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一卷 (2)
果部第三十一卷 (2)
1. 荔枝
最忌麝香觸之,花、實盡落也。又洪邁《夷堅志》云:莆田荔枝,名品,皆出天成,雖以其核種之,亦失本體,形狀百出,不可以理求也。沈括《筆談》謂焦核荔枝,乃土人去其大根,燔焦種成者,大不然也。
珣曰:荔枝樹似青木香。熟時人未採,則百蟲不敢近。人才採之,烏鳥、蝙蝠之類,無不傷殘之也。故採荔枝者,必日中而眾採之。一日色變,二日味變,三日色味俱變。故古詩云:色味不逾三日變也。
實
【氣味】甘,平,無毒。
珣曰:甘、酸,熱。多食令人發虛熱。
李鵬飛曰:生荔枝多食,發熱煩渴,口乾衄血。
頌曰:多食不傷人。如稍過度,飲蜜漿一杯便解也。
時珍曰:荔枝氣味純陽,其性畏熱。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或衄血也。病齒䘌及火病人尤忌之。《開寶本草》言其性平,蘇氏謂多食無傷,皆謬說也。按:《物類相感志》云:食荔枝多則醉,以殼浸水飲之即解。此即食物不消,還以本物消之之意。
【主治】止渴,益人顏色(《開寶》)。食之止煩渴,頭重心躁,背膊勞悶(李珣)。通神,益智,健氣(孟詵)。治瘰癧瘤贅,赤腫疔腫,發小兒痘瘡(時珍)。
【發明】震亨曰:荔枝屬陽,主散無形質之滯氣,故消瘤贅赤腫者用之。苟不明此,雖用之無應。
【附方】新六。
痘瘡不發:荔枝肉,浸酒飲,並食之。忌生冷。(聞人規《痘疹論》)
疔瘡惡腫:《普濟方》:用荔枝五個或三個,不用雙數,以狗糞中米淘淨為末,與糯米粥同研成膏,攤紙上貼之。留一孔出毒氣。
《濟生秘覽》:用荔枝肉、白梅各三個。搗作餅子。貼於瘡上,根即出也。
風牙疼痛:《普濟》:用荔枝連殼(燒存性),研末,擦牙即止。乃治諸藥不效仙方也。孫氏《集效方》:用大荔枝一個,剔開填鹽滿殼,煅研,搽之即愈。
呃逆不止:荔枝七個,連皮核燒存性,為末。白湯調下,立止。(楊拱《醫方摘要》)
核
【氣味】甘,溫,澀,無毒。
【主治】心痛、小腸氣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調服(宗奭)。治㿗疝氣痛,婦人血氣刺痛(時珍)。
【發明】時珍曰:荔枝核入厥陰,行散滯氣,其實雙結而核肖睪丸,故其治㿗疝卵腫,有述類象形之義。
【附方】新六。
脾痛不止:荔枝核為末,醋服二錢。數服即愈。(《衛生易簡方》)
婦人血氣刺痛:用荔枝核(燒存性)半兩,香附子(炒)一兩,為末。每服二錢,鹽湯、米飲任下。名蠲痛散。(《婦人良方》)
疝氣㿗腫:孫氏:用荔枝核(炒黑色)、大茴香(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皆效方》:玉環來笑丹:用荔枝核四十九個,陳皮(連白)九錢,硫黃四錢。為末,鹽水打麵糊丸綠豆大。遇痛時,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不過三服,甚效如神。亦治諸氣痛。
白話文:
荔枝
最忌諱麝香接觸它,一旦接觸,花和果實都會全部掉落。另外,洪邁在《夷堅志》中提到:莆田的荔枝是名品,都是天然長成的,即使拿它的種子來種,也會失去原本的樣貌,長出來的形狀千奇百怪,無法用常理來解釋。沈括在《筆談》中說焦核荔枝是當地人去除荔枝樹的大根,用火燒焦後種植而成的,這種說法完全不對。
