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序例第一卷上 (8)

回本書目錄

序例第一卷上 (8)

1. 十劑

徐之才曰:藥有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十種,是藥之大體,而《本經》不言,後人未述。凡用藥者,審而詳之,則靡所遺失矣。

白話文:

徐之才說:藥物有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十種,這是藥物的大體,但《本經》沒有提到,後人也沒有說明。凡是使用藥物的人,仔細研究並詳細瞭解這些藥物的性質,那麼就沒有什麼遺漏了。

宣劑

之才曰:宣可去壅,生薑、橘皮之屬是也。

白話文:

所謂宣通的藥物可以去除壅塞,例如生薑、橘皮等。

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傳入里,三陰實而不受,逆於胸中,天分氣分窒塞不通,而或噦、或嘔,所謂壅也。三陰者,脾也。故必破氣藥,如薑、橘、藿香、半夏之類,瀉其壅塞。

白話文:

杲說:外感六淫之邪,想要傳入體內,而三陰實而不受,逆於胸中,地面之氣和天氣的運行,都窒塞不通,那麼就會出現嘔吐、乾嘔的症狀,這就是所謂的「壅」。三陰,是指脾臟。因此,必須服用祛除病氣的藥物,比如薑、橘皮、藿香、半夏之類的藥物,瀉去壅塞。

從正曰:俚人以宣為瀉,又以宣為通,不知十劑之中已有瀉與通矣。仲景曰:春病在頭,大法宜吐,是宣劑即湧劑也。《經》曰:高者因而越之,木鬱則達之。宣者,升而上也,以君召臣曰宣,是矣。凡風癇中風,胸中諸實,痰飲寒結,胸中熱鬱,上而不下,久則嗽喘滿脹、水腫之病生焉,非宣劑莫能愈也。吐中有汗,如引涎、追淚、嚏鼻,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白話文:

從正說:一般人把宣洩當作是瀉,又把宣洩當作是通,不知道十劑藥之中已經有瀉與通了。仲景說:春季的疾病在頭部,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發汗,所以宣洩的藥劑也就是催吐的藥劑。《黃帝內經》說:高的要讓它越過,有鬱結的就要通達它。宣洩的意思是往上發散,用君王召見臣子叫做宣洩,就是這個道理。凡是風、癲、中風,胸中的各種實證,痰飲、寒凝,胸中的熱鬱,往上而不下,時間久了就會生出咳嗽、氣喘、腹脹、水腫等疾病,不是宣洩的藥劑就無法治癒。吐法中有出汗,像引涎、追淚、打噴嚏,凡是往上發散的,都是吐的方法。

完素曰:鬱而不散為壅,必宣以散之,如痞滿不通之類是矣。攻其里,則宣者上也,泄者下也。湧劑則瓜蒂、梔子之屬是矣。發汗通表亦同。

白話文:

完素說:鬱結而不散屬於壅塞,一定要宣發來使它散開,像痞滿不通之類的。攻其內部以宣發的藥在上面,而瀉下的藥在下面,就是湧劑,像瓜蒂、梔子之類的。發汗通表的藥也是如此。

好古曰:《經》有五郁: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皆宣也。

斅曰:宣,揚制曰宣朗,君召臣曰宣喚,臣奉君命宣布上意,皆宣之意也。

白話文:

《中醫典籍》中說有五種鬱證:木氣鬱結,要疏通它;火氣鬱結,要發散它;土氣鬱結,要奪取它;金氣鬱結,要瀉泄它;水氣鬱結,要壓制它。這些方法都是使鬱證消除。

《廣雅》說:宣揚,稱為宣朗;君主召見臣子,稱為宣喚;臣子奉君主命令宣佈上意,都含有「宣」的意思。

時珍曰: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鬱塞之病,不升不降,傳化失常,或郁久生病,或病久生郁。必藥以宣布敷散之,如承流宣化之意,不獨湧越為宣也。是以氣鬱有餘,則香附、撫芎之屬以開之;不足,則補中益氣以運之。火鬱微,則山梔、青黛以散之;甚,則升陽解肌以發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壅塞就是阻塞,宣通就是佈散。「鬱塞」的病症,不升不降,傳化失常,或鬱積已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鬱積。必須用藥物宣通、佈散、敷散治療,這就像承接水流,宣通和化散一樣,不僅僅是湧越為宣洩。因此,氣鬱有餘,則用香附、撫芎等藥物來宣開它;氣鬱不足,則用補中益氣等藥物來運化它。火鬱微弱,則用山梔、青黛等藥物來散發它;火鬱嚴重,則用升陽解肌等藥物來發散它。

濕鬱微,則蒼朮、白芷之屬以燥之;甚,則風藥以勝之。痰鬱微,則南星、橘皮之屬以化之;甚,則瓜蒂、藜蘆之屬以湧之。血鬱微,則桃仁、紅花以行之;甚,則或吐或利以逐之。食鬱微,則山楂、神麯以消之;甚,則上湧下利以去之。皆宣劑也。

白話文:

濕鬱微弱,則使用蒼朮、白芷等藥物來祛濕燥熱;若濕鬱嚴重,則使用風藥來勝過濕邪。痰鬱微弱,則使用南星、橘皮等藥物來化解痰液;若痰鬱嚴重,則使用瓜蒂、藜蘆等藥物來催吐祛痰。血鬱微弱,則使用桃仁、紅花等藥物來活血化瘀;若血鬱嚴重,則或吐或利來驅逐血瘀。食鬱微弱,則使用山楂、神麯等藥物來消食化積;若食鬱嚴重,則通過上吐下利來消除積食。這些都是宣通疏散藥物的運用方法。

通劑

之才曰: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

白話文:

通劑:

《本草綱目》中記載:「通者,通利也。通可去滯。」通劑具有通利氣滯的作用,例如通草、防己等藥材。

完素曰: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如水病為痰澼之類。以木通、防己之屬攻其內,則留者行也。滑石、茯苓、芫花、甘遂、大戟、牽牛之類是也。

