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五卷 (24)
谷部第二十五卷 (24)
1. 酒
理宜冷飲,有三益焉。過於肺,入於胃,然後微溫。肺先得溫中之寒,可以補氣。次得寒中之溫,可以養胃。冷酒行遲,傳化以漸,人不得恣飲也。今則不然,圖取快喉舌焉爾。
穎曰:人知戒早飲,而不知夜飲更甚。既醉既飽,睡而就枕,熱擁傷心傷目。夜氣收斂,酒以發之,亂其清明,勞其脾胃,停濕生瘡,動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朱子云:以醉為節可也。
機曰:按:扁鵲云:過飲腐腸爛胃,潰髓蒸筋,傷神損壽。昔有客訪周顗,出美酒二石。顗飲一石二斗,客飲八斗。次明,顗無所苦,客已脅穿而死矣。豈非犯扁鵲之戒乎?
時珍曰:酒,天之美祿也。面曲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邵堯夫詩》云:美酒飲教微醉後。此得飲酒之妙,所謂醉中趣、壺中天者也。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其害可勝言哉?此大禹所以疏儀狄,周公所以著酒誥,為世範戒也。
【附方】舊十,新七。
驚怖卒死:溫酒灌之即醒。
鬼擊諸病,卒然著人,如刀刺狀,胸脅腹內切痛,不可抑按,或吐血、鼻血、下血,一名鬼排:以醇酒吹兩鼻內,良。(《肘後》)
馬氣入瘡或馬汗、馬毛入瘡,皆致腫痛煩熱,入腹則殺人。多飲醇酒,至醉即愈,妙。(《肘後方》)。
虎傷人瘡:但飲酒,常令大醉,當吐毛出。(《梅師》)。
蛇咬成瘡:暖酒淋洗瘡上,日三次。(《廣利方》)。
蜘蛛瘡毒:同上方。
毒蜂螫人:方同上。
咽傷聲破:酒一合,酥一匕,乾薑末二匕,和服,日二次。(《十便良方》)。
三十年耳聾:酒三升,漬牡荊子一升,七日去滓,任性飲之。(《千金方》)。
天行餘毒,手足腫痛欲斷:作坑深三尺,燒熱灌酒,著屐踞坑上,以衣壅之,勿令泄氣。(《類要方》)。
下部痔瘡:掘地作小坑,燒赤,以酒沃之,納吳茱萸在內坐之。不過三度良。(《外臺》)。
產後血悶:清酒一升,和生地黃汁煎服。(《梅師》)。
身面疣目,盜酸酒浮,洗而咒之曰:疣疣,不知羞。酸酒浮,洗你頭。急急如律令。咒七遍,自愈。(《外臺》)。
斷酒不飲:酒七升,硃砂半兩,瓶浸緊封,安豬圈內,任豬搖動,七日取出,頓飲。又方:正月一日酒五升,淋碓頭杵下,取飲之。千止。(《千金方》)。
丈夫腳冷不隨,不能行者:用淳酒三斗,水三斗,入甕中,灰火溫之,漬腳至膝。常著灰火,勿令冷,三日止。(《千金方》)。海水傷裂,凡人為海水咸物所傷,及風吹裂,痛不可忍:用蜜半斤,水酒三十斤,防風、當歸、羌活、荊芥各二兩。為末。煎湯浴之。一夕即愈。(《使琉球錄》)。
白話文:
酒
適宜冷飲,有三種好處。酒先經過肺,再進入胃,然後才會稍微溫熱。肺部先得到溫和的寒涼之氣,可以補益元氣;接著胃部得到溫和的寒涼之氣,可以滋養胃氣。冷酒的運行緩慢,消化吸收也循序漸進,所以人們不會恣意豪飲。但現在卻不是這樣,只圖一時口舌之快。
穎說:人們知道戒掉早晨喝酒,卻不知道晚上喝酒更糟。酒醉飯飽後,直接睡覺,身上的熱氣會損傷心臟和眼睛。夜間氣血收斂,而酒卻使其發散,擾亂人體的清明之氣,勞損脾胃,導致濕氣停滯而生瘡,助長內火,增加慾望,因此而致病的人很多。朱熹說:把小酌當作節制也是可以的。
機說:扁鵲說:過量飲酒會腐蝕腸胃,潰爛骨髓,損傷筋脈,傷害精神,減損壽命。從前有個客人拜訪周顗,拿出兩石美酒。周顗喝了一石二斗,客人喝了八斗。第二天早上,周顗沒有任何不適,而客人卻已經肋骨穿痛而死,難道不是違反了扁鵲的告誡嗎?
