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主治第三卷 (56)

回本書目錄

主治第三卷 (56)

1. 諸腫

(有風腫,熱腫,水腫,濕腫,氣腫,虛腫,積腫,血腫)

【開鬼門】〔草部〕麻黃(主風腫、水腫,一身面目浮腫,脈浮,小便不利,同甘草,煮湯服,取汗。水腫脈沉,浮者為風,虛腫者為氣,皆非水也,麻黃、甘草、附子煮湯服。),羌活(療風用獨活,療水用羌活。風水浮腫,及妊娠浮腫,以蘿蔔子炒過研末,酒服二錢,日二。

),防風(治風行周身,及經絡中留濕,治風去濕之仙藥也。),柴胡(主大腸停積水脹。),浮萍(去風濕,下水氣,治腫,利小便,為末,酒服方寸匕。),鼠黏子(除膚風,利小便。風水身腫欲裂,炒末,每服二錢,日三。風熱浮腫,半炒研末酒服。水蠱腹大,麵糊丸服。

根、莖亦主風腫,逐水,效。),天仙藤(妊娠浮腫,謂之子氣,乃素有風氣,勿作水治,同香附、陳皮、甘草、烏藥、紫蘇煎服。),忍冬(去寒熱身腫,風濕氣。),蒺藜(洗浮腫。),陸英(洗水氣虛腫。),狗脊,〔谷菜〕黍穰,蔥白根,〔果木〕杏葉(並洗足腫。

),楠材(腫自足起,同桐木煎洗,並少飲之。),桐葉(手足浮腫,同小豆煮汁漬洗,並少飲之。),柳枝及根皮(洗風腫。)

【潔淨府】澤瀉(逐三焦停水,去舊水,養新水,消腫脹,滲濕熱。水濕腫脹,同白朮末服。),鴨跖草(和小豆煮食,下水。),蒼耳子(大腹水腫,燒灰,同葶藶末服。),蘇子(消渴變水,同萊菔子服,水從小便出。),木通(利大小便,水腫,除諸經濕熱。),通脫木(利小便,除水腫。

),香薷(散水腫,利小便。大葉者,濃煎汁,熬丸服,治水甚捷,肺金清而熱自降也。暴水、風水、氣水,加白朮末丸,至小便利為效。),燈心草(除水腫癃閉。),冬葵子(利小便,消水氣。妊娠水腫,同茯苓末服,小便利則愈。),蜀葵子(利小便,消水腫。),葶藶(利水道,下膀胱水,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大降氣,與辛酸同用,以導腫氣。通身腫滿,為末,棗肉丸服,神驗。

或用雄雞頭搗丸。陽水暴腫,喘渴尿澀,同防己末,以綠頭鴨血,和丸服之,效。),馬鞭草(大腹水腫,同鼠尾草煮汁,熬稠丸服,神效。),馬蘭(水腫尿澀,同黑豆、小麥,酒、水煎服。),益母草(服汁,主浮腫,下水。),旋覆花(除水腫大腹,下氣。),萱草根、葉(通身水腫,曬研,二錢,入席下塵,米飲服。

),蓼子(下水氣,面浮腫。),海金沙(脾胃腫滿,腹脹如鼓,喘不得臥,同白朮、甘草、牽牛為末服。),漢防己(利大小便,主水腫,通行十二經,去下焦濕腫,泄膀胱火,必用之藥。皮水,胕腫在皮膚中,不惡風,按之不沒指,同黃耆、桂枝、茯苓、甘草煎服。),水蘋(主暴熱,下氣,利小便。

白話文:

諸腫

諸腫包括風腫、熱腫、水腫、濕腫、氣腫、虛腫、積腫、血腫等。

開鬼門:針對初期或表證的腫脹。

麻黃:主治風腫、水腫,全身及臉部浮腫,脈搏浮弱,小便不利。常與甘草同用,煎湯服用,發汗解表。若水腫脈沉,浮腫者屬風,虛腫者屬氣,都不是單純的水腫,則需加用甘草、附子。