白話文:

元朝的著名中醫師朱丹溪說:留而不行,必須通以行之。 就好像有水阻滯不流時,出現痰溼之類的病症,這時就以木通、防己等藥物來攻破體內的阻隔,讓留下的水流動。滑石、茯苓、芫花、甘遂、大戟、牽牛等藥物也有類似的作用。

從正曰:通者,流通也。前後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琥珀、大黃之屬通之。痹痛鬱滯,經隧不利,亦宜通之。

白話文:

從正說:通,就是流通的意思。前後不得排便排尿,宜用木通、海金沙、琥珀、大黃等藥物來通利。痹痛鬱滯,經絡不通暢,也宜通利。

時珍曰:滯,留滯也。濕熱之邪留於氣分,而為痛痹癃閉者,宜淡味之藥,上助肺氣下降,通其小便,而泄氣中之滯,木通、豬苓之類是也。濕熱之邪留於血分,而為痹痛腫注、二便不通者,宜苦寒之藥下引,通其前後,而泄血中之滯,防己之類是也。《經》曰:味薄者通,故淡味之藥謂之通劑。

白話文:

李時珍說:“滯”,就是留滯。濕熱邪氣留滯在氣分中,而引起疼痛、麻痺和排尿困難的,應該使用淡味藥物,向上幫助肺氣下降,通利小便,並宣泄氣中的停滯,像木通、豬苓等藥物就是。濕熱邪氣留滯在血分中,而引起痹痛、腫脹、小便不通、大便不通的,應該使用苦寒藥物向下引導,通利前後二便,並宣泄血中的停滯,像防己等藥物就是。《黃帝內經》上說:“味道薄的藥物具有通利的作用”,所以淡味藥物稱為通劑。

補劑

之才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

杲曰:人參甘溫,能補氣虛;羊肉甘熱,能補血虛。羊肉補形,人參補氣。凡氣味與二藥同者,皆是也。

白話文:

емого布曰:補益可以消除虛弱,例如人參、羊肉等。

張元素曰:人參甘溫,能補氣虛;羊肉甘熱,能補血虛。羊肉補形,人參補氣。凡是氣味與人參、羊肉相似的藥物,都能補益。

從正曰:五臟各有補瀉,五味各補其臟,有表虛、裡虛,上虛、下虛,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形不足者,補之以氣。五穀、五菜、五果、五肉,皆補養之物也。

白話文:

正統中醫理論說:五臟各有補虛與瀉實的方法,五種味道各有各自補益的臟腑。有表虛、裡虛,上虛、下虛,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不同的體質。經典醫書《黃帝內經》說:精氣不足的,用味道來補;身體虛弱的,用氣來補。五穀、五菜、五果、五肉,都是對身體有補益作用的食物。

時珍曰:《經》云:不足者補之。又云:虛則補其母。生薑之辛補肝,炒鹽之咸補心,甘草之甘補脾,五味子之酸補肺,黃柏之苦補腎。又如茯神之補心氣,生地黃之補心血;人參之補脾氣,白芍藥之補脾血;黃耆之補肺氣,阿膠之補肺血;杜仲之補腎氣,熟地黃之補腎血;芎藭之補肝氣,當歸之補肝血之類,皆補劑。不特人參、羊肉為補也。

泄劑

之才曰:泄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是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黃帝內經》上說:不足的要補充它。又說:虛弱的要補充它的根本。生薑的辛味可以補充肝,炒鹽的鹹味可以補充心臟,甘草的甘味可以補充脾臟,五味子的酸味可以補充肺臟,黃柏的苦味可以補充腎臟。又如茯神可以補充心氣,生地黃可以補充心血;人參可以補充脾氣,白芍藥可以補充脾血;黃耆可以補充肺氣,阿膠可以補充肺血;杜仲可以補充腎氣,熟地黃可以補充腎血;芎藭可以補充肝氣,當歸可以補充肝血之類的,都是補劑。不只是人參、羊肉才具有補益功效。

作者說:泄劑可以解除閉塞,葶藶、大黃之類的藥物就是。

杲曰:葶藶苦寒,氣味俱厚,不減大黃,能泄肺中之閉,又泄大腸。大黃走而不守,能泄血閉腸胃渣穢之物。一泄氣閉,利小便;一泄血閉,利大便。凡與二藥同者,皆然。

白話文:

杲氏說:葶藶味苦、性寒,藥氣和藥味都較厚,與大黃的藥效不相上下,能夠消除肺中的氣閉,也可以通利大腸。大黃具有瀉下而不固守的特點,能瀉除血閉、腸胃中的渣滓和便穢。一種瀉氣閉,利小便;一種瀉血閉,利大便。所有與這兩種藥同用的藥物,都有同樣的作用。

從正曰:實則瀉之。諸痛為實,痛隨利減。芒硝、大黃、牽牛、甘遂、巴豆之屬,皆瀉劑也。其催生下乳,磨積逐水,破經泄氣,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白話文:

從正面來說:疾病實在,用瀉下法治療。各種疼痛是疾病實在的表徵,疼痛會隨著瀉的下而減少。芒硝、大黃、牽牛、甘遂、巴豆之類的藥物,都是瀉下劑。通大便、催生、下乳、破積水、破除經絡壅滯、排出氣體,凡是向下走的方法,都是瀉下的方法。

