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五卷 (3)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五卷 (3)

1. 大豆豉

齁喘痰積:凡天雨便發,坐臥不得,飲食不進,乃肺竅久積冷痰,遇陰氣觸動則發也。用此一服即愈,服至七、八次,即出惡痰數升,藥性亦隨而出,即斷根矣:用江西淡豆豉一兩,蒸搗如泥,入砒霜末一錢,枯白礬三錢,丸綠豆大。每用冷茶、冷水送下七丸,甚者九丸,小兒五丸,即高枕仰臥。忌食熱物等。(《皆效方》)。

風毒膝攣,骨節痛:用豉心、五升,九蒸九曝,以酒一斗浸經宿,空心隨性溫飲。(《食醫心鏡》)。

手足不隨:豉三升,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又法:豉一升微熬,囊貯漬三升酒中三宿。溫服,常令微醉為佳。(《肘後》)。

頭風疼痛:豉湯洗頭,避風取瘥。(孫真人方)。

卒不得語:煮豉汁,加入美酒,服之。(《肘後》)。

喉痹不語:煮豉汁一升,服,覆取汗,仍著桂末於舌下,漸咽之。(《千金》)。

咽生息肉:鹽豉和搗塗之。先刺破出血乃用,神效。(《聖濟總錄》)。

口舌生瘡,胸膈疼痛者:用焦豉末,含一宿即瘥。(《聖惠方》)。

舌上血出,如針孔者:豉三升,水三升,煮沸。服一升,日三服。(葛氏方)。

墮胎血下煩滿:用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調鹿角末服方寸匕。(《子母秘錄方》)。

妊娠動胎:豉汁服妙。(華佗方也。同上)。婦人難產,乃兒枕破與敗血裹其子也,以勝金散逐其敗血,即順矣:用鹽豉一兩,以舊青布裹了,燒赤乳細,入麝香一錢,為末。取秤錘燒紅淬酒,調服一大盞。(郭稽中方)。

小兒胎毒:淡豉煎濃汁,與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脾氣,消乳食。(《聖惠》)。

小兒哯乳:用鹹豉七個(去皮),膩粉一錢,同研,丸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藿香湯下。(《全幼心鑑》)。

小兒丹毒,作瘡出水:豉炒煙盡為末,油調敷之。(姚和眾方)。

小兒頭瘡:以黃泥裹,煨熟取研,以蓴菜油調敷之。(《勝金》)。

發背癰腫,已潰、未潰:用香豉三升,入少水搗成泥,照腫處大小作餅,厚三分。瘡有孔,勿覆孔上。鋪豉餅,以艾列於上灸之。但使溫溫,勿令破肉。如熱痛,即急易之,患當減。快得安穩,一日二次灸之。如先有孔,以汁出為妙。(《千金方》)。

一切惡瘡:熬豉為末,敷之,不過三、四次。(出楊氏《產乳》)。

陰莖生瘡,痛爛者:以豉一分,蚯蚓濕泥二分,水研和塗上,干即易之。禁熱食、酒、蒜、芥菜。(《藥性論》)。

蠼螋尿瘡:杵豉敷之。良。(《千金》)。

蟲刺螫人:豉心嚼敷,少頃見豉中有毛即瘥。不見再敷,晝夜勿絕,見毛為度。(《外臺》)。

蹉跌破傷筋骨:用豉三升,水三升,漬濃汁飲之,止心悶。(《千金》)。

毆傷瘀聚,腹中悶滿: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分服。不瘥再作。(《千金》)。

白話文:

大豆豉

咳嗽氣喘痰多:只要一下雨就發作,坐臥不安,吃不下東西,這是肺部長期積聚寒痰,遇到陰冷之氣刺激而發病。服用此方一劑即可痊癒,服用七、八劑,就會排出大量惡痰,藥效也隨之排出,就能徹底根治:取江西產的淡豆豉一兩,蒸煮搗成泥狀,加入砒霜末一錢,枯白礬三錢,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冷茶或冷水送服七丸,症狀嚴重者服九丸,小孩服五丸,服藥後要高枕仰臥。忌食熱物。(《皆效方》)

