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卷 (21)
果部第三十卷 (21)
1. 橘
老人氣秘:方同上。(《濟生》)
大腸秘塞:陳皮連白,酒煮,焙,研末。每溫酒服二錢,一方米飲下。(《普濟》)
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湯飲之,甚良。(談野翁方)
食魚蟹毒:方同上。(《肘後》)
風痰麻木,凡手及十指麻木,大風麻木,皆是濕痰死血:用橘紅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爛去渣,再煮至一碗,頓服取吐,乃吐痰聖藥也。不吐,加瓜蒂末。(《摘玄方》)
脾寒諸瘧不拘老少孕婦,只兩服便止:真橘皮(去白,切),生薑自然汁浸過一指,銀器內重湯煮,焙乾,研末。每服三錢,用隔年青州棗十個,水一盞,煎半盞,發前服,以棗下之。(《適用方》)
小兒疳瘦,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用陳橘皮一兩,黃連(以米泔水浸一日)一兩半。研末,入麝三分,用豬膽盛藥,以漿水煮熟取出,用粟米飯和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錢氏《小兒方》)
產後尿秘不通者:陳皮一兩,去白為末。每空心溫酒服二錢,一服即通。此張不愚方也。(《婦人良方》)
產後吹奶:陳皮一兩,甘草一錢。水煎服,即散。
婦人乳癰,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潰,痛不可忍者即不疼,神驗不可云喻也:用真陳橘皮,湯浸去白曬,麵炒微黃,為末。每服二錢,麝香調酒下。初發者一服見效。名橘香散。(張氏方)
聤耳出汁:陳皮(燒研)一錢,麝香少許。為末。日摻。名立效散。
魚骨鯁咽:橘皮,常含,咽汁即下。(《聖惠方》)
嵌甲作痛不能行履者:濃煎陳皮,湯浸良久,甲肉自離,輕手剪去,以虎骨末敷之即安。(《醫林集要》)
青橘皮
【修治】時珍曰:青橘皮乃橘之未黃而青色者,薄而光,其氣芳烈。今人多以小柑、小柚、小橙偽為之,不可不慎辨之。入藥以湯浸去瓤,切片醋拌,瓦炒過用。
【氣味】苦、辛,溫,無毒。
【主治】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頌)。破堅癖,散滯氣,去下焦諸濕,治左脅肝經積氣(元素)。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痛,消乳腫,疏肝膽,瀉肺氣(時珍)。
【發明】元素曰:青橘皮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入厥陰、少陽經,治肝膽之病。
杲曰:青皮,乃足厥陰引經之藥,能引食入太陰之倉,破滯削堅,皆治在下之病。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
好古曰:陳皮治高,青皮治低,與枳殼治胸膈、枳實治心下同意。
震亨曰:青皮,乃肝膽二經氣分藥。故人多怒有滯氣,脅下有鬱積,或小腹疝疼,用之以疏通二經,行其氣也。若二經實者,當先補而後用之。又云:疏肝氣加青皮,炒黑則入血分也。
時珍曰:青橘皮,古無用者,至宋時醫家始用之。其色青氣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兒消積多用青皮,最能發汗,有汗者不可用。說出楊仁齋《直指方》,人罕知之。
白話文:
橘
