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六卷 (36)
菜部第二十六卷 (36)
1. 萊菔
消渴飲水:獨勝散:用出了子蘿蔔三枚,淨洗切片,曬乾為末。每服二錢,煎豬肉湯澄清調下,日三服,漸增至三錢。生者搗汁亦可,或以汁煮粥食之。(《圖經本草》)。
肺痿咳血:蘿蔔,和羊肉或鯽魚,煮熟頻食。(《普濟方》)。
鼻衄不止:蘿蔔,搗汁半盞,入酒少許熱服,並以汁注鼻中皆良。或以酒煎沸,入蘿蔔再煎,飲之。(《衛生易簡方》)。
下痢禁口:蘿蔔(搗汁)一小盞,蜜一盞。水一盞,同煎。早一服,午一服。日晡米飲吞阿膠丸百粒。如無蘿蔔,以子擂汁亦可。一方:加枯礬七分,同煎。一方:只用蘿蔔菜煎湯,日日飲之。《普濟方》:用蘿蔔片,不拘新舊,染蜜噙之,咽汁。味淡再換。覺思食,以肉煮粥與食,不可過多。
痢後腸痛:方同上。大腸便血:大蘿蔔皮(燒存性)、荷葉(燒存性)、蒲黃(生用)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普濟》)。
腸風下血:蜜炙蘿蔔,任意食之。昔一婦人服此有效。(《百一選方》)。
酒疾下血,連旬不止:用大蘿蔔二十枚,留青葉寸余,以井水入罐中,煮十分爛,入淡醋,空心任食。(《壽親養老方》)。
大腸脫肛:生萊菔搗,實臍中束之。覺有瘡,即除。(《摘玄方》)。
小便白濁:生蘿蔔剜空留蓋,入吳茱萸填滿,蓋定簽住,糯米飯上蒸熟,取去茱萸,以蘿蔔焙研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日三服。(《普濟》)。
沙石諸淋,疼不可忍:用蘿蔔切片,蜜浸少時,炙乾數次,不可過焦。
細嚼鹽湯下,日三服。名瞑眩膏。(《普濟》)。
遍身浮腫:出了子蘿蔔、浮麥等分。浸湯飲之。(《聖濟總錄》)。
腳氣走痛:蘿蔔煎湯洗之。仍以蘿蔔曬乾為末,鋪襪內。(《聖濟總錄》)。
偏正頭痛:生蘿蔔汁一蜆殼,仰臥,隨左右注鼻中,神效。王荊公病頭痛,有道人傳此方,移時遂愈也。以此治人,不可勝數。(《如宜方》)。
失音不語:蘿蔔生搗汁,入薑汁同服。(《普濟方》)。
喉痹腫痛:蘿蔔汁和皂莢漿服,取吐。(同上)。
滿口爛瘡:蘿蔔自然汁,頻漱去涎,妙。(《瀕湖集簡方》)。
煙燻欲死:方見發明下。
湯火傷灼:生蘿蔔搗塗之。子亦可。(《聖濟總錄》)。
花火傷肌:方同上。
打撲血聚,皮不破者:用蘿蔔或葉搗封之。(邵氏方)。
子
【氣味】辛、甘,平,無毒。
【主治】研汁服,吐風痰。同醋研,消腫毒(《日華》)。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下痢後重,發瘡疹(時珍)。
【發明】震亨曰: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
時珍曰: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予曾用,果有殊績。
白話文:
萊菔
消渴(糖尿病)多喝水:獨勝散:取成熟的蘿蔔三個,洗淨切片曬乾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約1.3克),用豬肉湯煎煮澄清後調服,每天三次,逐漸增加到每次三錢(約2克)。也可以將鮮蘿蔔搗汁服用,或用蘿蔔汁煮粥食用。(《圖經本草》)