風濕痺痛,膝蓋攣縮,關節疼痛:取豆豉心五升,反覆蒸煮九次,曬乾九次,用一斗酒浸泡一夜,空腹溫飲。(《食醫心鏡》)

手腳不聽使喚:取豆豉三升,水九升,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另一方法:取豆豉一升微煎,用布袋裝好,浸泡在三升酒中三夜。溫服,保持微醉狀態最佳。(《肘後方》)

頭痛:用豆豉湯洗頭,避風即可痊癒。(孫真人方)

突然不能說話:煮豆豉汁,加入好酒,服用。(《肘後方》)

喉嚨阻塞,不能說話:煮豆豉汁一升,服用,蓋被取汗,然後將桂末放在舌下,慢慢咽下。(《千金方》)

咽喉長息肉:將鹽和豆豉搗碎混合後塗抹。先用針刺破出血再使用,效果神奇。(《聖濟總錄》)

口舌生瘡,胸膈疼痛:用焦豆豉研末,含在口中一夜即可痊癒。(《聖惠方》)

舌頭上出血,像針孔一樣:豆豉三升,水三升,煮沸。每次服用一升,一日三次。(葛氏方)

流產後出血,腹部脹滿:取豆豉一升,水三升,煮沸三次,加入鹿角末,服用一湯匙。(《子母秘錄方》)

懷孕期間胎動不安:服用豆豉汁效果很好。(華佗方)婦女難產,是因為胎兒枕部破裂,敗血包裹胎兒,用勝金散去除敗血,就能順利生產:取鹽豆豉一兩,用舊青布包裹,燒紅後研磨成細末,加入麝香一錢,研成粉末。取秤錘燒紅後淬入酒中,調服一大碗。(郭稽中方)

嬰兒胎毒:用淡豆豉煎成濃汁,給嬰兒服用三到五口,胎毒就會自然排出。還能健脾胃,消食積。(《聖惠方》)

嬰兒吐奶:取鹹豆豉七個(去皮),滑石粉一錢,一起研磨,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藿香湯送服。(《全幼心鑑》)

嬰兒丹毒,長瘡流水:將豆豉炒至煙盡,研成粉末,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姚和眾方)

嬰兒頭瘡:用黃泥包裹,煨熟後研磨,用蓴菜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勝金方》)

發背癰腫,已潰爛或未潰爛:取香豆豉三升,加少量水搗成泥狀,根據腫脹處的大小做成厚三分的藥餅,如果瘡口已潰爛,不要覆蓋在瘡口上。敷上藥餅,在上面放艾條灸,保持溫熱即可,不要燙傷皮膚。如果太熱疼痛,就要及時更換藥餅,病情就會減輕。感覺舒適後,一天灸兩次。如果瘡口已潰爛,讓膿液流出最好。(《千金方》)

各種惡瘡:將豆豉熬成粉末,敷在患處,一般三到四次即可痊癒。(楊氏《產乳方》)

陰莖生瘡,疼痛潰爛:取豆豉一分,蚯蚓濕泥二分,加水研磨混合後塗抹患處,乾燥後再更換。忌食熱物、酒、蒜、芥菜。(《藥性論》)

蠼螋尿引起的瘡:搗碎豆豉敷在患處,效果很好。(《千金方》)

蟲咬傷:嚼碎豆豉心敷在患處,一會兒如果看到豆豉中有毛髮,就痊癒了。如果沒有看到毛髮,就繼續敷,晝夜不停,看到毛髮就表示痊癒。(《外臺秘要》)

跌倒傷筋骨:取豆豉三升,水三升,浸泡出濃汁服用,可以止心悶。(《千金方》)

毆打受傷,瘀血積聚,腹部脹滿:取豆豉一升,水三升,煮沸三次,分次服用。如果沒有痊癒,再重新服用。(《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