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45)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45)

1. 何首烏

灒曰:神效助道,著在仙書。雌雄相交,夜合晝疏。服之去谷,日居月諸。返老還少,變安病軀。有緣者遇,最爾自如。明州刺史李遠附錄云:何首烏以出南河縣及嶺南恩州、韶州、潮州、賀州、廣州四會縣、潘州者為上,邕州晉興縣、桂州、康州、春州、高州、勤州、循州出者次之,真仙草也。

五十年者如拳大,號山奴,服之一年,發髭青黑;一百年者,如碗大,號山哥,服之一年,顏色紅悅;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號山伯,服之一年,齒落更生;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號山翁,服之一年,顏如童子,行及奔馬;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號山精,純陽之體,久服成地仙也。

時珍曰:凡諸名山、深山產者,即大而佳也。

【修治】志曰:春、夏、秋採其根,雌雄共用。乘濕以布拭去土,曝乾。臨時以苦竹刀切,米泔浸經宿,曝乾,木杵臼搗之。忌鐵器。

慎微曰:方用新採者,去皮,銅刀切薄片,入甑內,以瓷鍋蒸之。旋以熱水從上淋下,勿令滿溢,直候無氣味,乃取出曝乾用。

時珍曰:近時治法:用何首烏、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過。砂鍋內鋪豆一層,首烏一層,重重鋪盡,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將何首烏曬乾,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曬,乃用。

【氣味】苦、澀,微溫,無毒。

時珍曰:茯苓為之使。忌諸血、無鱗魚、蘿蔔、蒜、蔥、鐵器,同於地黃。能伏硃砂。

【主治】瘰癧,消癰腫,療頭面風瘡,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氣,黑髭發,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開寶》)。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臟一切宿疾,冷氣腸風(大明)。瀉肝風(好古)。

【發明】時珍曰:何首烏,足厥陰、少陰藥也。白者入氣分,赤者入血分。腎主閉藏,肝主疏泄。此物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澀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氣血太和,則風虛癰腫瘰癧諸疾可知矣。

此藥流傳雖久,服者尚寡。嘉靖初,邵應節真人,以七寶美髯丹方上進。世宗肅皇帝服餌有效,連生皇嗣。於是何首烏之方,天下大行矣。宋懷州知州李治,與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餘而輕健,面如渥丹,能飲食。叩其術,則服何首烏丸也。乃傳其方。後治得病,盛暑中半體無汗,已二年,竊自憂之。

造丸服至年餘,汗遂浹體。其活血治風之功,大有補益。其方用赤白何首烏各半斤,米泔浸三夜,竹刀刮去皮,切焙,石臼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溫酒下五十丸。亦可末服。

白話文:

何首烏

古籍記載何首烏具有神奇的功效,記載於仙書之中。雌雄藥材配合,夜間結合,白天分離。服用後能減輕飢餓感,日久月長,令人返老還童,改善疾病纏身的體質。有緣之人服用,效果最佳。明州刺史李遠記載:產於南河縣及嶺南恩州、韶州、潮州、賀州、廣州四會縣、潘州的何首烏品質最佳,邕州晉興縣、桂州、康州、春州、高州、勤州、循州所產者次之,皆為珍貴藥材。

五十年生的何首烏如拳頭大小,稱為「山奴」,服用一年,頭髮鬍鬚會變得烏黑;一百年生的,如碗口大小,稱為「山哥」,服用一年,面色紅潤;一百五十年生的,如盆子大小,稱為「山伯」,服用一年,牙齒脫落後會重新長出;二百年的,如斗大的竹籃般大小,稱為「山翁」,服用一年,容顏如童子般年輕,行動迅速如奔馬;三百年的,如三個斗大的竹籃般大小,稱為「山精」,擁有純陽之體,長期服用可成仙。

李時珍說:凡是名山、深山所產的何首烏,通常體積越大,品質越好。

【炮製方法】古籍記載:春夏秋三季採挖何首烏根,雌雄皆可使用。採挖後用濕布擦去泥土,曬乾。使用前用苦竹刀切片,浸泡在米水中過夜,再曬乾,最後用木杵臼搗碎。忌用鐵器。

慎微記載:藥方需使用新鮮採挖的何首烏,去皮後,用銅刀切成薄片,放入蒸籠,用瓷鍋蒸煮。過程中不斷用熱水從上淋下,注意不要溢出,直到沒有氣味才取出曬乾備用。

李時珍記載:現代的炮製方法是:取等量赤白何首烏各一斤,用竹刀刮去粗皮,浸泡在米水中一夜,切片。準備黑豆三斗,每次取用三升三合三勺,用水泡過。用砂鍋,一層黑豆,一層何首烏,如此層層鋪滿,蒸煮。豆熟後取出黑豆,將何首烏曬乾,再用黑豆蒸煮。如此九蒸九曬,方可使用。

【氣味】苦、澀,微溫,無毒。

李時珍記載:茯苓是何首烏的輔佐藥材。忌與一切血製品、無鱗魚類、蘿蔔、蒜、蔥、鐵器同用,與地黃的禁忌相似。何首烏能抑制硃砂的毒性。

【主治】治療瘰癧、癰腫,治療頭面部風瘡,治療五痔,止心痛,益氣補血,烏黑頭髮鬍鬚,使面色紅潤。長期服用能強筋健骨,益精髓,延年益壽。也治療婦女產後及帶下等疾病(《開寶本草》)。長期服用可使人受孕,治療腹部及腸胃一切宿疾,寒氣腸風(《大明本草》)。治療肝風(《好古集》)。

【藥理】李時珍記載:何首烏是足厥陰、少陰經的藥物。白色何首烏入氣分,紅色何首烏入血分。腎主藏精,肝主疏泄。何首烏性溫,味苦澀。苦味補腎,溫味補肝,澀味能收斂精氣。因此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強筋健骨,使頭髮鬍鬚烏黑,是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效勝過地黃、天門冬等藥物。氣血調和,則風虛、癰腫、瘰癧等疾病自然可癒。

雖然何首烏流傳已久,但服用者卻很少。嘉靖年間,邵應節真人將七寶美髯丹方獻給世宗皇帝,皇帝服用後有效,並且連生皇嗣。因此何首烏的應用才開始盛行。宋代懷州知州李治,與一位武官同僚,驚訝於這位武官七十多歲卻身輕體健,面色紅潤,飲食正常。詢問其養生之道,原來是服用何首烏丸。這位武官便將藥方傳授給李治。李治後來生病,盛夏時節半身不汗,持續兩年,自己十分憂慮。服用何首烏丸一年多後,汗液終於遍及全身。何首烏活血化瘀、治療風邪的功效,確實有很大的益處。藥方是:赤白何首烏各半斤,浸泡在米水中三夜,用竹刀刮去皮,切片烘乾,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五十丸。也可以研磨成粉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