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卷 (15)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卷 (15)

1. 椑柿

(音卑士。宋《開寶》)

【釋名】漆柿(《日華》)、綠柿(《日用》)、青椑(《廣志》)、烏椑(《開寶》)、花椑(《日用》)、赤棠椑。

時珍曰:椑乃柿之小而卑者,故謂之椑。他柿至熟則黃赤,惟此雖熟亦青黑色。搗碎浸汁謂之柿漆,可以染罾、扇諸物,故有漆柿之名。

【集解】志曰:椑柿生江淮以南,似柿而青黑。潘岳《閒居賦》所謂「梁侯烏椑之柿」是也。

頌曰:椑柿出宣歙、荊襄、閩廣諸州。柿大如杏,惟堪生啖,不可為干也。

【氣味】甘,寒,澀,無毒。

弘景曰:椑生啖性冷,服石家宜之,不入藥用。不可與蟹同食。

【主治】壓丹石藥發熱,利水,解酒毒,去胃中熱。久食,令人寒中(《開寶》)。止煩渴,潤心肺,除腹臟冷熱(《日華》)。

白話文:

椑柿是一種小型且矮小的柿子。成熟後顏色為青黑色,不同於其他柿子成熟後的黃紅色。它的果實搗碎後浸泡取汁,稱為柿漆,可用於染色漁網、扇子等物品。椑柿生長在長江以南地區,果實大小如杏,只能生吃,不能製成柿餅。其味道甘甜,性寒澀,無毒。生吃性寒,適合體質燥熱的人食用,但不能與螃蟹一起食用,且不常用於藥物。它可以治療服用丹石藥物引起的發熱、利尿、解酒毒、以及治療胃熱等。長期食用會導致體內寒冷。也能止渴、滋潤心肺,消除腹中寒熱。

2. 君遷子

(《拾遺》)

【釋名】㮕棗(《千金》作軟棗)、梬棗(《廣志》。音逞)、牛奶柿(《名苑》)、丁香柿(《日用》)、紅藍棗(《齊民要術》)。

時珍曰:君遷之名,始見於左思《吳都賦》,而著其狀於劉欣期《交州記》,名義莫詳。㮕棗,其形似棗而軟也。司馬光《名苑》云:君遷子似馬奶,即今牛奶柿也,以形得名。崔豹《古今注》云:牛奶柿即㮕棗,葉如柿,子亦如柿而小。唐宋諸家,不知君遷、㮕棗、牛奶柿皆一物,故詳證之。

【集解】藏器曰:君遷子生海南,樹高丈餘,子中有汁,如乳汁甜美。《吳都賦》平仲君遷是也。

時珍曰:君遷即㮕棗,其木類柿而葉長。但結實小而長,狀如牛奶,干熟則紫黑色。一種小圓如指頂大者,名丁香柿,味尤美。《救荒本草》以為羊矢棗,誤矣。其樹接大柿最佳。《廣志》云:㮕棗,小柿也。肌細而厚,少核,可以供御。即此。

【氣味】甘、澀,平,無毒。

【主治】止消渴,去煩熱,令人潤澤(《藏器》)。鎮心。久服,悅人顏色,令人輕健(珣)。

白話文:

君遷子

君遷子的名稱最早見於左思的《吳都賦》,其形態則記載於劉欣期的《交州記》,但名稱由來並不詳盡。它形狀像棗子但較軟。司馬光在《名苑》中說,君遷子像馬奶,也就是現在的牛奶柿,名字是根據其形狀而來。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說牛奶柿就是㮕棗,葉子像柿子葉,果實也像柿子但較小。唐宋時期的許多書籍,未能辨識君遷子、㮕棗、牛奶柿都是同一樣東西,因此在此詳細考證說明。

君遷子生長在海南,樹高約一丈多,果實內有汁液,像乳汁一樣甜美。《吳都賦》中提到的「平仲君遷」指的就是這種果實。

君遷子就是㮕棗,樹木像柿子樹但葉子較長。果實小而長,形狀像牛奶,曬乾後呈紫黑色。有一種小而圓的,像指尖般大小,叫做丁香柿,味道特別好。《救荒本草》將其誤認為羊矢棗,是錯誤的。用大柿子樹來嫁接君遷子最好。《廣志》記載:㮕棗是小型柿子,果肉細膩厚實,果核少,可以供奉皇帝食用,指的就是這種果子。

君遷子味甘澀,性平,無毒。

君遷子可以治療消渴症、煩熱症,使人皮膚潤澤,還能鎮心。長期服用,能使人容光煥發,身體輕盈健康。

3. 安石榴

(《別錄》下品)

【釋名】若榴(《廣雅》)、丹若(《古今注》)、金罌。

時珍曰:榴者,瘤也,丹實垂垂如贅瘤也。《博物志》云: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又按:《齊民要術》云:凡植榴者須安僵石枯骨於根下,即花實繁茂。則安石之名義或取此也。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頳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稱。傅玄《榴賦》所謂「灼若旭日棲扶桑」者是矣。

