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四卷 (10)
谷部第二十四卷 (10)
1. 綠豆
水從小便下,腫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鹽、酒六十日,無不效者。(《朱氏集驗方》)。
綠豆粉,
【氣味】甘,涼、平,無毒。
原曰:其膠黏者,脾胃虛人不可多食。
瑞曰:勿近杏仁,則爛不能作索。
【主治】解諸熱,益氣,解酒食諸毒,治發背癰疽瘡腫,及湯火傷灼(吳瑞)。痘瘡濕爛不結痂疕者,干撲之良(寧原)。新水調服,治霍亂轉筋,解諸藥毒死,心頭尚溫者(時珍)。解菰菌、砒毒(汪穎)。
【發明】時珍曰:綠豆色綠,小豆之屬木者也,通於厥陰、陽明。其性稍平,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厚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涼粉,造豆酒,或偏於冷,或偏於熱,能致人病,皆人所為,非豆之咎也。豆粉須以綠色黏膩者為真。外科治癰疽有內托護心散,極言其神效,丹溪朱氏有論發揮。
震亨曰:《外科精要》謂內托散,一日至三日進十數服,可免毒氣內攻臟腑。竊詳綠豆解丹毒,治石毒,味甘,入陽明,性寒能補,為君。以乳香去惡腫,入少陰,性溫善竄為佐。甘草性緩,解五金、八石、百藥毒為使。想此方專為服丹石發疽者設也。若夫年老者、病深者、證備者、體虛者,綠豆雖補,將有不勝其任之患。
五香連翹湯亦非必用之劑。必當助氣壯胃,使根本堅固,而行經活血為佐,參以經絡時令,使毒氣外發,此則內托之本意,治施之早,可以內消也。
【附方】新十二。
護心散又名內托散、乳香萬全散。凡有疽疾,一日至三日之內,宜連進十餘服,方免變證,使毒氣出外。服之稍遲,毒氣內攻,漸生嘔吐,或鼻生瘡菌,不食即危矣。四、五日後,亦宜間服之:用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半兩,燈心同研和勻,以生甘草濃煎湯調下一錢,時時呷之。若毒氣衝心,有嘔逆之證,大宜服此。
蓋綠豆壓熱下氣,消腫解毒。乳香消諸癰腫毒。服至一兩,則香徹瘡孔中,真聖藥也。(李嗣立《外科方》)。
瘡氣嘔吐:綠豆粉三錢,干胭脂半錢,研勻。新汲水調下,一服立止。(《普濟》)。
霍亂吐利:綠豆粉、白糖各二兩,新汲水調服,即愈。(《生生編》)。
解燒酒毒:綠豆粉蕩皮,多食之即解。
解鴆酒毒:綠豆粉三合。水調服。
解砒石毒:綠豆粉、寒水石等分,以藍根汁調服三、五錢。(《衛生易簡》)。
解諸藥毒已死,但心頭溫者:用綠豆粉調水服。(《衛生易簡方》)。
打撲損傷:用綠豆粉新銚炒紫,新汲井水調敷,以杉木皮縛定,其效如神。此汀人陳氏夢傳之方。(《澹寮方》)。
杖瘡疼痛:綠豆粉,炒研,以雞子白和塗之,妙。(《生生編》)。
外腎生瘡:綠豆粉、蚯蚓糞等分。研塗之。
白話文:
綠豆
綠豆能利尿消腫,腫脹消退後就不用再服用。服用期間忌食生冷食物、毒物、鹽和酒,持續六十天,效果一定很好。(出自《朱氏集驗方》)
綠豆粉
【氣味】味甘,性涼,平和,無毒。
古人說:綠豆黏性較強,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吃。
吳瑞說:綠豆粉不要和杏仁一起食用,否則會影響其黏性。
【主治】清熱解毒,益氣,解酒食等各種毒素,治療發背、癰疽、瘡腫及燙火傷(吳瑞)。痘瘡濕爛不結痂者,用綠豆粉外敷效果很好(寧原)。用清水調服,治療霍亂、轉筋、解各種藥物中毒,只要心頭還溫熱,就有救(李時珍)。解菰菌、砒霜毒(汪穎)。
【發明】李時珍說:綠豆呈綠色,屬木,與厥陰、陽明經絡相通。其性平和,消腫治痘的功效雖與赤豆相似,但其清熱解毒之力更勝一籌。還能益氣,滋養腸胃,通利經脈,沒有久服傷身之虞。但如果做成涼粉、豆酒,因製作方式偏寒或偏熱,反而會致病,這是人為因素,並非綠豆本身的過錯。製作綠豆粉,須選用綠色黏膩的綠豆為佳。外科治療癰疽有內托護心散,效果極佳,朱丹溪等醫家都有論述。
寇宗奭說:《外科精要》記載內托散,一日至三日服用十幾次,能避免毒氣內攻臟腑。我仔細研讀,發現綠豆能解丹毒、石毒,味甘,入陽明經,性寒又能補益,為君藥。乳香能消腫,入少陰經,性溫善於走竄,為佐藥。甘草性緩和,能解五金、八石、百藥之毒,為使藥。我想這個方子專門是為服用丹石導致癰疽者而設的。但對於老年人、病情嚴重者、症狀齊全者、體虛者,雖然綠豆有補益作用,但仍可能力不從心。
五香連翹湯也不是必須的藥劑。必須先益氣健脾胃,使根本穩固,再配合活血化瘀的藥物,根據經絡和時令,使毒氣外泄,這就是內托散的根本用意。治療得早,就能內在消腫。
【附方】新方十二個。
護心散又名內托散、乳香萬全散。凡有癰疽疾病,一日至三日內,應連續服用十幾次,才能避免病情變化,使毒氣排出體外。服用稍晚,毒氣內攻,就會漸漸出現嘔吐,或鼻子上長瘡,不吃藥就會危及生命。四、五天後,也應該間隔服用:用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半兩,燈心草一起研磨均勻,用生甘草濃煎湯調服一錢,隨時服用。如果毒氣衝心,有嘔逆的症狀,更應該服用此方。
因為綠豆能清熱瀉火、降氣、消腫解毒。乳香能消散癰腫毒氣。服用一兩左右,藥香就能穿透瘡孔,真是良藥。(李嗣立《外科方》)
瘡瘍引起的嘔吐:綠豆粉三錢,胭脂半錢,研磨均勻,用新汲水調服,一次見效。(《普濟方》)
霍亂吐瀉:綠豆粉、白糖各二兩,用新汲水調服,即可痊癒。(《生生編》)
解燒酒毒:將綠豆粉去皮,多吃即可解毒。
解鴆酒毒:綠豆粉三合,用水調服。
解砒石毒:綠豆粉、寒水石等量,用藍根汁調服三到五錢。(《衛生易簡方》)
解各種藥物中毒已死,但心頭還溫熱者:用綠豆粉調水服用。(《衛生易簡方》)
打撲損傷:用綠豆粉用鍋炒至紫黑色,用新汲井水調敷,再用杉木皮綁定,效果神奇。這是汀州人陳氏夢中得到的方子。(《澹寮方》)
杖瘡疼痛:綠豆粉炒研,用雞蛋清調和塗抹,效果很好。(《生生編》)
外陰生瘡:綠豆粉、蚯蚓糞等量,研磨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