羌活:治療風腫用獨活,治療水腫用羌活。風水浮腫或孕婦浮腫,可用蘿蔔子炒後研磨成粉,以酒服用。

防風:治療風邪走竄全身,以及經絡中留滯的濕邪,是治療風濕的良藥。

柴胡:主治大腸積滯導致的水脹。

浮萍:去除風濕,消除水氣,治療腫脹,利尿。研磨成粉,以酒服用。

鼠黏子:去除皮膚風邪,利尿。風水腫脹,身體腫脹欲裂,炒後研磨成粉,分次服用。風熱浮腫,半炒研磨成粉,以酒服用。水蠱(腹水)腹脹,可用麵糊做成丸劑服用。根莖亦可治療風腫,利水,效果顯著。

天仙藤:妊娠浮腫(因孕婦體內氣機鬱滯所致),應辨證為風邪,而非水濕,需與香附、陳皮、甘草、烏藥、紫蘇一同煎服。

忍冬:治療寒熱引起的全身腫脹及風濕。

蒺藜:洗滌浮腫。

陸英:洗滌水氣虛腫。

狗脊、黍穰、蔥白根、杏葉:均可洗滌足腫。

楠材、桐葉:腫脹從腳開始的,可用楠材、桐木煎湯洗滌,並少量飲用湯藥。手足浮腫,可用桐葉、小豆煮汁浸洗,並少量飲用湯藥。

柳枝及根皮:洗滌風腫。

潔淨府:針對內在或本證的腫脹,多為水濕、氣滯等內在病因。

澤瀉:排除三焦停滯的水分,去除舊水,滋養新水,消腫脹,滲透濕熱。水濕腫脹,常與白朮同用。

鴨跖草:與小豆同煮食用,利水。

蒼耳子:大腹水腫,燒成灰,與葶藶子粉末同服。

蘇子:治療消渴引起的浮腫,常與萊菔子同服,利尿消腫。

木通:利大小便,治療水腫,去除各經絡的濕熱。

通脫木:利尿,治療水腫。

香薷:散除水腫,利尿。大葉香薷,濃煎成汁,熬成丸劑服用,治療水腫迅速有效。暴水、風水、氣水腫,加白朮末製成丸劑服用,小便通利則症狀好轉。

燈心草:治療水腫和小便不利。

冬葵子:利尿,消水氣。妊娠水腫,常與茯苓同用,小便通利則痊癒。

蜀葵子:利尿,消水腫。

葶藶:利水道,排出膀胱積水,治療皮下積水導致的面目浮腫,能迅速瀉下,常與辛味藥物同用,以疏通腫氣。全身腫脹,研磨成粉,用棗肉做成丸劑服用,療效顯著。亦可用雄雞頭搗成丸劑服用。陽水暴腫,喘息口渴,尿少澀痛,常與防己同用,加綠頭鴨血和成丸劑服用。

馬鞭草:大腹水腫,與鼠尾草同煮,熬成稠膏做成丸劑服用,療效顯著。

馬蘭:水腫尿澀,與黑豆、小麥同用,加酒水煎服。

益母草:服用汁液,治療浮腫,利水。

旋覆花:治療水腫大腹,降氣。

萱草根、葉:全身水腫,曬乾研磨成粉,適量服用。

蓼子:利水氣,治療面目浮腫。

海金沙:脾胃腫脹,腹脹如鼓,呼吸困難,臥床不起,常與白朮、甘草、牽牛子同用。

漢防己:利大小便,主治水腫,通行十二經脈,治療下焦濕腫,清泄膀胱火邪,是治療水腫的重要藥物。皮水(皮膚水腫),腫脹在皮膚內,不惡風寒,按壓不凹陷,常與黃耆、桂枝、茯苓、甘草同煎服。

水蘋:治療暴熱,降氣,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