李珣說:荔枝樹長得像青木香。成熟時如果還沒被人採摘,各種蟲子都不敢靠近。一旦有人開始採摘,鳥類、蝙蝠之類的動物就會前來啃食,造成損壞。所以採摘荔枝的人,一定會在正午時分一起採摘。荔枝一天顏色就會改變,兩天味道就會改變,三天顏色和味道都會一起改變。所以古詩說:「顏色和味道不會超過三天就變了。」
荔枝果實
【氣味】味甘,性平,沒有毒性。
李珣說:味甘、酸,性熱。多吃會讓人產生虛熱。
李鵬飛說:生荔枝吃多了,會發熱煩躁,口渴想喝水,流鼻血。
頌說:多吃不會傷害人。如果稍微吃過量,喝一杯蜂蜜水就能解決。
時珍說:荔枝的氣味純陽,它的性質怕熱。新鮮的荔枝吃多了,會牙齦腫痛,或是流鼻血。牙齒有毛病的人和體內有火氣的人尤其忌諱吃。《開寶本草》說它性平,蘇氏說多吃沒事,都是錯誤的說法。按照《物類相感志》的記載:吃荔枝過多會醉,用荔枝殼泡水喝就能解醉,這就像是食物消化不良,就用它原本的東西來幫助消化一樣。
【主要功效】止渴,使人容顏潤澤(《開寶本草》)。食用能止煩解渴,治療頭暈頭重、心神煩躁不安,背部勞累悶痛(李珣)。能使人精神振奮,增進智慧,強健身體(孟詵)。可以治療淋巴結核、腫瘤贅生物、紅腫的疔瘡,以及幫助小孩子發出痘瘡(時珍)。
【功效闡述】朱震亨說:荔枝屬性為陽,主要能散除體內無形的滯氣,所以可以用來消除腫瘤贅生物和紅腫的病症。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即使使用也不會有效果。
【附加藥方】共有六個。
痘瘡不發:用荔枝肉泡酒喝,同時吃荔枝肉,忌吃生冷食物。(聞人規《痘疹論》)
疔瘡惡性腫塊:《普濟方》:用荔枝五個或三個(不能用雙數),用狗糞中的米洗淨磨成粉,和糯米粥一起研磨成膏狀,攤在紙上貼在患處。留一個孔洞讓毒氣排出。
《濟生秘覽》:用荔枝肉、白梅各三個。搗成餅狀,貼在瘡上,病根就會被拔出。
風牙疼痛:《普濟方》:用荔枝連殼(燒成炭),磨成粉,擦牙就能止痛,是治療各種藥物都無效的仙方。孫氏《集效方》:用一個大荔枝,挖開後填滿鹽,煅燒後磨成粉,擦在牙上就能痊癒。
呃逆不止:用七個荔枝,連皮帶核燒成炭,磨成粉。用白開水調服,立刻就能止住。(楊拱《醫方摘要》)
荔枝核
【氣味】味甘,性溫,帶澀味,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治療心痛、小腸氣痛,用一個荔枝核煨烤到焦黃,磨成粉,用新釀的酒調服(宗奭)。治療疝氣、睪丸腫痛,以及婦女氣血刺痛(時珍)。
【功效闡述】時珍說:荔枝核的作用主要進入肝經,能疏散停滯的氣機,它的形狀是雙生且像睪丸,所以能治療睪丸腫痛,這是運用了以形補形的道理。
【附加藥方】共有六個。
脾臟疼痛不止:將荔枝核磨成粉,用醋調服二錢,多服幾次就能痊癒。(《衛生易簡方》)
婦人氣血刺痛:用荔枝核(燒成炭)半兩,香附子(炒)一兩,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鹽水或米湯送服。這個藥方叫做蠲痛散。(《婦人良方》)
疝氣、睪丸腫脹:孫氏:用荔枝核(炒至黑色)、大茴香(炒)等量,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皆效方》:玉環來笑丹:用荔枝核四十九個,陳皮(連白)九錢,硫磺四錢。磨成粉,用鹽水打成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疼痛時,空腹用酒送服九丸,過一會兒再服,不超過三次就能見效,效果神奇。也能治療各種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