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二卷 (5)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二卷 (5)

1. 胡麻油

(即香油)

弘景曰:生榨者良。若蒸炒者,止可供食及然燈耳,不入藥用。

宗奭曰:炒熟乘熱壓出油,謂之生油,但可點照;須再煎煉,乃為熟油,始可食,不中點照,亦一異也。如鐵自火中出而謂之生鐵,亦此義也。

時珍曰:入藥以烏麻油為上,白麻油次之,須自榨乃良。若市肆者,不惟已經蒸炒,而又雜之以偽也。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利大腸,產婦胞衣不落。生油摩瘡腫,生禿髮(《別錄》)。去頭面遊風(孫思邈)。主天行熱閟,腸內結熱。服一合,取利為度(藏器)。主喑啞,殺五黃,下三焦熱毒氣,通大小腸,治蛔心痛。敷一切惡瘡疥癬,殺一切蟲。取一合,和雞子兩顆,芒硝一兩,攪服。

少時,即瀉下熱毒,甚良(孟詵)。陳油:煎膏,生肌長肉止痛,消癰腫,補皮裂(《日華》)。治癰疽熱病(蘇頌)。解熱毒、食毒、蟲毒,殺諸蟲螻蟻(時珍)。

【發明】藏器曰:大寒,乃常食所用。而發冷疾,滑精髓,發臟腑渴,困脾臟。令人體重損聲。

士良曰:有牙齒疾及脾胃疾人,切不可吃。治飲食物,須逐日熬熟用之。若經宿,即動氣也。

劉完素曰:油生於麻,麻溫而油寒,同質而異性也。

震亨曰:香油乃炒熟脂麻所出,食之美,且不致疾。若煎煉過,與火無異矣。

時珍曰:張華《博物志》言:積油滿百石,則自能生火。陳霆《墨談》言:衣絹有油,蒸熱則出火星。是油與火同性矣。用以煎煉食物,尤能動火生痰。陳氏謂之大寒,珍意不然。但生用之,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之功,似乎寒耳。且香油能殺蟲,而病發症者嗜油;煉油能自焚,而氣盡則反冷。此又物之玄理也。

【附方】舊十,新二十七。

發症飲油:《外臺》云:病發症者,欲得飲油。用油一升,入香澤煎之。盛置病人頭邊,令氣入口鼻,勿與飲之。疲極眠睡,蟲當從口出。急以石灰粉手捉取抽盡,即是發也。初出,如不流水中濃菜形。又云:治胸喉間覺有症蟲上下,嘗聞蔥、豉食香,此乃發症蟲也。二日不食,開口而臥。以油煎蔥、豉令香,置口邊。蟲當出,以物引去之,必愈。

發瘕腰痛:《南史》云:宋明帝宮人腰痛牽心,發則氣絕。徐文伯診曰:發瘕也。以油灌之。吐物如發,引之長三尺,頭已成蛇,能動搖,懸之滴盡,唯一發爾。

吐解蠱毒:以清油多飲,取吐。(《嶺南方》)。

解河豚毒:一時倉卒無藥。急以清麻油多灌,取吐出毒物,即愈。(《衛生易簡方》)。

解砒石毒:麻油一碗,灌之。(《衛生方》)。

大風熱疾:《近效方》云:婆羅門僧療大風疾,並熱風手足不遂,壓丹石熱毒。用硝石一兩,生烏麻油二大升,同納鐺中。以土墼蓋口,紙泥固濟,細火煎之。初煎氣腥,藥熟則香氣發。更以生脂麻油二大升和合,微煎之。以意斟量得所,即內不津器中。凡大風人,用紙屋子坐病人,外面燒火發汗,日服一大合,壯者日二服。

白話文:

胡麻油

胡麻油,也叫香油。最好的胡麻油是用新鮮的芝麻直接壓榨出來的。如果用蒸炒過的芝麻榨油,只能用來食用或點燈,不能入藥。

炒熟的芝麻趁熱壓榨出來的油稱為生油,只能用來點燈;需要再經過煎煉才能成為熟油,熟油才能食用,不能點燈,這與生鐵和熟鐵的道理是一樣的。

入藥的話,烏麻油最好,白麻油次之,必須是自己榨的才好。市面上賣的胡麻油,不僅已經蒸炒過,還可能摻雜了假貨。

胡麻油味甘,性微寒,無毒。

胡麻油可以潤腸通便,治療產婦胎盤不下。生胡麻油可以塗抹瘡腫,治療禿髮;可以治療頭面部風痛;治療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和腸道積熱,服用一合,以通便為度;治療喑啞,殺死五種黃疸(可能是指五種黃疸型疾病),清除三焦的熱毒之氣,通利大小腸,治療蛔蟲引起的腹痛。用胡麻油一合,和雞蛋兩個、芒硝一兩攪拌服用,可以瀉下熱毒,效果很好。陳年的胡麻油可以煎成膏,可以生肌長肉、止痛、消腫、治療皮膚裂開;治療癰疽和熱病;可以解熱毒、食物中毒和蟲毒,殺死各種蟲蟻。

藏器說:胡麻油性大寒,是日常食用的東西。但是,如果過量食用,會導致發冷、滑精、口渴、損傷脾胃,使人體重減輕,聲音嘶啞。

士良說:牙齒不好和脾胃有病的人,絕對不能吃胡麻油。食用胡麻油必須每天熬熟了再用,如果隔夜了,就會導致脹氣。

劉完素說:油來自於芝麻,芝麻性溫而油性寒,同出一源卻性質相反。

震亨說:香油是用炒熟的芝麻榨出來的,食用美味而且不會致病。如果經過煎煉,就和火一樣了。

李時珍說:張華的《博物志》記載:如果積累的油達到一百石,就能自己燃燒。陳霆的《墨談》記載:衣物上有油,蒸熱就會產生火星。這說明油和火有相同的性質。用胡麻油煎煉食物,更容易產生痰火。雖然陳氏認為胡麻油性大寒,但我並不這樣認為。但是生胡麻油確實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的功效,好像偏寒一些。而且香油能殺蟲,而患有發症的人喜歡食用油;煉過的油能自燃,而油的能量耗盡後又會變冷。這也是事物發展的奧妙之處。

附方:舊方十個,新方二十七個。

治療發症:古代文獻記載:患有發症的人,想喝油。用一升油,加入香澤煎煮,放在病人頭邊,讓油氣進入鼻孔,不要讓病人喝。病人疲倦睡著後,蟲就會從口中出來,迅速用石灰粉抓住蟲子把它拔出來,這就是發症。剛開始的時候,蟲子形狀像流水中濃稠的蔬菜。文獻還記載:治療胸喉部感覺有蟲子上下移動,聞到蔥、豉的香味時,這就是發症蟲。兩天不吃東西,張開嘴巴躺著。用油煎蔥、豉,使其產生香味,放在嘴邊,蟲就會出來,用東西把它引出來,就會痊癒。

治療發瘕腰痛:古代文獻記載:宋明帝宮中的一個女子腰痛牽連到心臟,發病時就會氣絕。醫生診斷是發瘕。用油灌注,吐出像頭髮一樣的東西,長三尺,頭已經變成蛇,會動,懸掛起來直到油滴盡,只有一根頭髮了。

治療蠱毒:大量飲用清油,使其嘔吐。

治療河豚毒:如果一時沒有藥,趕緊用清麻油大量灌服,使其嘔吐毒物,就會痊癒。

治療砒石中毒:用一碗胡麻油灌服。

治療大風熱病:古代文獻記載:婆羅門僧治療大風病和熱風引起的四肢麻痹,以及丹石引起的熱毒,用硝石一兩、生烏麻油二大升,一起放入鍋中,用泥土封口,用小火煎煮。剛開始煎的時候氣味腥臭,藥熟後就會散發出香味。再加入生脂麻油二大升混合,稍微煎一下。根據病情斟酌用量,放入器皿中。凡是大風病患者,用紙屋子讓病人坐在裡面,外面燒火讓病人出汗,每天服用一大合,體壯者每天服用兩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