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主治第四卷 (9)

回本書目錄

主治第四卷 (9)

1. 口舌

(舌苦,是膽熱;甘,是脾熱;酸,是濕熱;澀,是風熱;辛,是燥熱;,咸,是脾濕;淡,是胃虛;麻,是血虛;生胎,是脾熱閉;出血,是心火鬱;腫脹,是心脾火毒;瘡裂,是上焦熱;木強,是風痰濕熱;短縮,是風熱。舌出數寸有傷寒、產後、中毒、大驚數種。口糜,是膀胱移熱於小腸;口臭,是胃火食鬱;喉腥,是肺火痰滯)

白話文:

  • 舌頭發苦,是膽火過旺引起的。

  • 舌頭發甜,是脾火過旺引起的。

  • 舌頭發酸,是濕熱同時發生的病症。

  • 舌頭發澀,是風熱同時發生的病症。

  • 舌頭發辛辣,是燥熱引起的。

  • 舌頭發鹹,是脾臟濕氣過重的症狀。

  • 舌頭發淡,是胃虛的症狀。

  • 舌頭發麻,是血虛的症狀。

  • 舌頭生胎氣,這是脾熱閉結引起的。

  • 舌頭出血,是心火鬱結的症狀。

  • 舌頭紅腫,是心脾火毒同時發生的症狀。

  • 舌頭瘡裂,是上焦熱症的徵兆。

  • 舌苔粗厚,是風痰濕熱同時發生的病症。

  • 舌苔短促,是風熱同時發生的病症。

  • 舌頭伸出數寸,是傷寒、產後、中毒、大驚等疾病的徵兆。

  • 口腔糜爛,是膀胱的熱氣轉移至小腸所致。

  • 口臭,是胃火旺盛,食物積滯所引起的。

  • 喉嚨有腥味,是肺火旺盛痰液阻塞導致的。

【舌脹】〔草谷〕甘草(木強腫脹塞口,不治殺人,濃煎噙漱。),芍藥(同甘草煎。),半夏羊蹄,絡石(並漱。),蓖麻油(燃熏。)附子尖(同巴豆。),黃葵花(同黃丹。),蒲黃(同乾薑。),青黛(同朴硝、片腦。),赤小豆(同醋。),醋(和釜墨。),粟米,〔木器〕桑根汁(並塗之。

白話文:

舌頭腫脹:

草木類:甘草(將甘草煎煮濃縮,含藥漱口,用於治療木強、腫脹塞口,若不治療會危及生命。),芍藥(與甘草同煎服用。),半夏、羊蹄、絡石(都用來漱口)。

油脂類:蓖麻油(點燃燻燎)。

礦物類:附子尖(與巴豆同時服用。),黃葵花(與黃丹同時服用。),蒲黃(與乾薑同時服用。),青黛(與朴硝、片腦同時服用。),赤小豆(與醋同時服用。)。

其他:粟米,桑根汁(都用來塗抹)。

),龍腦香(傷寒舌出數寸,摻之隨消。),冬青葉(舌脹出口,濃煎浸之。),巴豆(傷寒後舌出不收,紙卷一枚納鼻中,自收。),黃柏(浸竹瀝。),木蘭皮(汁。),皂莢刺灰(煎汁。並漱重舌。),桂,甑帶灰,箕舌灰,〔土石〕伏龍肝(和醋,或加牛蒡汁。),釜墨,黃丹(並塗重舌。

白話文:

  1. 龍腦香:傷寒症狀,舌頭突出數寸,可用龍腦香塗抹,隨即消退。
  1. 冬青葉:舌頭腫脹突出,濃煎冬青葉浸泡舌頭。

  2. 巴豆:傷寒後舌頭突出不收,將一張紙捲成一團,塞入鼻中,舌頭自動收回。

  3. 黃柏:將黃柏浸泡在竹瀝中使用。

  4. 木蘭皮:使用木蘭皮的汁液。

  5. 皁莢刺灰:將皁莢和刺灰煎煮後取汁漱口,適用於治療重舌。

  6. 桂皮、甑帶灰、箕舌灰、伏龍肝:將桂皮、甑帶灰、箕舌灰和伏龍肝混合,加入醋或牛蒡汁,塗抹於重舌上。

  7. 釜墨、黃丹:將釜墨和黃丹混合,塗抹於重舌上。

白話文:

  1. 冬青葉:舌頭腫脹突出,用濃煎冬青葉浸泡舌頭。

  2. 巴豆:傷寒後舌頭突出不收,把一張紙捲成一團,塞入鼻中,舌頭自動收回。

  3. 黃柏:用黃柏浸泡在竹瀝中使用。

  4. 木蘭皮:取木蘭皮的汁液使用。

  5. 皁莢刺灰:把皁莢和刺灰煮後取汁漱口,治療重舌。

  6. 桂皮、甑帶灰、箕舌灰、伏龍肝:把桂皮、甑帶灰、箕舌灰和伏龍肝混合,加入醋或牛蒡汁,塗抹於重舌上。

  7. 釜墨、黃丹:把釜墨和黃丹混合,塗抹於重舌上。

),鐵鎖鏽,鐵落(併為末噙服。),鐵秤錘(舌脹,咽生息肉,燒赤淬醋服。),蓬砂(薑片蘸,擦木舌。),玄精石(同牛黃硃砂等摻。),白礬(同朴硝摻;同桂心,安舌下。),硝石(同竹瀝含。),芒硝(同蒲黃摻。中仙茅毒,舌脹出口,以硝、黃下之;小兒舌脹塞口,紫雪、竹瀝多服之。

白話文:

  1. 硫磺(研末,敷於舌部)

  2. 鐵鏽(研末,含服)

  3. 鐵秤錘(燒紅,淬於醋中,服用)

  4. 硼砂(沾薑片,擦拭舌面)

  5. 天然雄黃(與牛黃、硃砂等混合,服用)

  6. 白礬(與朴硝混合,服用;與桂心混合,含於舌下)

  7. 硝石(與竹瀝混合,含服)

  8. 芒硝(與蒲黃混合,服用。若中毒,舌頭腫脹,突出於口外,使用硝石、黃連服用;小兒若舌頭腫脹塞住口腔,則服用紫雪、竹瀝等藥物)

),硃砂(婦人產子,舌出不收,敷之,仍驚之,則入。),石膽,皂礬,〔蟲鱗禽獸〕五倍子(並摻之。),白殭蠶(或加黃連。),蜂房(炙。),鼠婦(杵。),海螵蛸(同雞子黃。),鯽魚頭(燒。),蛇蛻灰(重舌重齶,並醋和摻。),雞冠血(中蜈蚣毒,舌脹出口,浸之嚥下。

白話文:

  1. 硃砂(用於產婦產後,舌頭伸出並且收不回去,敷上硃砂,再讓產婦受到驚嚇,硃砂就會進入體內。)

  2. 石膽,皁礬,五倍子(將這些藥物混合在一起使用。)

  3. 白殭蠶(可以加入黃連一起使用。)

  4. 蜂房(將蜂房炙烤後使用。)

  5. 鼠婦(將鼠婦搗碎後使用。)

  6. 海螵蛸(與雞子黃一起使用。)

  7. 鯽魚頭(將鯽魚頭燒成灰後使用。)

  8. 蛇蛻灰(用於治療舌頭和上顎腫脹,將蛇蛻灰與醋混合後敷上患處。)

  9. 雞冠血(用於治療蜈蚣毒導致的舌頭腫脹並伸出口外,將雞冠血浸泡後讓患者嚥下。)

),五靈脂(重舌,煎醋漱。),三家屠肉(小兒重舌,切片磨之,即啼。),鹿角(炙熨,亦磨塗。),羊乳牛乳(飲。),發灰(敷。),〔草木〕玄參連翹,黃連,薄荷升麻防風桔梗赤芍藥,大青生地黃黃芩牛蒡子牡丹皮,黃柏,木通,半夏,茯苓,〔石部〕芒硝,石膏

白話文:

青黛(研末,吹喉中。),紫蘇葉(濃煎,加鹽少許,漱。),石脂(童便調,敷。),白礬(醋銷,點舌。),消得氏粉(吹喉中,出痰飲。),黃連(煎湯,含漱。),五靈脂(研末,用醋煎,漱口。),三家屠肉(小孩子重舌,將屠夫用的磨刀石磨成粉末、塗上,孩子馬上就不哭了。),鹿角(炙烤後熨燙,也磨成粉末塗抹。),羊乳、牛乳(飲用。),發灰(塗敷。),玄參、連翹、黃連、薄荷、升麻、防風、桔梗、赤芍藥、大青、生地黃、黃芩、牛蒡子、牡丹皮、黃柏、木通、半夏、茯苓,芒硝、石膏。

【舌胎】薄荷(舌胎語澀,取汁,同薑、蜜擦。),生薑(諸病舌上生胎,以青布蘸井水抹後,時時以姜擦之。),白礬(小兒初生,白膜裹舌,刮出血,以少許敷之,否則發驚。)

白話文:

薄荷(如果舌苔粗糙乾燥,取薄荷汁液,混合生薑和蜂蜜塗抹舌面。)

生薑(各種疾病引起舌苔,用青布沾井水擦拭舌苔後,經常以生薑擦拭舌苔。)

白礬(小兒剛出生,舌頭包著一層白色薄膜,將薄膜刮破出血,撒上少量白礬,否則會引起驚厥。)

【舌衄】〔草谷〕生地黃(同阿膠末,米飲服。汁和童尿、酒服。),黃藥子(同青黛水服。),蒲黃(同青黛水服,並敷之。同烏賊骨敷。),香薷(煎汁,日服三升。),大小薊(汁,和酒服。),蓖麻油(點燈熏鼻,自止。),茜根,黃芩,大黃,升麻,玄參,麥門冬艾葉,飛羅面(水服。

白話文:

舌衄

  1. 生地黃:研末,用米湯送服。也可以將汁液與童尿、酒混合服用。
  1. 黃藥子:與青黛水一起服用。

  2. 蒲黃:與青黛水一起服用,也可以外敷。另外,還可以與烏賊骨一起外敷。

  3. 香薷:煎汁,每日服用三升。

  4. 大小薊:取汁,與酒混合服用。

  5. 蓖麻油:點燃燈,讓油煙燻鼻子,即可止血。

  6. 茜根、黃芩、大黃、升麻、玄參、麥門冬、艾葉、飛羅面:水服。

白話文:

  1. 黃連:與青黛水共同服用。

  2. 蒲公英:與青黛水同服,或外敷。也可與烏賊骨同敷。

  3. 香薷:煎煮汁液,每日程服三升。

  4. 大薊、小薊:取汁,與酒合服。

  5. 蓖麻油:點燃燈,以油煙燻鼻止血。

  6. 茜根、黃芩、大黃、升麻、玄參、麥門冬、艾葉、飛羅面:用清水送服。

),豆豉(水煎服。),赤小豆(絞汁服。),〔木石〕黃柏(蜜炙,米飲服。),槐花(炒服並摻。),龍腦(引經。),梔子百草霜(同蚌粉服。)醋(調塗。),石膏,〔蟲人〕五倍子(同牡蠣白膠香摻。),紫金沙(蜂房頂也。同貝母、蘆薈,蜜丸水服。),發灰(水服一錢。

白話文:

*大豆(水煎服。),

*豆豉(水煎服。),

*赤小豆(絞汁服用。),

*黃柏(蜜炙,米飲服用。),

*槐花(炒服並摻。),

*龍腦(引經。),

*梔子,

*百草霜(同蚌粉服用。),

*醋(調塗。),

*石膏,

*五倍子(同牡蠣、白膠香摻。),

*紫金沙(蜂房頂也。同貝母、蘆薈,蜜丸水服用。),

*發灰(水服用一錢。)

或加巴豆,同燒灰。)

白話文:

