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序例第一卷上 (8)
序例第一卷上 (8)
1. 歷代諸家本草
《本草歌括》,時珍曰:元瑞州路醫學教授胡仕可,取本草藥性圖形作歌,以便童蒙者。我明劉純、熊宗立、傅滋輩,皆有歌括及藥性賦,以授初學記誦。
《本草衍義補遺》,時珍曰:元末朱震亨所著。震亨,義烏人,字彥修,從許白雲講道,世稱丹溪先生。嘗從羅太無學醫,遂得劉、張、李三家之旨而推廣之,為醫家宗主。此書蓋因寇氏《衍義》之義而推衍之,近二百種,多所發明;但蘭草之為蘭花,胡粉之為錫粉,未免泥於舊說,而以諸藥分配五行,失之牽強耳。
所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外科精要新論》、《風木問答》諸書。
《本草發揮》,時珍曰:書凡三卷,洪武時丹溪弟子山陰徐彥純用誠所集。取張潔古、李東垣、王海藏、朱丹溪、成無己數家之說,合成一書爾,別無增益。《救荒本草》,時珍曰:洪武初,周定王因念旱澇民飢,咨訪野老田夫,得草木之根苗花實可備荒者四百四十種,圖其形狀,著其出產、苗葉、花子、性味、食法。凡四卷,亦頗詳明可據。
近人翻刻,削其大半,雖其見淺,亦書之一厄也。王號誠齋,性質聰敏,集《普濟方》一百六十八卷,《袖珍方》四卷,詩、文、樂府等書。嘉靖中,高郵王磐著《野菜譜》一卷,繪形綴語,以告救荒,略而不詳。
《庚辛玉冊》,時珍曰:宣德中,寧獻王取崔昉《外丹本草》、土宿真君《造化指南》、獨孤滔《丹房鏡源》、軒轅述《寶藏論》、青霞子《丹臺錄》諸書所載金石草木可備丹爐者,以成此書。分為金石部、靈苗部、靈植部、羽毛部、鱗甲部、飲饌部、鼎器部,通計二卷,凡五百四十一品。所說出產形狀,分別陰陽,亦可考據焉。
王號臞仙,該通百家,所著醫、卜、農、圃、琴、棋、仙學、詩家諸書,凡數百卷。《造化指南》三十三篇,載靈草五十三種,云是土宿昆元真君所說。抱朴子註解,蓋亦宋、元時方士假託者爾。古有《太清草木方》、《太清服食經》、《太清丹藥錄》、《黃白秘法》、《三十六水法》、《伏制草石論》諸書,皆此類也。
《本草集要》,時珍曰:弘治中,禮部郎中慈溪王綸,取本草常用藥品,及潔古、東垣、丹溪所論序例,略節為八卷,別無增益,斤斤泥古者也。綸,字汝言,號節齋,舉進士,仕至都御史。
《食物本草》,時珍曰:正德時,九江知府江陵汪穎撰。東陽盧和,字廉夫,嘗取本草之繫於食品者編次此書。穎得其稿,釐為二卷,分為水、谷、菜、果、禽、獸、魚、味八類云。
《食鑑本草》,時珍曰:嘉靖時,京口寧原所編。取可食之物,略載數語,無所發明。
《本草會編》,時珍曰:嘉靖中,祁門醫士汪機所編。機,字省之。懲王氏《本草集要》,不收草木形狀,乃削去本草上、中、下三品,以類相從,菜谷通為草部,果品通為木部,並諸家序例共二十卷。其書撮約似乎簡便,而混同反難檢閱。冠之以薺,識陋可知;掩去諸家,更覺零碎。臆度疑似,殊無實見,僅有數條自得可取爾。
白話文:
歷代諸家本草
胡仕可編寫的《本草歌括》以歌訣的形式記錄藥物特性圖像,方便兒童學習。明代的劉純、熊宗立、傅滋等人也編寫了類似的歌訣和藥性賦,供初學者記憶。
朱震亨撰寫的《本草衍義補遺》承襲寇氏《衍義》,增補近二百種藥物,多有創見;但部分內容沿用舊說,例如將蘭草等同於蘭花,將胡粉等同於錫粉,且將藥物分配五行,略顯牽強。朱震亨著述豐富,還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外科精要新論》、《風木問答》等醫書。
徐彥純編著的《本草發揮》彙集了張潔古、李東垣、王海藏、朱丹溪、成無己等多家醫家的觀點,並未有新增內容。
周王所編的《救荒本草》記載了四百四十種可食用的植物,圖文並茂,詳盡說明其產地、形態、性味及食用方法。後世翻刻時刪減了大部分內容,顯得簡略。王磐則編寫了一卷本《野菜譜》,圖文並茂,介紹可食野菜,但內容簡略。
《庚辛玉冊》收集了崔昉《外丹本草》等多部煉丹書籍中記載的礦物、植物等材料,分為金石、靈苗、靈植、羽毛、鱗甲、飲饌、鼎器七部,共計五百四十一種。該書詳細記載了這些材料的產地和形態,並區分陰陽。
土宿真君所著《造化指南》記載了五十三種靈草,但可能是宋元時期方士偽託之作,類似書籍還有《太清草木方》、《太清服食經》等。
王綸編寫的《本草集要》選取常用藥物,並參考潔古、東垣、丹溪的觀點,整理成八卷本,但內容未有增益,過於拘泥古法。
汪穎編著的《食物本草》,或由盧和整理而成,將本草中與食物相關的內容分類整理,分為水、谷、菜、果、禽、獸、魚、味八類。
寧原編著的《食鑑本草》簡略記載可食用物品,並無深入闡述。
汪機編著的《本草會編》因不滿意王氏《本草集要》未收錄草木形狀,將本草三品重新分類,以類相從,但這種分類方法反而難以檢閱。該書內容多為臆測,缺乏實證,僅有少量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