時珍曰:去閉,當作去實。《經》云:實者瀉之,實則瀉其子,是矣。五臟五味皆有瀉,不獨葶藶、大黃也。肝實,瀉以芍藥之酸;心實,瀉以甘草之甘;脾實,瀉以黃連之苦;肺實,瀉以石膏之辛;腎實,瀉以澤瀉之咸,是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瀉去壅閉,應該作瀉去實證。《靈樞經》說:實證要瀉去,實證就瀉其子,這就對了。五臟五味都有瀉法,不只是葶藶、大黃一種。肝臟實證,瀉去它用芍藥的酸味;心臟實證,瀉去它用甘草的甘味;脾臟實證,瀉去它用黃連的苦味;肺臟實證,瀉去它用石膏的辛味;腎臟實證,瀉去它用澤瀉的鹹味,就是這個道理。

輕劑

之才曰: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

白話文:

之才說:輕劑可以去除實證,例如麻黃、葛根等。

從正曰:風寒之邪,始客皮膚,頭痛身熱,宜解其表,《內經》所謂輕而揚之也。癰瘡疥痤,俱宜解表,汗以泄之,毒以熏之,皆輕劑也。幾熏洗蒸炙,熨烙刺砭,導引按摩,皆汗法也。

白話文:

《從正》中說:風寒之邪,一開始侵犯皮膚,引起頭痛發熱,應該疏解表面,也就是《內經》中所說的「輕而揚之」。癰瘡疥痤,也宜疏解表面,用汗液將毒氣排出,用有毒的藥物燻洗,都是用輕劑。另外,幾燻洗蒸炙、熨烙刺砭、導引按摩,都是汗法。

時珍曰:當作輕可去閉。有表閉、里閉,上閉、下閉。表閉者,風寒傷營,腠理閉密,陽氣怫鬱,不能外出,而為發熱、惡寒、頭痛、脊強諸病,宜輕揚之劑發其汗,而表自解也。里閉者,火熱鬱抑,津液不行,皮膚干閉,而為肌熱、煩熱、頭痛、目腫、昏瞀、瘡瘍諸病,宜輕揚之劑以解其肌,而火自散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當歸做藥用時,可以輕微的發汗,用於解表通裏。表閉是指:風寒侵襲肌表,腠理閉塞,陽氣鬱結,不能外出而致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等病症,宜用輕揚之劑發汗,使表邪外出而解。裡閉是指:火熱鬱結,津液不利,皮膚乾燥閉塞,而致肌熱、煩熱、頭痛、目腫、昏迷、瘡瘍等病症,宜用輕揚之劑疏散肌表,使火熱散解而愈。

上閉有二:一則外寒內熱,上焦氣閉,發為咽喉閉痛之證,宜辛涼之劑以揚散之,則閉自開。一則飲食寒冷抑遏陽氣在下,發為胸膈痞滿閉塞之證,宜揚其清而抑其濁,則痞自泰也。下閉亦有二:有陽氣陷下,發為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行之證,但升其陽而大便自順,所謂下者舉之也。

白話文:

上焦閉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外感寒邪而內有熱邪,上焦氣機閉阻,導致咽喉閉塞疼痛的症狀,宜使用辛涼的藥物來發散邪氣,那麼閉塞的症狀自然會消除。另一種情況是飲食寒冷阻塞陽氣在下焦,導致胸膈痞滿閉塞的症狀,宜升舉清陽之氣,抑製濁陰之氣,那麼痞滿的症狀自然會消失。下焦閉塞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陽氣陷於下焦,導致裡急後重的症狀,頻繁地想去大便卻不能排出的症狀,只要升舉陽氣,大便自然就會通暢,所謂「下者舉之」就是這個道理。

有燥熱傷肺,金氣膹郁,竅閉於上,而膀胱閉於下,為小便不利之證,以升麻之類探而吐之,上竅通而小便自利矣,所謂病在下取之上也。

重劑

之才曰:重可去怯,磁石、鐵粉之屬是也。

白話文:

燥熱傷肺,金氣壅鬱,上竅閉塞,而膀胱閉塞於下,就是小便不利的症狀,用升麻之類的藥物來探取,讓它吐出來,上竅通了,小便自然就通利了,這就是所謂的上病下取。

之才說:重劑能消除膽怯,例如磁石、鐵粉等。

從正曰:重者,鎮縋之謂也。怯則氣浮,如喪神守,而驚悸氣上,硃砂、水銀、沉香、黃丹、寒水石之倫,皆體重也。久病咳嗽,涎潮於上,形羸不可攻者,以此縋之。《經》云:重者,因而減之,貴其漸也。

白話文:

《從正》上說:疾病加重的現象,指的是病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言語謇澀、精神萎靡的狀態。出現這種癥狀,是因為病人的元氣衰弱,不能約束自身的精氣,因此出現了上述癥狀。這種時候,可以用人參、生薑、桂枝、附子、乾姜、肉桂、肉豆蔻、吳茱萸、白蔻仁、高良薑、焦乾薑等藥物來治療。這種藥物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可以幫助病人恢復元氣,從而減輕病人的癥狀。

《經》上還說:病人在重症的時候,應該慢慢地減輕病症。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病情恢復的更加緩慢,減少復發的可能性。

時珍曰:重劑凡四:有驚則氣亂,而魂氣飛揚、如喪神守者;有怒則氣逆,而肝火激烈、病狂善怒者,並鐵粉、雄黃之類以平其肝。有神不守舍,而多驚健忘、迷惑不寧者,宜硃砂、紫石英之類以鎮其心。有恐則氣下,精志失守而畏,如人將捕者,宜磁石、沉香之類以安其腎。

白話文:

李時珍說:沉重的疾病有四種:有驚嚇則氣息混亂,而魂不守舍,就像失去靈魂守護的人。有生氣則氣息逆行,而肝火旺盛、性情狂暴容易生氣的人。都可用鐵粉、雄黃之類的藥物來平息肝火。精神不集中,而多驚善忘、恍惚不安的人,宜用硃砂、紫石英之類的藥物來鎮靜心神。有恐懼則氣息下降,精神意志失去控制而畏縮,就像被人追趕一樣的人,宜用磁石、沉香之類的藥物來安撫腎臟。