加巴豆(又稱「刀豆」),與其他豆類一起燒成灰燼。

【強痹】雄黃(中風舌強,同荊芥末,豆淋酒服。),醋(小兒舌強腫,和飴含之。),烏藥(固氣舌麻。),皂莢,礬石(並擦痰壅舌麻。),人參(主氣虛舌短。),黃連,石膏(主心熱舌短。)

白話文:

【強痹】

雄黃(中風舌頭僵硬,與荊芥末混合,用豆淋酒送服。)

醋(小孩子舌頭僵硬腫脹,與飴糖混合後放舌頭含著。)

烏藥(補益元氣,緩解舌頭麻木。)

皁莢、明礬(二者混合擦拭舌頭上的痰液,緩解舌頭麻木。)

人參(主治氣虛,舌頭短小。)

黃連、石膏(主治心火旺盛,舌頭短小。)

【舌苦】柴胡,黃芩,苦參,黃連,龍膽(瀉膽。),麥門冬(清心。),枳椇(解酒毒。)

白話文:

【舌苦】柴胡、黃芩、苦參、黃連、龍膽(瀉膽)、麥門冬(清心)、枳椇(解酒毒)。

【舌甘】生地黃,芍藥,黃連

【舌酸】黃連,龍膽(瀉肝。),神麯,蘿蔔(消食,嚼。)

【舌辛】黃芩,梔子(瀉肺。),芍藥(瀉脾。),麥門冬(清心。)

【舌淡】白朮(燥脾。),半夏,生薑(行水。),茯苓(滲濕。)

【舌咸】知母(瀉腎。),烏賊骨(淡胃。)

白話文:

舌甘 生地黃、芍藥、黃連

舌酸 黃連、龍膽草(瀉肝)、神曲、蘿蔔(消食,嚼碎服用)

舌辛 黃芩、梔子(瀉肺)、芍藥(瀉脾)、麥門冬(清心)

舌淡 白朮(燥脾)、半夏、生薑(行水)、茯苓(滲濕)

舌鹹 知母(瀉腎)、烏賊骨(淡胃)

【舌澀】黃芩(瀉火。),葛根(生津。),防風,薄荷(去風熱。),半夏,茯苓(去痰熱。)

白話文:

【舌澀】黃芩(清除體內火氣),葛根(生津液),防風、薄荷(去除風熱),半夏、茯苓(去除痰熱)。

【口糜】〔內治〕〔草部〕桔梗(同甘草煎服。),麥門冬,玄參,赤芍藥,連翹,秦艽,薄荷,升麻,黃連,黃芩,生地黃,知母,牡丹,木通,甘草,石斛射干,附子(口瘡,久服涼藥不愈,理中加附子反治之,含以官桂。),〔果木〕栗子(小兒口瘡,日煮食之。),蜀椒(口瘡久患者,水洗面拌煮熟,空腹吞之,以飯壓下,不過再服。

白話文:

口糜

內治 一、草部:

  1. 桔梗:與甘草一起煎服。

  2. 麥門冬

  3. 玄參

  4. 赤芍藥

  5. 連翹

  6. 秦艽

  7. 薄荷

  8. 升麻

  9. 黃連

  10. 黃芩

  11. 生地黃

  12. 知母

  13. 牡丹

  14. 木通

  15. 甘草

  16. 石斛

  17. 射干

  18. 附子:如果口瘡已經服用了很多涼性藥物仍然沒有治癒,可以嘗試在理中湯中加入附子來治療,並含服官桂。

二、果木:

  1. 栗子:特別適合兒童口瘡,可以每天煮食。

  2. 蜀椒:適合長期患有口瘡的人,用開水洗淨後拌入煮熟的豬肉中,空腹吞服,並以米飯壓下,一般服用一次即可治癒。

),龍腦(經絡火邪,夢遺口瘡,同黃柏,蜜丸服。),地骨皮(口舌糜爛,同柴胡煎服。),黃柏,茯苓,豬苓,〔金石〕朴硝,蓬砂,石膏,滑石,青錢(口內熱瘡,燒淬酒飲。),豬膏(口瘡塞咽,同黃連煎服。),〔噙漱〕細辛(口舌生瘡糜爛,同黃連或黃柏末摻之,名赴筵散

白話文:

  • 龍腦(治療經絡火邪、夢遺、口瘡,與黃柏同用,加蜂蜜製成丸劑服用。)

  • 地骨皮(治療口舌糜爛,與柴胡一起煎服。)

  • 黃柏、茯苓、豬苓、〔金石〕朴硝、蓬砂、石膏、滑石、青錢(治療口腔熱瘡,用燒過的青錢淬酒飲用。)

  • 豬膏(治療口瘡塞咽,與黃連一起煎服。)

  • 〔噙漱〕細辛(治療口舌生瘡糜爛,與黃連或黃柏末一起摻入,稱為赴筵散。)

外以醋調貼臍。),黃連(煎酒,呷含。同乾薑末,摻之,名水火散。),升麻(同黃連末噙。),甘草(同白礬。),天門冬(口瘡連年,同麥門冬、玄參丸噙。),薔薇根(日久延及胸中,三年以上者,濃煎含漱。夏用枝葉。),大青葉(浸蜜。),蘘荷根(汁。),蛇莓(汁。

白話文:

  • 用醋調和後貼在肚臍上。

  • 黃連:用酒煎煮,含在嘴裡。混合乾薑末,稱為「水火散」。

  • 升麻:與黃連末一起含在嘴裡。

  • 甘草:與白礬一起服用。

  • 天門冬:口瘡連續多年,與麥門冬、玄參丸一起含在嘴裡。

  • 薔薇根:時間久了延及胸部,超過三年的,濃煎後含漱。夏季用枝葉。

  • 大青葉:浸泡蜂蜜後服用。

  • 蘘荷根:取其汁服用。

  • 蛇莓:取其汁服用。

),牛膝,忍冬(並漱口瘡。),蒲黃,黃葵花(燒。),赤葵莖,縮砂殼灰,角蒿灰(並塗口瘡。),貝母(小兒口生白瘡,如鵝口瘡,為末,入蜜抹之,日五、六上。),白芨(乳調。),燕脂(乳調。),黍米(嚼。),赤小豆(醋調。並塗小兒鵝口。),豉(口舌瘡,炒焦,含一夜愈。

白話文:

牛膝,忍冬(並漱口瘡。),蒲黃,黃葵花(燒。),赤葵莖,縮砂殼灰,角蒿灰(並塗口瘡。),貝母(小兒口生白瘡,如鵝口瘡,為末,入蜜抹之,日五、六上。),白芨(乳調。),燕脂(乳調。),黍米(嚼。),赤小豆(醋調。並塗小兒鵝口。),豉(口舌瘡,炒焦,含一夜愈。

),米醋(浸黃柏。),蘿蔔汁,薑汁(並漱滿口爛瘡。),瓠(燒,塗口鼻中肉爛痛。),茄科(燒,同鹽敷口中生蕈。),茄蒂灰,桃枝(煎漱。),杏仁(少入膩粉,臥時細嚼,吐涎。),檳榔(燒,入輕粉摻。),甜瓜(含。),西瓜(含。),細茶(同甘草。),鳧茈灰,梧桐子灰,沒石子(同甘草。

白話文:

  • 米醋(浸泡黃柏)

  • 蘿蔔汁

  • 薑汁(並漱滿口爛瘡)

  • 瓠瓜(燒,塗口鼻中肉爛痛)

  • 茄科(燒,同鹽敷口中生蕈)

  • 茄蒂灰

  • 桃枝(煎漱)

  • 杏仁(少入膩粉,睡前細嚼,吐出涎液)

  • 檳榔(燒,加入輕粉摻合)

  • 甜瓜(含著)

  • 西瓜(含著)

  • 細茶(加上甘草)

  • 鳧茈灰

  • 梧桐子灰

  • 沒食子(加上甘草)

並摻口瘡。),黃柏(口舌瘡,蜜浸含之。同青黛摻。同銅綠摻。同滑石、五倍子,摻。同蓽茇,煎醋漱。),乳香(白口瘡,同沒藥、雄黃、輕粉塗;赤口瘡,同沒藥、銅綠、枯礬,塗。),楝根(口中漏瘡,煎服。),冬青葉汁,黃竹瀝,小檗汁(並含漱。),桂(同薑汁,塗於虛口瘡及鵝口。

