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主治第三卷 (38)

回本書目錄

主治第三卷 (38)

1. 呃逆

(呃,音噫,不平也。有寒有熱,有虛有實。其氣自臍下衝上,作呃呃聲,乃衝脈之病。世亦呼為咳逆,與古之咳嗽氣急之咳逆不同。朱肱以噦為咳逆,王履以咳嗽為咳逆,皆非也)

【虛寒】〔草谷菜部〕半夏(傷寒呃逆,危證也,以一兩,同生姜煎服。),紫蘇(咳逆短氣,同人參煎服。),烏頭(陰毒咳逆,同乾薑等分,研炒色變,煎服。),縮砂(同姜皮沖酒服。),麻黃(燒煙嗅之立止。),細辛(卒客忤逆,口不能言,同桂安口中。),旋覆花(心痞噫不息,同代赭石服。

),高良薑,蒟醬,蘇子,荏子,紫菀,女菀,肉豆蔻,刀豆(病後呃逆,連殼燒服。),薑汁(久患咳噫,連至四五十聲,以汁和蜜煎服,三次立效。亦擦背。),蘭香葉(咳噫,以二兩同生姜四兩搗,入面四兩,椒、鹽作燒餅,煨熟食。),〔果木〕橘皮(呃逆,二兩,去白煎服,或加丁香。

),荔枝(呃噫,七個燒末,湯下,立止。),胡椒(傷寒咳逆,日夜不止,寒氣攻胃也,入麝煎酒服。),畢澄茄(治上證,同高良薑末煎,入少醋服。),吳茱萸(止咳逆。腎氣上築於咽喉,逆氣連屬不能出,或至數十聲,上下不得喘息,乃寒傷胃脘,腎虛氣逆,上乘於胃,與氣相併也,同橘皮、附子丸服。),蜀椒(呃噫,炒研糊丸,醋湯下。

),犁木灰(三十年結氣咳逆,氣從臍旁起上衝,胸滿氣促鬱冒,同麻黃諸藥丸服。),石蓮子(胃虛呃逆,炒末水服。一加丁香、茯苓。),欓子,丁香(傷寒呃逆及噦逆,同柿蒂末,人參湯下。),沉香(胃冷久呃,同紫蘇、白豆蔻末,湯服。),乳香(陰證呃逆,同硫黃燒煙燻之,或煎酒嗅。

),桂心,〔土石〕伏龍肝(產後咳逆,同丁香、白豆蔻末,桃仁、茱萸煎湯下。),代赭石(心痞噫逆。),硫黃〔虫部〕黃蠟(陰病打呃,燒煙燻之。),

【濕熱】〔草果〕大黃(傷寒陽證呃逆,便閉者下之,或蜜兌導之。),人參蘆(因氣昏瞀呃噫者,吐之。),人參(吐利後,胃虛膈熱而咳逆者,同甘草、陳皮、竹茹煎服。),乾柿(產後咳逆心煩,水煮呷。),柿蒂(煮服,止咳逆噦氣。),青橘皮(傷寒呃逆,末服。

),〔木石〕枳殼(傷寒呃噫,同木香末,白湯服。),淡竹葉,竹茹,牡荊子,滑石(病後呃噫,參、術煎服益元散。)

白話文:

呃逆,指的是氣不順暢。病因有寒、有熱,也有虛證、實證。這種氣從肚臍下方衝上,發出「呃呃」的聲音,是衝脈的病變。世俗也稱作「咳逆」,但和古代指咳嗽氣急的「咳逆」不同。朱肱把「噦」當作咳逆,王履把咳嗽當作咳逆,都是不對的。

【虛寒】 半夏:對於傷寒引起的呃逆,是危險的病症,可以用一兩半夏,和生薑一起煎服。 紫蘇:對於咳逆、呼吸短促,可以和人參一起煎服。 烏頭:對於陰毒引起的咳逆,可以和乾薑等分,研磨後炒至變色,再煎服。 縮砂:可以和薑皮一起用酒沖服。 麻黃:可以燒煙嗅聞,立刻止住呃逆。 細辛:對於突然的邪氣侵犯,導致無法說話的呃逆,可以和桂一起含在口中。 旋覆花:對於胸悶、呃逆不止,可以和代赭石一起服用。 高良薑、蒟醬、蘇子、荏子、紫菀、女菀、肉豆蔻、刀豆(病後呃逆,連同外殼燒後服用)、薑汁(對於長期呃逆,甚至連續四五十聲,可以用薑汁和蜂蜜一起煎服,三次就能見效。也可以用薑汁擦背部)、蘭香葉(對於呃逆,可以用二兩蘭香葉和四兩生薑一起搗碎,加入四兩麵粉,再加花椒、鹽做成燒餅,烤熟後食用)、橘皮(對於呃逆,可以用二兩橘皮,去掉白色的部分後煎服,也可以加入丁香)。 荔枝:對於呃逆,可以將七個荔枝燒成末,用湯送服,立刻止住。 胡椒:對於傷寒引起的呃逆,日夜不停,是寒氣侵襲胃部所致,可以加入麝香用酒煎服。 畢澄茄:治療上述症狀,可以和高良薑末一起煎,加入少許醋服用。 吳茱萸:能止住咳逆。當腎氣上衝到咽喉,逆氣連續不斷無法排出,甚至發出數十聲,上下不得喘息,這是因為寒邪傷了胃,腎氣虛弱而逆行,上衝到胃部,和氣相併,可以和橘皮、附子一起做成丸藥服用。 蜀椒:對於呃逆,可以炒熟研磨成糊狀做成丸藥,用醋湯送服。 犁木灰:對於三十年積聚的呃逆,氣從肚臍旁上衝,胸悶氣短,暈厥,可以和麻黃等藥一起做成丸藥服用。 石蓮子:對於胃虛引起的呃逆,可以炒熟研末用水送服,也可以加入丁香、茯苓。 欓子、丁香:對於傷寒引起的呃逆和噦逆,可以和柿蒂末一起,用人參湯送服。 沉香:對於胃寒引起的長期呃逆,可以和紫蘇、白豆蔻末一起,用湯送服。 乳香:對於陰證引起的呃逆,可以和硫磺一起燒煙燻,或者煎酒後嗅聞。 桂心、伏龍肝(產後咳逆,可以和丁香、白豆蔻末一起,用桃仁、茱萸煎湯送服)、代赭石(治療胸悶、呃逆)、硫磺、黃蠟(陰病呃逆,可以燒煙燻)。

【濕熱】 大黃:對於傷寒引起的陽證呃逆,如果有便秘,可以服用大黃瀉下,或者用蜂蜜導出。 人參蘆:因為氣虛導致昏厥、呃逆的,可以用人參蘆催吐。 人參:對於嘔吐腹瀉後,胃虛有熱引起的呃逆,可以和甘草、陳皮、竹茹一起煎服。 乾柿:對於產後咳逆心煩,可以用水煮後服用。 柿蒂:煎煮後服用,可以止咳逆、噦氣。 青橘皮:對於傷寒引起的呃逆,可以研末服用。 枳殼:對於傷寒引起的呃逆,可以和木香末一起,用白開水送服。 淡竹葉、竹茹、牡荊子、滑石:對於病後呃逆,可以用人參、白朮煎服益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