大抵重劑壓浮火而墜痰涎,不獨治怯也。故諸風掉眩及驚癇痰喘之病,吐逆不止及反胃之病,皆浮火痰涎為害,俱宜重劑以墜之。

白話文:

通常重劑量藥物可以抑制浮火,使痰涎下降,不僅可以治療怯症。所以各種風旋轉眩暈以及癲癇、痰喘的疾病,嘔吐不止以及反胃的疾病,都是浮火和痰涎在作祟,都應該用重劑量的藥物來使痰涎下降。

滑劑之才曰: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屬是也。

完素曰:澀則氣著,必滑劑以利之。滑能養竅,故潤利也。

白話文:

有潤腸通便功能的藥物,功效是:能緩瀉通便。冬葵子、榆白皮等是這類藥物。

完素說:如果氣滯不通暢,則需要使用滑利之品以促進暢通。滑利之品能滋養五官竅穴,所以能潤澤通利。

從正曰:大便燥結,宜麻仁、郁李之類;小便淋瀝,宜葵子、滑石之類。前後不通,兩陰俱閉也,名曰三焦約。約者,束也。

宜先以滑劑潤養其燥,然後攻之。

白話文:

從正說:大便乾燥,宜服用麻仁、郁李等藥物;小便淋瀝難出,宜服用葵子、滑石等藥物。前後不通,兩陰俱閉,此稱為三焦約。約者,束也。

宜先用潤滑劑滋潤其乾燥之症,然後再治療。

時珍曰:著者,有形之邪,留著於經絡臟腑之間也,便尿、濁帶、痰涎、胞胎、癰腫之類是矣。皆宜滑藥以引去其留著之物。此與木通、豬苓通以去滯相類而不同。木通、豬苓,淡泄之物,去濕熱無形之邪;葵子、榆皮,甘滑之類,去濕熱有形之邪。故彼曰滯,此曰著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著者,是說有形的病邪,滯留在經絡臟腑之間,例如便尿、濁帶、痰涎、胞胎、癰腫等,都屬於著。這些病邪宜以滑藥引導,使之排出體外。這與木通、豬苓通利小便以去除滯水的原理相似,但又有不同。木通、豬苓為淡滲之品,去除的是濕熱無形的病邪;葵子、榆皮為甘滑之品,去除的是濕熱有形的病邪。所以木通、豬苓的病機稱為滯,而葵子、榆皮的病機稱為著。

大便澀者,菠菱、牽牛之屬;小便澀者,車前、榆皮之屬;精竅澀者,黃柏、葵花之屬;胞胎澀者,黃葵子、王不留行之屬;引痰涎自小便去者,則半夏、茯苓之屬;引瘡毒自小便去者,則五葉藤、萱草根之屬,皆滑劑也。半夏、南星皆辛而涎滑,能泄濕氣、通大便,蓋辛能潤、能走氣、能化液也。

白話文:

大便不通暢的人,使用菠蘿、牽牛之類的藥物;小便不通暢的人,使用車前草、榆樹皮之類的藥物;精竅不通暢的人,使用黃柏、葵花之類的藥物;胞胎不通暢的人,使用黃葵子、王不留行之類的藥物;引導痰涎通過小便排出的藥物,是半夏、茯苓之類的藥物;引導瘡毒通過小便排出的藥物,是五葉藤、萱草根之類的藥物,這些都是滑潤的藥物。半夏、南星都是辛辣的,而且涎液潤滑,能夠祛除濕氣、通暢大便,這是因為辛辣的味道能夠滋潤、能夠運行氣、能夠化解液體的緣故。

或以為燥物,謬矣。濕去則土燥,非二物性燥也。

澀劑

之才曰:澀可去脫,牡蠣、龍骨之屬是也。

完素曰:滑則氣脫,如開腸洞泄、便溺遺失之類,必澀劑以收斂之。

白話文:

澀劑

之才說:澀劑可以阻止脫失,例如牡蠣和龍骨等。

完素說:滑膩則氣會脫失,例如腸道穿孔、腹瀉、大小便失禁等,一定用澀劑來收斂它。

從正曰:寢汗不禁,澀以麻黃根、防風;滑泄不已,澀以豆蔻、枯礬、木賊、罌粟殼;喘嗽上奔,澀以烏梅、訶子。凡酸味同乎澀者,收斂之義也。然此種皆宜先攻其本,而後收之可也。

白話文:

從正說:睡覺時出汗不止,可以用麻黃根、防風來收澀;腹瀉不止,可以用豆蔻、枯礬、木賊、罌粟殼來收澀;喘咳往上衝,可以用烏梅、訶子來收澀。凡是酸味與澀味相同的,都有收斂的作用。但是,這些藥物都應該先攻治其根本病因,然後再用它們收澀。

時珍曰:脫者,氣脫也,血脫也,精脫也,神脫也。脫則散而不收,故用酸澀溫平之藥,以斂其耗散。汗出亡陽,精滑不禁,泄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遺,久嗽亡津,皆氣脫也。下血不已,崩中暴下,諸大亡血,皆血脫也。牡蠣、龍骨、海螵蛸、五倍子、五味子、烏梅、榴皮、訶黎勒、罌粟殼、蓮房、棕灰、赤石脂、麻黃根之類,皆澀藥也。氣脫兼以氣藥,血脫兼以血藥及兼氣藥,氣者血之帥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所謂「脫」,就是氣脫、血脫、精脫、神脫。脫了什麼就散什麼而無法收斂,所以要用酸澀溫和的藥物來收斂脫散的部分。汗出亡陽,精滑無法控制,腹瀉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遺,久咳無津液,這些都是氣脫的症狀。下血不止,崩漏暴下,諸多大量出血,這些都是血脫的症狀。牡蠣、龍骨、海螵蛸、五倍子、五味子、烏梅、榴皮、訶黎勒、罌粟殼、蓮房、棕灰、赤石脂、麻黃根之類,都是澀藥。氣脫兼以氣藥,血脫兼以血藥及兼氣藥,因為氣是血的統領。

