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主治第三卷 (55)

回本書目錄

主治第三卷 (55)

1. 脹滿

),生薑(下氣,消痰喘脹滿,亦納下部導之。),姜皮(消脹痞,性涼。),馬芹子(主心腹脹滿,開胃下氣。),山藥(心腹虛脹,手足厥逆,或過服苦寒者,半生半炒為末,米飲服。),百合(除浮腫,臚脹痞滿。),敗瓢(酒炙三、五次,燒研服,治中滿鼓脹。),檳榔(治腹脹,生搗末服。

),沉香(升降諸氣。),全蠍(病轉下後,腹脹如鼓,燒灰,入麝,米飲服。)

【積滯】蓬莪朮(治積聚諸氣脹。),京三稜(治氣脹,破積。),劉寄奴穗(血氣脹滿,為末,酒服三錢,乃破血下脹仙藥也。),馬鞭草(行血活血。鼓脹煩渴,身乾黑瘦,銼曝,水煮服。),神麯(補虛消食。三焦滯氣,同萊菔子煎服。少腹堅大如盤,胸滿,食不消化,湯服方寸匕。

),櫱米(消食下氣,去心腹脹滿。產後腹脹,不得轉氣,坐臥不得,酒服一合,氣轉即愈。),葫蒜(下氣,消穀化肉。),山楂(化積消食,行結氣。),橘皮(下氣破癖,除痰水滯氣。),胡椒(腹中虛脹,同蠍尾、萊菔子丸服。),車脂(少小腹脹,和輪下土服。),胡粉(化積消脹。

小兒腹脹,鹽炒摩服。),古文錢(心腹煩滿,及胸脅痛欲死,水煮汁服。),鋼鐵(主胸膈氣塞,不化食。),水銀(治積滯鼓脹。),黑鹽(腹脹氣滿,酒服六銖。酒肉過多,脹滿不快,用鹽擦牙,溫水漱下,二、三次即消。),芒硝(治腹脹,大小便不通。),綠礬(消積滯,燥脾濕,除脹滿,平肝,同蒼朮丸服,名伐木丸。

),豬項肉(酒積,面黃腹脹,同甘遂搗丸服。取下酒布袋也。)

白話文:

脹滿

生薑:能理氣、消痰,緩解胸腹脹滿,也能促進排便。 薑皮:消脹除痞,性味偏涼。 馬芹子:主治心腹脹滿,能開胃理氣。 山藥:治療心腹虛脹、手腳冰冷,或因服用寒涼藥物過多引起的症狀,建議將山藥半生半炒磨成粉,用米湯送服。 百合:能消除浮腫、胸腹脹滿和痞塊。 敗瓢:將敗瓢用酒炙烤三次到五次,研磨成粉服用,可治療腹部脹滿和鼓脹。 檳榔:治療腹脹,取鮮品搗碎服用。 沉香:能調節升降之氣。 全蠍:病情發展到腹部脹滿如鼓時,將全蠍燒成灰,加入麝香,用米湯送服。

積滯

蓬莪朮:治療積聚引起的各種脹氣。 京三稜:治療氣脹,消散積聚。 劉寄奴穗:治療因血氣凝滯引起的脹滿,研磨成粉,用酒送服三錢,是治療血瘀導致脹滿的良藥。 馬鞭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療鼓脹、口渴、身體消瘦等症狀,將其切碎曬乾,用水煎服。 神麴:補虛消食。治療三焦氣滯,可與萊菔子一起煎服。少腹部堅硬腫大如盤,胸部滿悶,飲食不消化,可用湯劑服用一湯匙。 櫱米:消食理氣,去除心腹脹滿。產後腹脹,氣機不通,無法翻身坐臥,用酒送服一合,氣順則愈。 葫蒜:理氣,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山楂:消食化積,行氣消脹。 橘皮:理氣消脹,化痰除濕。 胡椒:治療腹部虛脹,可與蠍尾、萊菔子一起製成丸劑服用。 車脂:治療少兒腹部脹滿,與輪下土混合服用。 胡粉:化積消脹。小兒腹脹,鹽炒後研磨服用。 古文錢:治療心腹煩悶、胸脅疼痛欲死的症狀,用水煎服。 鋼鐵:主治胸膈氣滯,消化不良。 水銀:治療積滯引起的鼓脹。 黑鹽:治療腹脹氣滿,用酒送服六銖。酒肉過多導致脹滿不適,可用鹽擦牙,溫水漱口,兩三次即可緩解。 芒硝:治療腹脹、大小便不通。 綠礬:消積滯、燥濕、除脹滿、平肝,與蒼朮製成丸劑服用,稱為伐木丸。 豬項肉:治療酒積引起的臉色發黃、腹部脹滿,與甘遂一起搗碎製成丸劑服用,可瀉下酒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