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二卷 (4)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二卷 (4)

1. 白油麻

白髮返黑:烏麻,九蒸九曬,研末,棗膏丸,服之。(《千金方》)。

腰腳疼痛:新胡麻一升,熬香杵末。日服一小升,服至一斗永瘥。溫酒、蜜湯、薑汁皆可下。(《千金》)。

手腳痠痛微腫:用脂麻五升熬研,酒一升,浸一宿。隨意飲。(《外臺》)

入水肢腫作痛:生胡麻搗塗之。(《千金》)

偶感風寒:脂麻炒焦,乘熱擂酒飲之,暖臥取微汗出良。

中暑毒死:救生散:用新胡麻一升,微炒令黑,攤冷為末,新汲水調服三錢。或丸彈子大,水下。(《經驗後方》)

嘔啘不止:白油麻一大合,清酒半升,煎取三合,去麻頓服。(《近效方》)。

牙齒痛腫:胡麻五升,水一斗,煮汁五升。含漱吐之,不過二劑,神良。(《肘後》)。

熱淋莖痛:烏麻子、蔓荊子各五合,炒黃,緋袋盛,以井華水三升浸之。每食前服一錢。(《聖惠方》)。

小兒下痢赤白:用油麻一合搗,和蜜湯服之。(《外臺》)。

解下胎毒:小兒初生,嚼生脂麻,綿包,與兒咂之,其毒自下。

小兒急疳:油麻嚼敷之。(《外臺》)。

小兒軟癤:油麻炒焦,乘熱嚼爛敷之。(譚氏《小兒方》)。

頭面諸瘡:脂麻生嚼敷之。(《普濟》)

小兒瘰癧:脂麻、連翹等分。為末。頻頻食之。(《簡便方》)

疔腫惡瘡:胡麻(燒灰)、針砂等分,為末。醋和敷之,日三。(《普濟方》)。

痔瘡風腫作痛:胡麻子煎湯洗之,即消。

坐板瘡疥:生脂麻嚼敷之。(筆峰《雜興》)。

陰癢生瘡:胡麻嚼爛敷之,良。(《肘後》),

乳瘡腫痛:用脂麻炒焦,研末。以燈窩油調塗,即安。

婦人乳少:脂麻炒研,入鹽少許,食之。(唐氏)。

湯火傷灼:胡麻生研如泥,塗之。(《外臺》)。

蜘蛛咬瘡:油麻研爛敷之。(《經驗後方》)。

諸蟲咬傷:同上。

蚰蜒入耳:胡麻炒研,作袋枕之。(《梅師》)

谷賊屍咽,喉中痛癢,此因誤吞谷芒,搶刺癢痛也。谷賊屬咽,馬喉風屬喉,不可不分:用脂麻炒研,白湯調下。(《三因方》)。

癰瘡不合:烏麻炒黑,搗敷之。(《千金》)。

小便尿血:胡麻三升杵末,以東流水二升浸一宿,平旦絞汁,頓熱服。(《千金方》)。

白話文:

白油麻

白髮變黑:用烏麻,九蒸九曬後研磨成粉,製成棗膏丸服用。(出自《千金方》)

腰腳疼痛:取一升新鮮胡麻,炒香後研磨成粉。每天服用一小升,服用至一斗即可痊癒。可用溫酒、蜂蜜水或薑汁送服。(出自《千金方》)

手腳酸痛微腫:用五升脂麻熬煮後研磨,加入一升酒浸泡一夜,然後隨意飲用。(出自《外臺秘要》)

水腫肢體疼痛:將生胡麻搗碎後敷在患處。(出自《千金方》)

偶感風寒:將脂麻炒焦,趁熱研磨後用酒沖服,然後蓋被暖臥,待微微出汗即可。

中暑昏迷:救生散:取一升新鮮胡麻,輕微炒至變黑,放涼後研磨成粉,用新汲取的水調服三錢。也可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用水送服。(出自《經驗後方》)

嘔吐不止:取一大合白油麻,半升清酒,煎煮至三合,去渣後頓服。(出自《近效方》)

牙齒疼痛腫脹:取五升胡麻,加一斗水煮,至剩五升藥汁。含漱後吐出,一般不超過兩劑即可見效。(出自《肘後備急方》)

熱淋莖痛:取烏麻子、蔓荊子各五合,炒黃,放入紅色布袋中,用三升井水浸泡。每次飯前服用一錢。(出自《聖惠方》)

小兒下痢,大便赤白:取一合油麻搗碎,拌蜂蜜水服用。(出自《外臺秘要》)

解胎毒:嬰兒出生後,嚼碎生脂麻,用棉布包裹,讓嬰兒吮吸,即可排出胎毒。

小兒急疳:將油麻嚼碎後敷在患處。(出自《外臺秘要》)

小兒軟癤:將油麻炒焦,趁熱嚼碎後敷在患處。(出自譚氏《小兒方》)

頭面瘡瘍:將生脂麻嚼碎後敷在患處。(出自《普濟方》)

小兒瘰癧:取脂麻、連翹等量研磨成粉,經常服用。(出自《簡便方》)

疔腫惡瘡:取胡麻燒成灰,與針砂等量混合研磨成粉,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每天三次。(出自《普濟方》)

痔瘡腫痛:用胡麻子煎水清洗患處,即可消腫。

坐板瘡疥:將生脂麻嚼碎後敷在患處。(出自筆峰《雜興》)

陰部瘙癢生瘡:將胡麻嚼碎後敷在患處,療效良好。(出自《肘後備急方》)

乳房腫痛:將脂麻炒焦研磨成粉,用燈油調和後塗抹患處,即可止痛。

婦女乳汁不足:將脂麻炒熟研磨,加入少量食鹽服用。(出自唐氏醫方)

湯火灼傷:將生胡麻研磨成泥狀,敷在患處。(出自《外臺秘要》)

蜘蛛咬傷:將油麻研磨後敷在患處。(出自《經驗後方》)

各種蟲咬傷:用法同蜘蛛咬傷。

蚰蜒入耳:將胡麻炒熟研磨,做成小袋塞入耳中。(出自《梅師方》)

誤吞谷芒引起咽喉疼痛瘙癢:將脂麻炒熟研磨,用白開水調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癰瘡癒合不良:將烏麻炒黑後搗碎敷在患處。(出自《千金方》)

小便帶血:取三升胡麻研磨成粉,用二升東流水浸泡一夜,清晨絞汁,趁熱服用。(出自《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