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主治第三卷 (59)
主治第三卷 (59)
1. 諸腫
),甘遂(主面目浮腫,下五水,泄十二水疾,瀉腎經及隧道水濕、痰飲,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乃泄水之聖藥。水腫腹滿,同牽牛煎呷。膜外水氣,同蕎麥麵作餅食,取利。身面浮腫,以末二錢,入豬腎煨食,取利。正水脹急,大小便不利慾死,半生半炒為末,和麵作棋子,煮食,取利。
小兒疳水,同青橘皮末服。水蠱喘脹,同大戟煎呷,不過十服。妊娠腫滿,白蜜丸服。),續隨子(治肺中水氣,日服十粒,下水最速,不可多服。一兩去油,分作七服,治七人,用酒下。陽水腫脹,同大黃丸服。),芫花(主五水,在五臟皮膚及飲澼。水蠱脹滿,同枳殼醋煮丸服。
),蕘花(主十二水,腸中留澼。),莨菪子,狼毒(破水癖。),防葵(腫滿洪大,為末酒服。),牽牛(利大小便,除虛腫水病,氣分濕熱。陰水陽水,俱同大黃末,鍋焦飯丸服。諸水飲病,同茴香末服。水腫氣促,坐臥不得,用二兩炒,取末,烏牛尿浸一夜,入蔥白一握,平旦煎,分二服,水從小便出。小兒腫病,二便不利,白、黑牽牛等分,水丸服。
水蠱脹滿,同大麥面作餅燒食,降氣。),馬兜鈴(去肺中濕氣,水腫腹大喘急,煎湯服。),羊桃根(去五臟五水,大腹,利小便,可作浴湯。水氣鼓,大小便澀,同桑白皮、木通、大戟煎汁熬稠服,取利。),紫藤(煎汁熬服,下水癊病。),大豆黃卷(除胃中熱,消水病脹滿。
同大黃醋炒,為末服。),蕎麥(水腫喘急,同大戟末作餅食,取利。),米醋(散水氣。),蔥白(水癊病,煮汁服,當下水。病已困者,爛搗坐之,取氣,水自下。),老絲瓜(巴豆炒過,入陳倉米同炒,取米去豆,丸服。),巴豆(十種水病。水蠱大腹有聲,同杏仁丸服。
煮汁,拭身腫。),郁李仁(大腹水腫,面目皆浮,酒服七七粒,能瀉結氣,利小便。腫滿氣急,和麵作餅食,大便通即愈。),烏桕木(暴水癥結,利大小便。水氣虛腫,小便少,同木通、檳榔末服。),鼠李(下水腫腹脹。),接骨木根(下水腫。),楤木(煮服,下水。
),針砂(消積平肝。水腫尿短,同豬苓、地龍、蔥涎貼臍。),輕粉,粉霜(消積,下水。),銀硃(主水病,大便利者,同硫黃丸服。)
【調脾胃】〔草部〕白朮(逐皮間風水結腫,脾胃濕熱。四肢腫滿,每用半兩,同棗煎服。),蒼朮(除濕發汗,消痰飲,治水腫脹滿。),黃連(濕熱水病,蜜丸,每服四、五丸,日三服。),黃耆(風腫自汗。),香附子(利三焦,解六郁,消胕腫。酒腫虛腫,醋煮丸服。
氣虛浮腫,童尿浸焙丸服。),藿香(風水毒腫。),砂仁(遍身腫滿,陰腫,同土狗一個,等分研,和老酒服。),葳蕤(小兒癇後,氣血尚虛,熱在皮膚,身面俱腫,同葵子、龍膽、茯苓、前胡煎服。),使君子(小兒虛腫,上下皆浮,蜜炙末服。),附子(脾虛濕腫,同小豆煮焙丸服。
白話文:
諸腫
甘遂:主要治療面目浮腫,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治療各種水腫病症,尤其能排除腎經及體內深層的水濕、痰飲,直達水氣聚集之處,是治療水腫的良藥。水腫腹脹,可與牽牛搭配煎服。膜外水氣腫脹,可用甘遂末與蕎麥麵作成餅食用,利水消腫。身面浮腫,可用二錢甘遂末與豬腎一起煨煮食用,利水消腫。嚴重水腫,大小便不利,危及生命時,將甘遂半生半炒研成末,和麵做成棋子狀煮食,利水消腫。小兒疳水(營養不良導致的水腫),可與青橘皮末一起服用。水蠱(一種水腫病症)喘脹,可與大戟一起煎服,通常十劑即可見效。孕婦腫脹,可用白蜜調製成丸劑服用。