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此神脫也,非澀藥所能收也。

燥劑

之才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

完素曰:濕氣淫勝,腫滿脾濕,必燥劑以除之,桑皮之屬。濕勝於上,以苦吐之,以淡滲之是也。

白話文:

陽氣脫離身體,容易見鬼;陰氣脫離身體,容易失明。這是神氣脫離了身體,不是用補陽藥物就能收斂回來的。

藥材簡介:

桑白皮:具有燥濕的作用。

赤小豆:具有燥濕的作用。

用藥理論:

完素說:濕氣過於旺盛,導致脾臟虛腫,必須使用燥藥去除濕氣,例如桑白皮等藥材。如果濕氣盛於上焦,可以使用苦味藥物催吐,或淡味藥物利尿,以排出濕氣。

從正曰:積寒久冷,吐利腥穢,上下所出,水液澄徹清冷,此大寒之病,宜薑、附、胡椒輩以燥之。若病濕氣,則白朮、陳皮、木香、蒼朮之屬除之,亦燥劑也。而黃連、黃柏、梔子、大黃,其味皆苦,苦屬火,皆能燥濕,此《內經》之本旨也,豈獨薑、附之儔為燥劑乎?

好古曰:濕有在上、在中、在下、在經、在皮、在裡。

時珍曰:濕有外感,有內傷。

白話文:

從正(孫思邈)說:所積累的寒冷長時間以來都比較寒冷,如果嘔吐、腹瀉出腥穢(例如:酸臭)的東西,上下排泄物水液澄澈清冷,這個是大寒的疾病,宜用薑、附子、胡椒等類藥物以溫燥治療。若病由濕氣而起,那麼(就要用)白朮、陳皮、木香、蒼朮等類藥物來消除之,這些也都是燥劑。而黃連、黃柏、梔子、大黃,它們的味道都是苦的,苦屬火,都具有溫燥除濕的能力,這是《內經》的本旨,難道只有薑、附子之類的藥物纔是燥劑嗎?

李時珍說:濕氣有外感和內傷兩種。

外感之濕,雨露嵐霧,地氣水濕,襲於皮肉筋骨經絡之間;內傷之濕,生於水飲酒食,及脾弱腎強,固不可一例言也。故風藥可以勝濕,燥藥可以除濕,淡藥可以滲濕,泄小便可以引濕,利大便可以逐濕,吐痰涎可以祛濕。濕而有熱,苦寒之劑燥之;濕而有寒,辛熱之劑燥之;不獨桑皮、小豆為燥劑也。濕去則燥,故謂之燥。

白話文:

外感濕氣:雨露、霧氣、地面水汽等侵襲皮肉筋骨經絡之間。

內傷濕氣:由飲水、飲酒、飲食不當,以及脾虛腎強所致。

治療方法:

  1. 風藥:可以勝過濕氣。

  2. 燥藥:可以去除濕氣。

  3. 淡藥:可以滲透濕氣。

  4. 泄小便:可以引出濕氣。

  5. 利大便:可以排出濕氣。

  6. 吐痰涎:可以祛除濕氣。

如果濕氣伴隨熱症:使用苦寒的藥物來燥濕。

如果濕氣伴隨寒症:使用辛熱的藥物來燥濕。

桑皮和小豆並不是唯一可以燥濕的藥物,只要能使濕氣去除就是燥藥。

濕氣去除後,身體就會變得乾燥,所以稱為燥。

濕劑

之才曰:濕可去枯,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

白話文:

張仲景說:濕熱可以去除身體枯竭,例如:滑石、紫石英等藥材。

從正曰:濕者,潤濕也。雖與滑類,少有不同。《經》云:辛以潤之,辛能走氣、能化液故也。鹽硝味雖咸,屬真陰之水,誠濡枯之上藥也。人有枯涸皴揭之病,非獨金化,蓋有火以乘之,故非濕劑不能愈。

完素曰:津耗為枯。五臟痿弱,營衛涸流,必濕劑以潤之。

好古曰:有減氣而枯,有減血而枯。

白話文:

從正說:濕潤的性味,是滋潤而涼爽的。雖然和滑膩的性味相似,但還是有少許不同。《黃帝內經》說:用辛味的東西來滋潤身體,因為辛味能使氣血流暢,並能將液態物質轉變為氣態物質。鹽硝的味道雖然是鹹的,但卻屬於真水的陰性,實在是滋潤枯燥病症的良藥。人的身體出現乾枯、皸裂的病症,不一定完全都是因金性過旺造成的,一定有火性作為誘因,所以不借助滋潤性質的藥物,就不能治好這種病症。

完素說:津液耗盡,身體就會枯竭。五臟機能衰弱,氣血運行不暢,必須用滋潤的藥物來治療。

好古說:有因氣血減少而枯竭的,也有因血液減少而枯竭的。

時珍曰:濕劑當作潤劑。枯者燥也,陽明燥金之化,秋令也,風熱怫甚,則血液枯涸而為燥病。上燥則渴,下燥則結,筋燥則強,皮燥則揭,肉燥則裂,骨燥則枯,肺燥則痿,腎燥則消。凡麻仁、阿膠膏潤之屬,皆潤劑也。養血,則當歸、地黃之屬;生津,則麥門冬、栝蔞根之屬;益精,則蓯蓉、枸杞之屬。

白話文:

李時珍說:補濕藥劑應當作為滋潤劑來製作。枯竭為乾燥,陽明燥金的變化,是秋季的表現,風熱非常強烈,則血液枯竭而形成乾燥的疾病。上面乾燥則口渴,下面乾燥則大便結實,筋乾燥則強硬,皮膚乾燥則開裂,肌肉乾燥則破裂,骨頭乾燥則僵化,肺乾燥則萎縮,腎乾燥則消瘦。所有麻仁、阿膠膏具有潤澤作用的藥物,都是滋潤劑。滋養氣血,就可以使用當歸、熟地黃等藥物;生津,就可以使用麥門冬、栝蔞根等藥物;益精,就可以使用蓯蓉、枸杞等藥物。

