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菜部二十八卷 (9)

回本書目錄

菜部二十八卷 (9)

1. 冬瓜

小兒鬾病,寒熱如疳:用冬瓜、萹蓄各四兩,水二升,煎湯浴之。(《千金方》)。

嬰孩寒熱:冬瓜炮熟,絞汁飲。(《子母秘錄》)。

水病危急:冬瓜不拘多少,任意吃之,神效無比。(《兵部手集》)。

十種水氣,浮腫喘滿:用大冬瓜一枚,切蓋去瓤,以赤小豆填滿,蓋合簽定,以紙筋泥固濟,曬乾,用糯糠兩大籮,入瓜在內,煨至火盡,取出切片,同豆焙乾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冬瓜子湯下,日三服,小便利為度。(《楊氏家藏方》)。發背欲死:冬瓜,截去頭,合瘡上。

瓜爛,截去更合之。瓜未盡,瘡已小斂矣。乃用膏貼之。(《肘後方》)。

痔瘡腫痛:冬瓜煎湯洗之。(《袖珍方》)。

馬汗入瘡:干冬瓜燒研,洗淨敷之。

食魚中毒:冬瓜汁飲之,良。(《小品方》)。

面黑令白:冬瓜一個,竹刀去皮切片,酒一升半,水一升,煮爛濾去滓,熬成膏,瓶收。

每夜塗之。(《聖濟總錄》)

瓜練(瓤也)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絞汁服,止煩躁熱渴,利小腸,治五淋,壓丹石毒(甄權)。

洗面澡身,去䵟𪒟,令人悅澤白皙(時珍)。

【附方】新二。

消渴煩亂:冬瓜瓤(乾者)一兩,水煎飲。(《聖惠方》)。

水腫煩渴:小便少者。冬瓜白瓤,水煎汁,淡飲之。(《聖濟總錄》)

白瓜子

《別錄》曰:冬瓜仁也。八月採之。

【正誤】恭曰:此甘瓜也。甘字似白字,後人誤寫耳。當改從甘字。

志曰:《本草》注:白瓜子,冬瓜仁也。蘇氏所言,殊為孟浪。且甘瓜即甜瓜,亦有青、白二種。其子色黃,主療與冬瓜全異。但冬瓜經霜有白衣,其子亦白,白瓜之號因斯而得。況諸方惟用冬瓜子,不見用甘瓜子者。蘇說不可憑也。

【氣味】甘,平,無毒。

《別錄》曰:寒。久服寒中。

【主治】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飢。久服,輕身耐老(《本經》)。除煩滿不樂。可作面脂(《別錄》)。去皮膚風及黑䵟,潤肌膚(大明)。治腸癰(時珍)。

【發明】頌曰:冬瓜仁,亦堪單作服餌。又研末作湯飲,及作面脂藥,並令人顏色光澤。宗懍《荊楚歲時記》云:七月,採瓜犀以為面脂。即瓜瓣也。亦堪作澡豆。

宗奭曰:服食方亦稀用之。

【附方】舊四,新四。

服食法:取冬瓜仁七升,以絹袋盛,投三沸湯中,須臾取曝乾,如此三度,又與清苦酒漬之一宿,曝乾為末,日服方寸匕。令人肥悅明目,延年不老。又法:取子三五升,去皮為丸,空心日服三十丸。令人白淨如玉。(孟詵《食療》)。

補肝明目,治男子五勞七傷,明目。用冬瓜仁,方同上。(《外臺秘要》)。悅澤面容:白瓜仁五兩,桃花四兩,白楊皮二兩,為末。食後飲服方寸匕,日三服。欲白加瓜仁,欲紅加桃花。三十日面白,五十日手足俱白。一方有橘皮,無楊皮。(《肘後方》)。多年損傷,不瘥者:瓜子末,溫酒服之。(孫真人方)。

白話文:

