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卷 (22)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卷 (22)

1.

嘉謨曰:久瘧熱甚,必結癖塊,宜多服清脾湯。內有青皮疏利肝邪,則癖自不結也。

【附方】舊二,新七。

快膈湯治冷膈氣及酒食後飽滿:用青橘皮一斤,作四分:四兩用鹽湯浸,四兩用百沸湯浸,四兩用醋浸,四兩用酒浸。各三日取出,去白切絲,以鹽一兩炒微焦,研末。每用二錢,以茶末五分,水煎溫服。亦可點服。《經驗後方》

理脾快氣:青橘皮一斤(曬乾焙研末),甘草末一兩,檀香末半兩。和勻收之。每用一、二錢,入鹽少許,白湯點服。

法制青皮:常服安神調氣,消食解酒益胃,不拘老人小兒。宋仁宗每食後咀數片,乃邢和璞真人所獻,名萬年草,劉跂改名延年草,仁宗以賜呂丞相。用青皮一斤(浸去苦味,去瓤,煉淨),白鹽花五兩,炙甘草六兩,舶茴香四兩。甜水一斗,煮之,不住攪,勿令著底,候水盡,慢火焙乾,勿令焦,去甘草、茴香,只取青皮,密收用。(王氏《易簡方》)

瘧疾寒熱:青皮一兩。燒存性,研末。發前,溫酒服一錢,臨時再服。(《聖惠方》)

傷寒呃逆,聲聞四鄰:四花青皮全者,研末。每服二錢,白湯下。(《醫林集要》)

產後氣逆:青橘皮為末。蔥白、童子小便煎二錢,服。(《經驗後方》)

婦人乳癌:因久積憂鬱,乳房內有核如指頭,不痛不癢,五、七年成癰,名乳癌,不可治也。用青皮四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徐徐服之,日一服。或用酒服。(丹溪方)

聤耳出汁:青皮燒研末,綿包塞之。

唇燥生瘡:青皮,燒研,豬脂調塗。

橘瓤上筋膜

【主治】口渴、吐酒。炒熟,煎湯飲,甚效(大明)。

橘核

【修治】時珍曰:凡用,須以新瓦焙香,去殼取仁,研碎入藥。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腎疰腰痛,膀胱氣痛,腎冷。炒研,每溫酒服一錢,或酒煎服之(大明)。治酒齇風、鼻赤。炒研,每服一錢,胡桃肉一個,擂酒服,以知為度(宗奭)。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炒研五錢,老酒煎服,或酒糊丸服,甚效(時珍)。

【發明】時珍曰:橘核入足厥陰,與青皮同功,故治腰痛㿉疝在下之病,不獨取象於核也。《和劑局方》治諸疝痛及內㿉,卵腫偏墜,或硬如石,或腫至潰,有橘核丸,用之有效。品味頗多,詳見本方。

【附方】新一。

腰痛:橘核、杜仲各二兩(炒)。研末。每服二錢,鹽酒下。(《簡便方》)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導胸膈逆氣,入厥陰,行肝氣,消腫散毒,乳癰脅痛,用之行經(震亨)。

【附方】新一。

肺癰:綠橘葉,洗,搗絞汁一盞,服之。吐出膿血即愈。(《經驗良方》)

白話文:

嘉謨說:長期瘧疾發燒嚴重,一定會形成腹部腫塊,應該多服用清脾湯。其中有青橘皮可以疏通肝臟的邪氣,這樣腫塊就不會形成。

【附方】舊的兩個,新的七個。

快膈湯:治療胸膈受寒氣阻滯和酒足飯飽後的腹脹。用青橘皮一斤,分成四份:四兩用鹽水浸泡,四兩用沸水浸泡,四兩用醋浸泡,四兩用酒浸泡。各浸泡三天後取出,去除白色部分,切成細絲,用一兩鹽炒至微焦,研磨成粉末。每次用二錢,加入茶葉末五分,用水煎煮溫服。也可以直接點服。《經驗後方》

理脾快氣:用青橘皮一斤(曬乾烘烤後研磨成粉末),甘草末一兩,檀香末半兩。混合均勻後收好。每次用一、二錢,加入少許鹽,用白開水沖服。

炮製青橘皮:經常服用可以安神調氣、消食解酒、健胃,不論老人小孩皆可。宋仁宗每次飯後都會嚼幾片,這是邢和璞真人進貢的,稱為萬年草,劉跂改名為延年草,仁宗用來賞賜給呂丞相。用青橘皮一斤(浸泡去除苦味,去瓤,煉製乾淨),白鹽花五兩,炙甘草六兩,舶來茴香四兩。用甜水一斗煮,不停攪拌,不要讓底部燒焦,等到水煮乾,用慢火烘乾,不要燒焦,去掉甘草、茴香,只取青橘皮,密封保存使用。(王氏《易簡方》)

瘧疾發冷發熱:用青橘皮一兩,燒成炭後研磨成粉末。在發病前,用溫酒服用一錢,發病時再服一次。(《聖惠方》)

傷寒引起的呃逆,聲音吵得四鄰不安:用四朵花的青橘皮(指帶花蒂的橘子皮)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服。(《醫林集要》)

產後氣逆:用青橘皮磨成粉末。用蔥白、童子小便煎煮二錢,服用。(《經驗後方》)

婦女乳癌:因為長期憂鬱積累,乳房內有像指頭大小的硬塊,不痛不癢,五、七年後會變成潰瘍,稱為乳癌,難以治療。用青橘皮四錢。用水一碗半煎成一碗,慢慢服用,每天一次。也可以用酒送服。(丹溪方)

耳朵流膿:用青橘皮燒後研磨成粉末,用棉花包住塞入耳中。

嘴唇乾燥生瘡:用青橘皮燒後研磨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後塗抹。

橘瓤上的筋膜

【主治】口渴、嘔吐酒水。炒熟後,煎湯飲用,效果很好(大明)。

橘核

【炮製】時珍說:凡是要用,必須用新瓦片烘烤至香,去除外殼取仁,研磨成碎末入藥。

【氣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腎病導致的腰痛、膀胱氣痛、腎臟虛冷。炒後研磨,每次用溫酒服用一錢,或用酒煎服(大明)。治療酒糟鼻、鼻頭發紅。炒後研磨,每次服用一錢,加上一個核桃肉,搗碎後用酒送服,以見效為度(宗奭)。治療小腸疝氣及陰囊腫痛,炒後研磨五錢,用老酒煎服,或用酒糊製成丸藥服用,效果很好(時珍)。

【發明】時珍說:橘核走足厥陰經,與青橘皮功效相同,所以能治療腰痛和疝氣等下部的疾病,不只是因為它像果核的形狀。《和劑局方》治療各種疝氣疼痛及內腫、陰囊腫大下墜,或硬如石頭,或腫脹潰爛,有橘核丸,使用有效。藥方很多,詳細內容請參考該方。

【附方】新的一個。

腰痛:用橘核、杜仲各二兩(炒)。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鹽酒送服。(《簡便方》)

【氣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疏導胸膈之氣上逆,進入厥陰經,疏通肝氣,消腫散毒,治療乳癰、脅痛,用來調經(震亨)。

【附方】新的一個。

肺癰:用綠橘葉,洗淨,搗爛絞汁一杯,服用。吐出膿血即可痊癒。(《經驗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