若但以石英為潤藥則偏矣,古人以服石為滋補故爾。劉完素曰:制方之體,欲成七方、十劑之用者,必本於氣味也。寒、熱、溫、涼,四氣生於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成乎地。是以有形為味,無形為氣。氣為陽,味為陰。陽氣出上竅,陰味出下竅。氣化則精生,味化則形長。

白話文:

如果只把石英當作滋潤藥物,那就過於片面了。古人服用石頭作為滋補品,就是這個道理。劉完素說:配製藥方的規則,想達到七種藥方、十劑藥物的功效,必須以氣味為根本。寒、熱、溫、涼,四種氣生於天;酸、苦、辛、鹹、甘、淡,六種味道成於地。因此,有形的為味道,無形的為氣。氣是陽,味道是陰。陽氣從上竅而生,陰味從下竅而生。氣化則精氣產生,味化則形體生長。

故地產養形,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天產養精,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各隨五臟之病,而製藥性之品味。故方有七,劑有十。方不七,不足以盡方之變;劑不十,不足以盡劑之用。方不對證,非方也;劑不蠲疾,非劑也。

白話文:

所以地產滋養形體,形體不足的,就用溫陽之氣來調治;天產滋養精神,精神不足的,就用酸苦之味來補充。辛甘發散,所以屬陽;酸苦收斂,所以屬陰;鹹味收斂,所以屬陰;淡味滲泄,所以屬陽。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各種口味都隨著五臟的不同疾病,而配製出藥性的不同口味。所以方劑有七種,劑量有十種。方劑不具備七種,不足以窮盡方劑的變化;劑量不具備十種,不足以窮盡劑量的作用。方劑不對症,就不能叫做方劑;劑量不能治病,就不能叫做劑量。

此乃太古先師,設繩墨而取曲直;叔世方士,乃出規矩以為方圓。夫物各有性,制而用之,變而通之,施於品劑,其功用豈有窮哉。如是,有因其性為用者,有因其所勝而為制者,有氣同則相求者,有氣相剋則相制者,有氣有餘而補不足者,有氣相感則以意使者,有質同而性異者,有名異而實同者。

白話文:

這是自太古以來的先師,設定繩墨來測量曲直。到了後世,方士纔拿出規矩來做標準來測量方圓。一切事物都有各自的特性,改變並利用它們,變化並通達它們,施加於各種類別,它的效用豈有窮盡嗎?像這樣,有的憑藉事物的特性來運用它,有的憑藉事物所勝之處來建立制約,有的氣相同則互相尋求,有的氣相剋則互相制約,有的氣有餘則以之補不足,有的氣相感應則以意念使它,有的物質相同而特性不同,有的名稱不同而實際相同。

故蛇之性上竄而引藥,蟬之性外脫而退翳,虻飲血而用以治血,鼠善穿而用以治漏,所謂因其性而為用者如此。弩牙速產,以機發而不括也;杵糠下噎,以杵築下也,所謂因其用而為使者如此。浮萍不沉水,可以勝酒;獨活不搖風,可以治風,所謂因其所勝而為制也如此。麻,木谷而治風;豆,水穀而治水,所謂氣相同則相求者如此。

白話文:

因此,蛇往上鑽洞的天性,可以引藥上升;蟬脫殼的天性,可以退去翳膜;虻吸血,可以用來治療血癥;鼠擅長打洞,可以用來治療漏症。這就是所謂「根據藥物的特性而使用它們」。弩牙可以迅速生長,是因為利用了機械的力量而不被括住;杵糠可以治療噎症,是因為利用了杵子向下搗壓的作用。這就是所謂「根據藥物的用途而使用它們」。浮萍不沉入水中,可以用來剋制酒;獨活不會被風吹動,可以用來治療風症。這就是所謂「根據藥物所剋制的東西而使用它們」。麻,是木谷,可以治療風症;豆,是水谷,可以治療水症。這就是所謂「氣味相同的東西互相吸引」。

牛,土畜,乳可以止渴疾;豕,水畜,心可以鎮恍惚,所謂因其氣相剋則相制也如此。熊肉振羸,兔肝明視,所謂其氣有餘補不足也如此。鯉之治水,鶩之利水,所謂因其氣相感則以意使者如此。蜜成於蜂,蜜溫而蜂寒;油生於麻,麻溫而油寒,茲同質而異性也。蘼蕪生於芎藭,蓬蘽生於覆盆,茲名異而實同者也。

白話文:

牛是陸地家畜,它的乳汁可以止渴;豬是水生家畜,它的豬心可以鎮定精神,這是所謂的利用氣的相剋來互相限制,就像這樣。熊肉可以滋補羸弱,兔肝可以明目,這是所謂的利用氣的有餘來補足不足的,就像這樣。鯉魚可以治水,鴨子可以利水,這是所謂的利用氣的相感而用意驅動的,就像這樣。蜂蜜是由蜜蜂釀成的,蜜是溫性的,而蜜蜂是寒性的;油是從麻籽中提取的,麻籽是溫性的,而油是寒性的。這都是同質異性的例子。蘼蕪和芎藭是同生於一種植物,蓬蘽和覆盆子是同生於一種植物,這都是名異而實同的例子。

所以如此之類,不可勝舉。故天地賦形,不離陰陽,形色自然,皆有法象。毛羽之類,生於陽而屬於陰;鱗甲之類,生於陰而屬於陽。空青法木,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雲母法金,色白而主肺;磁石法水,色黑而主腎;黃石脂法土,色黃而主脾。故觸類而長之,莫不有自然之理也。

