要療效是五臟受勞損或七情內傷,腎虛脾弱,陽盛陰虛,眼睛難以閉合,以及霍亂嘔吐腹瀉,傷寒後想發作奔豚病(李時珍)。

逆流水【主治】中風、昏厥、頭痛、瘧疾、咽喉疾病,宣發吐出痰飲(李時珍)。

【發明】藏器曰:千里水、東流水二水,皆堪盪滌邪穢,煎煮湯藥,噤咒神鬼。潢汙行潦,尚可薦之王公,況其靈長者哉。《本經》云,東流水為雲母石所畏。煉雲母用之,與諸水不同,即其效也。

白話文:

藏器說:千里水、東流水這兩種水,都具有滌蕩邪惡污穢,煎煮藥物,唸咒對付鬼神的功效。即使是污濁不堪的溝渠水,尚且可以供奉給君王,何況是有靈性的東流水呢?《本經》上說,東流水是雲母石所畏懼的。煉製雲母時使用東流水,與其他水不同,這就是它的功效。

思邈曰:江水,流泉遠涉,順勢歸海,不逆上流,用以治頭,必歸於下。故治五勞七傷羸弱之病,煎藥宜以陳蘆、勞水,取其水不強、火不盛也。無江水,則以千里東流水代之,如涇、渭之類。時珍曰:勞水即揚泛水,張仲景謂之甘瀾水。用流水二斗,置大盆中,以杓高揚之千遍,有沸珠相逐,乃取煎藥。

白話文:

思邈說:江水,流泉遠行,順著地勢流入大海,不會逆流而上。用它來治療頭部疾病,也必須順著頭部的走向由上而下,因此治療五勞七傷所引起的虛弱疾病,煎藥時宜用陳蘆水或勞水,因為這兩種水的性質都很平和,火氣不旺盛。如果沒有江水,可以用流了千里的東流水代替,例如涇水、渭水之類。時珍說:勞水就是揚泛水,張仲景稱之為甘瀾水。使用方法是將流水二斗倒入大盆中,用勺子高高揚起,反覆揚一千次,直到水面上有沸騰的珍珠般的水珠連續出現,才取來煎藥。

蓋水性本咸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虞摶《醫學正傳》云:甘瀾水甘溫而性柔,故烹傷寒陰證等藥用之。順流水性順而下流,故治下焦腰膝之證,及通利大小便之藥用之。急流水湍上峻急之水,其性急速而下達,故通二便風痹之藥用之。逆流水,洄瀾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故發吐痰飲之藥用之也。

白話文:

水本身的性質是鹹而沉重,但是如果加熱,就會變得甘甜而輕盈。這是由於水加熱後,可以增加脾胃的機能,而不會對腎臟造成負擔。虞摶在《醫學正傳》中說:甘瀾水甘甜溫暖,性情柔和,因此可以治療傷寒陰證等疾病。順流水性情順暢,向下流動,因此可以治療下焦腰膝部位的疾病,並能通利大小便。急流水湍急向上,性情急躁,因此可以治療二便不利和風痹等疾病。逆流水是迴旋流動的水,性情倒逆向上,因此可以治療痰飲等疾病。

宗奭曰:東流水取其性順疾速,通膈下關也。倒流水取其迴旋流止,上而不下也。

張從正曰:昔有患小便閟者,眾工不能治,令取長川急流之水煎前藥,一飲立溲,則水可不擇乎。

白話文:

宋朝的中醫學家宗奭說:用東流的水煎藥,是因為它流速快且順暢,可以疏通隔膜和通便。用倒流的水煎藥,是因為它呈螺旋狀迴旋,藥力會往上走而不往下走。

明朝的中醫學家張從正說:以前有一個小便不通的病人,很多醫生都治不好。後來有人讓他服用用長川急流之水煎制的藥,服下後小便立刻暢通。由此可見,選擇水源是很重要的。

【附方】新三。目不得瞑:乃陽氣盛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治法飲以半夏湯,用流水千里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葦薪火,置秫米一升,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滓飲汁一小杯,日三飲,以知為度。詳半夏下。(《靈樞經》)汗後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發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者。

白話文:

**【附方】新三。眼睛不能閉合:**這是因為陽氣旺盛不能進入陰中,陰氣虛弱,所以眼睛不能閉合。治療方法是飲用半夏湯,用從千里之外流動的河水八升,揚起一萬遍,取其清澈的部分五升來煮,用葦稈燒火,加入黍米一升,半夏五合,慢慢煮到只剩下不到一升的水,把渣滓去掉,喝一小杯汁液,每天喝三次,喝到自己知道的方法。詳情請參閱《半夏》下篇。(《靈樞經》)

**汗後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療發汗後臍下悸動,想要發作奔豚的人。

茯苓一兩,炙甘草二錢半,桂枝三錢,大棗二枚。以甘瀾水二升,先煮茯苓,納諸藥煮服之,日三。(張仲景《金匱要略》)服藥過劑煩悶:東流水飲一、二升。(《肘後方》)

白話文:

茯苓一兩,炙甘草二錢半,桂枝三錢,大棗二枚。用甘瀾水二升,先煮茯苓,然後放入其他藥材煮沸服用,每天三次。(張仲景《金匱要略》)服用藥物過量,煩悶:東流水飲一、二升。(《肘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