《筆衡》云:五代吳越王錢鏐改榴為金罌。《酉陽雜俎》言:榴甜者名天漿。道家書謂榴為三尸酒,言三尸蟲得此果則醉也。故范成大詩云:玉池咽清肥,三彭跡如掃。

【集解】弘景曰:石榴花赤可愛,故人多植之,尤為外國所重。有甜、酢二種,醫家惟用酢者之根、殼。榴子乃服食者所忌。

頌曰:安石榴,本生西域,今處處有之。木不甚高大,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叢。種極易息,折其條盤土中便生也。花有黃、赤二色。實有甘、酢二種,甘者可食,酢者入藥。又一種山石榴,形頗相類而絕小,不作房生,青、齊間甚多,不入藥,但蜜漬以當果甚美。宗奭曰:石榴有酸、淡二種。

旋開單葉花,旋結實,實中子紅,孫枝甚多,秋後經霜則自坼裂。一種子白,瑩澈如水晶者,味亦甘,謂之水晶石榴。惟酸石榴入藥,須老木所結,收留陳久者乃佳。

時珍曰:榴五月開花,有紅、黃、白三色。單葉者結實。千葉者不結實,或結亦無子也。實有甜、酸、苦三種。《抱朴子》言:苦者出積石山。或云即山石榴也。《酉陽雜俎》言:南詔石榴皮薄如紙。《瑣碎錄》言:河陰石榴名三十八者,其中只有三十八子也。又南中有四季榴,四時開花,秋月結實,實方綻,隨復開花。

有火石榴赤色如火。海石榴高一、二尺即結實。皆異種也。案:《事類合璧》云: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點,皮中如蜂窠,有黃膜隔之,子形如人齒,淡紅色,亦有潔白如雪者。潘岳賦云: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飢療渴,解酲止醉。

甘石榴

【氣味】甘、酸,溫,澀,無毒。多食損人肺(《別錄》)。

詵曰:多食損齒令黑。凡服食藥物人忌食之。

震亨曰:榴者,留也。其汁酸性滯,黏膈成痰。

【主治】咽喉燥渴(《別錄》)。能理乳石毒(段成式)。制三尸蟲(時珍)。

酸石榴

【氣味】酸,溫,澀,無毒。

【主治】赤白痢腹痛,連子搗汁,頓服一枚(孟詵)。止瀉痢崩中帶下(時珍)。

【發明】時珍曰:榴受少陽之氣,而榮於四月,盛於五月,實於盛夏,熟於深秋。丹花赤實,其味甘酸,其氣溫澀,具木火之象。故多食損肺、齒而生痰涎。酸者則兼收斂之氣,故入斷下、崩中之藥。或云:白榴皮治白痢,紅榴皮治紅痢,亦通。

白話文:

安石榴

安石榴,又名若榴、丹若、金罌,最早源自西域,據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種子,因此得名。也有人認為,「安石」之名,可能來自於栽種石榴時,在根部放置石頭或骨頭能使花果繁茂的習俗。其花色鮮紅似扶桑,故又名丹若。五代吳越王錢鏐曾將石榴改稱為金罌,甜石榴則被稱為天漿。道家則稱之為三尸酒,認為三尸蟲吃了石榴會醉倒。

石榴花豔麗,深受喜愛,尤其在國外備受推崇。石榴分為甜、酸兩種,醫家用的是酸石榴的根和皮,而石榴子則不宜服用。石榴樹不高大,枝幹叢生,容易栽種,扦插就能成活。花有黃、紅色,果實也有甜、酸兩種,甜的可以食用,酸的入藥。還有一種山石榴,體型較小,不結果房,多生長在青州、齊州地區,不入藥,但蜜漬後風味極佳。石榴還有酸、淡之分,單葉開花結果,果實內子紅,秋後經霜自行裂開。其中一種籽白如水晶,味道甘甜,稱為水晶石榴。入藥的酸石榴,需取自老樹結的果實,且需陳放久一些才好。

石榴五月開花,花色有紅、黃、白三種,單葉的石榴結果,重瓣的則不結果或無子。果實有甜、酸、苦三種,其中苦石榴據說產自積石山,也有人認為就是山石榴。南詔的石榴皮薄如紙,河陰的石榴品種「三十八」,果實內只有三十八個籽。還有一種四季榴,一年四季開花,秋季結果,果實開花後又會再開花。此外,還有火石榴(赤紅色)、海石榴(植株矮小)等特殊品種。石榴果實有的如杯子般大小,赤色帶黑斑點,果皮內有蜂窩狀結構,子粒形似人齒,顏色淡紅或潔白如雪。

甘石榴味甘酸溫澀,無毒,但多吃會傷肺。多吃還會損壞牙齒,使牙齒變黑。服用藥物期間不宜食用石榴,因為石榴汁液酸性,容易黏滯於胃中,產生痰液。

甘石榴主治咽喉乾燥口渴。還能解乳石毒,以及制伏三尸蟲。

酸石榴味酸溫澀,無毒。主治赤白痢疾腹痛,以及瀉痢、崩漏、帶下等症。酸石榴因具有收斂之效,故可入治下痢、崩漏等藥方。據說,白石榴皮治白痢,紅石榴皮治紅痢。石榴吸收少陽之氣,四月開始生長,五月盛開,盛夏結果,深秋成熟。其紅花紅果,溫澀的特性,象徵著木火之性,因此多吃會傷肺、傷齒,並產生痰液。酸石榴則兼具收斂之效,故可入治下痢、崩漏等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