白話文:

諸如此類,多得不可勝數。所以天地賦予萬物形象,無不結合陰陽,自然形色,都有規律。毛羽一類,生於陽而屬陰;鱗甲一類,生於陰而屬陽。空青如同木,青色而主肝;丹砂如同火,赤色而主心;雲母如同金,白色而主肺;磁石如同水,黑色而主腎;黃石脂如同土,黃色而主脾。所以就類別展開來說,沒有哪一樣沒有自然之理的。

欲為醫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後可以語人之疾病;不然,則如無目夜遊,無足登涉,動致顛殞,而欲愈疾者,未之有也。

白話文:

想要成為一名醫生,必須通曉天文、地理、人事三者。只有三者知識都齊備,纔可以談論別人的病情;否則,就像在黑夜中行走沒有眼睛,在崎嶇的道路上行走沒有雙腳,很容易失足跌倒。而想要治好疾病的人,根本就不存在。

雷斅《炮炙論》序曰:若夫世人使藥,豈知自有君臣;既辨君臣,寧分相制。只如栨毛(今鹽草也)沾溺,立銷斑腫之毒;象膽揮黏,乃知藥有情異。鮭魚插樹,立便乾枯;用狗膽塗之(以犬膽灌之,插魚處,立如故也),卻當榮盛。無名(無名異形似玉,仰面又如石炭味別)止楚,截指而似去甲毛;聖石開盲,明目而如雲離日。當歸止血破血,頭尾效各不同(頭止血,尾破血);蕤子熟生,足睡不眠立據。

白話文:

雷斅在《炮炙論》序言中說:如果世人用藥,難道不知道藥物自有君臣?既能區分君藥臣藥,怎麼能不知道它們之間相制相剋的道理。就像栨毛(現在的鹽草)觸及水漬,立馬消散毒瘡腫脹;熊膽治療黏著,才明白藥物具有不同的作用。鮭魚釘在樹上,立馬乾枯;用狗膽塗抹它(用狗膽灌注到魚釘上的地方,立馬恢復原樣),反而能重新煥發生機。無名(無名異,形狀像玉,仰面看又像石炭,味道特殊)止痛,截斷手指就像除去指甲;聖石治療失明,使眼睛明亮就像雲霧散開。當歸止血和破血,頭尾的功效各不相同(頭部止血,尾部破血);蕤子生熟,生可促進睡眠,熟可使人清醒。

弊箅淡滷(常使者甑中箅,能淡鹽味);如酒沾交(今蜜枳繳枝,又云交加枝)。鐵遇神砂,如泥似粉;石經鶴糞,化作塵飛。栨見橘,花似髓。斷絃折劍,遇鸞血而如初(以鸞血煉作膠,黏折處,鐵物永不斷);海竭江枯,投遊波(燕子是也)而立泛。令鉛拒火,須仗修天(今呼為補天石);如要形堅,豈忘紫背(有紫背天葵,如常食葵菜,只是背紫面青,能堅鉛形)。

白話文:

  1. 柏樹的樹枝泡在淡鹽水裡,可以去除鹽味。

  2. 就好像將蜜餞浸泡在酒裡,又稱為「交加枝」。

  3. 鐵遇到神砂,會變成泥狀或粉末。

  4. 石頭經過鶴糞的腐蝕,會變成塵埃飛散。

  5. 梨花看到橘子花,花蕊就好像融化的髓。

  6. 斷掉的琴絃或折斷的寶劍,遇到鸞血可以修復如初(將鸞血提煉成膠,黏合斷裂處,金屬器物永遠不會斷裂)。

  7. 海洋枯竭,河流乾涸,燕子依然可以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飛翔。

  8. 想要讓鉛不受火融化,必須依靠修天石(又稱補天石)。

  9. 如果想要讓鉛的形狀更堅固,不能忘記紫背天葵(一種紫背天葵,像普通吃的葵菜,但背部是紫色的,正面是青色的,能使鉛的形狀更堅固)。

留砒住鼎,全賴宗心(別有宗心草,今呼石竹,不是食者粽心,恐誤。其草出歘州,生處多蟲獸);雌得芹花(其草名為立起,其形如芍藥,花色青,可長三尺以來,葉上黃斑色,味苦澀,堪用,煮雌黃立住火),立便成庾。硇遇赤須(其草名赤須,今呼為虎鬚草是,用煮硇砂即生火);水留金鼎。

白話文:

  1. 砒霜用鼎盛放,全賴宗心草鎮壓(還有一種宗心草,現在叫做石竹,不是食用糉子的糉心,恐怕會搞錯。這種草產於四川,生長的地方多蟲獸);雌黃得到芹花(這種草的名字叫立起,形狀像芍藥,花色青綠,可以長到三尺高,葉子上黃色斑點,味道苦澀,堪用,用它煮雌黃可以鎮住火),立馬就成功了。

  2. 硇砂遇到赤須(這種草叫赤須,現在叫做虎鬚草,用它煮硇砂就會生火);水可以留住金鼎。

水中生火,非猾髓而莫能(海中有獸名曰猾,以髓入在油中,其油黏水,水中火生,不可救之。用酒噴之,即止。勿於屋下收);長齒生牙,賴雄鼠之骨末(其齒若年多不生者,取雄鼠脊骨,作末,揩折處,齒立生如故)。發眉墮落,塗半夏而立生(眉發墮落者,以生半夏莖杵之取涎,塗發落處。

白話文:

  1. 水中生火,要用滑髓纔可以熄滅(海中有一種叫做猾的怪獸,牠的骨髓如果投入油中,油就會粘住水並導致水裡生火,無法撲滅。可以用酒噴灑才停止。不要在屋子底下收集這種怪物的骨髓);

  2. 牙齒生長,要靠雄鼠骨頭的末端(有的人年紀大了,牙齒長不出來,可以取雄鼠的脊骨,磨成末,塗抹在牙根上,牙齒就會重新長出來,和以前一樣);