**老年人便秘:**藥方和之前說的一樣。
**大腸阻塞:**取陳皮連同白色的部分,用酒煮過,烘乾,磨成粉。每次用溫酒送服二錢,也可以用米湯送服。
**途中突然心痛:**用橘皮去掉白色的部分,煎湯飲用,效果很好。
**吃魚蟹中毒:**藥方和之前說的一樣。
**風痰麻木:**凡是手和十指麻木、大風造成的麻木,都是因為體內濕痰和瘀血造成的。用橘紅一斤,加入逆流的水五碗,煮爛後去掉殘渣,再煮到剩下一碗,一次喝完,可以幫助吐出痰,是吐痰的良藥。如果喝了沒有吐,可以再加入瓜蒂末。
**脾寒引起的各種瘧疾,不論老少孕婦,只需服用兩次就能止住:**取真正的橘皮(去掉白色的部分,切好),用生薑自然榨出的汁浸泡過一個指節的高度,放在銀器裡隔水加熱煮,烘乾,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隔年的青州棗十個,用水一碗煎成半碗,在瘧疾發作前服用,然後吃棗。
**小兒因消化不良而瘦弱,長期服用能幫助消化、調和氣血、增長肌肉:**用陳橘皮一兩,黃連(用米泔水浸泡一天)一兩半,磨成粉,加入少許麝香,用豬膽盛裝藥粉,再用漿水煮熟取出,和粟米飯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產後小便不通:**用陳皮一兩,去掉白色的部分,磨成粉。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二錢,服用一次就會通暢。這是張不愚的藥方。
**產後乳房脹痛:**用陳皮一兩,甘草一錢,用水煎服,就能散開。
**婦女乳癰:**如果還沒形成膿腫,就能消散;如果已經形成膿腫,就能潰破;如果疼痛難忍,就會止痛,效果非常神奇,難以用言語形容。用真正的陳橘皮,用湯浸泡後去掉白色的部分,曬乾,用麵粉炒至微黃,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麝香調和酒送服。初期發病服用一次就見效,這個藥方叫做橘香散。
**耳朵流膿:**用陳皮(燒成炭研磨成粉)一錢,加入少許麝香,磨成粉。每天撒在耳朵裡。這個藥方叫做立效散。
**魚骨卡住喉嚨:**含著橘皮,慢慢吞嚥汁液,魚骨就會下去。
**指甲嵌進肉裡疼痛難忍、無法行走:**濃煎陳皮,用湯浸泡患處很久,指甲和肉就會自動分離,輕輕剪掉,再敷上虎骨粉就會痊癒。
青橘皮
**炮製方法:**李時珍說:青橘皮是指橘子還沒變黃時,呈現青色的外皮,薄而光滑,氣味芳香濃烈。現在很多人用小的柑橘、柚子、橙子來冒充,一定要仔細辨別。入藥時要用湯浸泡後去掉瓤,切成片,用醋拌過,再用瓦片炒過使用。
**氣味:**苦、辛,性溫,無毒。
**功效:**疏通氣滯,幫助消化,破除積聚的腫塊以及胸膈的氣滯(蘇頌)。能破除堅硬的腫塊,散開滯留的氣,去除下焦的濕氣,治療左脅肝經的氣滯(張元素)。治療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痛,消除乳房腫塊,疏通肝膽,瀉肺氣(李時珍)。
**發明:**張元素說:青橘皮氣味厚重,性質沉降,屬於陰。入厥陰、少陽經,治療肝膽的疾病。
張杲說:青橘皮是引導藥物進入足厥陰經的藥物,能引導食物進入太陰脾的倉庫,破除滯塞、消散堅硬的腫塊,都是治療下部疾病的。如果體內有氣滯,就能破除氣滯;如果沒有氣滯,就會損傷真氣。
王好古說:陳皮治高位,青皮治低位,和枳殼治療胸膈、枳實治療心下是一樣的道理。
朱震亨說:青皮是肝膽二經的氣分藥。所以,人多怒而有滯氣,脅下有鬱積,或者小腹疝痛,可以用它來疏通這兩條經絡,運行氣機。如果這兩條經絡有實證,應該先補養,再使用。又說:疏理肝氣加入青皮,炒黑的話就能入血分。
李時珍說:青橘皮,古代沒有人使用,到了宋朝,醫家才開始用它。它的顏色青,氣味強烈,味道苦而辛,用醋來炮製,是因為肝臟喜歡舒散,要用辛味來散開它,用酸味來宣洩它,用苦味來降下它。陳皮性質漂浮向上,進入脾、肺的氣分;青皮性質沉降向下,進入肝、膽的氣分。一個橘子,兩種用法,這是自然界事物的自然規律。小兒消化不良,多用青皮,最能發汗,有汗的人不能使用。據楊仁齋的《直指方》所說,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