白話文:

乳香:白口瘡,與沒藥、雄黃、輕粉一起塗抹;赤口瘡,與沒藥、銅綠、枯礬一起塗抹。

楝根:口中漏瘡,煎服。

冬青葉汁、黃竹瀝、小檗汁:以上三種液體都可含漱。

桂:與薑汁混合,塗抹在虛口瘡和鵝口瘡上。

),桑汁,柘漿,甑帶灰(並塗鵝口。)甑垢(口舌生瘡,刮塗即愈。),烏疊泥(或加蓬砂。),釜墨,胡粉(豬髓和。),黃丹(蜜蒸。),密陀僧(煅研。),鐵屑(水調。),黑石脂(並塗口瘡。),銅綠(同白芷摻,以醋漱之。),水銀(口瘡,同黃連,煮熱含之。

白話文:

  1. 桑汁:桑葉汁。

  2. 柘漿:柘樹葉汁。

  3. 甑帶灰:甑子上的灰。

  4. 甑垢:甑子上的水垢。

  5. 烏疊泥:火山灰。

  6. 釜墨:鍋底的積碳。

  7. 胡粉:豬髓和滑石粉。

  8. 黃丹:氧化鉛。

  9. 密陀僧:硫酸銅。

  10. 鐵屑:鐵銹。

  11. 黑石脂:黑石頭粉末。

  12. 銅綠:銅鏽。

  13. 水銀:汞。

  14. 黃連:中藥黃連。

),寒水石(口瘡膈熱,煅,和硃砂、片腦摻之。),朴硝(口舌生瘡,含之,亦擦小兒鵝口,或加青黛。或入寒水石,少入硃砂。),白礬(漱鵝口;同硃砂,敷小兒鵝口;同黃丹摻。),蓬砂(同硝石含。),膽礬(煅。),蜂蜜竹蜂蜜(並塗口瘡。),五倍子(摻之,立可飲食。

白話文:

寒水石(治口瘡、胸膈熱,煅後,與硃砂、片腦攪拌後使用)。

朴硝(口舌生瘡,可用它含著,也可擦在小兒鵝口上;或者加青黛、寒水石、少量硃砂)。

白礬(可以漱、擦小兒鵝口;與硃砂混合使用,可以治療小兒鵝口;與黃丹混合使用)。

蓬砂(與硝石一起含服)。

膽礬(煅後使用)。

蜂蜜、竹蜂蜜(塗抹口瘡)。

五倍子(直接含服,很快可以飲食)。

同黃柏、滑石。或加密陀僧。或同青黛、銅綠,治大人、小兒白口瘡,似木耳狀,急者吹入咽喉。),蠶繭(包蓬砂,焙研,摻。),白殭蠶(炒研,蜜和。),晚蠶蛾,蠶紙灰,鯽魚頭(燒,並摻。),蛇皮(拭。),雞內金(燒,敷一切口瘡。),白鵝屎(敷鵝口。),羊脛髓(同胡粉塗。

白話文:

  • 黃柏、滑石。或加入加密陀僧。或加入青黛、銅綠,治療大人、小孩的白色口腔潰瘍,形狀像木耳,緊急時可吹入咽喉。

  • 蠶繭(包蓬砂,烘烤研磨,摻入)。

  • 白殭蠶(炒熟研磨,以蜂蜜混合)。

  • 晚蠶蛾,蠶紙灰,鯽魚頭(燒,並一起摻入)。

  • 蛇皮(擦拭)。

  • 雞內金(燒成灰,敷於所有口腔潰瘍)。

  • 白鵝屎(敷於鵝的口腔)。

  • 羊脛髓(與胡粉混合塗抹)。

),牛羊乳(含。),酥(含。),鹿角(磨汁,塗鵝口。),人中白(同枯礬,塗口瘡、鵝口。)

白話文:

)牛羊的乳汁(含在口中)。酥(含在口中)。鹿角(研磨成汁,塗在鵝口上)。人中白(同枯礬,塗在口瘡、鵝口上。)