  3. 眉毛脫落,可以用半夏來塗抹,就能夠重新生長(眉毛、頭髮脫落的人,可以用生半夏的莖搗碎後取其液體,塗抹在脫髮的地方。

立生);目闢眼𥍃,有五花而自正(五加皮,其葉有雄雌,三葉為雄,五葉為雌。須使五葉者,作末,酒浸,飲之,其目𥍃者正)。

白話文:

眼睛失明;眼睛張開、能看見,眼珠中有五片花瓣而且端正。取五加皮,它的葉片有雄性和雌性,三片葉子的為雄性,五片葉子的為雌性。一定要用五片葉子的,研磨成粉末,用酒浸泡,服用,能治眼睛能看見,眼珠端正。

腳生肉栨,裩系菪根(腳有肉栨者,取莨菪根於裩帶上系之,感應永不痛);囊皺漩多,夜煎竹木(多小便者,夜煎萆薢一件服之,永不夜起也)。體寒腹大,全賴鸕鷀(若患腹大如鼓,米飲調鸕鷀末服,立愈如故也);血泛經過,飲調瓜子(甜瓜子內仁搗作末,去油,飲調服之,立絕)。

白話文:

  1. 如果腳上長了肉刺,可以取莨菪根綁在腰帶上,就能讓肉刺永遠不再疼痛。

  2. 如果晚上小便次數多,可以把萆薢煎成藥汁,喝下一晚就能不再起牀排尿了。

  3. 如果體質虛寒,肚子大,可以用鸕鷀研成粉末,用米湯調和後服用,就能立刻康復。

  4. 如果血崩不止,可以用甜瓜子內仁搗碎成末,去油後用藥汁調和服用,就能立刻止血。

咳逆數數,酒服熟雄(天雄泡過,以酒調一錢服,立定也);遍體疹風,冷調生側(附子旁生者為側子,作末冷酒服,立瘥也)。腸虛瀉痢,須假草零(搗五倍子作末,以熟水下之,立止也);久渴心煩,宜投竹瀝。除症去塊,全仗硝硇(硝、硇,即硇砂、硝石二味,於乳缽中研作粉,同煅了,酒服,神效也);益食加觴,須煎蘆樸(不食者,並飲酒少者,煎逆水蘆根並厚朴二味,湯服)。強筋健骨,須是蓯鱔(蓯蓉並鱔魚二味,作末,以黃精汁丸。

白話文:

咳嗽打嗝不止,用酒送服炮製過的雄黃,立即就能止住症狀;全身皮膚疹風,用冷酒送服附子的側根,立即可愈。腸胃虛弱引起的拉肚子,可以嘗試服用草五倍子,用熟水服下,立止症狀;長時間口渴煩躁,可以服用竹瀝。清除疾病、消除腫塊,全靠硝石和硇砂,把兩味藥研成粉末,放在乳缽中煅燒後,用酒送服,效果顯著;增進食慾,可以煎服蘆根和厚朴,對於不愛吃飯和喝酒的人來說,這個方子非常有效。強筋健骨,可以服用蓯蓉和鱔魚,把兩味藥研成粉末,用黃精汁做成藥丸。

服之。可力倍常也。出《乾寧記》中);駐色延年,精蒸神錦(黃精自然汁拌細研神錦,於柳木甑中蒸七日了,以木蜜丸服。顏貌可如幼女之容色也)。知瘡所在,口點陰膠(陰膠,即是甑中氣垢,少許於口中,可知臟腑所起,直至住處知痛,乃可醫也);產後肌浮,甘皮酒服(產後肌浮,酒服甘皮,立愈)。

白話文:

服用此方藥可以讓力量大倍增。(出自《乾寧記》)

駐顏益壽,精氣神十足(黃精的自然汁液拌上磨碎的神錦,在柳木蒸籠中蒸七天,用木蜂蜜丸服。容貌可以像少女一樣)

知道病竈所在,口中點上鍋灰(鍋灰,就是鍋中的水垢,少許放在口中,可以知道髒腑病竈的起始位置,直到痛感抵達痛處,就可以治療了)

產後肌浮腫,用甘皮配酒服(產後肌浮腫,用酒服下甘皮,立馬見效)

口瘡舌坼,立愈黃蘇(口瘡舌坼,以根黃塗酥炙作末,含之,立瘥);腦痛欲亡,鼻投硝末(頭痛者,以硝石作末內鼻中,立止);心痛欲死,速覓延胡(以延胡索作散,酒服之,立愈)。

白話文:

  1. 口腔潰瘍和舌頭裂開:立即使用黃蘇膏塗抹並烤製成粉末,含在嘴裡,立馬痊癒。

  2. 頭痛欲裂:將硝石研磨成粉末,放入鼻腔中,立馬止痛。

  3. 心臟疼痛欲死:立即尋找延胡索,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立馬痊癒。

如斯百種,是藥之功。某忝遇明時,謬看醫理;雖尋聖法,難可窮微。略陳藥餌之功能,豈溺仙人之要術,其製藥炮、熬、煮、炙,不能記年月哉?欲審元由,須看海集。某不量短見,直錄炮、熬、煮、炙,列藥制方,分為上、中、下三卷,有三百件名,具陳於後。

白話文:

以上所列舉藥物共有數百種,這就是藥的作用。我僥倖趕上了光明的時代,錯看了醫理,雖然遵循了聖人的法則,但難以窮盡奧妙。簡單陳述藥餌的作用,豈能沉溺於仙人的術法之中,其製藥、炮、熬、煮、炙,難道不能記錄下年、月、日嗎?想要審查它的根源,必須查看《海集》。我不自量力,直接記錄下炮、熬、煮、炙,列舉藥物的製方,分為上、中、下三卷,總共有三百件藥名,具體陳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