李時珍說:酒是上天賜予的美好之物。用麵粉釀造的酒,少量飲用可以調和氣血,運行氣機,增強精神,禦寒保暖,消除愁緒,怡情養性;但大量飲酒就會損傷精神,耗損血液,損傷胃氣,精氣衰竭,痰濕凝聚,內火上升。《邵堯夫詩》說:美酒飲到微醉就好。這就是飲酒的妙處,所謂“醉中趣”、“壺中天”就是如此。但如果沉湎其中,醉酒成性,輕則導致疾病和敗壞行為,嚴重則會喪失國家、家破人亡,甚至丟掉性命,其危害不可勝數!這就是大禹為什麼要疏遠儀狄,周公為什麼要撰寫《酒誥》來警示後世的原因。
【附方】舊方十個,新方七個。
驚怖猝死:溫酒灌服即可清醒。
鬼擊諸病(症狀如同刀刺般,胸脅腹內劇烈疼痛,無法按壓,或吐血、鼻血、下血):用醇酒吹入兩鼻孔內,療效很好。(《肘後方》)
馬氣入瘡(馬汗、馬毛入瘡):皆會導致腫痛煩熱,進入腹內則會致命。多飲醇酒,直至醉酒即可痊癒,很神奇。(《肘後方》)
虎傷人瘡:只要飲酒,使之大醉,就會吐出毛髮。(《梅師方》)
蛇咬成瘡:溫酒清洗傷口,每日三次。(《廣利方》)
蜘蛛瘡毒:與蛇咬成瘡相同。
毒蜂螫人:與蛇咬成瘡相同。
咽喉損傷聲嘶:酒一合,酥一匙,乾薑末兩匙,混合服用,每日兩次。(《十便良方》)
三十年耳聾:酒三升,浸泡牡荊子一升,七天后去除渣滓,任意飲用。(《千金方》)
天行病餘毒,手足腫痛:挖一個三尺深的坑,燒熱後灌入酒,穿著木屐站在坑上,用衣物蓋住,不要讓熱氣散發。(《類要方》)
下部痔瘡:挖一個小坑,燒熱後倒入酒,放入吳茱萸後坐進去,三次即可見效。(《外臺秘要》)
產後血悶:清酒一升,與生地黃汁混合煎服。(《梅師方》)
身面疣目:用酸酒塗抹,然後念咒語:疣疣,不知羞。酸酒浮,洗你頭。急急如律令。念七遍,即可自愈。(《外臺秘要》)
戒酒:酒七升,硃砂半兩,密封在瓶中,放在豬圈裡,讓豬搖晃,七天后取出,一次喝完。另一方:正月初一喝五升酒,淋在舂米用的杵下,然後飲用,可徹底戒酒。(《千金方》)
男子腳冷,行走不便:用純酒三斗,水三斗,放入甕中,用草木灰火溫熱,將腳浸泡到膝蓋。持續用草木灰火加溫,不要讓水冷,三日即可。(《千金方》)
海水傷裂:凡是被海水或鹹物所傷,以及被風吹裂,疼痛難忍:用蜂蜜半斤,酒水三十斤,防風、當歸、羌活、荊芥各二兩研末,煎湯沐浴,一夜即可痊癒。(《使琉球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