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二十一卷 (9)
草部第二十一卷 (9)
1. 《名醫別錄》
兔棗
《別錄》曰:味酸,無毒。主輕身益氣。生丹陽陵地,高尺許,實如棗。
鹿良
《別錄》曰:味鹹,臭。主小兒驚癇,賁豚,瘛瘲,大人痓。五月採。
雞涅
《別錄》曰:味甘,平,無毒。主明目,目中寒風,諸不足,水腫邪氣,補中,止泄痢,療女子白沃。一名陰洛,生雞山。採無時。
犀洛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癃疾。一名星洛,一名泥洛。
雀梅
《別錄》曰:味酸,寒,有毒。主蝕惡瘡。一名千雀。生海水石谷間。
弘景曰:葉與實俱如麥李。
燕齒
《別錄》曰:主小兒癇、寒熱。五月五日採。
土齒
《別錄》曰:味甘,平,無毒。主輕身,益氣,長年。生山陵地中,狀如馬牙。
金莖
《別錄》曰:味苦,平,無毒。主金瘡內漏。一名葉金草,生澤中高處。
白背
《別錄》曰:味苦,平,無毒。主寒熱,洗惡瘡疥。生山陵,根似紫葳,葉如燕盧。採無時。
青雌
《別錄》曰:味苦。主惡瘡禿敗瘡火氣,殺三蟲。一名蟲損,一名孟推。生方山山谷。
白辛
《別錄》曰:味辛,有毒。主寒熱。一名脫尾,一名羊草。生楚山。三月採根,白而香。
赤舉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腹痛。一名羊飴,一名陵渴。生山陰,二月花銳蔓草上,五月實黑中有核。三月三日採葉,陰乾。
赤涅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疰崩中,止血益氣。生蜀郡山石陰地濕處,採無時。
赤赫
《別錄》曰:味苦,寒,有毒。主痂瘍惡敗瘡,除三蟲邪氣。生益州川穀。二月、八月採。
黃秫
《別錄》曰:味苦,無毒。主心煩,止汗出。生如桐根。
黃辯
《別錄》曰:味甘,平,無毒。主心腹疝瘕、口瘡臍傷。一名經辯。
紫給
《別錄》曰:味鹹。主毒風頭泄注。一名野葵。生高陵下地。三月三日採根,根如烏頭。
紫藍
《別錄》曰:味鹹,無毒。主食肉得毒,能消除之。
糞藍
《別錄》曰:味苦。主身癢瘡、白禿、漆瘡,洗之。生房陵。
巴朱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寒,止血、帶下。生洛陽。
七紫
《別錄》曰:味苦。主小腹痛,利小腹,破積聚,長肌肉,久服輕身長年。生冤句。二月、七月採。
文石
《別錄》曰:味甘。主寒熱心煩。一名黍石。生東郡山澤中水下,五色,有汁潤澤。
路石
《別錄》曰:味甘、酸,無毒。主心腹,止汗,生肌、酒痂,益氣耐寒,實骨髓。一名陵石。生草石上,天雨獨干,日出獨濡,花黃莖赤黑,三歲一實,赤如麻子。五月、十月採莖葉,陰乾。
曠石
《別錄》曰:味甘,平,無毒。主益氣養神,除熱止渴。生江南,如石草。
敗石
《別錄》曰:味苦,無毒。主渴、痹。
白話文:
兔棗:味道酸,無毒,能輕身益氣。生長在丹陽陵地,高度約一尺,果實像棗子。
鹿良:味道鹹,氣味臭。主治小兒驚癇、賁豚、瘛瘲,成人痓。五月採收。
雞涅:味道甘,性平,無毒。主治明目、目中寒風、各種不足症狀、水腫邪氣,能補中、止泄痢,治療婦女白帶。又名陰洛,生長在雞山,全年皆可採收。
犀洛:味道甘,無毒。主治癃疾(排尿困難)。又名星洛、泥洛。
雀梅:味道酸,性寒,有毒。主治腐蝕惡瘡。又名千雀,生長在海水石谷之間。葉子和果實都像麥李。(弘景注)
燕齒:主治小兒癇症、寒熱。五月五日採收。
土齒:味道甘,性平,無毒。能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生長在山陵地中,形狀像馬牙。
金莖:味道苦,性平,無毒。主治金瘡內漏。又名葉金草,生長在澤地高處。
白背:味道苦,性平,無毒。主治寒熱,洗治惡瘡疥癬。生長在山陵,根部像紫葳,葉子像燕盧,全年皆可採收。
青雌:味道苦。主治惡瘡、禿瘡、火毒瘡,殺滅三種蟲害。又名蟲損、孟推,生長在方山山谷。
白辛:味道辛,有毒。主治寒熱。又名脫尾、羊草,生長在楚山。三月採收根部,根部潔白且香。
赤舉:味道甘,無毒。主治腹痛。又名羊飴、陵渴,生長在山陰,二月開花,蔓生在草上,五月果實成熟,黑色,內有核。三月三日採收葉子,陰乾。
赤涅:味道甘,無毒。主治崩漏,能止血益氣。生長在蜀郡山石陰濕處,全年皆可採收。
赤赫:味道苦,性寒,有毒。主治痂瘍、惡性潰爛瘡,去除三蟲邪氣。生長在益州川穀,二月、八月採收。
黃秫:味道苦,無毒。主治心煩,止汗。生長情況像桐樹的根。
黃辯:味道甘,性平,無毒。主治心腹疝氣、瘕聚、口瘡、臍傷。又名經辯。
紫給:味道鹹。主治毒風頭痛、頭部淋巴結腫痛。又名野葵,生長在高陵地帶。三月三日採收根部,根部像烏頭。
紫藍:味道鹹,無毒。主治食用肉類中毒,能解毒。
糞藍:味道苦。主治身體瘙癢、白禿、漆瘡,用水洗患處。生長在房陵。
巴朱:味道甘,無毒。主治寒症,止血、帶下。生長在洛陽。
七紫:味道苦。主治小腹痛,通利小腹,消除積聚,增長肌肉,久服輕身延年。生長在冤句,二月、七月採收。
文石:味道甘。主治寒熱心煩。又名黍石,生長在東郡山澤水中,五種顏色,汁液潤澤。
路石:味道甘酸,無毒。主治心腹疼痛,止汗,生肌、治療酒渣鼻,益氣耐寒,滋養骨髓。又名陵石。生長在草石上,雨天獨自乾爽,日出獨自潮濕,花黃莖赤黑,三年結果一次,果實紅色如麻子。五月、十月採收莖葉,陰乾。
曠石:味道甘,性平,無毒。主治益氣養神,除熱止渴。生長在江南,像石草。
敗石:味道苦,無毒。主治口渴、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