續隨子:治療肺部水氣,每日服用十粒,利水速度最快,但不可多服。一兩續隨子去油,可分作七劑,治療七個人,用酒送服。陽水腫脹,可與大黃一起製成丸劑服用。
芫花:主要治療各種水腫,能治療五臟、皮膚及飲水停滯引起的腫脹。水蠱脹滿,可與枳殼一起用醋煮成丸劑服用。
蕘花:主要治療各種水腫,尤其治療腸道積水。
莨菪子、狼毒:治療水腫。
防葵:治療腫脹,將其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
牽牛:利大小便,治療虛腫水病及氣分濕熱引起的腫脹。陰水、陽水腫脹,都可與大黃末一起,用鍋巴飯做成丸劑服用。各種水腫飲邪病症,可與茴香末一起服用。水腫氣促,坐臥困難,可用二兩牽牛炒制研末,用烏牛尿浸泡一夜,加入蔥白煎服,分二次服用,水腫即可從小便排出。小兒腫病,大小便不利,可用白、黑牽牛等量,製成水丸服用。水蠱脹滿,可與大麥麵作成餅烤食,以理氣消腫。
馬兜鈴:治療肺部濕氣,水腫腹大喘急,煎湯服用。
羊桃根:治療五臟積水,大腹水腫,利小便,也可作為浴湯使用。水氣腫脹,大小便不利,可與桑白皮、木通、大戟一起煎熬濃汁服用,利水消腫。
紫藤:煎汁服用,治療水腫病症。
大豆黃卷:治療胃中熱邪,消水腫脹滿。可與大黃一起醋炒,研磨成粉末服用。
蕎麥:水腫喘急,可與大戟末一起作成餅食用,利水消腫。
米醋:可以散解水氣。
蔥白:治療水腫,煮汁服用,可以立刻利水。病情危重者,可將蔥白搗爛敷於腹部,以利水氣排出。
老絲瓜:巴豆炒過,與陳倉米一起炒制,去除巴豆,製成丸劑服用。
巴豆:治療各種水腫病症。水蠱大腹鳴響,可與杏仁一起製成丸劑服用。煮汁,可以擦拭腫脹部位。
郁李仁:大腹水腫,面目浮腫,酒服七七粒(49粒),能瀉結氣,利小便。腫脹氣急,可和麵做成餅食用,大便通暢即可痊癒。
烏桕木:治療暴發性水腫,利大小便。水氣虛腫,小便少,可與木通、檳榔末一起服用。
鼠李:治療水腫腹脹。
接骨木根:治療水腫。
楤木:煮服,利水消腫。
針砂:消積平肝。水腫尿少,可與豬苓、地龍、蔥涎一起貼敷於肚臍。
輕粉、粉霜:消積,利水。
銀硃:治療水腫,大便通暢者,可與硫黃一起製成丸劑服用。
【調脾胃】
白朮:治療皮膚間風水腫脹,脾胃濕熱。四肢腫脹,每次用半兩,與大棗一起煎服。
蒼朮:除濕發汗,消痰飲,治療水腫脹滿。
黃連:治療濕熱水腫,製成蜜丸,每次服用四、五丸,每日三次。
黃耆:治療風腫自汗。
香附子:利三焦,解鬱,消腫。酒腫虛腫,可醋煮成丸劑服用。氣虛浮腫,可用童尿浸泡後焙乾製成丸劑服用。
藿香:治療風水毒腫。
砂仁:治療全身腫脹,陰腫,可與土狗(一種中藥材)等量研磨,用老酒送服。
葳蕤:治療小兒癇症後,氣血虛弱,皮膚發熱,身面腫脹,可與葵子、龍膽、茯苓、前胡一起煎服。
使君子:治療小兒虛腫,全身浮腫,蜜炙研末服用。
附子:治療脾虛濕腫,可與小豆一起煮焙,製成丸劑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