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37)
草部第十八卷 (37)
1. 葛
葛谷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下痢十歲以上(《本經》)。解酒毒(時珍)。
葛花
【氣味】同谷。
【主治】消酒(《別錄》。
弘景曰:同小豆花,乾末,酒服,飲酒不醉也)。腸風下血(時珍)。
葉
【主治】金瘡止血,挼敷之(《別錄》)。
蔓,
【主治】卒喉痹。燒研,水服方寸匕(蘇恭)。消癰腫(時珍)。
【附方】新三。
婦人吹乳:葛蔓燒灰。酒服二錢。三服效。(《衛生易簡方》)
癤子初起:葛蔓燒灰。水調敷之,即消。(《千金方》)
小兒口噤,病在咽中,如麻豆許,令兒吐沫,不能乳食:葛蔓(燒灰)一字,和乳汁點之,即瘥。(《聖惠方》)
【附錄】鐵葛(《拾遺》)
藏器曰:根:味甘,溫,無毒。主一切風,血氣羸弱,令人壯健。久服,治風緩偏風。生山南峽中。葉似枸杞,根如葛,黑色。
白話文:
葛根:味甘性平,無毒。主治十歲以上兒童的腹瀉。也可解酒毒。
葛花:味甘性平,無毒(與葛根相同)。主治酒醉。與小豆花一起曬乾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可預防酒醉。也主治腸風下血。
葛葉:主治外傷出血,搗碎敷於傷口即可止血。
葛藤:主治突然發生的喉嚨阻塞。燒成灰,研磨後,用溫水送服一小勺。也可治療癰腫。
附方:
-
婦女乳汁分泌不足:將葛藤燒成灰,用酒送服兩錢,服用三次即見效。
-
癤子初起:將葛藤燒成灰,用水調和後敷於患處,即可消腫。
-
小兒口噤,咽喉腫痛如麻豆大小,無法吐口水,不能吃奶:取葛藤燒成灰一字,與母乳混合後點於患處,即可痊癒。
附錄:鐵葛:根味甘性溫,無毒。主治各種風症、血虛氣弱,服用可強身健體。長期服用可治療風濕痺痛。生長在山南峽谷中,葉子像枸杞,根像葛根,顏色為黑色。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