肺痿(肺部疾病)咳嗽咳血:蘿蔔與羊肉或鯽魚一起煮熟,經常食用。(《普濟方》)
鼻出血不止:將蘿蔔搗成半杯汁,加入少許酒,溫熱後服用,並將蘿蔔汁滴入鼻中,效果都很好。也可以用酒煎煮沸騰,再加入蘿蔔一起煎煮,飲用。(《衛生易簡方》)
下痢禁食:蘿蔔汁一小杯,蜂蜜一杯,水一杯,一起煎煮。早晚各服用一次。下午用米湯送服阿膠丸一百粒。如果沒有蘿蔔,可以用蘿蔔子搗汁代替。另一方:加入枯礬七分,一起煎煮。還有一方:只用蘿蔔菜煎湯,每天飲用。《普濟方》:用蘿蔔片,無論新舊,沾上蜂蜜含在口中,吞下汁液。味道淡了就換新的。感覺想吃東西時,用肉煮粥給患者食用,但不能吃太多。
痢疾後腸痛:方法同上。大腸便血:將蘿蔔皮、荷葉、蒲黃等量燒成灰,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約0.65克),用米湯送服。(《普濟方》)
腸風下血:用蜂蜜炙烤蘿蔔,隨意食用。以前一位婦女服用此法,效果很好。(《百一選方》)
酒後下血,持續十多天不止:取大蘿蔔二十個,留下葉子一寸左右,用井水放入罐中,煮至十分爛熟,加入少量醋,空腹食用。(《壽親養老方》)
大腸脫肛:將鮮蘿蔔搗碎,填塞在肚臍中並用布包紮。如果感覺有傷口,就取出來。(《摘玄方》)
小便混濁:將生蘿蔔挖空,只留蓋子,填入吳茱萸,蓋好固定,放在糯米飯上蒸熟,取出吳茱萸,將蘿蔔烘乾研磨成粉,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鹽湯送服,每天三次。(《普濟方》)
沙石等引起的尿路感染,疼痛難忍:將蘿蔔切片,用蜂蜜浸泡一會兒,多次烘烤至乾燥,但不能烤焦。細嚼後用鹽湯送服,每天三次。稱為瞑眩膏。(《普濟方》)
全身浮腫:成熟的蘿蔔和浮麥等量,浸泡後飲用。(《聖濟總錄》)
腳氣疼痛:用蘿蔔煎湯洗腳,再將曬乾的蘿蔔磨成粉,放入襪子裡。(《聖濟總錄》)
偏頭痛:取一蜆殼的生蘿蔔汁,仰臥,將蘿蔔汁分別滴入左右鼻孔,效果神奇。王安石曾患頭痛,一位道人傳授此方,不久便痊癒。用此方法治療很多人,效果都很好。(《如宜方》)
失音:將鮮蘿蔔搗汁,加入薑汁一起服用。(《普濟方》)
喉嚨腫痛:將蘿蔔汁和皂莢漿一起服用,直到嘔吐。(《普濟方》)
口腔潰瘍:用鮮蘿蔔汁頻頻漱口,去除唾液,效果很好。(《瀕湖集簡方》)
煙燻中毒:方見發明下。
湯火燒傷:將鮮蘿蔔搗碎後敷在傷處,蘿蔔子也可以。(《聖濟總錄》)
火燒傷:方法同上。
被打傷導致淤血,皮膚沒有破損:用蘿蔔或蘿蔔葉搗碎後敷在傷處。(邵氏方)
蘿蔔子
【氣味】辛、甘,性平,無毒。
【主治】研磨成汁服用,可以吐出風痰。與醋一起研磨,可以消腫解毒。(《日華子本草》)可以降氣平喘,治療痰症,消食去脹,通利大小便,止氣痛,治療痢疾後腹瀉,發瘡疹。(李時珍)
【發明】張元素說:蘿蔔子治療痰症,有翻天覆地的功效。
李時珍說:蘿蔔子的功效,在於疏通氣機。生的蘿蔔子可以升提,熟的蘿蔔子可以下降。升提則可以吐出風痰,散寒發汗,發瘡疹;下降則可以平定痰喘咳嗽,緩解痢疾後腹瀉,止痛,這些都是疏通氣機的功效。我曾經使用過,效果確實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