【上治】天南星(同密陀僧末,醋調貼眉心,二時洗去。),巴豆油紙(貼眉心。或貼囟門,起泡,以菖蒲水洗去。)

白話文:

【上治】天南星(與密陀僧粉末混合,用醋調和後貼在眉心,二個時辰後洗去。)、巴豆油紙(貼在眉心。或貼在囟門,起泡後,用菖蒲水洗去。)

【下治】細辛(醋調貼臍。),生南星(或加草烏,或加黃柏。),生半夏,生附子,吳茱萸(或加地龍。),密陀僧,湯瓶鹼(並醋調,貼足心。),生硫黃,生礬,硝石(俱水入少面調,貼足心。),黃連(同黃芩、黃柏,水調,貼足心。),白礬(化湯,濯足。)

白話文:

【下治】:

  1. 細辛(用醋調和,貼在肚臍上。)

  2. 生南星(可以加入草烏,也可以加入黃柏。)

  3. 生半夏

  4. 生附子

  5. 吳茱萸(可以加入地龍。)

  6. 密陀僧

  7. 湯瓶鹼(用醋調和,貼在腳底。)

  8. 生硫黃

  9. 生礬

  10. 硝石(全部加入水,再加入少量麵粉調和,貼在腳底。)

  11. 黃連(與黃芩、黃柏一起,用水調和,貼在腳底。)

  12. 白礬(化開成湯,浸泡雙腳。)

【口臭】〔草菜〕大黃(燒研揩牙。),細辛(同白豆蔻含。),香薷,雞蘇,藿香,益智,縮砂,草果,山姜,高良薑山柰甘松,杜若,香附(摻牙。),黃連,白芷,薄荷,荊芥芎藭,蒲蒻茴香,蒔蘿,胡荽邪蒿萵苣,生薑,梅脯,橄欖橘皮橙皮,盧橘,蜀椒,茗,沙糖,甜瓜子,木樨花,乳香,龍腦及子,無患子仁,丁香檀香,〔水石〕井華水(正旦含,吐廁中。),密陀僧(醋調漱。

白話文:

口臭(草本類):

  1. 大黃(燒製研磨後用來擦拭牙齒。)

  2. 細辛(與白豆蔻一起含在口中。)

  3. 香薷

  4. 雞蘇

  5. 藿香

  6. 益智

  7. 縮砂

  8. 草果

  9. 山姜

  10. 高良薑

  11. 山柰

  12. 甘松

  13. 杜若

  14. 香附(用來塗抹牙齒。)

  15. 黃連

  16. 白芷

  17. 薄荷

  18. 荊芥芎藭

  19. 蒲蒻

  20. 茴香

  21. 蒔蘿

  22. 胡荽

  23. 邪蒿

  24. 萵苣

  25. 生薑

  26. 梅脯

  27. 橄欖

  28. 橘皮

  29. 橙皮

  30. 盧橘

  31. 蜀椒

  32. 沙糖

  33. 甜瓜子

  34. 木樨花

  35. 乳香

  36. 龍腦及子

  37. 無患子仁

  38. 丁香

  39. 檀香

(水石類):

  1. 井華水(在正月初一含在口中,吐到廁所裡。)

  2. 密陀僧(用醋調和後漱口。)

),明礬(入麝香,擦牙。),蓬砂,食鹽,石膏,象膽

白話文:

  • 明礬:加入麝香,用於刷牙。

  • 蓬砂:蓬砂。

  • 食鹽:食鹽。

  • 石膏:石膏。

  • 象膽:象膽。

【喉腥】知母,黃芩(並瀉肺熱,喉中腥氣。),桔梗,桑白皮,地骨皮,五味子,麥門冬

白話文:

喉嚨有腥味

  • 知母:清熱化痰止咳。
  • 黃芩:清熱瀉火,止咳。
  •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
  • 桑白皮:清肺止咳,利咽。
  • 地骨皮:清熱涼血,止咳。
  • 五味子:生津斂肺,止咳。
  • 麥門冬:清肺潤燥,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