冬瓜

  • 小孩發高燒,忽冷忽熱,像疳積一樣: 用冬瓜和萹蓄各四兩,加水兩升煎煮成湯,讓小孩泡澡。(《千金方》)
  • 嬰兒發燒: 將冬瓜烤熟,擠出汁液給嬰兒喝。(《子母秘錄》)
  • 水腫病危急時: 可以不限量的吃冬瓜,效果非常好。(《兵部手集》)
  • 有十種水腫,全身浮腫,呼吸困難: 用一個大冬瓜,切開頂部挖空瓜瓤,塞滿赤小豆,蓋好後用竹籤固定,再用紙筋泥封住,曬乾。然後用兩大籮的糯糠,把冬瓜放進去煨烤至火熄滅,取出冬瓜切片,和赤小豆一起烘乾磨成粉末,再用水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煎好的冬瓜子湯送服,一天三次,直到小便順暢為止。(《楊氏家藏方》)
  • 背部生瘡快要死了: 將冬瓜切去頭部,蓋在瘡上。等冬瓜爛了,再切下一段蓋上去。直到冬瓜用完,瘡就開始縮小。然後再用藥膏貼敷。(《肘後方》)
  • 痔瘡腫痛: 用冬瓜煎湯清洗患處。(《袖珍方》)
  • 馬汗跑到傷口裡: 將乾冬瓜燒成灰,磨成粉,清洗傷口後敷上。(《袖珍方》)
  • 吃魚中毒: 喝冬瓜汁,效果很好。(《小品方》)
  • 使臉變白: 用一個冬瓜,用竹刀削皮切片,加入一升半的酒和一升的水煮爛,濾去殘渣,熬成膏狀,裝瓶保存。每晚塗在臉上。(《聖濟總錄》)

冬瓜瓤(瓜肉)

  • 味道: 甘甜,性平,無毒。

  • 功效: 榨汁服用,可以止渴、消除煩躁,促進小腸蠕動,治療淋病,解丹石毒。(甄權)用來洗臉或洗澡,可以去除皮膚上的黑斑,使人容光煥發、皮膚白皙。(李時珍)

  • 消渴煩亂: 用一兩乾燥的冬瓜瓤,加水煎煮後飲用。(《聖惠方》)

  • 水腫煩渴,小便少: 用冬瓜白色內瓤,加水煎煮後飲用,可以淡飲。(《聖濟總錄》)

白瓜子(冬瓜子)

  • 古書記載: 白瓜子就是冬瓜仁,八月採收。

  • 關於名稱的爭議:

  • 有人認為「白」是「甘」字的筆誤,應該是甘瓜(甜瓜)的種子。

  • 另一種觀點認為,冬瓜經過霜凍後會有白色粉末,種子也呈白色,所以稱為白瓜子。而且醫書方劑都只用冬瓜子,沒有用甜瓜子的例子,因此不應誤用。

  • 味道: 甘甜,性平,無毒。

  • 另一種說法認為:性寒,久服會使身體虛寒。

  • 功效: 使人容光煥發,氣色好,不易感到飢餓,久服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本經》)可以消除煩躁不快,可以做成面脂。(《別錄》)去除皮膚上的風邪和黑斑,滋潤肌膚。(大明)治療腸癰(時珍)。

  • 古人認為: 冬瓜仁可以直接服用,磨成粉沖水喝,或做成面脂,都可以使人容光煥發。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月採集瓜瓤做成面脂,也可以用來洗澡。

  • 也有人認為: 服用冬瓜仁的例子比較少見。

  • 服用方法:

  • 取冬瓜仁七升,用絹袋裝好,放入沸水中浸泡片刻,取出曬乾,重複三次,再用清苦酒浸泡一晚,曬乾後磨成粉,每天服用一小撮,可以使人容光煥發,眼睛明亮,延年益壽。

  • 另一種方法:取冬瓜仁三到五升,去皮做成藥丸,每天空腹服用三十丸,可以使皮膚白淨如玉。(孟詵《食療》)

  • 可以補肝明目,治療男子五勞七傷,方法同上。(《外臺秘要》)

  • 使面容光澤: 用白瓜仁五兩、桃花四兩、白楊皮二兩磨成粉,飯後服用一小撮,每天三次。想要皮膚白皙就多加瓜仁,想要紅潤就多加桃花。三十天後皮膚變白,五十天後手腳都變白。另一方有橘皮,沒有楊皮。(《肘後方》)

  • 治療多年舊傷不癒合: 用瓜子粉,用溫酒送服。(孫真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