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果部第二十九卷 (11)
果部第二十九卷 (11)
1. 梅
大便下血,及酒痢、久痢不止:用烏梅三兩,燒存性為末,醋煮米糊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服二十丸,日三。(《濟生方》)。
小便尿血:烏梅,燒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
血崩不止:烏梅肉七枚,燒存性研末。米飲服之,日二。
大便不通,氣奔欲死者:烏梅十顆,湯浸去核,丸棗大。納入下部,少時即通。(《食療本草》)。
霍亂吐利:鹽梅煎湯,細細飲之。(《如宜方》)。
蛔蟲上行,出於口鼻:烏梅煎湯頻飲,並含之,即安。(《食鑑本草》)。
水氣滿急:烏梅、大棗各三枚。水四升,煮二升,納蜜和勻,含咽之。(《聖濟總錄》)。
梅核膈氣:取半青半黃梅子,每個用鹽一兩醃一日夜,曬乾,又浸又曬至水盡乃止。用青錢三個,夾二梅,麻線縛定,通裝瓷罐內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之咽汁,入喉即消。收一年者治一人,二年者治二人,其妙絕倫。(《龔氏經驗方》)。
心腹脹痛,短氣欲絕者:烏梅二七枚,水五升,煮一沸,納大錢二七枚,煮二升半,頓服之。(《肘後》)。
勞瘧劣弱:烏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甘草三寸,生薑一塊,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一半,溫服即止。(《圖經本草》)。
久咳不已:烏梅肉(微炒)、罌粟殼去筋膜蜜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睡時蜜湯調下。
痰厥頭痛如破者:烏梅肉三十個,鹽三撮,酒三升,煮一升,頓服,取吐即愈。(《肘後方》)。
傷寒頭痛,壯熱,胸中煩痛,四、五日不解:烏梅十四枚,鹽五合,水一升,煎半升,溫服取吐。吐後避風良。(《梅師方》)。
折傷金瘡:乾梅燒存性,敷之,一宿瘥。(《千金方》)。
馬汗入瘡作痛:用烏梅連核搗爛,以頭醋和敷。仍先刺瘡,出去紫血,乃敷之系定。(《經驗方》)。
猘犬傷毒:烏梅末,酒服二錢。(《千金》)。
指頭腫毒痛甚者:烏梅肉,和魚鮓搗封之妙。(李樓《奇方》)。
傷寒䘌瘡,生下部者:烏梅肉三兩炒為末,煉蜜丸梧子大。
以石榴根皮煎湯,食前下三十丸。(《聖惠方》)。
小兒頭瘡:烏梅燒末,生油調塗。(《聖濟錄》)。
香口去臭:曝乾梅脯,常時含之。(《毛詩疏》)。
硫黃毒發,令人背膊疼悶,目暗漠漠:烏梅肉(焙)一兩,沙糖半兩,漿水一大盞,煎七分,呷之。(《總錄》)
核仁
【氣味】酸,平,無毒。
【主治】明目,益氣,不飢(吳普)。除煩熱(甄權)。
治代指忽然腫痛,搗爛,和醋浸之(時珍。《肘後方》)。
花
【氣味】微酸,澀,無毒。
【發明】時珍曰:白梅花古方未見用者。近時有梅花湯:用半開花,溶蠟封花口,投蜜罐中,過時以一兩朵同蜜一匙點沸湯服。
白話文:
梅
大便出血,以及因喝酒引起的痢疾、長期痢疾不止:用烏梅三兩,燒成炭後磨成粉末,用醋煮米糊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米湯服用二十丸,一天三次。
小便尿血:將烏梅燒成炭後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用酒送服。
血崩不止:用烏梅肉七枚,燒成炭後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一天兩次。
大便不通,氣急到快要死的人:用烏梅十顆,用熱水浸泡後去掉核,做成棗子大小的藥丸。塞入肛門,一會兒就能通便。
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用鹽梅煎湯,慢慢地喝。
蛔蟲往上跑,從口鼻出來:頻繁地喝烏梅煎的湯,並且含在嘴裡,就會好轉。
水腫脹滿:用烏梅、大棗各三枚。加四升水,煮到剩兩升,加入蜂蜜攪勻,含在嘴裡慢慢吞下。
梅核導致胸膈脹氣:取半青半黃的梅子,每個用一兩鹽醃製一天一夜,曬乾,再浸泡、再曬乾直到水分完全消失。用三個銅錢,夾住兩顆梅子,用麻線捆緊,一起裝入瓷罐內密封埋在地下,一百天後取出。每次用一枚,含在嘴裡吞下汁液,進入喉嚨後就能消除脹氣。存放一年的可以治療一個人,兩年的可以治療兩個人,效果非常神奇。
心腹脹痛,呼吸急促快要斷氣的人:用烏梅十四枚,加五升水煮沸,放入二十七個大銅錢,煮到剩兩升半,一次全部喝下。
因勞累引起的久病瘧疾:用烏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樹、柳樹枝各一小把,甘草三寸,生薑一塊,用童子小便二升,煎到剩一半,溫熱時服用就可以止住。
長期咳嗽不止:用烏梅肉(稍微炒過)、罌粟殼去掉筋膜後用蜂蜜炒過,兩者等份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睡覺時用蜂蜜水調服。
痰堵導致頭痛劇烈像要裂開:用烏梅肉三十個,鹽三小撮,酒三升,煮到剩一升,一次全部喝下,吐出來就會好。
因傷寒引起的頭痛、高燒、胸中煩悶疼痛,四五天都沒好轉:用烏梅十四枚,鹽五合,加一升水,煮到剩半升,溫熱時服用,吐出來後避風就好了。
跌打損傷、刀傷:將曬乾的梅子燒成炭後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一個晚上就會痊癒。
馬汗進入傷口導致疼痛:將烏梅連核搗爛,用醋調和後敷在傷口。先刺破傷口,去除紫色的淤血,再敷上並固定好。
被瘋狗咬傷中毒:用烏梅粉末,用酒送服二錢。
手指頭腫脹疼痛:用烏梅肉,和魚醬一起搗爛後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傷寒引起的陰部瘡,長在下身:將烏梅肉三兩炒過後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石榴根皮煎湯,在吃飯前服用三十丸。
小兒頭瘡:將烏梅燒成炭後磨成粉末,用生油調和後塗抹。
使口氣清新去除異味:將曬乾的梅子肉,經常含在嘴裡。
因硫磺中毒,導致背部疼痛、胸悶、視力模糊:用烏梅肉(烘烤過)一兩,砂糖半兩,米湯一大碗,煎到剩七成,慢慢喝。
梅核仁
【味道】酸,性平,無毒。
【主治】明目,益氣,不會感到飢餓(吳普)。解除煩躁發熱(甄權)。
治療突然腫痛,將其搗爛,用醋浸泡(時珍)。
梅花
【味道】微酸,澀,無毒。
【說明】時珍說:古方中沒有記載使用白梅花的。最近有梅花湯:用半開的花朵,用蠟封住花口,放入蜂蜜罐中,過一段時間後,取一兩朵花和一匙蜂蜜,用開水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