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六卷 (37)
菜部第二十六卷 (37)
1. 萊菔
【附方】舊三,新十三。
上氣痰嗽,喘促唾膿血:以萊菔子一合,研細煎湯,食上服之。(《食醫心鏡》)。
肺痰咳嗽:萊菔子半升淘淨焙乾,炒黃為末,以糖和,丸芡子大。綿裹含之,咽汁甚妙。(《勝金方》)。
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者:蘿蔔子淘淨,蒸熟曬研,薑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嚥下,日三服。名清金丸。(《醫學集成》)。
痰氣喘息:蘿蔔子(炒)、皂莢(燒存性)等分為末,薑汁和,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簡便單方》)。
久嗽痰喘:蘿蔔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蒸餅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時時津咽。(《醫學集成》)。
高年氣喘:蘿蔔子炒,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濟生秘覽》)。
宣吐風痰:《勝金方》:用蘿蔔子末,溫水調服三錢。良久吐出涎沫。如是攤瘓風者,以此吐後用緊疏藥,疏後服和氣散取瘥。丹溪吐法:用蘿蔔子半升擂細,漿水一碗濾取汁,入香油及蜜些須,溫服。後以桐油浸過曬乾鵝翎探吐。
中風口禁:蘿蔔子、牙皂莢各二錢,以水煎服,取吐。(丹溪方)。
小兒風寒:蘿蔔子(生研末)一錢,溫蔥酒服之,取微汗大效。(《衛生易簡方》)。
風秘氣秘:蘿蔔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莢末二錢服,立通。(《壽域神方》)
氣脹氣蠱: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夜,炒乾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如神。(《朱氏集驗方》)。
小兒盤腸氣痛:用蘿蔔子炒黃研末,乳香湯服半錢。(楊仁齋《直指方》)。
年久頭風:萊菔子、生薑等分,搗取汁,入麝香少許,搐入鼻中,立止。(《普濟方》)。
牙齒疼痛:蘿蔔子十四粒生研,以人乳和之。左疼點右鼻,右疼點左鼻。
瘡疹不出:蘿蔔子生研末,米飲服二錢,良。(《衛生易簡方》)
花
【主治】用糟下酒藏,食之甚美,明目(士良)。
白話文:
萊菔
以下列出一些以萊菔子(蘿蔔子)為主要成分的古代中醫方劑及其功效:
-
治療上氣痰嗽、喘促唾膿血: 將萊菔子研磨成細粉,煎湯服用。
-
治療肺痰咳嗽: 將萊菔子洗淨、烘乾、炒黃,研磨成粉末,加糖製成芡子大小的藥丸,含服,咽下藥汁。
-
治療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 將蘿蔔子洗淨蒸熟曬乾研磨,用薑汁浸泡蒸餅後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以唾液送服,一日三次。此方名為清金丸。
-
治療痰氣喘息: 將炒過的蘿蔔子和燒存性的皂莢等量研磨成粉,用薑汁和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服用。
-
治療久嗽痰喘: 將炒過的蘿蔔子和去皮尖、炒過的杏仁等量,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少量多次服用,以唾液送服。
-
治療老年氣喘: 將蘿蔔子炒熟研磨成粉,加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服用。
-
宣吐風痰: 可用蘿蔔子末溫水調服,或用蘿蔔子榨汁,加入香油和蜜,溫服,再用鵝翎探吐。 若為中風癱瘓,吐出涎沫後需服用疏通經絡的藥物,再服用和氣散。
-
治療中風口禁: 用蘿蔔子和牙皂莢煎水服用,以促使嘔吐。
-
治療小兒風寒: 將生萊菔子研磨成粉,用溫蔥酒送服,至微微出汗即可。
-
治療風秘氣秘(便秘): 將炒過的蘿蔔子研磨成粉末,加皂莢末服用,能迅速通便。
-
治療氣脹氣蠱: 將萊菔子研磨,取汁浸泡縮砂多次,炒乾後研磨成粉,每次用米湯送服。
-
治療小兒盤腸氣痛: 將蘿蔔子炒黃研磨成粉,用乳香湯送服。
-
治療年久頭風: 將萊菔子和生薑搗碎取汁,加入少量麝香,滴入鼻中。
-
治療牙齒疼痛: 將十四粒生萊菔子研磨,用人乳調和,左側牙痛點右側鼻孔,右側牙痛點左側鼻孔。
-
治療瘡疹不出: 將生萊菔子研磨成粉,用米湯送服。
-
其他功效: 萊菔子用糟和酒醃製後食用,味道鮮美,可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