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四卷 (8)
谷部第二十四卷 (8)
1. 赤小豆
妊娠行經:方同上。
婦人難產:《產寶》:用赤小豆生吞七枚,佳。《集驗》:治難產日久氣乏。用赤小豆一升,以水九升,煮取汁,入炙過黃明膠一兩,同煎少時。一服五合,不過三、四服,即產。
胞衣不下:用赤小豆,男七枚,女二七枚,東流水吞服之。(《救急方》)。
產後目閉心悶:赤小豆生研,東流水服方寸匕。不瘥更服。(《肘後方》)。
產後悶滿,不能食:用小豆三、七枚,燒研,冷水頓服,佳。(《千金方》)。
乳汁不通:赤小豆煮汁飲之。(《產書》)。
婦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溫服,以滓敷之。(熊氏)。
婦人乳腫:小豆、莽草等分。為末。苦酒和敷,佳。(《梅師》)。
癰疽初作:赤小豆末,水和塗之,毒即消散,頻用有效。(《小品方》)。
石癰諸癰:赤小豆五合,納苦酒中五宿,炒研,以苦酒和塗即消。加栝蔞根等分。(《範汪方》)
痘後癰毒:赤小豆末,雞子白調塗敷之。
腮頰熱腫:赤小豆末,和蜜塗之,一夜即消。或加芙蓉葉末尤妙。
丹毒如火赤小豆末,和雞子白,時時塗之不已,逐手即消。(《小品方》)。
風瘙癮疹:赤小豆、荊芥穗等分,為末,雞子清調塗之。
金瘡煩滿:赤小豆一升,苦酒浸一日,熬燥再浸,滿三日,令黑色,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
六畜肉毒:小豆一升,燒研。水服三方寸匕,神良。(《千金方》)。
葉
【主治】去煩熱,止小便數(《別錄》)。煮食,明目(《日華》)。
【發明】時珍曰:小豆利小便,而藿止小便,與麻黃髮汗而根止汗同意,物理之異如此。
【附方】舊一,新一。
小便頻數:小豆葉一斤,入豉汁中煮,調和作羹食之。(《心鏡》)。
小兒遺尿:小豆葉搗汁服之。(《千金》)
芽,
【主治】妊娠數月,經水時來,名曰漏胎;或因房室,名曰傷胎。用此為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得效乃止(時珍。出《普濟》)。
白話文:
赤小豆
孕期月經來潮:方法同上。
婦女難產:用赤小豆生吞七粒,效果很好。(產寶);治療難產日久體力虛弱:用赤小豆一升,加水九升,煮取汁液,加入炙烤過的黃明膠一兩,一起煎煮片刻。每次服用五合,最多服用三、四次,即可生產。(集驗)
胎盤不下:用赤小豆,男性用七粒,女性用十四粒,用流動的井水送服。(救急方)
產後眼睛閉合、心悶:將赤小豆生研磨,用流動的井水送服一湯匙,若未痊癒可繼續服用。(肘後方)
產後腹脹,不能進食:用赤小豆三到七粒,燒烤研磨,用冷水一次服用,效果很好。(千金方)
乳汁不通:將赤小豆煮汁飲用。(產書)
婦女乳房脹痛:用赤小豆,加酒研磨,溫熱服用,藥渣敷於患處。(熊氏)
婦女乳房腫脹:赤小豆、莽草等量研磨成粉,用苦酒調和敷於患處,效果很好。(梅師)
癰疽初期:將赤小豆磨成粉,加水調和塗抹,毒素即可消散,需經常使用。(小品方)
各種癰疽:赤小豆五合,放入苦酒中浸泡五天,炒乾研磨,用苦酒調和塗抹即可消腫。可加入等量的栝蔞根。(範汪方)
痘疹後的癰疽:將赤小豆磨成粉,用雞蛋清調和塗抹。
腮頰紅腫熱痛:將赤小豆磨成粉,加蜂蜜調和塗抹,一夜即可消腫。或加入芙蓉葉末效果更佳。
丹毒(皮膚紅腫):將赤小豆磨成粉,和雞蛋清調和,不斷塗抹,腫毒即可消退。(小品方)
風瘙癢疹:赤小豆、荊芥穗等量研磨成粉,用雞蛋清調和塗抹。
刀傷引起的腹脹:赤小豆一升,浸泡在苦酒中一天,曬乾後再次浸泡,持續三天,直到變成黑色,再磨成粉。每次服用一湯匙,每日三次。(千金方)
食用六畜肉引起的毒症:赤小豆一升,燒烤研磨,用水送服三湯匙,效果神奇。(千金方)
赤小豆葉
主治:去除煩熱,治療小便頻數。(別錄);煮熟食用,明目。(日華)
說明:小豆利尿,而其葉卻能止尿,這與麻黃發汗而其根卻能止汗的道理相同,只是作用機理不同。(李時珍)
附方:舊方一個,新方一個。
小便頻數:小豆葉一斤,放入豆豉汁中煮,調和成羹食用。(心鏡)
小兒遺尿:將小豆葉搗碎取汁服用。(千金方)
赤小豆芽
主治:妊娠數月,經水仍然來潮(漏胎),或因房事導致(傷胎)。將赤豆芽磨成粉,用溫酒送服一湯匙,每日三次,見效即停。(李時珍,出自普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